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治理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出席第三届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法论坛
快讯· 2025-06-27 09:45
外交政策与国际合作 - 中国愿同全球南方国家携手努力 共同维护联合国和国际法权威 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1] - 坚定捍卫主权平等原则 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权凌驾于国际法之上 [1] - 试图歪曲掏空联大第2758号决议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犯 也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衅 [1] 国际争端解决与发展 - 坚持和平解决争端 欢迎更多国家积极加入国际调解院 [1] - 促进可持续共同发展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1]
亚投行十岁了,中方提三点希望:支持提升能力、增进交流协作、发挥多边功能
环球时报· 2025-06-27 06:53
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 - 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在北京召开,主题为"互联助力发展,合作共创繁荣",约2500人出席开幕式 [1] - 国务院总理李强提出三点希望:更大力度支持成员提升发展能力、更大范围增进国际对话交流协作、更好发挥新型多边平台功能 [1] -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和各成员理事、全球主要开发机构负责人、重要金融机构代表等出席 [1] 亚投行发展成就与规划 - 亚投行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开发金融机构之一,本周迎来成立10周年庆典 [2] - 印尼作为创始成员国已与亚投行合作开展14个项目,融资总额超51亿美元 [2] - 亚投行正就香港设立办公室与香港特区政府谈判,预计下半年公布决定 [2] - 香港金管局与亚投行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共同支持亚洲新兴市场风险投资 [2] 中国经济发展与对外投资 - 中国经济面对外部冲击延续向好态势,将持续为世界经济带来贸易投资机会 [2] - 前5个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16亿美元,同比增长2.3% [3] - 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5.2亿美元,同比增长20.8% [3] - 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05.9亿美元,新签合同额849.3亿美元 [3] 国际合作与评价 - 多个国家和机构表示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确定性,资金技术对发展至关重要 [3] - 印尼财政部长评价亚投行已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 [2] - 各方希望与中国开展更深层次、多元化的密切合作 [3]
新华时评丨联合国宪章没有过时
新华社· 2025-06-26 01:00
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日。这一天,值得纪念,尤其是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的当下。 80年前,国际社会在二战余烬中痛定思痛,签署联合国宪章,创立联合国,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具雄心 的国际合作尝试。"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宪章确立了"维护国际和平及安 全""促成国际合作""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宗旨和原则,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成为 多边主义的制度源点。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 则,获得各国普遍认同。 然而,伴随着百年变局的加速演进,冷战思维、霸权主义逆流涌动,多重风险挑战相互叠加,世界进入 动荡变革期,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日益凸显。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加沙人 道危机愈演愈烈,以色列与伊朗冲突,美国轰炸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的伊朗核设施,严重违反 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法,侵犯伊朗的主权、安全……世界变乱交织,和平与发展事业任重道 远。 世界冲突频仍,贫困问题严峻,不平等、不公正现象广泛存在,这并非因为宪章过时,而是由于宪章原 则未被普遍遵循。某些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非但没有做宪章的捍卫者,反而变本加厉推 ...
布莱尔如何看欧洲防务建设和新技术革命?|2025夏季达沃斯
第一财经· 2025-06-25 09:13
全球与中国关系 - 理解中国、与中国保持接触而非孤立才是正确政策 [1][4] - 中国过去数十年经济发展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 其文明传承、人口规模、经济和科技实力奠定世界大国基础 [4] - 中国已成为许多经济体除邻国外最大贸易伙伴 非洲、亚洲、拉美等地区经济体不愿选边站而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4] 全球治理与贸易体系 - 世界需要公平贸易体系 需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健康等挑战 各方需持续参与对话 [4] - 当共同利益足够重大时 即便暂时找不到对话方式 最终也将重新建立沟通 [4] 欧洲在全球格局中的角色 - 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可能形成美国、中国和潜在印度三大超级大国格局 其他国家需加强区域整合以保持影响力 [5] - 欧洲、东盟、南方共同市场等区域性集团重要性将显著提升 [5] - 欧洲需从国防和经济两大领域增强实力以成为国际关键参与者 [6] 欧洲防务与经济挑战 - 欧洲防务迎来机遇 各国意识到需发展自主军事能力以独立应对家门口冲突 [6] - 欧洲经济关键短板在于竞争力 尤其新兴技术领域 美国和中国在人工智能革命中领先 欧洲有巨大追赶空间 [6] - 欧洲实现目标需实施增强竞争力的改革举措 需忍受阵痛 [7] 技术变革的影响 - 当前全球技术革命浪潮将像19世纪工业革命一样 积极拥抱变革的国家和企业将获巨大发展机遇 [8] -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是双刃剑 既能增益社会也可能被不当利用 21世纪最严峻治理挑战在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技术革命 [8]
