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

搜索文档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看重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变化
新华网· 2025-08-15 07:37
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 重庆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动上门,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改变传统坐诊模式 [1][2] - 巫峡镇中心卫生院通过家庭医生团队与群众"面对面"接触,建立医患信任关系,提升服务响应速度 [2] - 酉阳县天馆乡卫生院医生开展上门健康宣传,强化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4] 绩效考核机制改革 - 重庆市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计工分"考核体系,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计算工分,配套差异化激励措施 [2] - 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增值服务包(小儿推拿/产后康复等),医护人员绩效收入最高每月增加1000多元 [4] - 考核体系实现"按劳分配、优绩优酬",推动服务深度落实,如糖尿病足患者获得持续性上门换药治疗 [4][5] 基层医疗能力提升成效 - 重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从2021年52.5%提升至2023年预计56%,"十四五"期间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和硬件投入强化分级诊疗 [6] - 巫峡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指出,做实家庭医生服务是破解群众对基层机构认知不足的关键突破口 [1] - 天星桥街道案例显示,紧密医患关系使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医生,有效缓解大医院"虹吸效应" [4][6]
错峰就医 专精服务江苏99家医院为患者点亮“夜灯”
新华日报· 2025-08-12 07:23
夜门诊服务发展现状 - 全省已有99家三级医院提供夜诊服务 累计接诊量达860.9万人次[1] - 服务覆盖儿科 康复科 针灸推拿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等多个专科[1] 中医特色夜门诊运营模式 - 常州市中医院新增骨伤科等5个科室夜门诊 延时服务至晚上9点[2] - 提供针刺 艾灸 刮痧 中药熏药 药棒治疗等多样化中医传统特色治疗[2] - 泰兴市中医院针对颈肩腰腿痛开展针灸 推拿 穴位埋线等特色疗法[2] - 无锡市中医院17个专科开设41个中医特色夜门诊 配套开放检验检查科室 线下服务近万人次[3] 儿科夜门诊应对机制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动态监测候诊时长 根据患儿人数机动调节门诊资源[4] - 南京鼓楼医院儿科夜门诊开放时间为每天17:30至21:30 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单夜接诊40至50位患儿[5] - 暑期夜门诊日均接诊20至30人次 主要接待外地游客子女急性症状就诊[6]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创新 - 南京建邺区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运动+医疗"特色健康管理服务[7] - 昆山市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夜诊联盟" 覆盖多个乡镇街道[7] - 社区夜门诊提供常见病诊疗服务 支持医保结算 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7] 分级诊疗体系构建 - 通过夜门诊将"小病"患者引导至社区服务中心 "大病"患者转诊上级医院[8] - 大型综合医院通过延时门诊自然延伸日间服务 兼顾本地与外地患者需求[7]
基层医疗托起民生需求: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提升百姓健康获得感
央视网· 2025-08-08 15:37
国家政策推进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大力度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形成分级诊疗秩序[1] - 十三部门发布《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 相关措施持续落地见效[3] - 全国2188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其中80%县市区已开展资源共享中心建设[5] 基层服务能力提升 - 上级医生通过科包院团队式帮扶基层机构 使过去无法开展的服务现能开展[3] - 基层药品目录与上级医院协同一致 种类更多且用药安全得到保障[3] - 9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5] 技术应用与模式创新 - 互联网诊疗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助力患者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1] - 社区将基本病种作为工作出发点 明确与上级医疗机构分工职能及诊疗管理路径[5] -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5]
