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
搜索文档
亩产262.69公斤!政产学研协同助力封开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农村报· 2025-11-10 23:03
文章核心观点 - 政产学研协同合作在肇庆市封开县大玉口镇成功进行大豆新品种“华夏22”的百亩示范田测产,平均亩产达到262.69公斤,较当地传统品种产量有大幅提升,展示了通过科技与产业融合推动区域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力 [1][2][3][4] 测产活动与结果 - 华南农业大学组织专家于11月8日对封开县南丰镇开明村的大豆百亩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 [2][3][4] - 测产严格遵循《全国油料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现场实收面积1.12亩,经除杂和水分调整后,平均亩产为262.69公斤 [17][18] - 参与见证方包括南方大豆创新研究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省市县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地方政府及企业代表 [5][6][7][8][9][10] 新品种“华夏22”表现与特性 - 示范田种植的品种为“华夏22”,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年海教授团队育成,2022年通过广东省审定 [27][29] - 该品种全生育期102天,属中熟优质大豆,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广东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99.21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7.46公斤 [29][30] - 品种具有结荚多、耐密植、不炸荚、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特点,粗蛋白质含量41.47%,粗脂肪含量20.43% [29][31][32] - 该品种在广东英德等地多年示范种植中表现高产稳产,2024年在英德市沙口镇百亩示范田机收平均亩产达241.46公斤 [33][34][35] 产业协同与发展规划 - 本次示范种植面积达300多亩,于7月25日采用手推式播种机播种,行距50厘米,株距13厘米 [15][16] - 尽管8月遭遇持续强降雨导致部分田块水淹缺苗,影响了产量发挥,但新品种相比当地去年种植的亩产约75公斤的本地品种仍有大幅提高 [18][19][23][24] - 未来计划配套使用机械精量播种和机收减损收割机等设备以进一步提升产量 [24][25] - 大玉口镇政府计划建立腐竹食品加工厂,实现当地种植的大豆原料直接供应加工,打造区域腐竹品牌,延伸产业链 [25][26] - “华夏22”蛋白质含量较东北品种高3-4个百分点,被定位为腐竹等豆制品加工的专用品种 [36]
特朗普赚麻了,大豆可以出口到中国了,承认关税让美国人付出代价
搜狐财经· 2025-11-09 03:12
特朗普关税政策立场转变 - 特朗普在2025年11月初的采访中承认关税可能让外国付出一些代价,改变了其长期坚持的“关税由外国买单”的说法[1] 美国大豆产业困境 - 美国大豆对华出口急剧下滑,2025年前8个月出口量仅为593万吨,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680万吨,且对华出口连续五个月归零[5] - 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萎缩,2025年7月和8月预估种植面积分别为3340万英亩和3242万英亩,较上一年度的3482万英亩明显缩水[3] - 贸易战给美国农业造成估计高达450亿美元的损失,农民面临亏损,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全美农场破产申请有259起,今年第一季度破产数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7][9] - 美国大豆因高额关税导致到岸价格高达1026美元/吨,显著高于巴西大豆的580美元/吨,在华竞争力严重不足[7][13] 中国大豆进口战略转型 - 中国大豆进口量显著增长,2025年8月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227.9万吨,前8个月累计进口7331万吨,同比增长4.0%[5] - 2025年10月中国大豆进口量达948.2万吨,同比增长17.2%,前10个月累计进口9568.2万吨,同比增长6.4%,且进口均价同比下跌11.1%[12] - 中国进口来源转向巴西,2025年8月巴西大豆出口量中84%运往中国,9月该比例升至93%,同年4月前半个月向中国运输约240万吨大豆[5][7] - 中国通过投资巴西基础设施提升供应链韧性,并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国内大豆产量连续三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7][12] 全球大豆市场格局变化 - 巴西大豆产业受益,2025年产量预计超过1.7亿吨,出口量有望达到1.1亿吨,进一步挤压美国大豆市场份额[13] - 印度等其他市场难以替代中国需求,因其实行严格的农业保护政策且饮食结构不同[13] - 2025年11月中国恢复美国CHS Inc等3家企业的大豆输华资质,这三家企业2024年对华出口量超过800万吨,占当年美国输华总量的18%[10] 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高盛报告指出特朗普关税成本主要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担,美国消费者承担大部分,外国企业承担很少一部分[10] - 标普全球研究显示该政策在2025年将使美国企业损失1.2万亿美元,这些成本主要转嫁给了消费者,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承担了总成本的50%到70%[10]
中国订单归来!美国豆农终于能松口气了?
