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
搜索文档
奋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广西日报· 2025-10-31 10:29
农业政策方向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置于突出位置 [1] - 全会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并要求农业战线加速技术革新 [1] - 全会提出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并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指明方向 [2] - 全会要求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需统筹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 [3] 科技创新与智慧农业 - 广西以科技为引擎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布局了23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49家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设区市全覆盖 [1] - 广西大力实施智慧农业行动以五化升级为路径构建覆盖生产装备监管数据与国际合作五大领域的智慧农业生态系统 [1] - 智慧农业生态系统涌现出无人化农场滴滴农机AI巡园智慧植保等多个典型应用场景 [1]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 广西聚焦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资产等关键领域搭建全区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打破信息壁垒 [2] - 下一步将探索产权交易+产业发展模式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农民为农村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2] 农业人才培养 - 人才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支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2] - 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紧密对接广西现代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 - 学院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高素质新农人 [2] 农旅融合与生态发展 - 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以旅游示范带为轴配套露营基地民宿集群推出金秋烧鱼节苗绣研学等项目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与民生福祉 [3] - 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金结村聚焦农旅融合发展依托山水资源打造生态旅游项目既保住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又让村民通过民宿经营农产品销售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3]
多彩秋日让游客“留下来赏秋、住下来体验” 带火多样化文旅消费
央视网· 2025-10-22 14:59
新疆胡杨林文旅产业 - 新疆胡杨林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胡杨林 在观赏季成为重要的文旅名片 兼具生态屏障功能 [1] - 和田地区洛浦县洛滨胡杨林景区近百亩胡杨林吸引大量游客 游客可乘舟观景 骑骆驼 搭帐篷 游玩方式多样 [1] - 巴州尉犁县塔里木河天然胡杨林景观独特 金黄叶片与水中倒影交融 成为游客驻足观赏的亮点 [3] - 通过生态补水 防治病虫害 森林抚育等举措 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得到保护和恢复 种群更新能力提升 带动流域生态系统改善 [5] 江西崇义梯田农旅融合 - 江西赣州崇义县上堡梯田面积上万亩 拥有3000多级梯田 在深秋时节呈现金色景观 [6][8] - 当地打造“梯田+文化+体验”融合业态 吸引游客赏景打卡 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旨在让游客留下来赏秋和体验 [8][12] - 农旅融合带动多元消费 包括餐饮 特色农产品销售 精品民宿和研学体验 2025年10月以来崇义县各景区景点接待游客58万多人次 [12] - 在收割现场有500多名中学生体验传统农耕过程 如收割 打谷 脱粒 同时学习农耕知识 将农耕教育与旅游结合 [10]
首届中国·怀来海棠文化节启幕 打造金秋文旅新体验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08:54
