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ing Power
搜索文档
OpenAI,拿捏芯片巨头
半导体芯闻· 2025-10-21 18:43
OpenAI大规模AI基础设施项目 - 黄仁勋与奥特曼共同宣布价值1000亿美元的交易 这是历史上最大的计算项目[1] - 奥特曼展开交易攻势 利用硅谷巨头竞争心理 为OpenAI确保计算能力[1] - OpenAI长期目标为2033年建成250千兆瓦计算能力 按当前标准耗资超过10万亿美元[5] 科技巨头与OpenAI合作交易 - 英伟达签署协议向OpenAI出租最多500万块芯片 按当前标准费用高达3500亿美元[14] - 英伟达有权投资最多1000亿美元帮助OpenAI支付交易费用[14] - 甲骨文与OpenAI签署价值3000亿美元合同 股价随后飙升近40%[12] - AMD与OpenAI达成数百亿美元交易 购买高达6千兆瓦产能 并获得AMD未来10%股份作为奖励[17] - 博通与OpenAI合作开发新芯片 提供10千兆瓦计算能力 交易规模与英伟达匹配[18] 资本市场反应 - 甲骨文 英伟达 AMD和博通在披露OpenAI相关交易后 四家公司市值总计增加6300亿美元[2] - AMD宣布与OpenAI交易后股价飙升24% 创有史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之一[17] - 科技股普遍上涨 推动美国股市创下历史新高[2] 微软战略调整 - 微软取消部分美国数据中心租约 不再支持OpenAI工作负载[11] - 微软允许OpenAI从其他云提供商寻找额外计算能力[12] - 微软宣布在威斯康星州建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部分用于训练OpenAI模型[12] 行业竞争格局 - OpenAI寻求减少对英伟达依赖 与博通合作设计定制芯片 并关注AMD提供的芯片[13] - 甲骨文凭借OpenAI交易获得巨大胜利 该公司长期在云计算行业挣扎[12] - 软银与OpenAI合作公布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计划 但近期因建设地点分歧遇到障碍[9] OpenAI财务状况与挑战 - OpenAI今年预计创造130亿美元收入 但仅占其与英伟达和甲骨文达成的6500亿美元计算服务费用的一小部分[5] - 若算上与其他云服务提供商的协议 OpenAI计算服务费用可能接近万亿美元[5] - OpenAI面临严重算力短缺 不得不推迟产品发布[6]
Dell CEO Michael Dell: AI demand is very solid
Youtube· 2025-10-08 04:57
数据中心与AI基础设施需求 - 公司未观察到客户进行超前采购的过热迹象 相反 客户对计算基础设施的需求由AI代币需求的巨大增长所驱动 所有到货的基础设施均被客户立即部署 [2][3] - AI技术从单次问答的大型语言模型向多模态和智能体系统演进 导致代币数量激增 进而对计算能力 数据存储和网络设施产生巨大需求 [4] - 公司的服务器和网络业务展现出强劲增长 上一财年增长58% 上一季度增长69% 基于当前的需求信号 公司认为需求非常稳固 未看到建设过度的迹象 [5] 财务目标与股东回报 - 公司上调了年度营收增长目标 下限提高4个百分点 上限提高5个百分点 反映出对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集团业务和AIPC更换周期带来的长期营收增长更具信心 [6][7] - 公司同时将每股收益年增长目标翻倍至15%以上 并承诺将财年股息年增长率至少10%的承诺延长至2030财年 [7][8] - 在过去五年中 公司已将97%的调整后自由现金流 即145亿美元 通过股票回购和股息形式返还给股东 并承诺未来返还比例不低于80% [8] 能源瓶颈与技术解决方案 - 电力供应是数据中心扩张的关键制约因素 许多客户面临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电力为其设施供电的挑战 甚至要求延迟设备交付直至电力就绪 [3][13] - 公司通过优化系统设计来应对能源约束 包括设计冷板 冷却分配单元和封闭后门热交换器等 以显著降低整体能耗 从而控制长期运营成本 [11][14] - AI需求来源广泛 包括二级云服务提供商 主权AI以及企业和商业AI 其中企业客户正处于技术采纳S曲线的起点 预计未来几年将大幅增长 [12]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专注于AI基础设施的基础层 提供计算能力 网络和存储 扮演"卖铲子"的角色 为整个AI生态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持 [17][18] - 随着AI工具的发展 历史上仅被存储和保护的海量数据将被"激活"和利用 未来几年创造的数据量将超过历史总和 [18][19] - 对于TikTok等具体AI应用 公司不予置评 其战略重心在于支撑应用运行的基础设施层 [16][17]
A股收评:创业板指涨1.52%,游戏、猪肉板块涨幅居前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17:45
