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育种
icon
搜索文档
29岁叶紫薇,破格晋升
券商中国· 2025-04-03 15:56
人才晋升与学术成就 - 中国人民大学29岁助理教授叶紫薇破格晋升为教授 通过战略性人才职称评审学校提名制度这一超常规方式实现晋升 [1] - 叶紫薇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入职人大不到3年即获得破格晋升 成为"95后"教授 [1] - 晋升过程经过严格程序和标准 包括学院-学部-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和学校审议通过 [4] 研究方向与学术贡献 - 叶紫薇聚焦农业生物经济方向 特别关注生物育种技术的经济 环境问题及相关政策研究 [2] - 采用交叉学科思维破解农业政策难题 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2] - 将生物育种经济研究写进Science 实现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历史突破 [2] 科研项目与教学成果 - 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委托课题 持续产出学术成果 [3] - 为本科生开设《计量经济学B》 为研究生开设《环境价值评估》等课程 [3] - 授课规模覆盖本硕博近200名学生 所带班级荣获校级示范班集体(先锋团支部)等荣誉 [3] 回国任职与学科发展 - 叶紫薇认为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和问题导向 需要与政策联动推动学术成果落地 [3] - 强调身处中国研究和现实发展大局的重要性 才能及时感知并解决国家需求 [3] - 致力于运用专业知识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3]
AI能否“爆改”农业?(“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3-31 06:00
文章核心观点 AI大模型技术不断升级,在农业各领域、各环节带来机遇,如育种、种植、养殖、产供销等,但也面临数据复杂、成本高、未形成可复制商业模式等挑战,未来农业将依赖智能装备,农民角色或转变为管理者 [2][9][10] 分组1:AI在育种领域的应用 - AI赋能育种,搭载国产AI种业大模型“丰登”的智能育种机器人可在田间对作物观测判断,初筛潜在优质基因植株,替代育种学家部分工作 [2][3] - 智能育种机器人每小时能完成2.5亩农田检测,成百上千个同时作业可实现量的飞跃,还能帮助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查找优势植株共性基因片段,缩短育种周期 [4] - 育种对农业发展重要,借助AI加速育种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5] 分组2:AI给普通农户带来的改变 - AI为普通农户带来人力解放和产量提升,如江苏镇江无人农场借助北斗+5G高精度定位技术和AI智能算法,使农机自主规划路径、自动避障,AI还能快速准确获取虫情和作物长势 [5] - AI成为农业“新农具”,农业无人机装配AI功能可承担多项工作,中国农业无人机保有量超20万架,作业面积超4亿亩,农户可租用无人机服务降低成本 [6] - AI大模型降低农村群体信息获取门槛,提高村民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农业农村部与腾讯合作推出“耕耘者振兴计划”开展免费AI工具培训 [6] 分组3:AI对农业产供销全链路的赋能 - AI在农业生产加工、仓储物流、数字营销等环节纵向拓展,如广西灵山荔枝借助AI图像识别技术分级分选、匹配订单与库存,在农产品深加工环节合理安排工作 [7] - 电商平台引入各类AI工具,降低农产品营销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8] 分组4:AI与农业结合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办法 - AI与农业结合面临挑战,农业数据复杂,开发维护AI系统成本高,应用多在试验示范阶段,未形成可复制商业模式,产供销全链路应用未全面整合 [9] - 国家相关部门着手减少农业数据要素开发利用障碍,推动AI全面整合农业产供销全链路需多方协作、长期投入,还需资金与政策支持 [10] 分组5:AI参与农业带来的变革 - 未来农业将进一步依赖智能装备,农民角色将转变为管理者,负责监督和协调机器人工作 [10]
【农林牧渔】种业大会归来,关注育种新方向和产业变革——光大证券农林牧渔行业周报(20250317-20250323)(李晓渊)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23 20:48