金投网· 2025-11-07 21:23
采购协议与市场反应 - 中国承诺在未来三年每年至少购买2500万吨美国大豆,并需在今年1月前购买1200万吨 [1] - 美国大豆生产商对采购承诺表示欢迎,但贸易商持“谨慎乐观”态度,仍在等待大规模订单 [1][3] - 中国进口商近期购买了20船价格更具竞争力的巴西大豆 [3] 美国大豆行业现状与挑战 - 美国农民积压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未售农产品,经济损失惨重,并面临化肥、种子、劳动力和设备成本上涨的压力 [3] - 即使中国履行采购承诺,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预计为1820万吨,比去年下降32% [3] - 美国大豆出口中国仍需缴纳13%的税款,使其价格高于巴西大豆,竞争力减弱 [3] - 美国农民在等待美国政府停摆前承诺的数十亿美元联邦救助计划的具体实施细则 [5] 中国大豆进口格局变化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过去五年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5] - 去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仅占进口总量的20%,远低于2016年的41% [5] - 中国正将大豆进口来源多元化,稳固巴西供应,并积极开拓俄罗斯、阿根廷等新兴市场 [5] - 中国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连续五年扩大,自给率逐步提升,将削弱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5]
1200万吨美豆入华!美国豆农却哭惨:这波“双赢”谁信?
搜狐财经· 2025-11-07 00:04
大豆贸易格局 - 中国恢复进口1200万吨美国大豆 [1] - 美国大豆每吨价格比巴西大豆低15%到20%,且出油率高两个百分点 [3] - 中国在2023年因巴西减产被迫转向采购美国大豆 [3] - 中国采取分批采购策略,仅签署三年最低进口量协议 [3] - 中国同时扩大对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的采购,以实现货比三家 [4] 美国大豆行业困境 - 美国中西部铁路工人因运力过剩集体降薪,伊利诺伊州批建12个临时仓库后仍有300万吨大豆露天堆放 [3] - 北达科他州70%的仓库爆满,大豆霉变风险导致豆农每吨多赔50美元 [3] - 2018年关税战后中国对美国大豆采购量暴跌90%,美国大豆期货价格跌穿成本线 [3] - 2019年美国豆农平均每英亩亏损37美元 [3] - 在中国买家转向巴西期间,美国豆农每吨损失200美元 [5] - 美国中西部卡车司机和铁路工人因运力过剩失业,制造业岗位减少数万个 [5] 中国大豆战略 - 中国东北地区种植大豆的成本比美国高70%,且扩种大豆会挤占主粮田,影响2亿农民生计 [4] - 进口美国大豆旨在稳定压榨厂原料供应,并用采购量换取美方关税让步 [4] - 中国掌握稀土、锂矿、光伏板等关键资源作为贸易博弈筹码 [5] - 上海期货交易所将于2025年11月起推出人民币计价的大豆期货合约 [5] 贸易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导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锐减 [3] - 美国贸易代表启动301调查,并计划对华商品加征10%关税 [3] - 美国自2025年11月10日起降低10%关税 [3]
中国狂买美国大豆,表面是生意实则是战略算计,美国因债务问题先亮红灯
搜狐财经· 2025-11-05 01:36
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2025年第四季度中国新增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金额约60亿美元 [1] - 协议包含价格联动条款,若国际大豆价格波动超过10%,中方有权重新协商 [3] - 协议换取了美方暂停301调查一年,并暂缓对华反制措施 [3] 大豆市场供需与成本分析 - 2025年11月巴西大豆到岸价飙升至每吨920美元,而美国大豆到岸价仅为520美元,每吨价差高达400美元 [3] - 中国每月800万吨大豆进口量意味着巨额成本节省 [3] - 巴西遭遇百年干旱导致大豆减产18%,港口罢工导致供应链紊乱 [3] - 美国大豆产业链成熟,供应稳定,多元化采购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选择 [3] 农业产业与战略考量 - 2025年中国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增长8%,但品种改良到规模化生产仍需时间 [3] - 进口美豆可平抑国内豆价,并为本土产业升级争取缓冲空间 [3] - 2025年1-9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占比达85.2%,同时加速拓展阿根廷、俄罗斯等新渠道 [10] - 阿根廷取消谷物出口税后,中国两天内下单20船大豆 [10] - 中储粮储备超4500万吨大豆,菜籽粕等替代比例提升至15% [10] 地缘政治与博弈杠杆 - 大豆出口占美国农业GDP的12%,涉及中西部八个农业州选票 [5] - 2018年贸易战中,中国转向巴西采购导致美国豆农损失260亿美元 [5] - 中方在稀土领域提出对等反制,要求若美方放松稀土及技术出口限制,中方将相应调整管制 [7] - 2025年10月国内稀土企业已接到通知,研究按种类和数量细分出口配额方案 [8] 宏观经济与外部环境 - 2025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攀升至2.03万亿美元,TGA账户余额骤降至5870亿美元 [8] - 高盛测算显示,若不削减开支,2026年2月可能触发技术性违约 [8] - 1200万吨美国大豆订单仅带来45亿美元收益,不及美国年利息支出的零头 [8] - 中国通过本币结算协议(如巴西大豆贸易30%用人民币结算)逐步瓦解美元霸权下的贸易体系 [12]
中美握手言和?重磅消息传出,中国一口气下单,近18万吨美国大豆?特朗普松口:下调对华关税
搜狐财经· 2025-11-04 20:41
中美贸易关系缓和 - 美国暗示将下调针对中国的芬太尼关税10% 该关税是年初加征的20%惩罚性关税的一部分[1] - 中国本周重启美国大豆采购 三批订单总计近18万吨 货物预计在12月至明年1月装船到港[1] - 双方在第五轮经贸磋商中就芬太尼禁毒合作和扩大农产品贸易等问题达成共识 贸易摩擦出现实质性缓和迹象[1] 美方战略考量 - 美国豆农在秋季丰收季面临中国几乎零采购的压力 大豆库存积压 美国农业协会多次施压[3] - 盟友国家无法消化美国大豆的巨大产能 中国市场的缺失对美国中期选举构成压力[3] - 加征的20%芬太尼关税未对中国造成影响 反而推高美国国内通胀 特朗普通过10%的关税让步以兑现对农民的承诺并缓解经济压力[3] - 美国政府内部存在矛盾 财长称将签协议而贸易代表声称要调查中国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履约情况 暴露了不同利益集团的拉扯[3] 中方战略布局 - 中国采购的18万吨美国大豆对比从南美采购规模仅为零头 采购行为基于商业理性 因新季美豆FOB价格低于巴西大豆[5] - 中国已构建巴西、阿根廷、俄罗斯多元化大豆供应体系 即使没有美豆也能保障粮食安全 此次采购是对美方诚意的检验[5] - 中国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做出让步是基于战略机遇期考量 旨在换取关税下调的实际利益并为自身发展争取更稳定的外部环境[5] 合作的不确定性 - 美方的关税让步仅下调10% 剩余10%仍保留且无正式协议文件支撑[6] - 中方的大豆采购是试探性的 远不足以解决美国农业的根本困境 双方动作均带有试水意味[6] - 美国贸易代表提出履约调查是找茬信号 美国历史上多次撕毁协议 后续存在变数[6] 全球贸易格局影响 - 美国的关税战打破了其凭借产能优势垄断全球大豆贸易的格局[8] - 中国用十年时间完成大豆进口来源去美国化 构建多元网络 保障自身粮食安全并撬动全球农产品贸易规则变革[8] - 美国失去了最大买家的信任 百万豆农承受关税战反噬 损失深远[8] - 此次互动为双边关系注入缓和契机 但美国内部的分裂和贸易政策的反复意味着后续博弈将持续[8]
不容忽视!中美元首会晤,特朗普主动服软,但美国霸权依然存在
搜狐财经· 2025-11-03 19:50
