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稻谷黄、辣椒红 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多彩画卷 奏响丰收“欢歌”
央视网· 2025-09-18 16:29
凤堰梯田农旅融合产业 - 凤堰梯田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亩产量超过450公斤,预计9月底完成收割 [4] - 当地通过统一收购、加工和包装提升大米附加值,已形成“水稻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产业链 [6] - 旅游观光带动当地消费,游客通过社交媒体订购和购买当地大米 [8] 江西中稻生产与技术应用 - 江西省中稻种植面积1200多万亩,亩穗数和结实率同比分别增加0.48%和0.32% [9][15] - 当地通过新建泵站和应急抗旱井等措施应对高温干旱天气,保障灌溉 [13] - 实施优质稻订单种植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同时粮食烘干服务中心可满足周边三个乡镇需求 [12] 嘉禾县辣椒产业链发展 - 嘉禾县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年产量8.9万吨以上,种植面积较去年扩大15% [19] - 当地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15] - 加工产品从传统辣椒酱扩展到辣椒精油、冻干辣椒等10多个品类,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 [19] 农业金融支持 - 邮储银行嘉禾县支行推出“订单贷”,以收购合同为依据为深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19]
协同发展谱新篇|建好“菜园子” 丰盈“菜篮子” 衡水桃城区高品质果蔬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6:18
产业规模与设施建设 - 新建改造提升果蔬设施3203亩 其中新建288亩 改造提升2915亩 [1] - 蔬菜年育苗能力达3500万株 建成7个高品质果蔬规模示范片区和1个露地蔬菜种植基地 [1][2] - 累计实现果蔬节水灌溉面积5855亩 2025年预计全区果蔬产量23.342万吨 [1] - 东明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建设项目推动交易市场提档升级 预计2025年农产品交易量达30万吨 [3] 产能与项目建设 - 新雅轩食品年产10万吨预制菜生产加工基地项目包含生产车间 库房及辅助设施建设 [2] - 广聚农业科技发展蛋白桑种植800亩 现代立体AI农业产业园新建棚室15亩并安装鱼菜共生系统 [2] - 农旅融合示范项目新建果蔬设施36座 带动7个村平均增收3万元 [4] - 高品质蔬菜高效节水项目投入171.5万元 实施蔬菜水肥一体化面积1000亩 覆盖6家经营主体 [3] 科技研发与合作 - 与中国农大 河北农大等机构合作研究无花果基因测序 人工光植物工厂等8个科技项目 [4] - 推广"普罗旺斯""粉兰达"西红柿等名优新品种 亩均增收近2000元 [5] - 开展果园生草法技术推广 辐射7500亩果园 改善生态环境并提升果品品质 [5] - 依托国际设施园艺产业园开展智慧化种植示范 带动新品种果蔬种植面积200余亩 [5] 品牌建设与质量管控 - 有效期内"两品一标"农产品达21个 果蔬农产品注册商标10个 [1][2] - 建成三级网格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菜篮子"抽检合格率保持100% [1] - 50家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合格证+二维码"电子追溯 保障农产品全程可追溯 [2]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制定产业场景行动方案和奖补办法 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给予适当奖补 [3] - 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对示范主体提供每个不低于2万元 每年不低于40万元的物化补贴 [3] - 蔬菜产业贷款贴息资金累计23万余元 惠及5家经营主体 [3] -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投入100万元 新建果蔬设施7座 带动50余人就业 [3] 人才培养与产业协同 - 累计举办4期果蔬培训班 培训高素质农民584人 与多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 [5] - 推行"基地直供+冷链配送+展会营销"模式 推动优质果蔬产品进京入津 [2] - 科技示范主体累计吸纳基地周边村民参与用工1000余人 [4] - 果蔬产品成功进入北京 天津和石家庄等大中城市市场 [1]
