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时报观察丨发展“中国人经济” 拓宽全球价值链新边界
证券时报· 2025-10-27 08:2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提出从重视"中国经济"转向同时重视"中国人经济"的发展新范式 标志着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范式转变 [2] - 该转变旨在通过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 既巩固国内生产总值GDP根基 也拓展国民总收入GNI外延 实现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 [2][3] - 发展"中国人经济"能推动国内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并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3] 开放工作部署 - "十五五"时期将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 既看GDP也看GNI 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2] - 政策路径包括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吸引外资 以及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2][3] 中国经济维度 - GDP是衡量国内生产成果的核心指标 彰显"中国经济"的本土根基 [2] - 通过落实既准入又准营 吸引外资扎根中国市场 有利于筑牢经济增长底盘 [2] 中国人经济维度 - GNI是指所有常住单位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通过"中国人经济"全球延伸将海外投资利润、跨境劳务收入等纳入国民财富版图 [2] - 截至2024年底 中国对外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 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三 境外企业遍布190个国家和地区 [2] - 这些海外资产收益正持续转化为GNI增长的重要动力 [2] 战略意义与影响 - 在GNI导向下 企业和资金通过多元化全球布局能有效对冲单一市场风险 前三季度中国与240余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稳定贸易往来便是证明 [3] - "中国人经济"与海外当地经济互相强化促进 推动国内企业从"世界工厂"向"全球价值创造者"跨越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3]
时报观察丨发展“中国人经济” 拓宽全球价值链新边界
证券时报· 2025-10-27 08:0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正经历范式转变,从单一重视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中国经济”,转向同时重视国民总收入(GNI)和“中国人经济” [1] - 这一转变旨在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通过“中国人经济”的全球延伸来拓展中国经济的外延,实现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 [1][2] GDP与“中国经济”的内涵 - GDP是衡量国内生产成果的核心指标,彰显“中国经济”的本土根基 [1] - 擦亮“投资中国”品牌,落实既准入又准营,以吸引外资扎根中国市场,筑牢经济增长底盘 [1] GNI与“中国人经济”的内涵 - GNI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等于所有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 [1] - “中国人经济”的全球延伸将海外投资利润、跨境劳务收入等纳入国民财富版图 [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对外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三,境外设立企业遍布190个国家和地区 [1] - 这些海外资产收益正持续转化为GNI增长的重要动力 [1] 发展“中国人经济”的战略意义 - 在GNI导向下,企业和资金通过多元化全球布局,能有效对冲单一市场风险,前三季度中国与240余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稳定贸易往来便是证明 [2] - “中国人经济”与海外当地经济互相强化、互相促进 [2] - 推动国内企业从“世界工厂”向“全球价值创造者”跨越,往价值链高端攀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2] “十五五”时期的实践路径 - 双向投资政策是连接GDP与GNI两大维度的实践路径 [2] - 既要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吸引外资,也要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发展“中国人经济” [2] - 目标为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2]
时报观察 发展“中国人经济” 拓宽全球价值链新边界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07:2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正经历范式转变,从侧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中国经济”转向同时重视国民总收入(GNI)的“中国人经济” [1] - 这一转变旨在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通过“中国人经济”的全球延伸来拓展中国经济外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1][2] 开放工作部署与目标 - “十五五”时期将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1] - 政策路径包括擦亮“投资中国”品牌以吸引外资,并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1][2] - 目标为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塑造中国经济新优势,并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2] 经济指标内涵与现状 - GDP衡量国内生产成果,彰显“中国经济”的本土根基 [1] - GNI指所有常住单位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通过纳入海外投资利润、跨境劳务收入等反映“中国人经济”的全球延伸 [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对外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三 [1] - 中国在境外设立的企业遍布190个国家和地区 [1] 范式转变的意义与影响 - 重视GNI可使企业和资金通过多元化全球布局,有效对冲单一市场风险 [2] - 前三季度,中国与240余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稳定贸易往来,证明全球布局的有效性 [2] - “中国人经济”与海外当地经济互相强化促进,推动国内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从“世界工厂”到“全球价值创造者”的跨越 [2]
发展“中国人经济” 拓宽全球价值链新边界
证券时报· 2025-10-27 01:4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范式转变 从单一重视GDP转向同时重视GDP与GNI 从关注“中国经济”扩展到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1] - 该转变是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旨在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 塑造中国经济新优势并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1][2] “中国经济”与GDP维度 - GDP衡量国内生产成果 是彰显“中国经济”本土根基的核心指标 [1] - 通过擦亮“投资中国”品牌 落实既准入又准营 吸引外资扎根中国市场以筑牢经济增长底盘 [1] “中国人经济”与GNI维度 - GNI指一国所有常住单位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等于所有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 [1] - 通过“中国人经济”全球延伸 将海外投资利润、跨境劳务收入等纳入国民财富版图 [1] - 截至2024年底 中国对外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 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三 境外设立企业遍布190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资产收益持续转化为GNI增长动力 [1] 范式转变的战略意义 - 单纯依赖GDP易受本国经济周期波动冲击 GNI导向下企业和资金通过多元化全球布局可有效对冲单一市场风险 [2] - 前三季度中国与240余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稳定贸易往来 证明多元化布局的有效性 [2] -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价值创造者”的跨越 能推动国内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2] “十五五”时期政策路径 - 双向投资政策是连接GDP与GNI两大维度的实践路径 [2] - 需擦亮“投资中国”品牌 同时引导产供应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通过“中国人经济”拓展中国经济外延 [2]
我们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搜狐财经· 2025-10-26 15:26
“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总体方向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兼顾中国之需与世界之盼 [3] -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 [3] - 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3]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 - 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落实“准入又准营” [3] - 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 [3] - 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3]