中美会谈核心成果 - 中方宣布暂时搁置稀土出口管制并恢复采购美国大豆 [5] - 美方决定暂停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行业的301调查一年并推迟对中国加征24%关税的执行期限一年 [5] - 特朗普提出“G2会议”构想,白宫官方账号转发,引发全球对中美协同治理趋势的关注 [5] 稀土行业 - 中国掌握全球近90%的稀土精炼产能,建立了覆盖开采、分离提纯到高端材料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28] - 稀土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半导体芯片及F-35战斗机等尖端科技和国防装备 [28] - 美国在军工与高科技产业上严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无法实现完全脱钩 [30] 农业与大豆贸易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大豆市场,年进口量接近1亿吨 [26] - 美国每年约有四分之一的大豆产量依赖对华出口 [26] - 中国调整大豆采购方向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导致2025年9月前未向美国下达任何订单,造成美国中西部农场库存积压和价格大幅下跌 [26] 高科技与制造业 - 美国推行的极限施压政策激发了中国在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 [30] -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已从被动跟随变为并驾齐驱,并在某些领域取得局部领先 [30] - 中国提供成熟的制造能力,中美合作有望推动全球产业链向效率最大化方向重构 [35] 宏观经济与全球格局 - 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合计贡献全球GDP总量超过40% [34] - 会谈成果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心剂,预示着全球产业链可能进入相对稳定的运行周期 [13] - 中美关系缓和有助于缓解美国国内通胀问题并帮助困境中的美国中西部农业群体 [13]
中国传来好消息,美国豆农:松了一口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23:15
中美贸易关系进展 - 中美双方在吉隆坡经贸磋商中就扩大农产品贸易达成共识 [1][3] - 共识的达成令美国大豆种植者感到宽慰并对中国采购企业再次光临充满期待 [3] 关税政策演变 - 2025年3月10日起,中方对美大豆、猪肉等产品加征10%关税,作为对美国以芬太尼为由加征关税的回应 [5] - 2025年4月4日,中方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以回应美国征收的“对等关税” [7] - 2025年4月8日,中美双方相互将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9] - 经过加征,中国对美国大豆进口关税率从3%提高至97% [11] - 2025年5月,中美达成共识,美国暂停24%的关税(90天内生效)并取消部分加征关税,中国同步暂停24%的关税并取消部分非关税限制 [11] 美国大豆行业现状 - 自2025年5月中美达成共识以来,中国不再购买美国大豆 [11] - 2024年中国进口约1.05亿吨大豆,其中2213万吨来自美国,美国大豆第二大市场墨西哥的采购量不到600万吨 [13] - 截至2025年6月1日,美国大豆库存总量为10.08亿蒲式耳,高于市场预期的9.8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增长3.9% [13] - 受库存积压影响,2025年10月15日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座存有约816吨大豆的混凝土仓库发生崩塌 [13] - 美国大豆协会指出,关税负担和销量锐减导致农民承受巨大财务压力,几乎没有盈利空间 [15] - 2024年,美国大豆出口总价值约245亿美元,其中中国订单价值超过125亿美元 [17] 未来贸易前景 - 中方尚未披露扩大农产品贸易的具体措施安排 [17] - 尚不清楚农产品贸易是否需要重新谈判,以及中国是否会恢复大规模进口其他美国农产品 [17]
中国传来好消息,美国豆农松了口气!美豆积压严重,一座混凝土仓库被挤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21:46