三亚藤桥河滋养着红旗社区,又见证着时代变迁
海南日报· 2025-09-12 10:02
藤桥河历史变迁 - 藤桥河承载红旗社区几代人的童年嬉戏、生计依托与家园记忆 是滋养一方的母亲河和见证时代变迁的时光河 [3] - 上世纪70年代仅有一座简陋漫水桥 雨季河水上涨时桥面被淹没导致师生被河水冲走的事件成为一代人惊险遗憾的回忆 [4] - 如今漫水桥已被拆除 取而代之的是坚固水泥桥和高铁高架桥 使社区与外界紧密相连 [5] 农业经济发展 - 藤桥河自然改道形成平坦肥沃土地 种植的田湾薏米富硒含量高且颗粒饱满 成为村里王牌产业并带来经济效益 [6] - 田湾薏米每年春节前夕供不应求 社区正在打造农旅融合的连队样板 [6] - 河岸建有玻璃栈道旅游设施 周末节假日吸引大量游客欣赏藤桥河风光和薏米田景致 [6] 生态修复工程 - 城镇化进程中河道两岸曾出现采砂活动 破坏河岸基础结构并导致水田侵蚀和边坡坍塌 [8] - 三亚市启动藤桥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计划在两岸建立生态长廊 涉及红旗社区15个生产队并已完成前期规划 [8] - 工程包括河道清淤 水质净化以及建设飞鸟园 蜻蜓沟等生态缓冲带 目标恢复河道清水长流和沿岸绿树连绵的自然风貌 [8]
湖北五峰:一湾清水“润”茶乡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9:41
流域生态治理成效 - 渔洋河流域生态治理通过多部门协作机制推动 促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统一 [3] - 淘汰煤炭过剩产能42万吨 实现全县化工企业归零 [3] - 64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溯源整治 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提升至2万吨 [6] 水质改善与生态恢复 - 渔洋河水质从Ⅳ类提升至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3][6] - 流域内13座水电站生态流量达标率100% [6] - 珍稀鸟类如中华秋沙鸭 鸳鸯 褐渔鸮重现渔洋河流域 [6] 茶产业与农旅融合 - 茶产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 通过流域治理服务茶文旅融合发展 [6] - 如院茶文旅综合体投入运营 预计每年为20户农户分红4万多元 [6] - 融合水生态 茶文化与土家文化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6][8] 基础设施与工程进展 - 实施长江大保护五峰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及麻溪冲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6] - 渔洋河流经五峰境内37.6公里 流域面积达584平方公里 [3] - 以流域治理成效为新起点 持续推进生态修复与长效管护 [8]
各地多维度发力 多元探索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华社· 2025-09-04 11:24
农业科技推广 - 农技专家在浙江杭州余杭区推广叶面肥喷施技术以提升水稻产量 [4] - 采用"日灌夜排"方式为稻田降温以优化生长环境 [7] - 山西推广农业科技下乡并选育适应当地的高优油料品种 [16] 数字农业与灌溉系统 - 浙江桐庐县江南灌区通过数字监控网实现精准灌溉管理 [6] - 建立"分类+阶梯水价"机制 粮食作物执行成本水价 经济作物水价上浮 超定额用水阶梯加价 [9] 生态农业与循环种养 - 江苏句容市天王镇收割300多亩有机越光早稻后播种紫云英作为绿肥以提升土壤肥力 [18] - 通过引进有机品种 循环种养和有机农业合作社等多模式发展生态农业 [22] 农旅融合产业 - 山西左云县凭借地理优势发展向日葵特色产业 [16] - 右玉县利用高海拔气候优势推动彩色油菜花农旅深度融合 [19] - 云南芒坝村民小组通过观鸟经济形成生态旅游产业链 [10][14] 乡村文化振兴 - 云南大理双廊镇农民画社聚集20多位银发创作者以绘画传承民俗文化 [13][17] - 杭州临安区举办首届"村BA"篮球联赛 球员以当地村民为主激发乡村文体活力 [8][11]
三江“三变”村色新|一江碧水向东流
长沙晚报· 2025-08-31 22:46