主要指数表现 - 沪指收盘下跌0.26% [2] - 深证成指收盘上涨0.63% [2] - 创业板指收盘上涨1.52% [2] - 北证50指数收盘上涨0.38% [2] 市场整体概况 - 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为2303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2452亿元 [2] - 全市场超过3300只个股下跌 [2] 上涨板块及个股 - 游戏板块高位震荡,星辉娱乐20厘米涨停,完美世界封板 [2] - 汽车零部件板块多股爆发,山子高科、浙江世宝、万向钱潮等10只股票涨停 [2] - 猪肉股午后震荡攀升,傲农生物、得利斯封板,天康生物、立华股份、龙大美食涨幅居前 [2] - 半导体、电池、算力板块盘中均有所异动 [2] 下跌板块及个股 - 贵金属板块多股调整,晓程科技尾盘跌幅超过5% [2] - 军工装备板块震荡走低,中国卫星、航天宏图、理工导航跌幅居前 [2] - 铜缆高速连接概念股跌幅居前 [2]
【公告全知道】存储芯片+算力+AI智能体+华为昇腾+卫星导航!公司通过收购存储业务资产切入AI存储市场
财联社· 2025-09-14 23:30
存储芯片与AI算力公司 - 公司通过收购存储业务资产切入AI存储市场 [1] - 公司已签署千万级算力模组订单 [1] - 公司业务涉及存储芯片、算力、AI智能体、华为昇腾及卫星导航 [1] 光模块与服务器公司 - 公司完成多款800G硅光模块开发并向海外核心客户批量发货 [1] - 公司业务涉及CPO、液冷服务器、华为及智能家居 [1] 算力与机器视觉公司 - 公司关联方拟取得宝德计算的控制权 [1] - 公司业务涉及算力、机器视觉及华为海思 [1]
数据复盘丨CPO、PCB等概念走强 131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8:21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875.31点 上涨1.65% 成交额10168亿元 [2] - 深证成指收盘12979.89点 上涨3.36% 成交额14209.25亿元 [2] - 创业板指收盘3053.75点 上涨5.15% 成交额7042.61亿元 [2] - 科创50指数收盘1326.03点 上涨5.32% 成交额1060亿元 [2] - 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24377.25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增加4596.16亿元 [2] 行业板块表现 - 电子 证券 通信 计算机 农林牧渔 保险 电力设备 机械设备 有色金属等行业涨幅靠前 [4] - 贵金属 珠宝首饰 旅游酒店等少数行业下跌 [4] - 涨停个股主要集中在电子 机械设备 建筑装饰 计算机 电力设备 通信等行业 [4] 概念板块表现 - CPO PCB 铜缆高速连接 光通信模块 激光雷达 英伟达 液冷 存储芯片 算力 同步磁阻电机等概念走势活跃 [4] - 赛马 户外露营 冰雪经济等概念走势较弱 [4] 个股涨跌情况 - 沪深两市4029只个股上涨 968只个股下跌 150只平盘 7只停牌 [4] - 96只个股涨停 6只个股跌停 [4] - *ST威尔5连板 *ST亚太4连板 苏宁环球 青山纸业 三江购物 ST柯利达 淳中科技均3连板 [4] - 工业富联 东山精密 金逸影视 景旺电子 东珠生态 东方通信 新炬网络均2连板 [4] 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入103.09亿元 [6] - 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入104.83亿元 [6] - 沪深300成份股主力资金净流入96.73亿元 [6] - 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出39.52亿元 [6] 行业资金流向 - 9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电子行业净流入108.17亿元 [6] - 通信行业净流入63.1亿元 计算机行业净流入53.41亿元 非银金融行业净流入27.7亿元 [6] - 22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出35.68亿元 [6] - 传媒行业净流出29.19亿元 汽车行业净流出16.23亿元 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出11.2亿元 [6] 个股资金流向 - 1903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 131股净流入超1亿元 [8] - 立讯精密净流入24.76亿元 新易盛净流入20.12亿元 中际旭创净流入17.28亿元 [8] - 胜宏科技净流入13.79亿元 天孚通信净流入12.51亿元 沃尔核材净流入11.7亿元 [8] - 3243只个股被主力资金净卖出 85股净卖出超1亿元 [10] - 二六三净流出7.52亿元 利欧股份净流出6.66亿元 三维通信净流出6.19亿元 [10] 机构交易情况 - 机构席位资金合计净卖出约6.66亿元 [12] - 机构净买入12只个股 东山精密净买入2.38亿元 [12] - 机构净买入北方长龙 三维通信 世嘉科技等股 [12] - 机构净卖出15只个股 海光信息净卖出4.38亿元 [12] - 机构净卖出立讯精密 天际股份 沪电股份等股 [12] ETF产品表现 - 500质量成长ETF(560500)近五日上涨5.55% [14] - 市盈率17.64倍 估值分位74.83% [14][15] - 最新份额4.1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24.0万元 [14]
下一个上维新材来了!| 0824 张博划重点
虎嗅· 2025-08-24 22:58