汇聚共识合力 迎挑战促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6-24 06:04
世界经济挑战 - 全球经济面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和技术封锁层出不穷,全球化遭遇严重逆流 [2] - 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深度冲击 [2] - 世界银行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2.7%下调至2.3%,近70%经济体增速被下调 [2] - 202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1%,为连续第二年下降 [2] - 南北发展鸿沟凸显,发展中国家面临债务高企、通胀飙升等多重困境 [3] - 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但技术标准、数据治理等领域的竞争博弈加剧 [3] 中国经济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高于预期 [4] - 202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规模创历史新高 [4] - 中国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4] - 2024年1月至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同比增长10.4% [5] - 中国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为全球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5] - 跨国公司如霍尼韦尔在中国设立多个研发中心,中国研发团队为全球业务增长提供动力 [6] 全球合作与创新 - 世界经济论坛指出未来10年是关键时期,需要加强全球合作 [7] - 夏季达沃斯论坛设立五大议题,包括解读全球经济、中国展望、产业变革等 [7] - 企业家精神驱动的创新和新的增长模式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 [7] - 经济全球化带来技术进步、市场繁荣与人民福祉的提升 [8] - 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发展格局是经济复苏的根本出路 [8]
凝聚“全球南方”力量 共谋团结发展合作——首届“全球南方”经济论坛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9 15:21
全球南方经济论坛核心观点 - 全球南方国家拥有世界85%的人口和超过40%的GDP总量,群体性崛起正在深刻改写世界经济版图[1] - 全球南方通过共同项目、知识交流和贸易合作不断增强地位和作用,将促进更多南北合作与共同繁荣[1]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将亚洲与中东、非洲、欧洲及拉美更紧密联系,阿联酋坚定支持该合作[1] - 中国作为全球南方坚定成员,致力于加强同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合作,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其发展贡献智慧与机遇[2] 全球南方发展路径 - 全球南方国家应当设定自身发展基调,加强团结协作应对多极化世界面临的诸多挑战[4] - 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全球南方发展的关键平台,建议更加注重净固定资本投资指标以提升经济竞争力[4] - 阿联酋与中国在扩大开放、相互尊重、务实合作等方面理念相通,合作将为全球南方经济一体化注入动力[1] 全球治理体系创新 - 《全球南方治理评估报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等四大支柱的政治治理评估标准[4] - 全球南方有潜力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更多贡献,研究将为构建更平衡、更具韧性的全球秩序提供新思路[4] - 中国将继续用好金砖、上合等机制,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南南合作提质升级[2]
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北京青年报· 2025-06-18 02:22
中吉合作 - 中吉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双方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为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2] - 双方将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 深化金融合作 高质量推进中吉乌铁路建设 [2] - 拓展清洁能源 绿色矿产 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 实施文化 旅游 教育 卫生等惠民项目 [2] - 吉尔吉斯斯坦视中国为最大贸易和投资伙伴 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吉兴业 [3] - 双方签署农业 海关 科技 媒体等领域多份双边合作文件 [4] 中塔合作 - 中塔建立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规划全方位合作 [6] - 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互联互通 [6] - 推进孔子学院 鲁班工坊 中医药中心合作 举办塔吉克斯坦"中国文化日" [6] - 塔方愿加强贸易 投资 农业 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拓展新能源 绿色产业及人工智能领域 [7] - 双方签署外交 经贸 交通 科技等领域多份双边合作文件 [8] 中土合作 - 全面拓展两国合作深度 广度 规模 推动构建中土命运共同体 [10] - 扩大天然气合作规模 拓展非资源领域合作 优化贸易结构提升互联互通 [10] - 加快互设文化中心 举办更多人文交流活动 [10] - 土方愿扩大对华出口天然气 深化机械制造 纺织等非资源领域合作 [11] - 双方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12] 中乌合作 - 中乌各领域合作呈现全面铺开 蒸蒸日上局面 [14] - 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 高质量建设中吉乌铁路 拓展人工智能 新能源 智慧农业等新兴领域 [14] - 推进互设文化中心 举办第二届百校合作论坛 加强减贫合作 [14] - 乌方愿扩大贸易 投资规模 加强高新技术 互联互通 农业 绿色能源等领域合作 [15] - 双方签署关于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世贸组织双边议定书 [17]