环境治理成效 - 三江村拆除13个砂石堆场并实施生态修复 裸露滩涂种植树木和青草实现全年绿化 [3][5][6] - 建立三级河长制体系 全面排查生活污水 工业污水 排污口和农业面源污染 实施雨污管网普查与分流改造 [6] - 长江水质显著改善 鱼类数量明显增加 浅滩可见成群鱼类游动及产卵现象 [1][7] 农旅产业发展 - 与泸天化合作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占地面积约1000亩 总投资约2亿元 包含现代农业示范区 休闲农业种植区等功能区 [9] - 园区快速推进种植 3个月内完成梨子 李子 荔枝 柑橘及多种蔬菜种植 形成规模化绿色景观 [9] - 开发农旅融合新场景 涵盖露营基地 小吃街区 特色餐饮和研学游项目 春季油菜花田吸引成千上万游客 [9][10] 产业协同模式 - 采用"园中园"共建模式 招引新农人和农业企业入驻 形成"一大园五小园"格局(蓝莓园 草莓园等)并实现盈利 [11] - 草莓园案例:60个大棚年产10万公斤草莓 通过协同发展提升客流量与收益 [11] - 推动环境共建六大措施(美化 增绿 理水等) 改造庭院和道路 打造文化长廊 整体提升乡村风貌 [11]
夏日经济“热”力四射 多元业态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新华网· 2025-08-28 20:25
乡村旅游发展态势 - 乡村旅游呈现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涵盖水上乐园、花海经济及红色旅游等多元业态 [1][13] - 浙江乡村避暑活动创新多样,包括摸鱼派对、清凉江畔和水上运动等热门项目 [2] - 余杭摸鱼派对人气爆棚,临安柳溪江转型为天然水上乐园 [4][6] 文体旅融合与经济效益 - 云南通过文体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青山湖水上运动中心引领新型旅游玩法 [7] - 生态资源驱动乡村避暑游,为当地村民带来实质性收益增长 [7] - 瑞丽红色旅游热度持续,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2023年7月后接待游客2.6万人次,同比增长15% [9] 农旅融合与产业规模 - 河南范县500余亩荷塘开花,结合观光小火车和游艇等设施推动农旅融合 [11][14] - 罗平县以85万亩油菜花为基础,打造花海经济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11] - 油菜花产业支撑西南小城近百亿元规模产业经济 [11]
“鱼米之乡”产业旺
金融时报· 2025-08-19 10:39
项目投资与贷款支持 -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在黄冈市智慧农业蔬菜种植示范园项目累计发放贷款14.8亿元,支持五个片区建设2000多座标准化蔬菜大棚[1] - 该行对石首市鸭蛙香稻产业基地项目累计投放贷款1.52亿元,用于5万余亩耕地综合整治[2] - 该行支持丹江口市柑橘产业,累计投放贷款12亿元,其中2022年投放4.5亿元支持16.48万亩示范基地建设,2023年投放2.3亿元支持深加工基地建设[3] 产业发展与模式创新 - 黄冈智慧农业项目融合“农业+旅游+研学”业态,运用传感器和AI“智脑”分析市场行情,带动周边1500名农户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1] - 石首市项目采用“鸭—蛙—香稻”生态种养模式,配套建设鸭舍、蛙池、加工车间和品牌展厅,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2] - 丹江口市通过“农业产业联合体”模式集约分散土地,引入“北冰洋”橘子汽水项目,建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带动10名脱贫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3] 业务战略与产业覆盖 -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以服务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为抓手,“十四五”以来累计投放相关产业条线贷款逾1300亿元[1] - 该行业务覆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河流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小田并大田”改造,支持虾稻共作、鄂州武昌鱼、应城汤池甲鱼等特色产业[2] - 该行立足柑橘产区优势,支持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多个柑橘项目,将“小柑橘”发展成乡村振兴大产业[3]
产村融合绘就农旅新“丰”光!云浮云城区乡村振兴“多点开花”
南方农村报· 2025-08-18 13:01
