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多样性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上合贡献”
人民日报· 2025-08-26 11:32
绿色发展合作 - 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加强绿色发展领域交流合作 助力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 上合组织将绿色发展共识转化为具体成果 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1] - 2025年是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 中方实施完成多项绿色发展活动 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3] 荒漠化防治技术输出 - 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地区打造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区 使当地棉花产量提高两倍以上 [2] - 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通过援建生态保护区 推广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技术 参与蒙古国十亿棵树计划 [2] - 中哈合作开展首都圈生态屏障建设 建成23公顷试验示范基地 推广应用面积达1万公顷 [2] - 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在宁夏挂牌 哈方代表团考察草方格技术 耐旱植物选育及沙区特色产业创新举措 [3] 可再生能源合作 - 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阿克莫拉风电项目群 总装机容量221兆瓦 年供绿色电力8.43亿千瓦时 节约标准煤27.83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66万吨 [4] - 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23.1亿千瓦 是组织成立之初的14.5倍 约占全球50% [4] - 2024年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2亿千瓦 约占全球72% 其中中国贡献逾3.7亿千瓦 [4] - 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在光伏 风电 水电机组 核电 智能电网等领域合作取得显著进步 中国新能源汽车广受欢迎 [5] - 中企承建阿塞拜疆戈布斯坦光伏电站 年发电量供11万户家庭使用 年减二氧化碳排放超20万吨 [5] 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 巴基斯坦等国推动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 中国雪豹野外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6] - 中企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建设3.7公里防波堤 形成73种珊瑚和114种鱼类的海底花园 2024年新增68个珊瑚苗圃群 成功培育珊瑚5000余株 [7] - 中土合作胡努特鲁电厂采用生态优化方案保护海龟繁殖通道 数据表明海龟数量保持稳定 [7]
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上合贡献”(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8-26 05:50
生态环境治理与经验共享 - 中国企业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打造“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区,使当地棉花产量提高两倍以上 [2] - 中蒙合作通过援建生态修复示范区、推广防沙治沙技术深度参与蒙古国“十亿棵树计划” [2] - 中哈合作开展首都圈生态屏障建设,建成23公顷试验示范基地并推广应用面积达1万公顷 [2] - 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在宁夏挂牌,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实地考察草方格技术等防沙治沙经验 [3] 可再生能源合作与发展 - 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阿克莫拉风电项目群,总装机容量221兆瓦,年供绿色电力8.43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7.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66万吨 [4] - 截至2024年底,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23.1亿千瓦,是组织成立之初的14.5倍,约占全球50% [4] - 2024年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2亿千瓦,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72%,其中中国贡献逾3.7亿千瓦 [4] - 中企承建阿塞拜疆首个大型新能源项目戈布斯坦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可供11万户家庭使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0万吨 [5] 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 -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共同推动“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中国雪豹野外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6] - 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中企采用独特防波堤设计形成“海底花园”,拥有73种珊瑚和114种鱼类,中斯专家团队新增68个珊瑚苗圃群并成功培育珊瑚5000余株 [7] - 在土耳其伊斯肯德伦湾,中企运营的胡努特鲁电厂为绿海龟和蠵龟繁衍留出通道,相关区域海龟数量保持稳定 [7]
长隆再次刷新帝企鹅繁育纪录
搜狐财经· 2025-08-26 02:02
帝企鹅繁育成就 - 公司于2025年8月迎来两只帝企鹅宝宝“皮皮”和“啾啾”满月并正式亮相 [1] - 2024年公司成功繁育17只帝企鹅宝宝,刷新全球人工保育条件下帝企鹅繁育数量的世界纪录 [3] - 2025年公司在产蛋数量、集中度及成功繁殖数量上均创历史最佳,再次刷新纪录并首次迎来“子二代”帝企鹅诞生,标志种群形成可持续繁衍的稳定格局 [4] - 自2016年首次成功孵化帝企鹅打破亚洲最低纬度繁殖纪录以来,目前“子一代”已加入繁殖,种群数量接近百只,企鹅繁育总数已超400只,成为全球人工保育条件下最大展示种群 [4] 保育技术与环境管理 - 公司团队以精准模拟南极生态为核心,技术涵盖光照周期(采用南纬69°光周期)、温湿度调控、空气质量(高效过滤防霉菌)及水质管理 [4] - 繁殖技术上创新运用“前期体重管理+后期人工辅助育雏”模式,显著提升受精率与成活率 [4] - 通过环境、食物、认知等措施全面提升动物福利,细致观察繁殖期企鹅健康状况并合理分区,维持社群和谐以确保繁殖顺利 [4] 极地物种保育整体成果 - 公司自2014年开园至今致力于极地物种保育,已建立全球最大的帝企鹅、白眉企鹅、阿德利企鹅展示种群 [5] - 2024年公司实现白眉企鹅“五代同堂”和阿德利企鹅繁育数量的历史性突破 [5]
