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芳纶
icon
搜索文档
国产芳纶突围战!反垄断调查暂停仍引爆千亿替代空间,30+企业鹿死谁手?
材料汇· 2025-07-29 23:37
芳纶行业核心观点 - 芳纶及其制品投资逻辑核心在于不可替代性、高增长应用和国产化机遇[2] - 芳纶具备超高强度、耐高温、阻燃等特性,在安全防护、航空航天等领域难以被替代[2] - 国内企业技术突破叠加供应链安全需求,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且进程加速[3] - 芳纶纸是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利润率最优的环节[6] - 2025年全球芳纶市场规模预计达370亿元,芳纶纸2023年全球需求44亿元[9] 芳纶材料特性 - 芳纶与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并称世界三大高科技纤维[12] - 对位芳纶比强度是钢丝5-6倍,分解温度560℃,用于航天工业、轮胎等领域[15] - 间位芳纶模量低但阻燃性、耐高温性优异,用于防火材料、电气绝缘等领域[16] - 对位芳纶化学结构更规整,技术壁垒高于间位芳纶[13][15] 市场规模与需求 - 2025年全球芳纶市场规模预计53亿美元(约370亿人民币),CAGR 8%[24] - 对位芳纶消费结构:30%车用摩擦材料,30%安全防护,15%光学纤维保护[24] - 间位芳纶34%用于电气绝缘纸,29%用于安全防护,20%高温过滤材料[25] - 芳纶纸2023年全球需求44亿元,中国需求12.6亿元(5555吨)[32] - 芳纶纸下游需求:电气绝缘62.76%,蜂窝芯材34.71%[32]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全球芳纶纸产能2.1万吨,杜邦占12000吨超50%份额[39] - 国内芳纶纸产能9000吨,民士达在建1500吨预计2025年投产[39] - 国内对位芳纶产能31400吨,在建36500吨;间位芳纶产能25500吨[20] - 芳纶纸行业格局高度集中,合成壁垒和客户壁垒高[41] - 国内企业加速扩产导致价格下降,2024年芳纶均价降至11.7万元/吨[22] 应用领域 - 防护领域:消防服、军警防弹装备需求刚性增长[6] - 轻量化:汽车胶管、新能源电池包、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需求爆发[6] - 高端绝缘:特高压输电、新能源车电机/电池、5G通讯需求激增[6] - 芳纶纸蜂窝芯材用于飞机、高铁轻量化结构,民航客机单架用量2-3吨[38] - C919产能提升计划:2025年75架,2026年100架,2029年200架[38] 国产替代进展 - 核心技术长期被杜邦、帝人等海外巨头垄断[3] - 2025年4月中国对杜邦发起反垄断调查,7月暂停但替代趋势持续[10][44] - 国内企业如泰和新材、中化国际等已实现产业化突破[10] - 国产大飞机、军机等重要领域加速提升产业链国产化率[38] - 民士达芳纶纸毛利率持续提升,显示行业格局未恶化[42]
化工新材料产业观察系列报告:芳纶及芳纶纸:全球市场需求旺盛,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华创证券· 2025-07-27 18: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芳纶及芳纶纸全球市场需求空间广阔,2025年全球芳纶市场规模预计达370亿元,2023年芳纶纸全球市场需求达44亿元 [12] - 高端市场被美国杜邦垄断,但因反垄断调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13] 各部分总结 芳纶:高强度高耐磨材料,国产化推进成长 - 芳纶是超高强度、耐高温耐摩擦的高科技纤维,与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并称世界三大高科技纤维 [16] - 芳纶纤维细分为对位芳纶、间位芳纶和杂环香族聚酰胺纤维,其中间位和对位芳纶为主流产品,二者化学结构相似但性能差异大 [17] - 对位芳纶技术壁垒更高,用于航天、轮胎等;间位芳纶手感和舒适性好,用于防火、高温过滤等领域 [20][21] 芳纶纤维:杜邦最早将其产业化,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约370亿元 芳纶发展历程:首创于美国杜邦,国内企业于21世纪初赶超 - 海外芳纶生产集中在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美国杜邦在对位和间位芳纶市场均占重要地位 [23] - 国内芳纶由泰和新材率先国产化,目前国内对位芳纶产能31400吨,在建36500吨;间位芳纶产能25500吨 [24] - 芳纶纤维生产包括聚合和纺丝环节,国内企业扩产使价格下降,海外企业关停工厂 [26][27] 芳纶市场规模:全球预计约370亿市场,军工及新能源驱动成长 - 2025年全球芳纶市场规模预计约370亿元,CAGR为8.0%;预计2029年我国芳纶纤维行业市场规模达138亿元 [28] - 全球对位芳纶消费中,30%用于车用摩擦材料,30%用于安全防护防弹材料等;间位芳纶约34%用于电气绝缘纸,29%用于安全防护等 [30] - 芳纶是高端防弹材料,国内国防预算开支有望提升,军用芳纶需求或释放 [32][37] 芳纶纸:格局高度集中,进口替代加速进行 2023年全球芳纶纸市场需求为44亿元 - 2023年全球芳纶纸市场需求约44亿元,同比增长12.88%;国内市场需求为12.6亿元 [44] - 芳纶纸在电气绝缘领域需求占比62.76%,用于电力设备;在蜂窝芯材领域占比34.71%,用于飞机、高铁等 [44][49] - 高端蜂窝芯材市场有望随国产大飞机放量提升国产化率 [51][53] 高端市场被海外企业垄断,国内进口替代加速进行 - 全球芳纶纸格局集中,杜邦产能占比超一半,国内产能合计9000吨,民士达在建1500吨 [54] - 芳纶纸合成和客户壁垒高,行业格局高度集中且难恶化 [55] - 虽反垄断调查暂停,但国产替代趋势或持续,国内企业有望替代杜邦产品 [58] 相关标的 - 泰和新材:国内首家实现芳纶纤维量产,产能3.2万吨,芳纶业务营收年均增速23.38%,毛利率稳定在40%左右 [59] - 民士达:泰和新材子公司,全球第二大芳纶纸供应商,产能3000吨,在建1500吨,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 [67] - 同益中:掌握完整产业链,收购超美斯进军芳纶产业,超美斯有5000吨间位芳纶及2000吨芳纶纸产能 [77] - 中化国际:中化集团旗下企业,拥有8000吨对位芳纶产能,产品在安全防护等领域市占率领先 [82]
10万亿新材料市场爆发!17项半导体/显示/新能源材料正改写外资垄断格局
材料汇· 2025-07-25 23:51
新材料行业概况 - 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8万亿美元,形成三级竞争梯队:美国/日本/欧洲为第一梯队,韩国/俄罗斯/中国为第二梯队,巴西/印度为第三梯队 [13] - 中国新材料产业2021年总产值达6.4万亿元,2010-2021年CAGR为23.1%,预计2022年达7.5万亿元,2025年将突破10万亿元 [14]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2021年达5950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7900亿美元,CAGR为6% [21] 半导体材料 - 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643亿美元(晶圆材料404亿+封装材料239亿),同比增长16.3% [34] - 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2021年达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占全球比重从2006年6%提升至2020年18% [37][39] - 电子特气在晶圆制造材料中占比13%,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45.4亿美元,中国195.8亿元,国产化率不足15% [51][54] - 光刻胶全球市场规模2021年约19亿美元(半导体),预计2025年超24亿美元,中国2021年市场规模29亿元,国产化率仅5% [71][72] 显示材料 - 全球TFT-LCD面板出货面积从2014年1.7亿平方米增至2019年2.2亿平方米,CAGR 6.1% [105] - 2019年全球TFT混合液晶需求779.3吨,预计2023年达874.4吨 [107] - OLED材料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9亿美元增至2024年26亿美元,CAGR 23.6% [5] - 聚酰亚胺(PI)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24.5亿美元,2017-2022年CAGR 10.2% [20] 新能源材料 - 复合铜箔2021年市场规模2.2亿元,预计2026年达310亿元 [20] - 导电炭黑2021年市场规模28亿元,2021-2025年CAGR 25.7% [20] - 碳纤维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43亿元,2021-2025年CAGR 19.9% [20] - 质子交换膜预计2025-203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百亿级 [20] 环保材料 - 分子筛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36.8亿美元,2020-2028年CAGR 6% [20] - 润滑油添加剂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150亿美元,2019-2023年CAGR 5% [20] - 气凝胶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14.1亿元,2022-2032年全球CAGR 17% [20] - 吸附分离树脂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17亿美元,2020-2026年CAGR 5.2% [20]
重磅!杜邦中国反垄断调查,暂停!
