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纶
搜索文档
泰和新材(002254.SZ):芳纶可用于制作防火毯,公司也在研发电动汽车防火罩及其他安全解决方案
格隆汇· 2025-11-04 15:35
格隆汇11月4日丨泰和新材(002254.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芳纶可用于制作防火毯,公司也在 研发电动汽车防火罩及其他安全解决方案。 ...
中化国际20251103
2025-11-03 23:48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中化国际(公司)[1] * 化工行业(行业),特别是化工新材料、添加剂、环氧树脂、工程塑料、芳纶等细分领域 [2][5][6] 核心观点和论据 整体财务与运营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357亿元,同比下降10%,但化工产业收入同比有所增长,结构趋向化工新材料主业 [3] * 归母净利润亏损13.31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7,900万元 [2][3] * 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6.29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57% [2][3] * 营运资金周转效率同比提升1.69次 [2][3] * 主要产品销量241万吨,同比增长14%,主要产品售价跑赢大市 [2][3] * 主要装置产能利用率为84.1%,同比提升9.7个百分点 [2][3] * 通过采购供应链降本实现总采购节降3.8%,物流费用同比下降9% [2][4] 各业务板块表现 * **添加剂板块**:防老剂销量同比增长7%,环比增长21% [2][5] 新产品研发加快,9月推出高端防老剂关键原料MIAK并达成首批出口交付 [5] 连云港促进剂项目试运行中 [5] * **环氧树脂板块**:仪征和连云港合计35万吨产能维持高开工率 [2][5] 出口量超过2万吨,国内头部客户订单增加7,000吨 [2][5] 前三季度环氧树脂毛利金额同比增长 [5] * **基础原料及中间体板块**:盈利承压,但生产成本同比下降,三季度亏损环比二季度略有收窄 [6] 碳三装置一体化产业链运行稳定,前三季度碳酸产业链产量123.63万吨,同比增长18.77% [4] 扬农瑞恒净亏损同比收窄 [4] * **工程塑料板块**:今年以来保持盈利,尼龙66销量同比增长10%,出口超过3,000吨 [2][6] 西班牙Alex工厂运营平稳,特种尼龙MXD6及PDCPD等新产品正逐步推进产业化 [2][6] * **芳纶板块**:整体销量同比增长33%,其中出口量增长50% [2][6] 高强产品毛利贡献占总毛利50% [2][6] 新成交客户115家,新客户销量增加400吨 [2][6] 重点项目进展与前景 * **连云港瑞腾项目**:是公司最大亏损来源,但也是业绩改善关键 [8] 产能负荷率已达80%至90%,采取满产满销策略 [3][8] 2025年将以营销为龙头,通过渠道和客户扩展提升销售 [3][8] * **南通新城资产并购(星光项目)**:旨在实现产业链协同与解决同业竞争 [10] 预计2026年初完成 [3][10] 南通新城在PPE领域全球前三,每年带来约1亿元利润,低密度小分子PPE迎来行业增长爆发点 [3][10] * **碳三业务**:公司认识到经营压力,希望通过提质增效及其他盈利业务弥补,认为最坏情况已过,态势向好 [18] 市场策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积极寻找局部机会,如原材料价格上涨或同行事故导致的供应紧张 [11] 通过灵活采购和销售策略应对市场波动 [11] * 计划增加资本开支扩展客户和产能,已成立特种材料事业部,采用轻资产、项目制模式 [11] 启动金泽项目应对复合材料市场迭代 [11] * 芳纶业务将加强研发,开发芳纶纸、预浸织基布等新应用,探索锂电池材料等领域 [12] 尼龙66采用跟跑策略,计划应用AI提升运营效率 [12] * 防老剂市场通过以价换量保持份额,并布局新型防老剂如7 PPD [17] 促进剂市场挑战大,公司专注于提升绿色清洁生产工艺 [17] 其他重要内容 市值管理与内部改革 * 市值管理是公司绩效考核重要部分,措施包括加强投资者互动、进行详细业务板块对标分析 [13][14] * 组织架构从法人管理调整为以产业链为逻辑的管理模式,以提升透明度和管理效率 [15] * 清理非主业关联投资,如宁波润沃模已卖给杜邦,淮安俊胜出表,宁夏旅店破产重整 [15][16] * 通过大股东注入优质资产(如南通新城)表明支持,并探索股权激励等方式 [15] 降本增效与技术应用 * 通过集采模式,大宗原料如苯、煤炭、丙烷等已实现近一半集采,成效明显 [19] * 未来降本增效将依靠智能化和AI技术,优化产线切换管理,降低停机检修成本和能耗 [20] * 管理费用上明确减事而非减人,专注于与经营直接相关且能带来收益的事务 [20] 资产减值预期 * 2025年四季度预计不会有进一步资产减值因素,因大部分非主业投资清理工作已完成 [16] * 扬州锂电与知名车企达成电池试制服务协议,将改善经营状况并减少亏损 [16]
同益中(688722):芳纶并购协同赋能,灵巧手腱绳销售有望放量:——同益中(688722):2025年三季报点评
