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

搜索文档
长江禁渔五年观察: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
新华社· 2025-05-19 09:01
长江禁渔成效 - 2024年涉渔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4.7%,长江干流监测点单位资源量同比上升9.5% [1] - 2021年至2024年长江流域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较禁渔前(2017年至2020年)增加36种 [1] - 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长江干流、鄱阳湖提升2个等级,洞庭湖提升3个等级 [4] 生物多样性恢复 - 2023年秋季至2024年夏季南京长江江豚保护区观测到江豚336头次,评估种群数量约65头,较2022年的62头有所增加 [2] - 2023年至2024年湖南监测到70多条野生鳤鱼,该物种此前至少10年未出现 [3][4] - 2024年中华鲟放流规模首次超100万尾,约11万尾幼鱼通过长江口进入海洋 [4] 水质与生态保护 - 长江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2025年一季度长江等主要江河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92.1%,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7] - 湖北宜昌对134家化工企业实施"关改搬转治绿",化工产业产值占比从33%降至20%以下 [7] - 江苏南通清理"散乱污"企业203家,2024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399.2万千瓦 [7] 渔民转型与保障 - 14.5万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全部转产就业,22万退捕渔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万困难渔民纳入低保 [10] - 江西南昌退捕渔民基地扩展至1800亩,2024年净利润突破100万元,带动渔民就业 [10]
推进环境健康管理试点有何现实意义?
中国环境报· 2025-05-19 08:19
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发展 - 试点范围已扩展至23个省份的49个地区和单位[1] - 试点目标是提升环境健康管理水平并探索美丽中国建设路径[1][5] 政策法规与战略背景 - 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首次明确将"保障公众健康"作为核心目标[2] - 法律要求建立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及风险评估制度[2] - 2015-2023年间党中央连续发布5份文件强化生态环境与健康关联的顶层设计[2] 生态环境保护阶段演变 - 我国生态保护经历从"行动滞后"到"防治结合"再到"风险防范"的转型[3][4] - 2012年后监管体系升级为"党政同责",推动环境质量历史性改善[4] - 当前阶段需解决环境风险防范与健康保障的成本效益优化问题[4][5] 试点工作核心内容 - 分层推进: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治常见病")、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健康体检")、发展健康友好产业("饮食作息健康")[7] - 试点地区需结合本地特点聚焦差异化任务[7][8] - 目标是通过典型经验输出推动全国精准化、科学化环境管理[5][8] 试点工作方法论 - 采用"预防为主"模式,类比个性化健康管理[7] - 重点筛选高影响环境风险并针对性防控[7] - 鼓励试点单位创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模式[8]
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始终关心推动督察制度建设。近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生态环境保护督 察工作作出全面规范,进一步夯实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制度基础,为更好发挥督察利剑作用,全面推 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充分认识《条例》出台的重大意义 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 建立环境保护督察机制。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 作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规范督察工作。以此为基本依据,自2015年督察试点至今,顺利完成两 轮督察全覆盖,第三轮完成3个批次督察任务,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 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环境效果和社会效果。新 时代新征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条例》,将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新部署和对督察工作 新要求转化为新的制度成果,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领导,深入推 ...
中科院连新明:“雪山之王”的栖息与保护有何国际意义?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10:33
雪豹的生态适应性与演化 - 雪豹演化出厚长毛发、烟灰色或奶黄色皮毛、长尾巴等特征以适应高山环境 [2] - 雪豹血液中红细胞体积小、数量多,提高携氧能力 [2] - 西藏札达地区发现的"布氏豹"化石是雪豹的姐妹种 [2] 雪豹在食物链中的调控作用 - 研究未发现雪豹对整个食物链有明显调控作用 [3] -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相对简单,雪豹调控作用不明显 [3] - 雪豹数量增加可能与记录手段改进及食物资源丰富有关 [3] 雪豹栖息地与气候变化 - 模拟显示未来气候变化将降低雪豹栖息地适宜性 [4] - 栖息地变化与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趋势密切相关 [4] 雪豹种群调查技术 - 采用"花纹识别+AI辅助"方法完成全球最大尺度调查 [5] - 人工识别依赖雪豹头部、尾巴、体侧等部位的花纹差异 [5] - 红外相机技术解决了夜间调查和人类干扰问题 [6] - 三江源地区雪豹数量约为1002只 [6] 栖息地破碎化解决方案 - 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7] - 通过生态廊道连接破碎化栖息地,减少种群隔离 [7] - 措施可灵活调整应用于其他旗舰物种 [7] 雪豹保护的国际合作 - 雪豹栖息地跨越12个国家,是"一带一路"旗舰物种 [8] - 2013年12国签署"比什凯克宣言",发起全球保护计划 [8] - 中国推动跨国栖息地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 [8] - 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监测技术、卫星追踪等合作 [8]
督察组来调阅档案资料,报送工作怎么做?