DT新材料· 2025-07-23 00:03
杜邦中国反垄断调查进展 - 市场监管总局于7月22日暂停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的反垄断调查程序 [1] - 此前4月4日因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被立案调查 [2] - 杜邦中国为1988年成立的首家获批外商独资投资公司 [3] - 调查暂停或反映国际经贸关系缓和 6月稀土磁体出口量环比增长660%可佐证 [4] 杜邦全球战略转型动态 - 电子业务拆分加速 新公司Qnity拟2025年11月1日独立上市 原水务业务保留 [7] - 芳纶业务出售:以20亿美元(144亿人民币)挂牌Nomex和Kevlar两大明星材料资产 [7] - 战略调整背景:全球化工格局剧变 需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10] 芳纶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国际巨头收缩:杜邦出售芳纶业务 日本帝人关闭荷兰生产基地 [9] - 国内企业承压:泰和新材延期1.2万吨对位芳纶项目 超美斯以3.2亿估值被同益中收购 [9] - 需求端疲软:防护/光缆领域需求下降 价格战导致产品均价大跌 [9] - 新进入者激增:盛虹、中化国际、中石化仪征化纤等巨头布局 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加剧 [9] - 泰和新材2024年芳纶毛利率仍达36.49% 显示技术壁垒仍存 [9] 行业活动预告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涵盖政策、AI赋能、供应链等议题 [13] - 七大平行论坛聚焦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等细分领域 [14][15] - "新塑奖"评选及科技成果路演等特色活动同步举行 [15]
中化国际(600500):上半年业绩承压,筹划收购南通星辰100%股权
环球富盛理财· 2025-07-21 14: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环氧树脂龙头企业,2024年连云港碳三产业链基地全线贯通,建成“PDH - 丙烯 - 苯酚丙酮&双酚A/环氧氯丙烷 - 环氧树脂”一体化全产业链 [2][4] - 公司拟发行股份购买南通星辰100%股权,南通星辰是中国中化在华东地区化工新材料的制造、研发和销售基地,总产能超40万吨 [3][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亏损,归母净利润为 - 8.07亿元到 - 9.49亿元,扣非净利润为 - 7.61亿元到 - 8.95亿元,不过新装置亏损环比收窄 [3][5] - 2025年上半年基础原料及中间体板块收入同比增长约25% - 35%,销量增长约30% - 45%,毛利率同比增长约0.5 - 3个百分点;高性能材料板块收入同比下降约3% - 8%,毛利率同比增长3 - 8个百分点;聚合物添加剂板块产品价格同比约下跌15%,收入同比下降约13% - 20%,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 [3][5] - 公司5000吨/年对位芳纶生产线满负荷运转,2500吨/年对位芳纶扩建项目开车成功,中卫基地4万吨/年尼龙66及2.5万吨/年中间体项目打破跨国公司对关键原料技术与供应的长期垄断 [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环氧树脂龙头企业 基础原料及中间体业务包括丙烯、酚酮等产品 高性能材料产品包括环氧树脂、ABS等 [2][4] - 2024年连云港碳三产业链基地全线贯通 建成“PDH - 丙烯 - 苯酚丙酮&双酚A/环氧氯丙烷 - 环氧树脂”一体化全产业链 [2][4] 股权收购 - 公司拟发行股份购买南通星辰100%股权 南通星辰是中国中化在华东地区化工新材料制造、研发和销售基地 总产能超40万吨 [3][5]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亏损 归母净利润为 - 8.07亿元到 - 9.49亿元 扣非净利润为 - 7.61亿元到 - 8.95亿元 新装置亏损环比收窄 [3][5] 