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文旅+”点亮乡村经济
经济日报· 2025-10-18 05:43
作为太原乡村文旅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标杆,晋源区则以"农文旅商协同"为路径,构建起"产业筑基—文 旅赋能—收益共享"的发展闭环,让晋祠大米这一传统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晋源区晋祠镇通 过土地流转、劳务合作、产品代销等多元合作模式,为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产业基础,更直接带动村民共 享发展红利。晋源区花塔村以稻田公园为核心打造文旅消费场景,推动农业资源向文旅产品转化。在稻 田公园,"稻梦之光"摩天轮成为乡村文旅网红打卡地,"稻前方小森林"露营基地节假日预订火爆,"一 粒米的旅程"农耕课程累计接待研学团队6.8万人次,周边特色民宿同步发展至47家。去年举办的稻田音 乐节更成为融合亮点,2024年共吸引乐迷4.2万人,实现综合收益超1800万元,成功将稻田从"种植 场"变为"文旅消费场"。 从西蒲村的红色研学热到晋源区的稻花香满园,太原用文旅画笔为乡村振兴着色。随着各项政策落地生 根,更多乡村正循着这条道路书写着产业兴旺、村民幸福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以前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文化旅游红火了,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好工作。"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西蒲村 村民王丽萍指着村北不远处、青瓦白墙的"浅陌村舍"说。近年来,太 ...
十余年磨一剑 北京非遗丛书百卷成果发布
中国经济网· 2025-10-18 05:00
项目概况 -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工程自2012年启动,至今已出版100本 [1] - 丛书内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俗等10个类别 [1] - 该项目初步构建了系统的“非遗文化基因库”,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研究提供了资料支撑 [1] 项目成果与影响 - 已有29本丛书被翻译成英文,受到海外读者喜爱,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新载体 [1] - 丛书的出版为非遗研究、保护工作提供了资料支撑,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了展示平台 [3] - 项目为非遗“活起来”提供了经验和灵感,将进一步助力北京文旅融合发展 [3]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将以百本丛书为新起点,持续挖掘、整理、保存珍贵非遗,加强北京非遗资源系统性保护传承和传播 [3] - 计划联动出版社、高校、文化机构等多方力量,深化“丛书出版+非遗体验+产业发展”融合创新,推动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 [3] - 将借助更高平台展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其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价值 [3] 内容创作过程 - 为获取第一手资料,作者团队深入田野,走访项目单位与传承人,付出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 [3] - 发布会现场进行了“京韵大鼓(少白派)”、“西山八大处传说”等4个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展演 [5]
由江苏省政府和文旅部主办的2025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举行
扬子晚报网· 2025-10-17 23:27
10月16日,2025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举行。江苏省副省长陈忠伟、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巴拿马驻 华大使雷鸣出席论坛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兼代表夏泽翰视频致辞。文化和旅 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杨博,市长、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主席郑海涛,市人大常委会 主任孔令俊,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拾 峰,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沈雁飞,市委副书记、秘书长焦庆标出席论坛。埃及伊斯梅利亚省省长阿 克兰·穆罕默德·贾拉尔、柬埔寨茶胶省省长威松南、巴拿马驻沪总领事马拉蒙、泰国驻沪总领事彬娜·安 平乐、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莎朗·莱顿等外方嘉宾出席。 记者了解到,本次论坛以 "运河 文化 旅游" 为主题,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省委宣传 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扬州市政府承办。 论坛现场发布了《世界运河城市旅游发展倡议》。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 斌,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莎朗·莱顿、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德文部专家李博瀚、济宁市副市长李 丽、波兰比得哥什市副市长卢卡斯·克鲁帕、意大利威尼斯市副市长马西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感受兴安盟红色之旅的魅力