国海证券· 2025-11-03 22:01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同益中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且为“维持”状态 [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公司主营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且通过并购超美斯产生显著协同效应,灵巧手腱绳等新兴应用领域销售有望放量,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3][8][11][13] 财务表现总结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9亿元,同比增长68.03% [6]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93亿元,同比增长14.15% [6]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36.20%,环比增长2.67% [7]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下降22.81%,环比增长15.07% [7]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30.61%,同比减少6.29个百分点 [6]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销售毛利率为29.33%,同比减少8.61个百分点,环比基本持平 [7] 业务进展与亮点 - 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系前三季度销量增加及并购子公司等综合因素所致 [8] - 公司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传统优势领域巩固市场份额,并加速开拓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新兴应用领域 [9] - 公司在机器人灵巧手腱绳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申请相关团体标准并已获得立项,且已有小规模销售订单 [9][10] - 公司通过并购控股超美斯,实现间位芳纶赛道突破,构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产品矩阵 [11] - 超美斯是空客合格供应商,正积极拓展国产大飞机及低空经济应用领域 [1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为9.67亿元,同比增长49%;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增长24% [12][13] - 预计公司2026年营业收入为11.64亿元,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为2.10亿元,同比增长30% [12][13] - 预计公司2027年营业收入为12.82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为2.54亿元,同比增长21% [12][13] - 对应2025-2027年的预测市盈率分别为25倍、19倍和16倍 [12][13]
泰和新材(002254) - 2025年10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9 19:40
氨纶业务现状与应对策略 - 氨纶行业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供给140-150万吨,需求仅100多万吨,供大于求情况严重 [2] - 公司正通过工艺改进应对,聚合工艺改进预计年内完成,可缩短流程并降低能耗,纺丝工艺改造预计明年年中完成,将提升纺速和品质稳定性 [2] - 现有氨纶产能未满负荷运行,负荷率约为60%-70% [9] - 公司借鉴行业优秀厂家销售策略,通过T2T纺织材料再生项目为下游品牌提供解决方案以加强销售能力 [2] - 氨纶业务亏损趋势朝减亏方向发展,预计明年亏损将有所下降 [2] 芳纶业务发展与市场拓展 - 芳纶行业存在过剩问题,新进入者主要进行低端产品价格竞争 [3] - 公司通过巩固成本、效率和品质优势,并储备下一代工程技术,预计生产效率可提升1-2倍 [3] - 积极开拓新应用领域以拉动需求,包括海外高层建筑安全屋和新能源汽车防火罩解决方案 [3][4] - 芳纶涂覆隔膜产线已建成并试生产,产能规模为数亿平方米,但目前未完全投产 [6][7] - 该业务前期主要切入特殊领域,如高安全性要求的算力中心电池和半固态动力电池,但成本较高制约放量节奏 [6][9] 新业务研发与未来投入方向 - 公司在纺织板块推进再生项目和印染领域数码打印技术研发,以实现订单式无污染生产 [5] - 复合材料应用通过自主研发和客户合作推进,同时在安全与信息领域研发导热膜等项目 [5] - 未来投入重心将逐步从老业务的技术迭代转向新业务 [9] - 芳纶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目前仍处于研发试验阶段 [9] 市场与行业环境分析 - 氨纶价格处于底部区间,回升需依赖行业产能退出情况 [9] - 氨纶需求增速今年出现一定降幅,部分与贸易战相关,但长期增速仍被看好 [9] - 公司两地氨纶产能(烟台和宁夏)因产品结构差异导致盈利情况不同,暂无产能转换计划 [9] - 芳纶利润下降主要源于部分市场需求显著减少,而非新进入者大量扩产 [9] - 行业内部尚未出现明显的反内卷趋势 [9]