各板块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础原料及中间体板块收入同比增长约25% - 35% 销量增长约30% - 45% 毛利率同比增长约0.5 - 3个百分点 [3][5] - 2025年上半年高性能材料板块收入同比下降约3% - 8% 毛利率同比增长3 - 8个百分点 [3][5] - 2025年上半年聚合物添加剂板块受行业新产能投放影响 产品价格同比约下跌15% 收入同比下降约13% - 20% 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 [3][5] 产能提升 - 公司5000吨/年对位芳纶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在安全防护等领域国内市占率领先 2500吨/年对位芳纶扩建项目开车成功 [3][5] - 公司中卫基地4万吨/年尼龙66及2.5万吨/年中间体项目采用自主研发工艺路线和新型催化剂 打破跨国公司对关键原料技术与供应的长期垄断 [3][5]
中化国际: 中化国际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19:19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0,675万元到-94,911万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6,067万元到-89,490万元 [1] - 上年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32万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2,525万元 每股收益0.003元 [1] 业绩预亏原因 主营业务影响 - 主要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 但通过营销拓市增收 生产提负降耗 供应链降本等措施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1] - 碳三装置稳定运行 产能负荷逐月提升 一体化产业链效能及成本优势逐步显现 新装置亏损环比收窄 [1] - 销量同比增长 产能利用率同比提升13% 生产不变价成本同比降低2.4% 维修成本下降14% [2] - 通过集中采购 采购成本节降3.5% 物流端单吨成本下降4.2% [2] -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60%-70% 债务结构优化 维持资产负债结构稳健 [2] 各板块表现 - 基础原料及中间体板块:销量增长30%-45% 毛利率增长0.5-3个百分点 环氧丙烷等产品价格仍处低位 [3] - 高性能材料板块:环氧树脂价格同比上涨7% 销量持平 双酚A 苯酚丙酮价格下跌 成本节降效应凸显 [3][5] - ABS业务:西欧市场需求低迷 收入同比下降2% 销量增长3% 对美销售毛利同比下降 [5] - 芳纶业务:价格同比下跌23% 销量下降 毛利减少 [5] - 聚合物添加剂板块:防老剂价格下跌15% 收入下降13%-20% 销量同比环比均减少 [5] - 化工材料营销板块:毛利率基本持平 LPG业务购销价差剧烈波动 工程塑料价格走低 需求低迷 [5] 非经营性损益影响 - 确认淮安骏盛破产清算相关处置损失 上年同期因资产证券化项目确认收益约8.4亿元 本期无相关收益 [5] - 政府补助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 [5]
泰和新材(002254) - 2025年6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6 17:28
氨纶业务 - 上半年情况略有好转,质量基本稳住,售价稍涨,烟台基本不亏,宁夏亏损需过程 [2] - 烟台产能1.5万吨,开工较满;宁夏产能8.5万吨,开工率低 [2] - 宁夏未开满原因是销售能力有限和品种结构问题 [2] - 今年目标是不亏现金流 [2] - 去年主原料价格下跌,现价格上涨因品质提升 [3] - 库存水平偏高,正常库存为20 - 30天 [3] - 氨纶需求增长,行业开工率70% - 80% [3] - 氨纶新旧产能成本差异大,宁夏成本低主因是能源方面 [3] - 减亏措施包括稳定品质、做差异化产品、梳理工艺流程 [3] - 宁夏质量基本稳定 [3] - 