习近平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
证监会发布· 2025-06-17 17:40
中吉双边关系与合作 - 中吉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建交33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1] - 两国今年2月在北京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 为合作注入新动力 [1] - 双方将在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 [1] 经贸与投资合作 - 计划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 深化金融领域合作 [1] - 吉尔吉斯斯坦将中国视为最大贸易和投资伙伴 [2] - 吉方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吉投资兴业 [2] 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 - 高质量推进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 [1][2] - 完善双边互联互通网络 [1] 新兴领域合作 - 拓展清洁能源 绿色矿产 人工智能等新增长点 [1] - 加强能源和绿色矿产领域合作 [2] 多边机制协作 - 两国将先后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并主办峰会 [1] - 吉方支持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 愿在联合国 上合组织等框架内深化协作 [2] 人文与社会领域 - 深化文化 旅游 教育 卫生等领域交流 [1] - 实施更多惠民项目 [1] 合作文件签署 - 两国元首见证签署农业 海关 科技 媒体等领域多份双边合作文件 [2]
国际调解院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新平台
人民网· 2025-05-31 08:50
国际调解院成立背景 - 33个国家签署《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成为创始成员国 来自亚洲 非洲 拉美和欧洲85个国家及近20个国际组织的400名高级代表出席签署仪式 [1] - 当前国际形势动荡 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破坏国际法治 国际调解院成立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重要举措 [1] - 国际调解院是国际法治领域的创新 在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体现中国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法治思想的成果 [1] 文化价值观基础 - 调解根植于中华"和合"文化 强调和谐 和平 融合等理念 符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2] - 调解超越西方诉讼零和博弈的局限性 推动平等对话和互信 通过协商解决争端 实现合作共赢 [3] - 国际调解院倡导文明互鉴 减少误解冲突 构建和谐国际关系 展示中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3]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创新 - 调解被《联合国宪章》列为和平解决争端的优先方法之一 但国际社会长期缺乏专司调解的政府间法律组织 [4] - 国际调解院是世界上首个专门以调解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组织 填补机制空白 提供友好灵活经济的解决方案 [5] - 该机构不取代现有争端解决机制 而是作为补充 为国际纠纷提供更多选择途径 维护公平正义 [5] 全球治理体系影响 - 国际调解院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中国支持沙伊恢复外交关系并在中东促成"和解潮" 在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6] - 该机构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是发展中国家贡献的重要国际法治公共产品 [7] - 国际调解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对所有国家开放 推动构建更具代表性公平的国际秩序 [7] 中国参与及香港角色 - 中国深度参与国际调解院筹备 从2022年签署联合声明到2024年公约通过 最终落户香港 [8] - 香港在国际调解方面的独特条件得到各国认可 机构成立有助于中国维护权益并提升涉外法治国际影响力 [8]
共谱中拉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经济日报· 2025-05-21 06:26
立足发展新阶段,中拉亟待突破地理边界束缚,推动制度创新与治理协同。在培育数字经济、绿色转型 等新赛道新增长点的同时,积极构建规则共商、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机制化框架,以发展中国家实践 重塑全球治理体系。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向软联通升级。在完善港口、铁路等传统基建的同时,重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标 准互认、跨境支付系统对接等制度性基建。推动中拉电商平台数据互通、物流网络共享,打造数字丝绸 之路关键节点。秘鲁钱凯港的智慧码头管理系统、阿根廷锂矿区的无人运输网络等示范项目,已展现 出"硬基建数字化、软基建实体化"的融合趋势。下一步可建立中拉数字认证中心,统一电子签名、数据 加密等技术标准,降低数字贸易制度性成本。 推动产业合作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建立中拉新兴产业合作园区,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形成研发—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主权财富基金联合投资、跨境产业链金融 等工具,突破高技术产业合作中的资本瓶颈。今后,可探索设立中拉技术转移基金,支持联合实验室建 设,促进中国的应用创新优势与拉美的资源禀赋深度结合。 中国携手拉美国家突破地理阻隔,凝聚共同发展共识,在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全球议题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