持续改善生态 让蓝天碧水净土成为日常——连云港“十四五”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环境报· 2025-10-16 09:45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全市PM2.5浓度降至3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6%,绝对值及改善幅度分别位居全省第五、第二,绝对值排名创“十四五”同期最优 [12] - 空气优良率达81.8%,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绝对值及改善幅度分别位于全省第二、第一 [12] - 完成入海河流总氮治理重点工程项目337个,完成率63%,12条入海河流总氮平均浓度较2020年下降3.1% [13] - 春季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占比达100%,同比上升5.1个百分点,为沿海三市最优 [13] 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 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发展可再生能源 [3][12] - 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新增45家,77个高风险遗留地块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13] - 1456个行政村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上报范围,已完成治理管控903个,治理管控率达62% [13] - 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已建成1个,两个正有序推进,持续推进云台山“生态岛”试验区14项工程项目建设 [21] 环境执法与监管 - 全市开展执法检查1724家次,人均执法52.38次,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29件,罚款379.18万元 [5][17] - 运用环保法配套办法查处案件5件,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7件,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入园”等活动,覆盖企业3800余人次 [5][17] - 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667次,占比44.93%,办理相关案件6起,占案件总数的28.57% [5][17] - 动态调整253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126家企业纳入“综合查一次”豁免清单,实施差异化管理 [5][17] 绿色经济发展 - 灌云临港产业区化工企业产业链从传统化工品延伸到航空煤油、芳纶等高端化工新材料 [6][17] - 全市582个重点项目中,401个完成环评手续,完成率68.9%,完成连云港内河港总体规划等4个规划环评审批 [6][18] - 更新升级轻罚、免罚清单,事项由11项增扩至24项,实施审慎包容监管,依法依规给予从轻或不予处罚案件13起,涉及金额318万元 [18] - 开展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库建设,全市入库项目19个,出库194笔,保障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18] 生态保护与公众参与 - 构建监测网络,启动云台山、临洪河口两个省级监测站点建设,在月牙岛建成连云港市首个AI识别鸟类观测站,已识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 [21] - 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21] - 举办六五环境日2025绿色发布暨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提升宣传月启动仪式,开展环境教育进社区、进学校活动20余次 [23] - 在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等国家及省市主流媒体发稿130余篇,其中连云港日报刊登专版4个 [23]
杜邦,收购!
DT新材料· 2025-10-09 00:04
杜邦收购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 - 杜邦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签署协议,收购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有限公司,交易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1] - 此次收购旨在扩大杜邦反渗透制造业务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版图,服务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工业水净化和再利用需求,并支持生产本地化、增强供应链可靠性和减少碳足迹的战略 [1] - 该生产设施将成为杜邦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和沙特阿拉伯基地之外的第三个反渗透生产基地,杜邦已获得该工厂资质 [1] 反渗透技术与行业格局 - 反渗透技术用于咸淡水脱盐和海水淡化,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及市政水处理、发电、食品饮料加工和水回用 [1] - 行业主要发展方向是开发具有抗氧化、抗酸碱、高透水性的新型反渗透膜材料,以及低能耗、抗污染、耐高温高压的特种分离膜组件 [1] - 