库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下降,今年上半年总体下降 [4] - 二季度盈利比一季度略好 [4] 芳纶业务 - 间位芳纶去年下半年价格稳住,对位芳纶今年略跌预计很快稳住 [4] - 芳纶数据显示供需过剩,价格弹性低 [4] - 芳纶格局比氨纶好,因无成套技术和设备转让 [4] - 下游应用场景有限,推广慢 [4] - 去年国内对位芳纶需求量一万出头,公司约占一半 [4] - 原来对位芳纶毛利率最高达40%多,现芳纶板块靠间位支撑 [4] - 去年间位芳纶出口约30%,国内市占率约70% [5] - 间位芳纶格局变化小,价格基本稳定 [5] - 对位芳纶未达间位芳纶稳定程度 [5] 民士达芳纶纸业务 - 主要下游为绝缘领域,如变压器、电机、新能源汽车电机,部分用于飞机、高铁次受力件 [5] - 市场增长较快,因国外电网改造使变压器需求好 [5] - 进口替代未完成,国内占比30% - 40% [5] - 大部分产品性能没问题,高端产品有差异,正在改进 [5] - 国内年需求量四五千吨,全球约一万吨 [5][6] - 价格相对稳定 [6] 涂覆隔膜业务 - 大线在开,负荷逐步提升,意向客户包括算力中心备用电源、无人机、电动工具、车企 [6] 印染业务 - 有烟台染厂和佛山数码打印工厂两条路线,数码打印情况理想,染厂不理想 [6] - 染厂不理想原因是技术成熟度不高,色牢度不好,后续重点在打印方面 [6]
新材料投资:100+页PPT详解17种化工新材料潜在投资机会
材料汇· 2025-06-22 23:11
新材料行业概况 - 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8万亿美元,形成美日欧为第一梯队、中韩俄为第二梯队的竞争格局 [2][8] - 中国新材料产业2021年总产值6.4万亿元,2010-2021年CAGR达23.1%,预计2025年突破10万亿元 [2][9] - 下游新能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等需求驱动,叠加政策推动材料自主可控,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13][14] 半导体材料 - 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5950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7900亿美元(CAGR 6%),中国增速显著高于全球 [3][16] - 半导体材料2021年全球/中国市场643/119亿美元,电子特气(占比13%)和光刻胶(占比6%)进口依赖度高 [3][29] - 华特气体拓展特气品类,彤程新材KrF光刻胶已量产,ArF光刻胶处于认证阶段 [3] 显示材料 - 全球OLED材料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9亿美元增至2024年26亿美元(CAGR 23.6%) [4] - 液晶材料需求稳步增长,2019年全球TFT混晶需求779.3吨,预计2023年达874.4吨 [103] - 万润股份、瑞联新材为全球领先液晶单体和OLED粗单体供应商,客户覆盖Merck等国际龙头 [4][106] 新能源材料 - 复合铜箔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从2.2亿元增至310亿元,导电炭黑2021-2025年CAGR达25.7% [5][74] - 钠电池正负极材料2025年市场空间预计达73.8亿元和46.2亿元,碳纤维需求增速19.9% [75] - 质子交换膜在氢能领域应用潜力大,国内东岳集团等企业布局 [76] 环保材料 - 气凝胶为高性能隔热材料,2022-2032年全球CAGR 17%,建筑和新能源车驱动需求 [56] - 分子筛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36.8亿美元(CAGR 6%),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 [77] - 润滑油添加剂2019年全球市场150亿美元,瑞丰新材突破外资垄断 [78] 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不足40%,大尺寸硅片、光刻胶等关键品类依赖进口 [37][40] - 显示领域光学膜2020年中国市场390亿元,东材科技等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74] - 政策推动下,电子特气、光刻胶、PI材料等高端领域国产化进程加速 [13][14]