中国环境报· 2025-05-16 14:41
为强化责任落实,需要对档案资料调阅报送强化统筹领导。组建有力的领导班子才能形成高效的决策 链。通过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统筹协调、督办警示,副组长靠前指挥、推动落实,抓好档案资料的调 阅报送。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档案资料是督察组发现问题、剖析问题的重要 工具和依据,档案资料调阅报送工作的质效直接影响督察工作成效。 可见,档案资料调阅报送工作质效亟待提高。各有关单位应解决好档案资料调阅报送的时效、责任、质 量等核心问题,高质高效完成工作,为生态环保督察提供有力支撑。 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各单位应组织本单位业务骨干成员进入档案资料工作组。组员承担分工落实、催 办审核任务,是实现责任链条闭环管理的关键。结合"三定方案"和日常工作分工,拟定明确的组员责任 分工,由组员交叉核实分工准确性,力求相互协作,避免推诿扯皮或默不作声现象发生,提升责任分工 的效率和精准度。 然而在以往的督察过程中,调阅报送档案资料工作还有一些不到位之处。有的单位未按时限要求报送资 料;有的单位忙中出错,报送后发现错误,要求重新修改报送;有的单位在调阅资料需要进行清单分 工、明确责任单位时推诿扯皮,寻找各种理由不接受 ...
全方位、多角度,讲清楚生态环境保护来之不易的成绩
中国环境报· 2025-05-16 11:21
为迎接六五环境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六五环境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 区各单位紧密围绕主题,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宣传工作,充分展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 就,特别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变化,讲清楚这一成绩的来之不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效,其背后有着大量值得挖掘的故 事。但是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有的地区、单位展示的内容不全面,注重展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成效, 却没有充分展示取得这些成效背后采取了哪些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举措。同时,对大气、地表水、 噪声等常见生态环境领域的明显变化展示较多,对其他生态环境领域的变化展示不足。有些地区、单位 展示的角度相对单一,注重从本级党委政府及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角度展示变化,却没有 发动本地区其他社会群体力量、发挥社会公众的舆论引导作用。有些地区、单位展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 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 此外,除了在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全国低碳日等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节点进行集中展示,还可 以在日常监管执法、督查巡查、帮扶指导等日常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任务中,动态展示好生 态环境质量的明显 ...
李火林赴淳安县调研
杭州日报· 2025-05-16 11:14
5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火林赴淳安县调研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缩小"三大 差距"工作。卢春强参加。 千岛湖植物园通过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打造集植物保护、科普研学、观光休闲、产品展示等功能于 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李火林详细了解临湖地带生态修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指出要坚持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守护好淳安的绿水青山。 李火林强调,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人大职能优势,围绕富民统筹推进"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扎 实开展好听取审议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工作情况报告,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民增收 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等监督工作,在助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更大力度打造共 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中贡献人大力量。 淳安县第三中学将于2025年秋季学期正式启用,可提供1800个优质学位,面向农村学生全面开放, 以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公共服务差距。李火林实地踏勘,详细了解校园规划、建设进度以及当地教育资 源整合情况。他指出,要积极探索创新办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 ...
赵一德在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进行巡河巡林检查时强调巩固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态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陕西
陕西日报· 2025-05-14 08:23
5月12日至13日,省委书记赵一德在省直相关部门和西安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进行巡河巡林 检查。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牢记"国之大者",扛起政治责任,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巩固 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态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陕西。 赵一德首先来到省生态环境厅,详细了解各处室业务开展情况,与机关干部深入交流,勉励大家牢 记职责使命、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和问题加强深层次研究,细化完善协同推进降 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在省大气专项办,赵一德察看西北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业 务系统,询问大气环境监测、污染预警预报等情况,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调度机制予以肯定,要求继续 做好污染来源和变化趋势动态分析,提高治理举措的精准性、针对性。他指出,大气污染治理事关群众 身体健康和高质量发展,要以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的勇气和韧劲抓好专项行动,强化联防联控和"一市 一策"精准治霾,严管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突出抓好"冬病夏治"措施落实,不 断提升群众蓝天获得感。 随后,赵一德 ...
继续发挥生态环保督察利剑作用
人民日报· 2025-05-14 06:08
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也是一项重大 改革举措。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对生态环 境保护督察工作专门作出全面规范,为新时代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有力推动《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压实政治责任,中央生态环境保 护督察的利剑必将更为锋利,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持续迈上新台阶。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生态文明体制 改革全面深化、纵深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让生态环境保护真正成为硬约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 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 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当前和今后10年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 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完成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必须保 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根本在制度保障。面临新的 ...
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 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等开展督察 “一刀切”应对将被追责
证券时报· 2025-05-13 01:43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 - 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 省级督察是中央督察的延伸和补充 [1] - 设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 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1] - 中央督察对象包括省级党委和政府 生态环境部及国务院相关部门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中央企业 党中央要求督察的其他单位 [1] 督察内容与重点 - 中央督察围绕区域重大战略实施 美丽中国建设等重大任务开展 纳入问题整改及长效机制建设情况 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处理情况 [2] - 省级督察聚焦省级党委和政府工作要求落实情况 行政区域内重点流域 区域 领域 行业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2] - 将"一刀切"应对督察 打击报复反映情况人员 整改不力等情形纳入追责范围 依规依纪依法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2] 督察工作成效与意义 - 2015年12月以来已完成两轮中央督察全覆盖 第三轮完成3个批次 查处重大典型案件 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3] - 《条例》总结新时代督察理论和实践经验 健全工作体制机制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