生猪市场行情 - 3月2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4.71元/kg,周环比上涨0.96% [2] - 15公斤仔猪均价35.41元/kg,周环比上涨3.90% [2] - 商品猪出栏均重128.40kg,周环比上升0.48kg [2] - 屠宰场冻品库容率14.31%,环比上升0.55pct [2] - 补库带动均重上升及肥标价差收敛持续,需求疲软抑制价格上行,短期猪价维持窄幅震荡 [2] 种子行业热点与发展趋势 热点育种方向 - 主粮育种重点方向包括水稻抗稻飞虱、超高产绿色、耐极端高温、耐盐碱、特早熟等 [3] - 小麦抗赤霉病、养分高效、超高产等 [3] - 玉米耐密耐机收、超高产、抗虫耐逆等 [3] - 大豆高产高油、耐除草剂高产、耐盐碱等 [3] 2024年高产玉米种子 - 黄淮海区高产品种:京科836(1106.65公斤)、康农8009(1089.12公斤)、君育136(1086.49公斤)等 [3] - 西北区高产品种:禾育157(1316.66公斤)、晋单73号(1208.09公斤)、联达F085(1178.89公斤)等 [3] 产业化应用展望 - 多基因聚合和多性状叠加 [3] - 基因编辑产品产业化:基因编辑糯玉米、高油酸大豆、高蛋白玉米、快速生长鱼等品种已在国外投入应用 [3] 产业链纵向延伸 - 科研院所建成智能育种平台,种企向上合作接入智能育种提升效率 [3] - 强化服务,"育种+数字农业"创造利润增长点: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种植端决策 [3] - 产业格局趋向一体化:区域性龙头种企向育、繁、推一体化演进 [3]
生猪供需博弈僵持,白鸡价格反弹
中邮证券· 2025-03-18 10: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申万农林牧渔行业指数涨2.84%,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涨幅排名第8位,农业主要子行业全面反弹,肉鸡养殖、生猪养殖板块分别上涨4.83%、2.93% [4] - 猪价持续区间震荡,本周全国生猪均价14.52元/公斤,较上周几乎持平,短期内市场供应压力仍大,但25年猪价下降幅度或好于预期,成本博弈是今年竞争重点,建议关注成本优势突出及成长性标的 [5] - 白羽鸡苗和肉毛鸡价格本周均进一步上行,24年白鸡祖代更新量150.07万套,同比增长17.25%,25年产业链上下游供给充足,行业系统性机会少,国产育种发展带来结构性机会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表现 - 上周市场大幅上涨,农业板块止跌反弹,农林牧渔(申万)行业指数上涨2.84%,沪深300、上证综指分别上涨1.59%、1.39%,农林牧渔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涨幅排名第8位 [12] - 各主要子行业全面反弹,肉鸡养殖、生猪养殖板块分别上涨4.83%、2.93%,种子板块因政策催化不及预期依然弱势 [14][16] 养殖产业链追踪 生猪:供强需弱,偏弱运行 - 价格方面,猪价持续区间震荡,本周全国生猪均价14.52元/公斤,较上周几乎持平,出栏体重处于历史低位、肥标价差收窄,短期内市场供应压力仍大 [18] - 盈利方面,截至3月14日当周,自繁自养生猪头均盈利35元左右,外购仔猪头均亏损35元,猪价在成本线附近震荡对养殖企业考验较大 [19] - 存栏方面,钢联农产品、涌益资讯公布2月能繁存栏环比分别为+0.06%(前值 - 0.04%)、 - 0.05%(前值 + 0.63%),市场预期悲观,行业产能增加谨慎或已开启小幅去产能,猪价下行产能去化趋势将更明确 [20] - 结论:25年猪价下行但幅度或好于预期,成本博弈是今年竞争重点,当前板块估值低位,建议首选成本优势突出标的再兼顾成长性,关注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巨星农牧、华统股份等 [21] 白羽鸡:价格继续反弹 - 春季补栏及毛鸡涨价带动,3月14日烟台白羽肉鸡鸡苗价格为3.0元/羽,较上周上涨0.2元/羽,平均单羽盈利0.2元;供应短缺叠加价格低位,3月14日肉毛鸡价格涨至3.62元/斤,较上周涨8.7% [28] - 24年白鸡祖代更新量150.07万套,同比增长17.25%,虽1 - 2月海外引种断档但已恢复,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大,当前祖代、父母代存栏仍处高位,25年产业链上下游供给充足,行业系统性机会少,国产育种发展带来结构性机会 [28][29] 种植产业链追踪 - 白糖止跌大涨,3月14日柳州白砂糖价格为6130元/吨,较前周涨90元/吨 [32] - 大豆小幅震荡,3月14日巴西大豆到岸完税价为3624元/吨,较上周跌1.8% [32] - 棉花窄幅震荡,3月14日棉花价格为14924元/吨,较上周涨0.31% [32] - 玉米小幅上行,3月14日全国玉米均价为2198元/吨,较上周微涨32元/吨 [34]
康农种业:招股说明书(上会稿)
2023-09-15 18:22
发行相关 - 本次发行数量不超过1316.00万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不超过1513.40万股(含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可能发行的股份)[9]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发行股票类型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9] - 定价方式由公司和主承销商协商确定,最终发行价格由董事会与主承销商在发行时协商[9] - 发行完成后将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尚需经北交所审核通过和证监会同意注册[12][65] 业绩数据 - 报告期内杂交玉米种子销售收入分别为10766.65万元、13177.81万元和18423.66万元,占比分别为97.59%、94.17%和97.04%[17] - 2023年1 - 6月实现营业收入4723.21万元,同比增长13.81%[38][41] - 2023年1 - 6月归母净利润1063.96万元,同比下降6.29%[38][41] - 2023年1 - 6月扣非归母净利润913.98万元,同比增长7.00%[38][41]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2.56%、37.24%和32.71%[23] 