新华社· 2025-10-17 18:33
红色旅游产品开发 - 开发“重走骑兵路”红色主题骑行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1] - 创排《五一大会》《曙光初照》等沉浸式情景短剧让游客亲历历史时刻 [1][3] - 打造线上AR实景红色文化博物馆及“兴安红色之旅”精品线路 [3] 红色文旅资源与投入 - 核心红色文旅矩阵“一馆三址”年接待参观游客达90万人次 [2] - 2024年投入895万元用于革命遗址的展陈提升及声光电系统优化 [2] - 2025年1月至9月举办260余场文旅体活动 其中近三成活动融入红色主题 [4] 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 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开发百余种红色文创产品推进文旅融合 [1] - 将红色文化与森林雪景、温泉资源、民俗节庆有机融合 推出五大主题精品线路 [4] - 多措并举让红色故事“活”起来 包括打造系列主题沉浸体验吸引游客 [3]
好评中国|“红文化”蝶变“金名片”,看延安热土绘新篇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14:05
红色文旅市场趋势 - 红色文化突破小众教育圈层,成为大众追寻精神根脉的共同选择,吸引不同年龄和地域的游客[1][2] - 红色文旅蓬勃发展,2024年延安全年接待国内旅客4731.54万人次,旅游总花费381亿元,同比增长15.2%[4] - 红色资源通过445处革命旧址、10条精品线路、4家5A级景区进行整合,串起红色记忆链条并带动老区发展[4] 产品与服务创新 - 采用创新科技与表达方式,如VR重现红色电波、动漫课讲述革命故事,使严肃历史变得生动有趣[2] - 推出沉浸式歌舞剧《延安十三年》,将城市外景变为舞台,让观众亲历历史,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2] - 开发潮流文创产品,如盖章本串联红色地标、棉花娃娃成为潮流单品,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2] 目标客群与市场推广 - 年轻客群成为重要目标,90后讲解员用同龄人语言讲述历史,艺术院校学生到鲁艺寻根,自媒体创作者记录传播红色故事[3] - 年轻人热衷于成为红色故事的讲述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将红色文化融入青春话语体系,使其成为认同的精神时尚[3] - 文旅融合带动产业升级,从食宿交通到文创演艺,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改善民生并促进老区产业升级[4]
国庆长假 东台奏响文旅高质量发展“三重奏”
新华日报· 2025-10-17 07:43
文旅活动策略与执行 - 公司通过精心策划和全域联动,依托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打造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亲子互动、艺术欣赏于一体的文旅活动 [1] - 西溪天仙缘景区围绕孝贤文化传承和中秋团圆民俗,以文化体验、互动打卡、艺术展演、市集消费四大板块举办活动 [2] - 安丰古镇举办国潮主题活动,融合古戏台民俗汇演和盐课司广场的国潮市集,实现传统与现代结合 [2] 生态资源与多元业态融合 - 黄海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推出森林奇遇亲子系列活动,包括亲子互动剧、精灵巡游、森林婚礼、亲子派对和森林专属美食 [3] - 条子泥景区开展趣玩十一主题活动,利用湿地生态资源推出与候鸟约会、互动表演、美食节、生态研学、体育赛事和生态露营嘉年华 [3] - 公司将自然观光与亲子休闲、体育健康、美食娱乐等业态紧密结合,推出多样化产品以激发消费潜力 [3] 文化惠民与场馆活动 - 图书馆举办辰星闪闪主题研学活动,将红色教育与职业体验融合 [4] - 文化场馆举办月兔追光共品团圆、月满中秋诗韵东亭等中秋主题活动,包含诗词飞花令和亲制月饼环节 [4] - 公司推出我爱你中国、颂歌献祖国礼赞新时代等专场文艺演出,以及书画作品巡展、新四军抗战图片展和海盐管理制度巡展 [4] 活动成效与行业影响 - 假日盛宴有效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并激发文旅市场蓬勃活力 [5] - 活动展现了文旅深度融合的丰硕成果,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5]
从“跟着苹果去旅行”看烟台文旅的“破圈”之道
齐鲁晚报· 2025-10-17 07:39
文旅融合模式创新 - 公司通过“苹果+音乐”模式将地方物产与文化活动深度绑定,例如在2024年“五一”假期华晨宇演唱会期间发起“你是我的小苹果”宠粉行动,向歌迷赠送苹果及文创产品[2][3][4] - 该模式迅速激发市民参与热情,沿街商铺自发赠送苹果,居民免费接送歌迷,相关话题登榜热搜,视频播放量突破4亿[4] - 公司后续围绕养马岛音乐节、刘若英演唱会等40余场大型活动推出“跟着音乐游烟台”系列,强化“音乐飘着苹果香”的体验[5] 多元化场景拓展 - 公司通过体育赛事渗透品牌,在“齐鲁超赛”烟台赛区设置“苹果能量站”,通过苹果人偶表演将静态物产符号转化为可互动形象[6][7] - 推出“苹果市”秋日市集等主题活动,结合创意装置、潮流摊位和演出构建沉浸式苹果主题乐园,并通过快闪舞蹈、滴滴司机赠送“平安苹果”摆件扩大传播[7] - 2025年政务V影响力大会以“烟台红了”为主题融入苹果元素,苹果主题班会、高校迎新伴手礼等活动持续强化品牌曝光[8] IP产业化与消费转化 - 公司推动苹果从特产升级为IP,开发City Walk线路如“烟台苹果奇遇记”,系列笔记浏览量突破千万,“到烟台必喝鲜榨苹果汁”成为热门话题[9] - 线下场景如虹口1920文化街区的“苹果屋”艺术商店年销售鲜榨苹果汁超4万杯,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200万元,形成“可观赏、可体验、可带走”的消费链条[10] - 品牌价值达164.37亿元的苹果IP衍生出苹果咖啡、苹果奶茶等饮品,以及主题巴士、机场专卖店等全渠道布局,民间与官方协同催生繁荣生态[12] 品牌价值与社会认同 - 烟台苹果连续16年蝉联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其文化内涵被专家评价为连接游客与城市的“超级接口”[12][13] - 消费者对苹果文创产品需求旺盛,反映对烟台文化的认同,部分产品出现卖断货现象[12] - 苹果IP深入民心,网友自发称烟台为“苹果市”,品牌成为城市代名词并融入海岸线灯光、海景休闲等生活场景[12][13]