南药产业发展 - 云城区已建成18个千亩以上标准化南药种植示范基地[9] - 加工提质创新区引进20多个医药项目 成为广东最大南药种苗繁育基地和加工产业聚集地[10] - 银田公司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 带动65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 实现户均年增收2.76万元 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2万元[18] - 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年产优质南药种苗3000多万株 南药种植面积达10.53万亩 辐射带动周边种植100多万亩[25] 花卉产业建设 - 爱丽孚公司推行"土地流转入股"模式 农户除每年每亩800元保底收益外 还可分享10%销售利润[37] - 公司发展300亩花卉种植基地 年产鲜切花1700万支[38] - 创新"订单种植托管"模式 预计每年可辐射2000亩花卉种植 带动200多人就业 农户年收入有望达8万元[42] - 省级花卉产业园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 年纳税900万元以上 直接带动就业约300人[46] 农旅融合推进 - 构建"植、产、学、研、医、游"深度融合的大健康产业链 推动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和休闲观光基地发展[52] - 爱丽孚规划打造菊花主题亲子乐园 融入卡丁车、露营等多元业态 预计每日可接待数百人次[61] - 建成南药文化驿站、甘薯产业研学馆等节点设施 腰古镇城头村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5] - 银田岭南特色药用植物园等4个基地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6]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 - 水东村保存588座明清古建筑 打造理学旅游精品路线 今年春节、清明假期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73][76] - 发展无公害蔬果种植产业 建成超400亩蔬菜基地 亩产蔬菜稳定在5000斤以上 年总产值达800万元[83] - 小聂跑法公司构建"公司+农户"模式 助推水东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7万元[87] - "运动休闲农业"模式吸引近千名跑步爱好者 拉动周边民宿、餐饮和农产品消费[89]
从“煤城”到“橙都”,重庆奉节探索生态经济新路径
第一财经· 2025-08-14 14:51
产业转型与生态修复 - 奉节县从煤炭产业转型为脐橙种植产业 累计关闭煤矿217个 告别煤炭生产市场[3] - 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 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97 89平方公里 治理石漠化125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从跌破30%回升至69 49%[3] - 38 3万亩脐橙每年减少水土流失3000余吨 累计减少10万余吨 拒绝高污染项目27个 投入生态修复资金45亿元[9] 脐橙产业发展现状 - 奉节脐橙品牌价值达381 7亿元 种植面积38 3万亩[3] - 大坝村种植1 2万亩脐橙 年产量2 4万吨 总产值1 8亿元 成为全国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4] - 开发脐橙酒 脐橙精油等30余种深加工产品 汇源果汁30亿元深加工项目落地[9] 智慧农业与科技应用 - 采用"六个一"绿色种植标准 全生命周期记录12个环节数据 数字化管控全流程[8] - 年均减少农药1000升 化肥300吨 优质果率提升至85% 比传统模式增收35%以上[8] - 建成"科技小院" 引进专家6名 研究生5名 大学生16名 搭配本地农技人员35名[7] 营销创新与渠道拓展 - 电商直播基地组织7名网红 32名直播达人 2024年直播带货146场次 销售额7000万元 占线上销售40% 价格较线下高35%[7] - 探索果树订单认养模式 累计认养16734单 认购0 4万吨[7] - 通过展销活动直销脐橙1 1万吨至全国10余个重要水果批发市场[7] 农旅融合与综合效益 - 打造2000亩农旅融合示范园区 年均接待游客2 5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200万元[9] - 全县年接待游客380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218 8亿元[9] - 煤矿工人转型后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25777元 同比增长7 8% 户均收入超12万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