活动概况 - 首届中国·怀来海棠文化节在河北省怀来县开幕,主题为“海棠之乡,金秋盛典” [1] - 活动融合自然生态与农耕文化,旨在为京津冀地区游客打造特色文旅体验 [1] 公司业务与战略 - 活动主办方为河北御棠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深耕海棠产业近三十年 [1] - 公司构建了从种植、加工到品牌营销与旅游融合的全产业链模式 [1] - 本届文化节是推动农业转型、深化农旅融合的重要实践 [1] 地区产业优势 - 怀来县素有“中国八棱海棠之乡”美誉,拥有千年以上八棱海棠种植历史 [1] - 怀来县是全国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的八棱海棠栽培基地 [1] - 依托毗邻官厅湖的生态优势与便利交通,怀来正逐渐成为京津冀地区热门的生态农旅目的地 [1] 活动内容与市场反响 - 园区内举办多项互动体验活动,包括海棠采摘、海棠文化馆免费参观、全程打卡通关游戏等 [1] - 美食体验区提供海棠果汁、果干、月饼等免费品尝产品,游客反响热烈 [2] - 设置了DIY绘画与百年海棠老树祈福活动,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2] - 游客对海棠鲜食及加工产品表示认可,有游客“特意买了几箱送给亲友” [2] - 家长评价活动“既有意义,又让孩子亲近自然” [2]
白沙新高峰村:依托绿水青山推进农旅融合
海南日报· 2025-10-12 08:00
项目概况 - 项目名称为“白沙大院”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 [2] - 项目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旁 [2] - 项目定位为旅游驿站 集雨林度假 黎乡风情 茶旅体验于一体 [2] 项目战略与模式 - 项目依托环热旅游公路进行建设 [2] - 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机制 [2] - 项目旨在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2]
韶关农产品闯世界:国际认证引路,“媒体+”擦亮农业金字招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0:52
行业认证与标准化突破 - 韶关市土大妈南岭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始兴民丰山基地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HACCP体系认证与FSSC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成为国内首家以山林散养非笼养模式通过此国际认证的蛋鸡企业 [2] - 国际认证标志着公司在蛋鸡领域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为农产品进入欧盟等国际市场增添了硬通行证 [2] - 韶关农产品已成功进入阿联酋等22个国家和地区市场,2025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37.5% [2]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韶关全市拥有"粤字号"农产品品牌217个,排名全省第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13个 [4] - 乐昌黄金柰李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精品品牌培育目录,公司计划到2026年打造5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品牌 [4] - 通过"媒体+"赋能战略,成功擦亮"中国兰花第一县"、"中国高端白茶"等地域特色品牌,推动"兰韵天下"、"黄金柰李"等IP精准融湾出圈 [3] 销售渠道与业绩增长 - 公司已建成7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650个镇村级服务站点,培育了一批本土网红主播 [4] - 2024年韶关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96亿元,同比增长66.4%,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4] -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韶关市接待游客267.3万人次,同比增长26.3%,旅游收入突破25亿元,同比增长29.1% [7] 产品创新与出口突破 - 乐昌"香芋猪肉丸"实现自主出口零的突破,同期出口的还有"过油炮弹芋条"等多款预制菜产品 [6] - 黄金柰李、鹰嘴桃等特色农产品实现出口零的突破,让韶关味道香飘海外 [2] - 公司运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保证产品卫生水平和食品安全符合出口要求,未来计划布局国际销区市场 [6] 产业基础与资源整合 - 韶关已建成1个国家级、2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稳居全省第一 [3] - 公司推动文旅资源与农业资源深度融合,通过节点宣传、体验创新等方式实现以旅带农、农旅互促的良性循环 [7] - 韶关精心策划推出11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游精品线路,串联田间采摘、农事体验等特色内容 [7]