中共中央发布会丨“十五五”时期,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搜狐财经· 2025-10-26 15:26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 - 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 [2] -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2] - 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 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2] - 聚焦打造开放高地 搞好各类开放试点试验 [2]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 - 货物贸易方面拓展中间品贸易和绿色贸易 推动市场多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 [2] - 服务贸易方面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2] - 数字贸易方面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 [2] - 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 加大力度扩大进口以满足产业转型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2]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 - 擦亮“投资中国”品牌 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 落实“准入又准营” [3] - 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3] - 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 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3] - 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既重视GDP也重视GNI 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3]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 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3] - 深化贸易投资产业人文务实合作 [3] - 拓展绿色数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 [3]
从“中国经济”到“中国人经济”,有何不同寻常?|新京报专栏
新京报· 2025-10-24 16:01
经济发展战略转变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经济发展理念的战略升级,从传统生产导向转向更全面视角,核心内涵是从“国内生产”到“国民财富”的范式转换,既看GDP也看GNI,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2] - GNI是国民总收入,等于GDP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能更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的真实财富水平,相比于GDP更注重“人”和更广的包含范围,例如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的利润计入GNI[3] - “中国经济”与“中国人经济”辩证统一,“中国经济”以本土生产为核心是稳就业保民生的基础,“中国人经济”强调国民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两者共同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体两面”[3] 对外投资现状与贡献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境外设立企业超过5万家,遍布190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三,占全球对外投资比重增至7.2%[3] - 在对外投资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为全球产供链的稳定畅通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海外资产的收益将直接贡献于GNI增长[4] - 通过提升GNI,中国可增强对全球要素的掌控力,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可以既吸引外资提升本土产业链竞争力,又鼓励企业“出海”获取海外资源收益[6] 产业升级与价值链攀升 - 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但海外高端制造投资占比仍需提高,通过发展“中国人经济”可以倒逼国内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6] - 海外中资企业的利润回流可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而企业跨国经营经验的积累有助于提升本土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形成“走出去—强起来—带回来”的良性循环[6] - 积极吸引外资方面,通过缩减负面清单、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中国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已全面“清零”,并试点开放医疗、电信等服务业[7] 制度型开放与全球合作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双向投资与制度创新将协同发力,拓展双向投资的广度与深度[7] - 积极对外投资,健全海外服务体系,支持企业以并购、绿地投资等形式布局全球,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带动高铁、新能源等技术输出[8] - 制度型开放体系日趋完善,主动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定,在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建立国际互认机制,金融创新上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借用外债,同时优化QDII、RQDII等对外投资渠道[8] 全球影响与治理方案 - 2024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中国进出口比重超过五成,有效对冲了欧美市场需求下滑压力,多元化的全球资产配置可降低单一市场波动的影响[9] - “中国人经济”强调要与东道国共享发展红利,例如中老铁路建成后老挝GDP增速提升,体现了“共赢式开放”的价值导向,推动包容性全球化[9] - 从“唯GDP论”到“GDP与GNI并重”的转变是发展理念的深刻革命,标志着中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实现从“世界工厂”向“全球价值创造者”的历史性跨越[9]
重视“中国人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15:29
经济发展评价指标 - 商务部提出在“十五五”时期将同时关注GDP和GNI,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1] - GDP是反映生产成果的概念,衡量本国领土内所有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1] - GNI是反映收入总量的概念,在GDP基础上扣除外国在本国收入并加上本国从国外获得的收入[1] - 分析经济增长时更关注GDP,分析贫富差异和生活质量时更关注GNI或人均GNI[2] “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部署 - 将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1] - 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3] -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3] - 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3] 民生与消费投资导向 - 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3] - “投资于人”的内涵包括重视民生领域投资,加大教育、医疗等领域投入以提升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3] - 个体收入提升有助于促进消费,形成改善民生与促进消费的良性循环[3] - 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是激活消费引擎、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4]
王文涛:“十五五”时期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15:10
开放工作总体指导原则 - 开放工作将兼顾GDP与GNI,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1][2]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 - 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1] - 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以扩大经贸"朋友圈"和自贸区网络 [1] - 聚焦打造开放高地,搞好各类开放试点试验 [1]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 - 货物贸易方面将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推动市场多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 [2] - 服务贸易方面将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2] - 数字贸易方面将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并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以扩大进口 [2]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 - 将擦亮"投资中国"品牌,落实"准入又准营",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吸引外资 [2] - 将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2]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2] - 深化贸易、投资、产业、人文务实合作,拓展绿色、数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 [2]
王文涛: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财联社· 2025-10-24 11:39
开放工作与投资合作 -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 [1] - 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并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 [1] - 落实"准入又准营"并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1] 对外投资与产供链布局 - 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并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1] - 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1] 经济发展衡量标准 - 既关注GDP也关注GNI [1] - 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