自然教育
搜索文档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守护绿色明珠 谱写生态华章
人民日报· 2025-10-24 05:58
在碧波荡漾的南海之滨,一片面积4269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如翡翠般镶嵌于海南岛中部。这里是海南长 臂猿的故乡,是南渡江、万泉河的生命源头,还是中国首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海南热带 雨林国家公园。自2021年10月正式设立以来,这片生态宝库以国家生态战略为引领,通过4年深耕,交 出了一份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的绿色答卷。 体制创新—— 筑牢治理根基,构建保护网络 国家公园治理效能的提升,在于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总体设计。通过多维推动与多方协同,海南热带雨 林国家公园构建了完善的管理体系。2022年5月国家林草局与海南省委省政府第二次局省联席会议后, 管理机制全面优化,开创了国家公园高层统筹的新模式。2025年4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机 构设置方案》获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正式设立,标志着管理体制迈向规范化、专业 化。 协同机制同步强化。在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联盟的框架下,成员法院间实现环境资源审判技术专家库 的互认共享,多部门联合开展"清山行动",2022年以来召开联席会议30余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条例(草案送审稿)》结合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
如何破解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四难”问题?
中国环境报· 2025-10-21 08:2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挑战 - 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因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面临市场化水平低、难以交易流通和形成信贷现金流的核心问题 [1] - 解决“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这“四难”问题是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关键 [1] 破解“难度量”问题 - 加强本地化参数库与动态监测能力建设,基于生态地理分区和GEP核算框架开展长期观测,构建区域生态系统参数数据库 [2] - 深度融合“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实现实时动态量化 [2] - 探索编制区域性“生态产品总值(GEP)资产负债表”,依托统一数字平台实现核算结果透明化、可查询与可审计 [2] 破解“难抵押”问题 - 构建生态资产“资本化”的法律基础,通过确权登记、特许经营许可证等形式清晰界定生态资产的经营权、收益权等用益物权 [3] - 创新多元化绿色金融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基于认证的生态产品价值推出“生态资产抵押贷款”“生态信托”“绿色债券”等产品 [3] - 由政府或市场机构设立“生态价值风险补偿基金”或风险缓释凭证,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分担以降低放贷顾虑 [3] 破解“难交易”问题 - 优化政府纵向生态补偿途径,将GEP核算结果及变化率作为转移支付的核心考核依据,推动生态补偿从“按投入补偿”向“按绩效补偿”转变 [4] - 创新市场横向交易模式,健全排污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市场,将调节服务转化为可计量、可交易的合规权益凭证 [4] - 推广“生态银行”模式,由政府授权机构整合碎片化生态资源,通过特许经营、租赁、入股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可持续经营 [4] 破解“难变现”问题 - 推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推行基于原产地的生态标签认证体系,使农副产品、文旅服务通过品牌溢价获得生态红利 [5] - 引导地区发展依赖优质调节服务(如洁净空气、宜人气候)的生态康养、自然教育等新兴业态,将公共生态产品转化为可消费的经营性产品 [5] - 坚持需求导向的价值开发,通过政策约束(如碳配额)创造企业对碳汇的需求,通过绿色产品认证引导消费者为生态价值付费 [5]
21现场|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系列2:高山里的一堂自然教育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17:15