三亚举办第三届乡村美食节
海南日报· 2025-10-10 09:29
活动概况 - 活动于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在三亚市吉阳区六盘村举行,主题为“食味乡村·月满三亚”,是第三届(2025)三亚乡村美食节 [1] - 活动旨在通过美食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三亚乡村文旅新名片 [1] - 开幕式包含竹竿舞、民族歌舞表演、乐队演出、美食挑战赛、群众K歌、巡游互动等环节 [1] 展区设置与商户参与 - 现场设置四大核心展区,汇聚超过80家商户 [1] - 五区美食区荟萃吉阳区、海棠区、天涯区、崖州区、育才生态区的代表性美食,展现“一区一味”的地域特色 [1] - 六盘美食区主打夜市小吃,吸引年轻群体 [1] - 海南特色美食区汇集海南鸡饭、陵水酸粉等全岛知名美食 [1] - 共创社区展示黎陶、黎锦非遗手作与特色产品,展现乡村产业创新活力 [1] 主题活动与游客互动 - 美食节策划了七大主题日活动,每日一主题,包括国庆主题日、海岛主题日、黎苗主题日、古风主题日、亲子主题日、中秋主题日 [2] - 首次推出“VillageWalk乡味漫行”打卡活动,游客可沿指定线路完成互动任务兑换特色小吃或文创礼品,打造沉浸式体验 [2] 战略意义与目标 - 该活动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旅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2] - 活动是展示特色美食的窗口,更是传播本土文化、带动乡村消费、提升游客体验的平台 [2] - 目标为丰富假期旅游供给,激活乡村旅游市场,吸引更多人走进美丽乡村 [3]
双节假期济南30家景区待客403.47万人次,文旅多点开花
齐鲁晚报网· 2025-10-09 10:47
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截至10月8日14时,全市纳入监测的30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03.4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294.20万元 [1] - 全市累计接待持证留宿旅客96.01万人次,重点监测的20家旅游住宿设施累计接待4.49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024.61万元 [1] - 铁路发送旅客141.8万人,民航发送旅客26.4万人,公路发送旅客26.8万人 [1] 主题活动策划与品牌传播 - 以"泉声秋韵 双节同庆"为主题策划推出国庆游园、登山赏秋、文博展览、泉城好戏、美丽乡村5大主题、200多项文化和旅游活动 [1] - 《2025中秋诗会》在央视圆满播出,主场地选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构建"电视大屏+新媒体平台+广播"矩阵,形成全域覆盖的传播格局 [8] 经典景区运营亮点 -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推出"泉颂华章"游园会,趵突泉《趵突夜画》沉浸式夜游项目成为夜间消费核心IP [2] - 千佛山景区开展"登兹历山 共庆华诞"互动展演与山会市集,济南方特、融创乐园分别推出国风盛典游园会和民族狂欢节 [2] - 红叶谷启动第25届红叶节,4000余亩黄栌、红枫搭配国庆嘉年华,九顶塔"赶秋节"推出《好汉秦琼》马战实景剧 [2] 老城区与新兴区域消费创新 - 后宰门街以李清照IP打造"清照小院",浙闽会馆正式开馆并举办文化沙龙,上新街"上新集"联合"银盐复古市集"开市 [3] - 鹊山生态文化区新园定位为"新南洋温室花园氧吧",打造以新加坡热带风情为蓝本的温室花园,推出米其林美食节等23场活动 [3] - 济阳"九曲黄河万里情"推出国潮尝新主题活动,设五大主题广场和九大特色场景,提供全时段沉浸式体验 [3] 文博场馆客流与活动 - 假日的阴雨天气助力文博场馆客流持续维持高位 [4] - 济南市博物馆推出非遗螺钿首饰制作、古籍修复体验等活动,济南市文化馆举办曲艺、京剧、吕剧等专场演出 [4] - 新开馆的山东古建筑博物馆推出"中国古代建筑模型展",精准复现赵州桥、曲阜孔庙等现存古建精粹的微缩模型 [4] 乡村旅游市场表现 - 集中宣传10条精品路线、148个特色村庄,相关推广信息网络点击阅读量累计达11万人次 [6] - 商河县围绕温泉体验、亲子互动等项目推出多条旅游线路,孟里悦私汤温泉府院民宿、芳韵田园民宿客房入住率超95% [6] 艺术演出市场热度 - 山东省会大剧院上演《天涯共此时》交响乐、烛光音乐会《暮光之城》等节目 [7] - 开心麻花《开心聊斋 三省沉浸版》、579百工集音乐剧《暗夜阳光》打破传统戏剧观赏时空限制,吸引大批年轻观众 [7] - 融创文旅城《梦回西楼》国风实景秀,灵岩寺汉文化主题实景演艺,济南电影幻城化身"国潮沉浸式剧场"上演45场精彩节目 [7]
石头缝种出“摇钱树”
经济日报· 2025-10-03 09:57