长阳公园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示范项目竣工
新京报· 2025-08-24 18:13
项目规模与生态建设 - 项目占地63.6公顷,包含5处昆虫旅馆、2座刺猬屋、3处动物饮水点、1座生态浮岛、2片浅滩、15个人工鸟巢、2处小微湿地及5组本杰士堆,构建多层次生物栖息空间 [1] - 开辟3200平方米食源蜜源植物区,种植棣棠、苔草、八宝景天、狐尾藻等本土物种,为野生动物提供食源支持 [1] - 通过地面、水中、空中植被配置,显著提升林鸟、两栖爬行动物及传粉昆虫的生存环境质量 [1] 自然教育与科普设施 - 公园设置南门二十四节气科普展牌、东西两侧24块特色动植物展牌,展示房山本土生物多样性 [2] - 树木悬挂专属身份标识,可通过扫码获取植物分类与特征信息 [2] - 全园配备324块科普牌示、2套智能导览系统及15处保育主题展板,形成开放生态博物馆体系 [2] 战略规划与区域发展 - 房山区园林绿化局以长阳公园为示范基点,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与精细化管理力度 [2] - 系统规划森林研学体系,开发多层次互动性自然教育课程,强化市民自然教育服务功能 [2] - 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生态保育模式,支持北京"生物多样性之都"及"花园城市"建设目标 [2]
第三届绿色牧场开放日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新闻网· 2025-08-24 15:45
活动概况 - 第三届绿色牧场开放日活动于8月23日在哈尔滨举行 主题为"万物共生和美永续"多方共建生物多样性友好牧场 [1] - 活动围绕生物多样性友好牧场建设展开深度实践与交流 强调畜牧业绿色转型和多方协作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1] 牧场生态实践 - 东北林业大学团队发布《现代牧业双城牧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报告》 首次系统调查植物、昆虫、鸟类等类群并梳理规模化牧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量化数据 [1] - 现代牧业双城牧场北侧毗邻松花江 依托江域水系网络为鱼类、两栖动物及水鸟提供栖息场所与迁徙通道 形成兼具生态驿站功能的保护小区 [3] - 该生态格局有效强化区域整体生态功能 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 [3] 多方协作机制 - 通过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表彰、志愿者实践分享等环节展现高校科研力量、企业一线力量与社会公益力量的多方合作 [3] - 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责、高校支撑、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 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的"社会协同"机制 [3] 可持续发展规划 - 现代牧业双城牧场正式成为生物多样性友好牧场项目试点单位 将引导行业从传统养殖向"生态+养殖"融合模式转型 [5] - 专家建议未来畜牧业需注重生态系统整体性与连通性 充分考虑草地、沟渠、池塘等自然要素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交流构成的有机整体 [5] - 推进绿色发展需基于当地环境与生物特征进行科学生态设计与布局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贡献行业力量 [5]
健身不得使用音响产生过大音量,《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出炉
新京报· 2025-08-22 23:14
公园管理条例修订核心内容 - 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旨在完善公园建设管理 适应园林绿化城乡统筹和市民多样化需求 [1][2] 噪声管控规定 - 新增噪声管理要求 公园内娱乐健身讲解活动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不得违规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 [2] - 公园管理单位需合理规定活动区域时段音量 可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加强巡逻劝导 预防减轻噪声污染 [2] - 园林绿化部门会同生态环境部门划定公园声环境功能区 明确噪声限值 公安部门负责噪声污染执法 [2] 活动管理规范 - 公园内活动不得破坏景观或影响游园秩序 活动结束后需恢复场地原貌 [3] - 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庙会游园会商业拍摄影视剧拍摄需登记或签订协议 依法取得审批手续 [3] - 历史名园需科学核定游客承载量 达到最大承载量时需公告并采取疏导分流措施 [3] 车辆与空间管理 - 有条件的公园可划定开放共享区域 满足游客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需求 [4] - 禁止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进入停车场以外区域 其他车辆及滑行工具由公园管理单位确定能否入园 [4] - 进入公园车辆需按规定时间速度路线行驶 避让游客 指定区域停放 有条件的公园可设自行车骑行区域 [4] 禁止行为新增条款 - 禁止占用园路观景点场地开展直播培训等活动 影响游客正常游览 [5] - 禁止恐吓伤害动物 擅自投喂放生动物 严重扰乱秩序者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6] 服务设施拓展 - 公园可利用存量建筑场地配置书店园艺驿站展览展示空间等公共服务设施 [6] - 支持公园与周边社区单位共享餐饮停车道路等服务设施 [6] - 公园需提供智慧游园服务 实施一园一品差异化运营打造特色品牌 [6] 生态与友好建设 - 生态公园应划定留野区保育小区生态保育核 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植物原生地 [7] - 公园建设需考虑全龄友好 分区域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环境及无障碍设施 鼓励建设儿童青年友好型公园 [7] 门票与资源管理 - 经批准售票公园需合理确定门票价格和优惠政策 实行动态调整 季节性活动可申请临时调价 [8] - 鼓励公园投保公众责任险 建设透水铺装雨水集蓄设施 加强雨水再生水应用 推广节水灌溉 [8] - 探索将河流水系再生水引入公园 营造蓝绿交织滨水景观 [8] 公园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纳入名录公园达1100家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9平方米 [9] -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2.92% 年接待游客量超5亿人次 [9] - 2020年以来城管执法系统办理公园相关处罚案件16266起 其中不文明游园行为15652起占比96.2% [9]