(原标题:21现场|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系列2:高山里的一堂自然教育课)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文静 "大家知道大熊猫的尾巴是什么颜色吗?"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中学,课堂上的老师、青野生态创始 人刁鲲鹏大声问道。 "黑色!"500个左右的孩子异口同声。 "其实是白色。"老师的答案一出,现场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这是9月2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举行的自然教育周·生态保护进校园活动。这里是甘肃的野外大 熊猫和其他珍稀野生动物的故乡,也是孩子们的家园。 文县城关中学自然教育课堂上的孩子们 杜武林/摄 "只有了解更多的家乡生态,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好大熊猫和它的奇妙邻居们。"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 分局国家公园信息科马怀焙说。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的崇山峻岭之外,西子湖畔,9月22日至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第 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正在杭州召开。这一"人与生物圈"体系内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国际会议 首次在亚太地区主办,主题为"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 在大会上,白水江就地保护的"少干预"哲学被世界各国的代表所关注。科研团队们循迹寻找大熊猫留下 的"青团"、解读它们的生活痕迹、构建大熊猫基因 ...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民日报· 2025-10-09 11:02
从四川省广元市区出发,驱车两个小时左右,来到位于青川县青溪镇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入 口牌子上写着:"您已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这里还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每隔几公里,路边就有一块动物通道的标示。"快看左前方!"顺着唐家河管理处处长王露指的方向,记 者看到山坡上,几只扭角羚望了望慢慢行驶而过的车子,随即又低下头安心觅食。 "它们不怕人类,游客和当地居民也不会伤害它们。"王露告诉记者,唐家河被称为"中国低海拔森林生 态系统野生动物遇见率最高的地区",除了扭角羚,常见到的野生动物还有毛冠鹿、小麂、藏酋猴等。 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水獭在溪流间嬉戏。 唐家河片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15%,被誉为"天然基因库",3800多种野生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是 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也见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风光。赵辉摄 保护生物多样性成效显著——在唐家河,巡护员偶遇野生大熊猫的频率越来越高 "这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这声鸟叫出自红嘴相思鸟。"早上9点,记者跟随唐家河管理处巡护员 马文虎,沿着巡护样线走进密林中。一路上,他对山里的一草一木、每一声鸟鸣都如数家珍。 "看,这块土坡上的植 ...
“这里还是世界本来的样子”(人与自然)
人民日报· 2025-10-04 06:02
从四川广元市区出发,驱车两个小时左右,来到位于青川县青溪镇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入口 牌子上写着:"您已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这里还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每隔几公里,路边就有一块动物通道的标示。"快看左前方!"顺着唐家河管理处处长王露指的方向,记 者看到山坡上,几只扭角羚望了望慢慢行驶而过的车子,随即又低下头安心觅食。 "它们不怕人类,游客和当地居民也不会伤害它们。"王露告诉记者,唐家河被称为"中国低海拔森林生 态系统野生动物遇见率最高的地区",除了扭角羚,常见到的野生动物还有毛冠鹿、小麂、藏酋猴等。 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水獭在溪流间嬉戏。 唐家河片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15%,被誉为"天然基因库",3800多种野生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是 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也见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保护生物多样性成效显著 在唐家河,巡护员偶遇野生大熊猫的频率越来越高 "这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这声鸟叫出自红嘴相思鸟。"早上9点,记者跟随唐家河管理处巡护员 马文虎,沿着巡护样线走进密林中。一路上,他对山里的一草一木、每一声鸟鸣都如数家珍。 "看,这块土坡上的植被有压过的痕迹,应该是扭角羚挠痒痒蹭的。" ...