全球反渗透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包括杜邦、日东电工、东丽、陶氏化学、GE、LG化学等,国内主要公司有沃顿科技、杭州水处理、唯赛勃、碧水源、久吾高科、三达膜等 [2] 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8日,注册资本6.75亿元人民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是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国有企业(持股77.78%) [2] - 公司专注于复合反渗透膜、纳滤膜等分离膜材料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并致力于水处理技术推广和工程服务 [2] - 2024年3月,公司年产22万支反渗透膜项目通过建设工程档案验收 [2] 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财务状况 - 2024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169.53万元,净利润亏损1.132亿元,资产总额4.219亿元,净资产3.994亿元 [3] - 2025年1-5月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亏损2090.93万元,资产总额3.939亿元,净资产3.785亿元 [3] - 2025年8月18日,公司100%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底价为5.12亿元 [3] 中化国际控股公司业绩与业务调整 - 中化国际近年业绩欠佳,2023年营业收入542.72亿元,同比下滑37.94%,归母净利润亏损18.48亿元,同比下滑240.99% [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8.37亿元,同比减少9.89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244亿元,同比下降5.83%,归母净利润亏损8.86亿元,由盈转亏,同比大降7291.9% [3] - 除出售膜科技公司外,中化国际于2025年8月20日将淮安骏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转让,该公司主营锂离子电池及电池包,拥有2GWh年产能 [6][7] 中化国际新能源业务布局 - 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布局不顺,其宁夏中化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拥有三元正极材料年产能1万吨,但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21%,总负债达3.01亿元,当年亏损约5.25亿元 [8] - 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年产能为2.2GWh,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为2.32% [11] - 合作方博郡汽车于2021年进入破产重整,并于2025年6月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清算 [8] 中化国际核心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 公司化工根基牢固,构建了以环氧树脂、聚合物添加剂、工程塑料、特种纤维为核心的"2+2"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8] - 正在发行股份购买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后者拥有PBT、PPE、双酚A、环氧树脂等多套大型装置,总产能超40万吨 [9] - 南通星辰的PPE产品国内排名第一、全球第二,双酚A、PBT、基础环氧树脂等产品国内排名前三,其聚苯醚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年产能5万吨) [9] 中化国际产品产能与利用率 - 公司多个基础化工产品产能利用率高,如烧碱(36万吨/年,利用率103.83%)、苯胺(3万吨/年,利用率104.69%)、硝基氯化苯(8万吨/年,利用率100.10%) [9][11] - 部分新材料产品产能利用率良好,如环氧树脂(35万吨/年,利用率98.89%)、对位芳纶(5500吨/年,利用率98.18%)、尼龙66(4万吨/年,利用率105.50%) [11] - 但部分产品产能利用率偏低,如50%双氧水(55万吨/年,利用率31.93%)、环氧氯丙烷(25万吨/年,利用率65.32%)、PDH装置(60万吨/年,利用率54.80%) [11] 中化国际研发与技术创新项目 - 公司特种尼龙(MXD6)项目突破百吨级聚合工艺,产品品质达进口对标水平;聚双环戊二烯(PDCPD)项目完成千吨级工程化初步设计 [9] - 聚乙烯马来酸酐(EMA)吨级装置稳定运行,产品通过客户验证;航空轮胎芳纶帘子线项目部分产品已通过第三方测试认证 [9] - 公司还申请了聚苯硫醚、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聚酯复合材料和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等新材料专利 [10]
大摩闭门会-交运、工业、化工、煤炭行业更新
2025-09-17 22:59