公司发展模式与规模 - 公司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进行运营 [1] - 合作社为村民提供统一规划、种苗、技术、购销和收益分配服务 [1] - 仙人掌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去年综合产值达1700多万元 [1] - 合作社于2022年成立公司,为产业链延伸提供一体化服务 [1] 产业经济效益 - 种植户鲁春能家种植60亩仙人掌,其中10余亩挂果,今年均价每斤5元,已销售2万多斤 [1] - 产业带动户均增收超10万元 [1] - 壹亩良田(云南)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向种植户发放100余万元现金收购款 [2] 产品开发与产业链延伸 - 建成集分拣、干洗、冷库于一体的标准厂房提升产业附加值 [2] -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出仙人掌粉、仙人掌啤酒、仙人掌果干等10余种产品 [2] - 公司瞄准仙人掌全产业供应链,串联产前标准化、规模化和产后销售环节 [2] 农旅融合发展 - 推出仙人掌宴等特色餐饮项目促进农旅融合 [2] - 举办以仙人掌为特色的首届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2]
“追秋”“热游”“赶村”成开启山水画卷与美食之旅“金钥匙” 激活服务消费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9-25 15:17
内蒙古大兴安岭秋季旅游 -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迎来最美秋季旅游时节,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游客纷至沓来,林区小镇迎来火爆秋游季 [1] - 2025年秋季气候宜人,林木变色期和景观效果为近年来最佳,当地迎来秋季旅游高峰 [1] - 大量游客前往“追秋”,自驾游数量激增,景区临时增加停车场应对车流高峰,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观光小火车”迎来“秋运”高峰 [3] - 莫尔道嘎镇近期日均接待游客超6000人次,预计此轮旅游高峰将持续到“十一”黄金周后 [4] 浙江影旅联动消费 - 各地开展“电影+”系列活动,电影与文旅深度融合,实现银幕流量与文旅发展双向赋能 [5] - 在杭州武林广场举办以电影为主题的生活展,摊位结合电影命名,提供逛、玩、拍、买及DIY专属票根等一站式体验 [5] - 第八届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举行“跟着电影游浙江品美食”系列发布活动,吸引全省近400家景区、商圈及影院参与 [7] - 浙江各地推出一批电影主题旅游线路,例如杭州以电影《白蛇·浮生》推出江南水乡国风游,湖州依托电影《解密》在南浔古镇打造特色旅游体验 [9] - “电影+”消费新模式已吸引超百万名市民游客参与,带动景区、餐饮住宿、影院观影等消费超5亿元 [9] 四川达州农旅融合经济 - 四川达州大竹县乌木镇广子村举办“赶村”庆丰收活动,设有“助丰收”直播带货和特色美食街,展示销售醪糟、白茶、大竹肉丁面等本地特产 [10] - “赶村”活动包含“赛丰收”农民趣味运动会,设有“锦鲤添食”、“稻田捉鸭”、“捕虾运虾”等乡土项目,其中钓小龙虾为招牌活动 [12] - 该活动是当地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实践,2025年1—9月大竹县旅游综合收入近44.3亿元,其中农旅融合收入接近20亿元 [15]
千里沃野奏响丰收“进行曲” “订单种植+良机良法”助力增收增产
央视网· 2025-09-24 08:11
水稻生产与技术应用 - 安徽铜陵市74万亩水稻进入灌浆期,当地运用植保无人机和太阳能灭虫灯等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种粮大户对800多亩糯稻开展“一喷多促”作业以提升单产[1] - 江苏泰州海陵区5600亩制种杂交水稻迎来收获,企业采用收割、烘烤一体化作业,使用16台烘干机并配合预处理技术以确保种子发芽率[3] - 福建尤溪县20万亩中稻预计总产量达8万吨,当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技术及优质水稻品种,并采用套种模式与订单农业提高效益[6] - 江苏省秋粮种植面积超4400万亩,其中水稻面积3300多万亩,全面收割将于10月初启动[4] 高粱产业与机械化收割 - 四川达州市6.5万亩高粱进入集中收割期,采用改进型联合收割机适应丘陵地形,实现“即收即烘”,日均烘干能力达60吨,预计总产量超2万吨[8][9] -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推广“家庭农场”模式,发展订单高粱种植4.6万多亩,培育435个家庭农场,带动5350户农户预计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10][11] 大豆与玉米的规模化种植 - 黑龙江五大连池市303.9万亩大豆迎来丰收,全面推行粮豆轮作及大垄密植技术,目前已收割3%,预计10月底完成[12][14] - 山西翼城县推行“整村托管”模式,整合2.7万余亩土地,推广双膜覆盖与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玉米产量大幅提高[15][16] 农业管理与产业融合 - 安徽铜陵组织19个技术指导组蹲点包片,加大病虫害监测频率以保障秋粮生产[2] - 福建尤溪县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并发展农旅融合,利用梯田景观吸引游客观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