东西问丨苏发祥:60年生态路,西藏如何破解保护与发展难题?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19:32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成就 - 建立自然保护区47个 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 占全区土地面积34.35% [4] - 森林覆盖率12.31% 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超48% 湿地保护率68.75% [4] - 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 主要江河湖泊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5]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记录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072种 维管束植物7504种 [4] - 包含雪豹 藏羚羊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及巨柏 喜马拉雅红豆杉等一级保护植物 [4] 生态惠民与绿色发展 - 2021-2024年年均提供生态岗位44万个 [5] - 南北山绿化工程累计带动就业900万余人次 增收29亿余元 完成造林107.93万亩 [12] - 2024年接待游客6389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74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4.5% [14] 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 2015年以来累计外送电量约160亿千瓦时 [14] - 成为国家重要清洁能源接续基地 [14] 生态保护国际合作 - 2004年中美日三国联合科考全球变暖对冰川影响 [14] - 2023年中丹德瑞等国联合考察雅鲁藏布江演化及生态变化 [14] - 通过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等平台开展学术交流 [14] 生态工程典范案例 - 青藏铁路设置33处野生动物通道 实施沙害治理和草皮移植措施 [8] - 将生态保护视为发展本身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8] 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融合 - 神山圣湖体系蕴含禁猎禁采挖等传统生态智慧 [10] - 藏族"众生平等"世界观与当代"生命共同体"理念相结合 [10]
哈萨克斯坦新设国家级自然公园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17:48
中新网阿斯塔纳8月21日电 据哈通社当地时间21日消息,哈萨克斯坦政府日前通过决议,在江布尔州新 设国家级"梅尔克"自然公园,旨在保护该国境内天山西麓的山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据介绍,未来该公园将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生态旅游和环保教育,并吸引社会公众参与,为加强区 域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条件。 消息称,"梅尔克"自然公园的设立是该国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维护山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举措。该公 园的设立是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当地社区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共同推动下实现的。 据哈生态与自然资源部介绍,该公园总面积约8.66万公顷,园区内栖息着雪豹、盘羊、豪猪、猞猁等珍 稀野生动物,其中部分物种已列入该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
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绿色金融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0 19:23
公司绿色金融举措 - 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提供1.93亿元绿色贷款支持哈尔滨极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1] - 贷款资金用于场馆硬件升级和科普教育功能提升[1] - 通过金融支持催生极地冰雪研学项目包括"极地奇妙夜"和"企鹅驯养师"等公众体验活动[1] 项目社会效益 - 哈尔滨极地公园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展览和活动传播生物多样性知识[1] - 项目将珍稀动物资源与生物科技资源融合使环保理念转化为可感知体验[1] - 金融支持搭建生态科普桥梁促进公众环保意识提升[1]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模式和新路径[1] - 通过金融活水滋养万物生灵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
国家公园体系持续完善 四川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数升至185只
新华网· 2025-08-20 11:45
大熊猫保护成效 - 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数从178只上升至185只 [1] -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累计完成33万余亩栖息地修复 [1] - 实施生态廊道建设2万余亩 [1]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进展 - 中国拟将占陆域国土总面积超10%的110多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地纳入国家公园 [1] - 第一批国家公园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120余处 [1] - 2015年开展体制试点 2021年正式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 [3] 技术创新与应用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实现每小时完成9小时鸣唱的声学特征分析技术突破 [5] - 通过创新算法实现海南长臂猿声纹特征的快速提取 [5] - 时空智能技术应用于国家公园安全隐患监测预警 [3] 国际影响与认可 - 国家公园体系创新实践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1] -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成就成为多国借鉴的典范 [3] - 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可中国为全球生态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