从大医院到家门口 基层医疗托起民生需求
央视网· 2025-08-08 06:11
行业政策导向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大力度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1] - 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逐步形成分级诊疗秩序 [1] 行业技术发展 - 互联网诊疗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助力患者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 [1] - 技术手段支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秩序 [1] 行业改革方向 - 基层医疗改革持续托起民生需求 [1] - 从大医院到家门口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 [1]
中国改革现场丨当社区医院也可以做手术 麻雀虽小的“社区外科”如何做好健康中国大文章
央广网· 2025-08-04 18:50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 社区医院作为基层医疗核心 承担全国一半以上诊疗量 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居民就医体验[1] - 上海市计划新建40家标准化社区门诊手术室 增强专科服务能力 提供检查手术康复一站式服务[1][3] - 社区医院开展清创缝合 浅表肿物切除等九类外科小手术 涵盖161种基本诊疗病种[8][11] 社区外科手术实施成效 - 社区手术室配备专业器械和无影灯 采用三区两通道专业设置 手术时间仅需15-30分钟[3][6][11] - 上海市远郊地区优先开展社区外科手术 服务半径较大 居民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11][12] - 社区手术费用较二级医院降低 例如肿块手术费用从1000多元显著下降 治疗有效性获认可[12] 分级诊疗与资源协同 - 通过全专联合模式培养社区外科医生 全科医生可专研专科特长 并接受上级医院专家带教[7][12] - 医联体合作实现上下级医院联动 社区医院筛查疑难病例可直接办理上级医院住院[12][13] - 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占公立医院诊疗量65% 儿科口腔服务占40% 2024年上半年健康管理达40万人次[15][16] 标准化建设与质量保障 - 社区医院采用与上级医院相同的病理检查标准和院感防控标准 术后随访规范不亚于三级医院[15] - 全国2188个县市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80%县市建设资源共享中心 90%乡镇卫生院提供儿科服务[19] - 社区医院计划拓展精神科门诊 口腔手术及种植正畸服务 进一步实现全专结合和能力提升[15] 政策支持与体系转型 - 国家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发布《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补齐服务短板[18] - 基层医疗机构与三甲医院 医学院校形成技术支撑 药品目录协同一致保障用药安全[19][22] - 医疗体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 社区承担早期筛查 转诊和康复护理全流程服务[22]
2025-2031年超声机器人行业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7-30 14:13
超声机器人概述 - 超声机器人通过高精度机械臂搭载超声探头,结合实时影像导航与AI分析算法,实现自动化超声检查与治疗,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人工操作局限性[3] - 技术特性三大颠覆性突破: - 亚毫米级运动控制精度(±0.1mm vs人工±2mm),乳腺结节穿刺活检偏差仅0.3mm(人工1.2mm),活检阳性率提升12%[3] - AI驱动全流程智能辅助,甲状腺检查模块3分钟内完成扫查,结节识别率98%(含<2mm微小结节),诊断一致性Kappa值0.85优于医师0.72[4] - 远程操控与标准化能力,5G远程指导使偏远地区转诊率下降40%,人均就医成本减少2000元[5] 市场驱动因素 - 全球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每10万人口超声医师中位数仅3.2人(非洲部分地区<0.5人),乡村诊所引入后基础超声检查覆盖率从20%升至75%[6] - 介入治疗与精准医疗需求:肝癌微波消融中针尖温度控制误差<2℃(人工5℃),肿瘤完全消融率提升18%,并发症发生率从8%降至3%[7] - 