走进生态“会客厅” 探秘生物多样性
杭州日报· 2025-09-24 10:02
9月22日,皋亭山自然中心开园试运营,迎来首批体验官。该中心被列入科技部"城市生物多样性提 升技术与示范"项目研究示范地,是上城区在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城区试点建设过程中打造的一座 生态"会客厅"。中心位于皋亭山下丁兰街道的千桃园东侧,室内展馆呈现典籍杭州、宋画万物、自然实 验室三大板块;室外展区营造了五大特色生物多样性园地,成为集科学研究、宋韵文化传承、自然教育 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
五指山:把热带雨林“搬进”校园课堂
海南日报· 2025-09-18 09:41
9月17日,五指山市第一小学,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五指山分局工作人员伍万礼在展示他拍摄的 微距图片。 9月17日,五指山市第一小学的学生们争相观察长蚁蛛的标本。 9月17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五指山分局工作人员走进五指山市第一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 堂生动有趣的自然教育课。近年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持续开展自然教育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近 距离感受海南热带雨林的独特魅力。 本组图片均由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
生态守护牵手乡村振兴:淇澳-担杆岛探索绿美珠海新路径
南方农村报· 2025-08-27 23:04
核心观点 - 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自然教育、生态保护和社区协同 探索生态守护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新路径 为绿美珠海建设注入生态动能 [1][2][3][4] 自然教育项目 - 连续四年开展暑期亲子公益课堂 通过志愿者团队提供自然教育服务 包括红树林讲解、问卷调查和趣味集章环节 [6][7][8][9] - 创新开展"绿美珠海·青春行动"自然研学营 两期活动吸引80余名青少年参与 涵盖城市发展规划、海洋科技、珍稀生物保护和气象灾害学习 [11][12][13][14] - 形成高品质研学路线 串联淇澳红树林保护区、横琴国家湿地公园和黄茅海大桥湿地公园 包含红树林夜观等深度体验活动 [15][16][17] 社区协同与乡村振兴 - 通过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在海澄村开展古树科普教育、文化遗产体验活动 在红旗糖厂进行古法制糖实践 [19][20][21][22][23] - 推动担杆岛研学营和自然教育活动 以自然教育带动担杆村经济发展 [24] 自然教育体系成果 - 构建"1所自然学校+9家社区科普学堂+5公里自然教育径"的立体教育体系 [26][27][28][29] - 五年来接待访客超100万人次 开展自然教育课程约420场 惠及约3.4万人次 [30][31][32]
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推进 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川日报· 2025-08-20 08:26
国家公园建设理念 - 国家公园建设遵循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三大理念 [1] - 实现全民共享是未来五年关键课题 需通过低门票和特定群体免票政策降低体验壁垒 [2] - 大熊猫国家公园凭借生物多样性优势和旗舰物种情感纽带 具备推进全民共享的天然条件 [2] 自然教育与公众参与 - 自然教育存在课程零散和缺乏系统规划问题 需通过科学方法设计跨学科生态体验场景 [2] - 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发立体关联教育资源 整合动物迁徙、气候水文等多学科知识并通过多样化产品呈现 [2] - 科普馆采用沉浸式互动和差异化展陈 需结合运营思维实现公益性与市场性统一 [3] 社区协同与产业发展 - 国家公园建设核心为发展命题 需推动公园与周边社区协同实现可持续保护 [5] - 唐家河中蜂科普馆融合文旅、文创交易与自然教育 成为多功能社区发展平台 [5] - 青川县投放超120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管护员补助、基础设施提升和林下经济发展项目 [5] 经济效益与转型成果 - 青川县国家公园周边从事旅游相关产业农户占比达45% 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8年提升超230% [5] - 宝山村依托景区资源发展温泉度假、精品民宿集群及山地运动 实现村民人均年收入8万元 [5] - 通过全国性营销渠道对接高端消费市场 推动生态价值高效转化 [5]
从全民共享到全民共育——国家公园建设如何做到“全民公益性”?
新华网· 2025-08-20 07:52
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理念 - 国家公园作为最优生态系统 是气候稳定器 净水机和空气净化器 惠及千家万户的最普惠生态产品[1] - 全民公益性要求降低公众进入门槛 采取公益性低门票价格制度 免费覆盖军人 学生 老年人 残疾人等群体[1] - 鼓励公众参与志愿服务 截至2024年底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志愿者总数超1万人[1] 生态保护与民生协同发展 - 为牧民提供生态公益岗位 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吸纳近5万名当地居民成为生态管护员 年人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万至2万元[2] - 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 包括三江源"玛多藏羊""玉树蕨麻"地理标志农产品 大熊猫国家公园"熊猫蜂蜜" 武夷山"茶林共生"生态种植模式[2] - 实现生态保护 绿色发展 民生改善相统一 推动"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2] 自然教育体系建设 - 国家公园具备开展自然教育的最佳条件 通过科普活动 知识讲座 户外游戏等方式深化公众认知[2] - 自然教育需与科研结合 动员企业 家庭 学校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3] - 专家学者需将科研积累转化为教育内容 自然教育机构需完善课程体系 促进规范化和体系化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