中美经贸磋商成果 - 中美双方在吉隆坡经贸磋商中达成共识,核心成果包括扩大农产品贸易 [1] - 美国大豆种植者对达成共识表示欣慰,并期待中国采购企业恢复业务 [2] 中美关税政策演变 - 2025年3月10日,中方作为对美加征关税的回应,对大豆、猪肉等产品加征10%关税 [3] - 2025年4月4日,中方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6] - 2025年4月8日,中美双方相互将“对等关税”税率从34%提高至84% [8] - 经过加征,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关税率从3%提高至97% [11] 关税政策的后续调整 - 2025年5月,中美达成共识,美国暂停24%的关税(90天内生效)并取消部分行政令加征的关税,中国同步暂停24%的关税并取消部分非关税限制 [11] 美国大豆出口现状与影响 - 尽管5月达成共识,但自5月以来中国未再购买美国大豆,导致美国大豆出口未见起色 [11] - 中国是美国大豆的重要市场,2024年中国进口约1.05亿吨大豆,其中2213万吨来自美国,而美国第二大市场墨西哥的采购量不到600万吨 [13] - 2024年美国出口大豆总价值约245亿美元,其中中国订单价值超过125亿美元 [17] 美国大豆产业面临的压力 - 大豆滞销导致美国大豆库存高企,截至2025年6月1日,美国大豆库存总量为10.08亿蒲式耳,高于市场预期的9.8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增长3.9% [13] - 库存压力导致2025年10月15日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座装有约816吨大豆的仓库发生崩塌 [13] - 美国大豆协会指出,关税负担和销量锐减使农民承受巨大财务压力,几乎没有盈利空间 [15] - 美国大豆协会已致信政府,呼吁调整政策并尽快与中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 [15] 未来贸易安排的不确定性 - 中方尚未披露扩大农产品贸易的具体措施安排 [17] - 尚不清楚农产品贸易是否需要重新谈判,以及中国是否会恢复大规模进口其他美国农产品 [17]
1200万吨美国大豆找到买家!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削减芬太尼关税
搜狐财经· 2025-11-02 17:13
核心观点 - 中美达成贸易协议以缓和紧张关系,涉及关键矿产出口、半导体供应链、关税及农产品能源采购等多领域双向让步 [1][2][3][4] 关键矿产出口管控 - 中国暂停针对稀土、镓、锗、锑、石墨等关键矿产的额外出口管控,将为出口发放通用许可证 [1][2] - 2022年10月、2025年4月实施的出口管控将实际取消,2025年10月宣布的更严格管控措施暂停一年 [2] -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加工主导者,曾将此类资源作为经贸博弈杠杆 [2] 半导体供应链 - 中国将允许荷兰芯片企业安世半导体的中国工厂恢复出货,缓解芯片供应担忧 [3] - 中国终止针对美国半导体供应链企业的调查,为行业发展消除不确定性 [3] - 此前相关限制已对汽车生产造成威胁 [3] 关税调整 - 美国将特朗普政府推出的部分“对等关税”再暂停一年 [3] - 美国取消原计划于11月实施的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100%关税 [3] - 部分301条款关税豁免从原定2025年11月29日到期延长至2026年11月10日 [3] - 美国同意将芬太尼相关关税从20%减半至10%,并称若中国持续打击芬太尼出口将取消剩余10%关税 [3] 农产品与能源合作 - 中国将恢复采购美国大豆,承诺本产季采购1200万吨大豆,并在未来三年内每年至少采购2500万吨 [4] - 中国同意购买美国阿拉斯加州的石油和天然气,双方将推进相关合作 [4] 协议背景与性质 - 协议源于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中美领导人的首次面对面会谈 [4] - 协议为双边关系实现短期稳定奠定基础,但多数措施有效期仅为一年,是长期贸易博弈中的短期休战 [6][7] - 协议未能全面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核心分歧,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热点未纳入协商范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