市场表现 - 市场全天震荡走高 沪指站上3800点 科创50涨超8%创3年多新高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55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227亿元 [1] - 全市场超2800只个股上涨 个股涨多跌少 [1] 行业板块 - 算力股全线爆发 云天励飞等多股涨停 [1] - 芯片股集体大涨 寒武纪涨停创历史新高 [1] - CPO等AI硬件股展开反弹 生益电子等多股再创历史新高 [1] 指数涨幅 - 沪指涨1.45% 深成指涨2.07% 创业板指涨3.36% [1]
算力板块集体狂欢:英伟达松绑+AI炸场,寒武纪868元封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23:36
算力板块整体表现 - 算力板块于2025年8月13日全面爆发,成为A股市场最亮眼的投资主线之一,AI芯片、AI服务器、光模块、液冷技术为代表的硬件端表现尤为抢眼 [1] - 多只千亿市值股票齐创新高,包括寒武纪(总市值3598亿元)、工业富联(总市值8675亿元)、中际旭创、新易盛等 [1] - 算力租赁概念呈现强劲反弹,杭钢股份涨停,并行科技大涨11.62%,优刻得、鸿博股份、浙文互联等相关个股收涨 [2] 细分领域表现 AI芯片 - 寒武纪股价盘中创868元新高,收盘报860元/股,总市值3598亿元,尽管公司对市场传闻辟谣但投资者热情不减 [1] AI服务器 - 工业富联以涨停姿态续创历史新高,收盘报43.68元/股,单日成交额突破100亿元,总市值站上8675亿元 [1] 光模块 - "易中天"组合——新易盛单日飙升15.55%至236.56元/股,中际旭创上涨11.66%至252元/股,天孚通信涨幅达9.69% [2] 液冷技术 - 南方泵业、永贵电器、鼎通科技、方盛股份、欧陆通均涨超12%,金田股份、飞龙股份、淳中科技、兴瑞科技、大元泵业、中国长城等多股涨停 [2] - 2024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元,中国占比达35%,预计2025年将超2000亿元 [3] 驱动因素 英伟达政策松动 - 市场传出英伟达可能获得向中国销售AI芯片的许可,刺激英伟达概念股集体走强 [5] 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度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资本开支总计为1593.84亿美元,同比大涨24.4%,二季度环比增长明显 [5] 全球AI大模型密集发布 - OpenAI发布GPT-5,大幅降低单位算力成本,Google/Anthropic等厂商也带来模型更新,市场传言深度求索的DeepSeek-R2可能发布 [6] 国产算力产业链突破 - 华为即将发布的AISSD技术可降低推理时延78%,提升单卡吞吐量67% [6] - 国内公司英维克、申菱环境已实现冷板、CDU等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部分产品进入英伟达、华为供应链 [6] 机构预测 - 机构预测算力硬件六大细分方向中多只百亿以上市值个股今年业绩将高增长,华丰科技净利润预计增长1479%,海兰信预计增长897%,科泰电源预计增长685% [7]
AI大潮再度风云涌 算力市场酝酿升级 神机妙算!让你决胜千里之外
深圳商报· 2025-07-28 00:34
算力概念股表现 - A股算力概念股如中际旭创、中电港等近期大幅上涨,AI大潮为算力产业提供关键支撑 [1] 英伟达GPU销售恢复 - 英伟达宣布恢复H20芯片在中国销售并推出兼容中国市场的全新GPU [2] - H20芯片恢复销售将直接利好AI推理和国内垂类模型训练业务 [2] - 新GPU发布将缓解国内在高端计算机图形、数字孪生和AI计算方面的压力 [2] 算力基础设施升级 - 算力作为信息时代关键生产力,高性能算力基础设施是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座 [4] - AI应用场景拓展带动高性能智算需求指数级增长 [4] - 2026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达1460.3EFLOPS,为2024年两倍 [4] - 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预计达337亿美元,为2024年1.77倍 [4] 国产芯片技术突破 - 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芯片企业技术突破为AI企业提供更多选择 [4] - DeepSeek等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和开源生态协作大幅压缩训练成本 [4] 智算中心建设 - 华南数谷智算中心已引进腾讯云、华润智算等客户,设备运行稳定 [5] - 该中心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算力网络优势,为AI、大模型、自动驾驶等产业赋能 [5] 跨界投资算力市场 - 杰美特科技拟收购思腾合力控股权以拓展算力服务器、AI管理软件及云计算业务 [6] - 金刚光伏设立北京金刚数海智算科技跨界进军智能算力领域 [6] - 华升股份拟收购深圳易信科技100%股份 [7] 算力市场竞争 - 全国已投运智算中心项目近150个,在建及规划项目近400个 [7] - 新入局者在技术和人才层面面临较大压力 [8]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 "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9] - 全国一体化算力监测平台已覆盖830余个算力中心,总算力规模超292EFLOPS@FP32 [10] - 可调度算力资源池约50个,算力规模达25EFLOPS@FP32 [10] - 中交智数谷项目一期预计8月投运,推动深圳与中卫算力资源共享 [9] - 形成"西部训练+东部推理"协同模式,为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提供定制化算力支持 [11]