用户与市场 - 主要销售区域为西南、湖北和湖南,2021年进入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18] - 截至报告期末共有经销商550余家[32] 研发情况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676.05万元、775.61万元和815.20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02%、5.47%和4.12%[22] - 截至2022年末储备自交系10000个左右,常用自交系200余个,已商业化应用168个[78] - 截至2022年末拥有玉米植物新品种权19项,已审定自主选育杂交玉米品种77项[79] - 多项新技术有突破,如单倍体诱导率提升至10%以上等[89] 未来展望 - 募集资金用于年产2.5万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152] - 骨干自交系完成双抗性状导入,计划参加2023年国家统一试验[104]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为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方燕丽[51] - 注册资本为39460000元,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是方燕丽等[51] - 截至2022年末共有员工90人[30]
康农种业: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2023-04-28 17:18
业绩数据 - 报告期内杂交玉米种子销售收入分别为10766.65万元、13177.81万元和18423.66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7.59%、94.17%和97.04%[15]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2.56%、37.24%和32.71%,杂交玉米种子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3.90%、37.30%和33.04%[21]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041.17万元、2490.89万元和 - 86.99万元[23] - 2022年营业收入197624210.50元,2021年为141665163.31元,2020年为112354865.18元[48] - 2022年毛利率为31.33%,2021年为37.15%,2020年为43.46%[48] - 2022年净利润41240286.06元,2021年为41156780.71元,2020年为39083508.91元[48] 用户数据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经销商550余家[29] 未来展望 -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年产2.5万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项目(24948.40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5000.00万元),合计29948.40万元,预计募集净额27898.40万元[9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截至2022年末共储备自交系10000个左右,常用自交系200余个,已商业化应用自交系168个[63] - 截至2022年末共拥有玉米植物新品种权19项,已通过审定的自主选育杂交玉米品种77项[64] - 截至2022年末已获授权的与玉米种子选育相关的发明专利4项[64] - 玉米植株全同胞单交种的制种技术使制种产量较对照组增产26.7%和28.8%,杂交玉米种子田间种植较对照组增产2.19%和8.77%[72] - 传统玉米单倍体诱导效率为3%至5%,公司改良后诱导率提升至10%以上[74] - 单倍体诱导育种技术使公司两代即可得到纯合DH系,传统自交方法需6 - 8代[76]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可快速准确选择目标性状,不受环境干扰,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76] - 基因编辑技术可敲除“不良基因”,子代性状稳定,不引入外源基因,适用性更广、灵活度更高[76] - 特定性状基因突变定向诱导技术可定向育种[76] - 不育化种子生产技术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提高种子纯度,提升杂交育种和制种效率[77]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自2021年以来进入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玉米种子市场[16] 其他新策略 -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及领先企业合作推动技术进步和品种选育[89] - 公司已与大北农、中化先正达等性状龙头企业深度合作,骨干自交系已全部完成双抗性状导入,自有核心品种计划参加2023年国家统一试验[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