**行业与公司覆盖** * 纪要涉及油运、航空、快递物流、化工、煤炭、工业阀门等多个行业 [1] * 具体公司包括海能港股、招商轮船、圆通速递、纽威股份、万华化学等 [1] **油运行业核心观点与论据** * 油运行业受益于新船供给增速低和需求增长导致的供需失衡 新船供给增速低源于过去10年行业盈利不高及对未来能源结构不确定性的担忧 需求则受到OPEC增产的正面拉动 [2] * 对不合规油运输制裁力度加大推动运价上涨 例如美国对印度进口俄油进行制裁以及更多游轮被加入制裁列表 使得黑市运营效率下降 从而使更多需求转向合规市场 [2] * 9月份VLCC运价翻倍至9-10万美元/天 远超市场预期(此前市场对2025年的一致预期在45,000至50,000美元/天) 促使股价上涨 [1][3][4] **油运公司选择** * 持有游轮舱位比选个股更重要 [1][5] * 超配海能港股 估值相对便宜 在预测VLCC运价为55,000美元/天情况下 其2026年股息收益率约为6-7% [1][5] * 超配招商轮船 不仅在VLCC方向上与海能盈利弹性相似 还受益于干散货市场强劲表现 基本面有双引擎驱动 尽管其估值略高于港股 [1][5] * 平配海能A股 因为其估值相对于港股略贵 [5] **航空业核心观点与论据** * 促进服务消费措施利好航空业 特别是促进入境旅游发展和探讨增加春秋假期 [6] * 增加春秋假期将提升国际长航线边际需求 提高产能利用率从而增强定价能力 改善航空公司淡季收入状况(目前航空公司全年盈利不佳主要因淡季亏损过多) 提高整体盈利水平 [6][7][8] * 航空业基本面正在改善但拐点尚未出现 建议维持超配状态以抓住拐点到来时的剧烈股价表现 [9] **快递行业与圆通速递** * 圆通二季度盈利表现优异 利润同比下降4% 远低于通达系同行20%~70%的降幅 并实现市场份额增长 [10] * 单票成本显著下降9% 核心成本降至6毛钱以下 人工智能应用在成本管控和服务质量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1] * 调升圆通2025年盈利预测10% 维持超配评级 给予目标价21.5元人民币 对应2026年16倍市盈率 [1][12] * 快递行业未来发展中人工智能应用将重塑物流能力并推动下一阶段竞争 在反内卷背景下圆通凭借运营能力将继续保持优势 [12] **工业阀门与纽威股份** * 纽威股份首次覆盖报告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47元(有30%上涨空间) 下游市场高景气度 公司持续扩展高端产品及海外市场 [13] * 新签订单强劲增长 今年前8个月订单同比增速约50% 产能利用率高 公司持续扩产 [13] * LNG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LNG供应未来五年将大幅增长 每年新增2亿吨产能(相当于现有全球4亿吨产能的一半) 带来大量阀门需求 [14] * 公司从油气领域(收入占比降至60%左右)逐步多元化至化工、海工装备、LNG船等领域 高端阀门产品单价翻倍 对利润率提升有帮助 [13] * 中东市场表现突出 上半年中东收入占总收入约35% 区域性增长巩固了其全球市场地位 [14] * 核电是中长期增长点 预计到2050年全球新增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00GW [16] * 公司在油气和核电领域具有高门槛 客户粘性极高 拥有最全种类的阀门和强大的定制化能力 70%的收入来自海外 [18] * 目前2026年市盈率约为17倍 低于同行平均23倍 估值具有吸引力 [19] **化工行业与万华化学** * 中国反内卷政策对化工行业供需产生影响 未来四年主要产品产能增速将在2-3.1个百分点之间 相比上一个四年的3.9个百分点有所减少 [20] * 海外化工产能关停增多(主要在欧洲、日本和韩国) 芳纶、TDI和MMA等产品受影响最大 TDI和MMA是万华的重要产品 [21][22] * 中国化工企业利润率受周期性因素影响较大 主要石化产品的毛利率(GP margin)平均不到5% 但随着供需格局改善 预计基本面将在2026年下半年开始好转 [23][24] * 万华化学2025年盈利预计约120亿元 2026年盈利预期约为100至150亿元 [3][32] * 反内卷对万华聚氨酯板块影响较小(该领域老旧产能少且寡头垄断) 对石化板块影响较大 [31] * 万华2026年增长来自原料进料改造(将全部换成乙烷以显著提升利润)、今年改造后明年上线的增量以及反倾销潜在价格上行 [29][31] * 维持万华买入评级 目标价80元(有20%上涨空间) [3][28] **其他重要内容** * 反内卷政策提出以来(7月18日至今) 大型石化营地股票平均上涨10% 同期上证指数上涨9% 市场对政策成效持观望态度 [28] * 全球其他地区推荐公司:欧洲的Exxon Mobil、BSF和Akima 美国的LIB 印度和东南亚的PTT和Petrochemicals 均被全球团队评为超配 [30] * 增加春秋假期的具体形式仍在探讨中 若采用灵活的研学旅行模式在全国推广 将有效拉动需求 [33]
泰和新材(002254) - 2025年9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7 18:16