去2025天府书展 赴一场秋日书香之约
四川日报· 2025-10-17 04:08
书展规模与定位 - 2025天府书展于10月17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已跻身全国四大书展之列 [7] - 书展理念从“爱阅读 会生活”发展为“不只有书,不止于展”,成为一场文化盛会 [7] 文旅融合创新 - 书展将触角延伸至13个文旅地标,包括凉山建昌古城、宜宾李庄古镇、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等,设立分展场 [8] - 在武侯祠、阆中古城、光雾山等热门景区设置20多个“文旅地标书市”,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 [8] - 主展场设置600余平方米文旅融合展区,呈现织绣、唐卡绘画、龙头琴弹唱、萨朗舞等民族文化活动 [8] - 主展场设立“翻书见川”文创主题公园,销售蜀绣、方言主题帆布袋等文创产品,并首次增设非遗美食街 [9] - 举办“跟着图书去旅行”活动,邀请作家进入武侯祠、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十大文旅地标担任“作家导游” [9] - 三星堆、熊猫基地、杜甫草堂将首发“文旅珍藏版”藏书票,并有机会通过购买文创产品抽中全省景区门票 [9] 分众化读者服务 - 主展场新添银发阅读区和Z世代阅读区,后者将举办“竞启天府·荣耀争锋”电竞争霸赛 [10] - 书展累计配套发放惠民券已超4000万元,并通过“书香天府惠民月”活动延长优惠时间并拓宽线上线下覆盖范围 [10] - 面向乡村少年儿童,书展将举办“共赴成长之约”分享会及“点亮阅读微心愿”全国活动平台上线仪式,该活动6年来已累计举办超千场基层阅读推广活动 [10] 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 - 书展聘请法兰克福书展副总裁柯乐迪担任高级顾问,并首次在主展场设立法兰克福书展图书专区,带来千余种外文原版图书 [11] - 展期将举办“一带一路”出版合作交流研讨会及《万物同舟》新书推介会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11] - 中国出版集团作为“永久主宾团”参展,携旗下23家出版单位的4000余种精品图书亮相 [11] - 山东出版集团作为“年度主宾团”参展,组织9家出版社带来1300余种鲁版好书,包括《儒典》、《齐鲁文库》等 [12]
1423.81万人次参与,营收11.52亿元!这波是啥吸引了他们……
搜狐财经· 2025-10-17 01:10
活动总体表现 - 2025年闵行旅游节为期28天,共举办5大类42项节庆活动,吸引1423.81万人次参与 [2] - 活动带动主体营业收入达11.52亿元,同比增长80.0% [2] 多元业态融合与消费促进 - 六届江南吃货节首次跨界引入4家车企和5家房企参展,将美食体验与生活消费深度绑定 [2] - 活动主会场上海力波客流环比增长150%,销售收入达322万元,创商圈运营以来新高 [2] - 古美爵士音乐啤酒节通过“酒店+美食+运动”联动实现营收近千万元 [4] - 颛桥光华涂鸦艺术节联合33家商户实现营收680万元 [4] - 华漕汽车消费节带动辖区4S店成交总额近600万元,核心商圈单日销售额超900万元 [5] 特色场景与地标打造 - 浦江郊野公园国际艺术花展以“四展合一”模式吸引13万人次游览观光 [7] - 第八届七宝古镇文化节结合光影科技吸引超50万人次体验,七宝领展广场和七宝宝龙城两大商圈实现营收过亿 [7][8] 科技艺术赋能与创新体验 - 闵行区博物馆通过现代技术打造沉浸式楚文化展,吸引超5万人次参观 [13] - “月满马桥”中秋民俗文化活动以虚实结合技术吸引近150万人次游览 [13] - “金平之夜”街头艺术节引入AI体育项目等智能科技,吸引数千家庭参与 [13]
走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让长征精神可感可知
央视网· 2025-10-16 15:06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概况 -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被定义为一条串联浴血征程的精神丰碑,其建设涉及对红军长征沿途旧址和土地的记忆守护 [1] 江西省相关举措与成效 - 在江西于都、瑞金等15个地区成立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实施人居环境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工程 [3] - 通过保护长征文化遗产,当地村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3] 贵州省与广东省相关举措与成效 - 贵州对140余处、广东对40余处长征相关旧址遗址进行保护修缮,使其重焕光彩并吸引大量游客 [6] - 文旅融合带动周边群众参与餐饮、住宿、农特产品销售及景区运营等旅游服务,实现创业就业富民 [6] 四川省相关举措与成效 - 四川通过列好“三张清单”,在文物修缮、场馆升级和风貌管控方面进行细致保护 [8] - 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通过参与文物保护和讲述红色故事,使长征精神有形有感 [8] 甘肃省相关举措与成效 - 甘肃为5350件长征藏品文物建立分级分类保护名录,并生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10] - 长征沿线涌现出一批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红军街、红军村和红色小镇 [10] 福建省相关举措与成效 - 福建长汀、宁化推进37个保护传承项目,打造红色长征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 [13] - 旅游人数从“十三五”末的561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的1405万人次,旅游收入从55亿元增长至125亿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