中国观察-中国的 “反内卷” 行动能否奏效?-China Musings-Can China’s Anti-Involution Drive Deliver
2025-07-24 13:03
纪要涉及的行业 新能源汽车、在线食品配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煤炭、太阳能、航空运输、钢铁、化工、炼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信号增强 - 中国反内卷运动受投资者关注,虽当前挑战与 2015 - 18 年不同,但政策信号增强 [2] - 7 月 1 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后,多数行业监管机构和行业自律协会举行咨询会议并提出监管过度竞争的建议 [3] - 近期各部门采取系列行动,如国务院强调调控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在线食品配送平台等 [9] 言辞多于改革 - 反内卷需深入结构改革,纠正地方激励机制、改革税收制度和向消费再平衡,当前措施多局限于供给侧整合,未解决根本激励问题 [4][11] - 市场信号应在资源配置和竞争调节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央政府希望以更市场化方式进行供给整合 [10] - 改革信号不明确,缺乏干部评价、税收制度和社会福利改革的时间表 [11] 历史警示改革非一蹴而就 - 不同症状:当前通缩更顽固,GDP 平减指数自 2023 年二季度以来连续九个季度为负,PPI 通缩构成不同 [13] - 不同疗法:2015 - 18 年可通过自上而下指令解决,如今过剩产能多在新领域且 50 - 90% 由私营部门拥有,行政指令空间小,可采取政府引导的市场并购、淘汰旧产能、引入新商业模式等方式 [14] - 不同通胀驱动因素:2015 - 18 年住房和外部需求是主要驱动因素,此次债务、人口和地缘政治因素限制需求复苏 [20] 改革进展预期 - 短期内,上游国企集中度高且有成功整合经验的行业可能有适度整合行动,但调整需求和紧迫性较低 [19] - 新产能过剩行业从高层指导到部门实施计划可能有 3 个月以上的滞后,此次实施可能更慢更温和 [21] - 即将到来的十五五规划可能为持久反内卷成功所需的结构改革提供更多清晰信息 [22] 展望:渐进式改革 - 预计新的周期性刺激有限,政策将维持反内卷基调,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项目是规划内投资,不代表新一轮重大刺激 [23] - 预计未来政策将重申现有政策空间的执行和微调,不太可能采取更激进行动 [23] - 不同政策组合会带来不同结果,最优组合是积极的需求再平衡和加快结构改革,最不可取的是运动式指令且需求支持不足 [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全国生育率补贴低于预期,每年 3600 元,此前预期为 8000 - 10000 元 [11] - 2025 年钢铁产量削减相对温和,减少 2 - 3%,产能淘汰适度 [24] - 化学品和炼油行业,关闭或升级旧产能空间有限,遏制未来扩张很关键 [14][24]
Guizhou Upgrades "Computing Power Capital": Core Zone of "China Data Valley" Builds New Digital Economy Heights
Globenewswire· 2025-07-20 10:29
文章核心观点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大数据试验区旗舰项目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发展带动数字经济增长,各领域有突破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1] 产业发展成果 - 2024年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吸引1355家企业,大数据企业占60%,年服务收入达69亿元,同比增长6.44% [1] 数据资产化突破 - 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助力万峰林景区完成贵州文旅行业首起数据资产核算案例,助其获1亿元信贷额度并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激发更多文旅企业参与数据资产化合作 [2] 计算能力赋能 - 贵安新区超级计算中心为超100部影片提供渲染服务,配备1000个高性能GPU和每秒300 petaflops计算能力,大幅缩短渲染时间,《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受益 [3] 营商环境优化 - 科创城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创新“一网治理”模式,解决1489项企业诉求,完成率98.41%,建立四级人才住房体系,采用“计算能力 + 基金”招商模式,2025年计划吸引445家新企业,启动268万平方米核心区项目建设 [4] 战略规划 - 该区域持有“贵州软件园”称号,正争取国家级认可,聚焦数字经济、先进制造和新能源材料三大战略集群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