芳纶业务 - 芳纶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但均价下降 收入端基本无增长 利润端略有下降 [2] - 芳纶总产能32000吨 上半年产销量约10000多吨 [2] - 间位芳纶毛利率约30% 开工率较高 对位芳纶开工率较低 [2][4] - 间位芳纶主要应用于个体防护阻燃服和工业过滤 对位芳纶主要用于光缆增强 汽车胶管 刹车片和轮胎帘子布 [3] - 价格下降主要原因:整体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国外头部企业采用极端价格手段 新进入者低价竞争 [3] - 芳纶涂覆隔膜已建产业化生产线 2025年年中开始带料试车 目前交付能力尚未达到客户要求 [5] - 芳纶在轮胎领域全球市场容量达数千吨 公司规划单个产品产能达3-4万吨 [5] - 芳纶纸主要应用于电气绝缘和蜂窝结构材料 [13] 氨纶业务 - 氨纶行业供给过剩30-50万吨 扩产尚未完全结束 [7] - 公司氨纶价格2025年未降 较2024年下半年略有上升 同行价格仍在下降 [7] - 氨纶上半年销量约30000吨 略有亏损但同比减亏 [7] - 公司短期策略:提升产品品质实现溢价 提高负荷率 发展差异化产品 [8] 新兴业务 - 手机散热膜采用有机材料 已获得客户认可 单机用量不大 市场规模约数亿元 [10][12][15] - 绿色印染业务重点发展数码打印技术 瞄准占染整行业70%的纯色市场 [8] - 智能纤维包括发光纤维和纤维锂电池 应用于夜跑装备 汽车内饰和VR设备 [8] - T2T纺织服装循环利用项目中试线将于2025年投产 欧洲市场要求回用比例达30% [8] 市场战略 - 芳纶业务重点方向:提升产品品质缩小与国外差距 开发轮胎等新应用领域 加强海外市场拓展 [4] - 公司采用解决方案导向策略 直接对接终端客户 如设计电车防火罩等创新产品 [6] - 业务组织分为四大事业部:先进纺织 安防与信息 新能源材料和化工 [9]
泰和新材(002254):2025年半年报点评:氨纶利润同比减亏,芳纶涂覆产业化项目投料试车
华创证券· 2025-09-12 13:33
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评级,目标价12.6元/股,当前股价10.19元/股 [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9.03亿元,同比-2.48%;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77.58%;扣非归母净利润0.02亿元,同比-95.70% [1] - 2025Q2营收8.46亿元,同比-14.18%/环比-20.05%;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83.98%/环比+28.01% [1]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72/1.80/3.38亿元,同比增速-19.7%/+150.3%/+88.2% [3][7] 业务板块分析 - 芳纶产品竞争加剧,2025H1安防与信息与新能源产业板块营收11.70亿元(同比+5.36%),毛利率32.63%(同比-5.85个百分点) [7] - 氨纶板块2025H1先进纺织品板块营收7.18亿元(同比-12.59%),毛利率-6.47%(同比+3.08个百分点),行业产能达143万吨(较2024年底增加7.6万吨) [7] - 芳纶涂覆隔膜产业化项目2025年上半年投料试车,已在动力电池、户储电池等领域取得进展并实现小批量订单 [7]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2027年营收44.65/58.31/75.68亿元,同比增速13.6%/30.6%/29.8% [3][8] - 预测每股收益0.08/0.21/0.39元,市盈率122/49/26倍,市净率维持1.2倍 [3][8] - 总市值87.35亿元,每股净资产8.21元,资产负债率48.15% [4]
DAC项目入选上海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关注国内吸附材料及设备机遇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1 09:09
二级市场表现 - 新材料指数下跌0.31% 跑输创业板指2.67% [1][2] - 细分板块中电池化电子化学品涨幅最大达13.36% 半导体材料跌幅最大为4.74% [1][2] - 合成生物指数下跌0.51% 化学品下跌1.54% 可降解塑料微涨0.02% 工业气体下跌1.20% [1][2] 产业链价格变化 - 氨基酸类产品全线下跌:色氨酸价格39500元/吨周环比降4.82% 缬氨酸12750元/吨降1.92% 精氨酸22900元/吨降1.08% 蛋氨酸22050元/吨降0.68% [3] - 可降解材料价格整体稳定:PLA注塑级17800元/吨 PLA吹膜级17200元/吨 PBS 17800元/吨 PBAT 9850元/吨均无变化 [3] - 维生素板块多数稳定:维生素A维持64000元/吨 维生素E 64500元/吨降1.53% 维生素D3 227500元/吨无变化 泛酸钙40500元/吨无变化 肌醇26000元/吨无变化 [3] - 工业气体价格持平:UPSSS级氢氟酸11000元/吨 EL级氢氟酸5600元/吨均无波动 [3] - 塑料纤维分化明显:芳纶价格10.27万元/吨大幅上涨17.62% 涤纶工业丝8500元/吨降2.30% PA66 15200元/吨降1.30% 碳纤维83750元/吨稳定 氨纶27000元/吨无变化 [3] - 出口产品价格变动:癸二酸7月出口均价28797元/吨环比涨1.78% 涤纶帘子布7月出口均价16353元/吨降0.61% [3] 行业投资机会 - 上海两大DAC项目入选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 包括千吨级模块化系统应用研究和新型高效捕集技术开发示范 [4][5] - DAC技术获政府强力支持 被视为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具备明确产业化路径和市场潜力 [5] - 千吨级示范项目将为百万吨级商业项目积累工程数据 对制定行业标准和培育碳捕集产业生态具有先行先试作用 [5] - 建议关注DAC技术降本所需关键吸附材料及设备供应商 包括蓝晓科技、建龙微纳、锡装股份、中国能建、协鑫科技、联合水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