泰和新材(002254) - 2025年6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0 16:08
氨纶业务 - 氨纶板块上半年略有好转但仍亏损,烟台基本不亏,宁夏未开满仍亏损 [2] - 宁夏开工率约百分之七八十,设计品种结构有问题,纺丝头数量低,吨丝投资密度高,导致折旧和能耗高 [3] - 行业产能排第五,短期不扩产,目标是现金流转正,重点解决宁夏亏损问题 [4] - 氨纶行业供大于求,价格在底部,短期无改善迹象,出口比例不超过百分之十 [4][6] - 宁夏扭亏需提升产品品质,做高附加值特色产品;降本可提升工程技术效率,但影响不大 [5] - 氨纶销售模式有直销和经销,未来将用特色产品开拓终端市场 [5] 芳纶业务 - 芳纶产品量增长,间位芳纶价格稳定,收入和利润增长;对位芳纶价格降幅大,利润下降;芳纶纸和芳纶深加工业务表现良好 [2] - 对位芳纶未来毛利率不一定下降,随着产能负荷提升、新领域开发和海外市场拓展,盈利情况或改观 [6] - 芳纶国内产能可覆盖需求,需扩大出口,间位出口比例约百分之三十,对位约百分之十几 [8] - 对位芳纶扩大出口难度大,品质有差距,高端产品如防弹领域本地化程度高 [9] - 芳纶价格方面,对位难再下降,间位基本稳定,工业过滤提过两次价 [8] - 今年芳纶产量销量两位数增长,间位业绩上升,对位可能下降,综合业绩年底确定 [8] 新业务 - 芳纶涂覆大线在调试,对市场有信心,成本是关键,今年看大线交付能力和标志性客户,利润贡献难,能盈亏平衡较好 [9][10] - 电新主要做芳纶涂覆,销售与星源有合资公司 [9] - 绿色印染看好数码打印,设备升级、打印速度提高、墨水价格下降,目前在铺市场、找定位,有大单子在做 [10] - 智能纤维体量小,有发光鞋、海外品牌缝纫线等产品 [10] 未来战略布局 - 安防与信息事业群有新想法,包括抓芳纶销售、为大企业做综合性服务、推广安全屋等 [10][11] - 围绕阻燃和绝缘,在低空飞行器上推广芳纶复合材料 [11] - 手机散热膜在做中试线,疏水材料在实验室阶段 [11]
泰和新材(002254) - 2025年6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5 17:02
芳纶价格与产能 - 公司想提高芳纶价格,间位已提价,对位正在推进,执行情况取决于同行 [2] - 去年芳纶均价呈下降趋势 [2] - 对位和间位产能均为一万六千吨,两万吨间位项目包含芳纶涂覆隔膜,纤维投资待定 [2] 芳纶销量与增长 - 去年芳纶销量接近两万吨,约60%为间位 [3] - 今年芳纶销量计划实现两位数增长 [3] 芳纶下游应用占比 - 芳纶纸在芳纶下游应用中占比不到20% [3] - 对位芳纶中光缆占比接近一半 [3] - 汽车领域(摩擦密封、胶管)占芳纶应用的10%-20% [3] - 间位芳纶防护领域占比约30%多 [3] 市场需求与出口 - 国内间位、对位芳纶年需求量约各一万,对位略高 [3] - 全球芳纶需求量约十四五万吨 [3] - 芳纶主要出口到欧洲、亚洲,少量出口到南美 [3] - 芳纶出口比例约30%,基本不出口到北美 [3][4] 产品价格与差异 - 海外芳纶价格整体不佳 [3] - 间位芳纶国内外价格差不多,对位芳纶公司价格略低 [4] 芳纶纸相关情况 - 芳纶纸计划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可能高于芳纶纤维 [4] - 芳纶纸下游中汽车占比不超过10% [4] - 芳纶纸增长主要源于国产替代以及欧美电网改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增长 [4] 氨纶情况 - 去年氨纶有库存损失,今年影响减少 [4] - 今年一季度氨纶同比好转,库存减少且质量波动变小 [4] 贸易影响 - 杜邦反倾销调查针对其他产品,对客户心态有影响 [4] - 贸易战对公司直接出口影响不大,对氨纶回款有间接影响,目前正在恢复 [4] - 化纤70%产量在国内,今年贸易战影响不大 [4] 芳纶涂覆膜进展 - 芳纶涂覆膜产线调试接近尾声 [5] - 部分着急的客户已通过中试线交付产品,其他客户等待大线调试完成 [5] - 芳纶涂覆膜产品做过装车测试 [5] 回购与员工持股 - 去年回购已完成,后续情况待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