技术成本下降与政策支持:价格从2018年300万元/台降至2024年150万元/台(降幅50%),中国纳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加速审批至18个月(传统3-5年)[8] 应用场景分析 - 常规超声诊断占市场份额55%:心血管超声测量误差<3%,肥胖患者图像质量评分4.2分(人工3.1分),覆盖80%常规检查项目[9] - 介入治疗增长最快(2024年占比30%):前列腺穿刺活检针数从12针减至5针,检出率提升20%,并发症下降50%[10] - 远程医疗潜力大:地震救援中2小时完成15名伤员评估,太空医疗已部署于国际空间站,预计2026年基层医院渗透率突破10%[11] 市场格局与趋势 - 区域梯度发展:北美2024年占比40%(直觉外科达芬奇系统集成率35%),亚太增长最快(中国厂商销售额同比增长180%),2031年亚太占比将达38%[12][13] - 技术壁垒与生态整合:CR5占比65%,国际品牌器官识别准确率95%(国内85%),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0%[14] - 未来技术图景:多模态影像融合肿瘤边界识别精度99%,微型化胶囊式机器人进入动物实验,成本目标降至50万元以内[1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销售额6.52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15.53亿美元,CAGR 13.2%[5] - 临床渗透率将从2024年3%升至2031年20%,成为超声诊疗标准配置[15] - 中国市场规模:2024年行业资产规模数据见图表24,2031年供需预测见图表122-124[26] 产业链与竞争 - 上游产业包括高精度机械臂、AI算法芯片等核心部件,下游覆盖医院、急救中心等应用场景[23] - 国际巨头(美敦力、史赛克)通过收购布局,中国企业(SonoScape、联影医疗)以价格优势(国际品牌60-70%)抢占新兴市场[14] 技术发展方向 - 多模态影像融合:实时整合超声/CT/MRI数据提升导航精度[14] - 微型化与可穿戴:胶囊式机器人预计2028年进入临床[14] - 普惠化设计:共享租赁模式已覆盖500家乡镇卫生院[14] 注:经济指标、区域市场细分数据详见原文档图表部分[16][26]
爱尔眼科荣获证券之星ESG新标杆企业奖及入选ESG投资价值榜
搜狐财经· 2025-07-28 10:56
ESG奖项与战略 - 公司荣获证券之星第三届"ESG新标杆企业奖"并入选ESG投资价值榜,表彰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的卓越实践[1] - 公司以"使所有人享有眼健康的权利"为使命,深度践行"1+8+N"战略,从环境、社会、治理与经济三大维度推动可持续发展[1] 医疗质量与数智化治理 - 公司建立集团化医疗高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三级质量安全监督机制,2024年对183家医院药耗管理和144家医院设备管理开展专项检查[4] - 医疗质量管控成效显著,白内障、玻切手术的术后眼内炎发生率、处方合格率、医嘱合格率均超国家三级医院标准[4] - 通过数字化手段建设医疗云平台,自主研发AHIS、AVIS、ARSS等业务信息系统及智慧医院平台,优化患者全流程体验[6] - 2024年门诊量超1694万人次、手术量超129万例,患者满意度达99.0%[6] 社会责任与普惠医疗 - 首创"交叉补贴"可持续公益模式,用高端医疗服务效益反哺经济困难群体医疗救助,蝉联三届"中华慈善奖"[7] - 建立"县乡村"三级眼健康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专家巡诊、基层医生培训,提升欠发达地区眼健康服务能力[7] - 通过分级连锁网络和"数字眼科"战略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自主研发的"眼健康档案管理系统"2024年累计调用超23万次[9] 人才培养与供应链管理 - 公司与中南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合作培养人才,截至2024年末累计培养全日制研究生483名(博士132名、硕士351名)[10] - 将ESG因素嵌入供应商管理全生命周期,关注环保表现并通过《商业伙伴行为准则》推动上下游践行绿色理念[10] 企业愿景与成果 - 公司ESG实践紧扣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将"光明普惠"从愿景转化为患者可感可及的现实[9][11] - 通过智慧医疗突破地域与贫富阻隔,实现社会价值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11]
13家三甲医院数量领跑,扩张潮能否托起珠西医疗高地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22:35
佛山医疗资源扩张与布局 - 佛山拥有13家三甲医院(12家公立+1家民营),数量领跑全省地级市,成为珠江西岸医疗高地 [1] - 市二医院新院区启用,新增1200张床位,门诊量提升至每日1万人次,总投资33.75亿元,占地面积120亩 [3][4] - 近五年全市三甲医院床位总量增长超40%,形成"东西南北中"全域布局 [6] - 扩张驱动因素包括新区人口激增(禅西片区常住人口超55万)和医院突破空间瓶颈需求 [6] 医疗资源下沉与分级诊疗 - 市一医院与高明人医构建医联体,30名专家入驻重构区域急救体系 [5] - 佛山市域内住院率连续3年保持95%,基层诊疗量增速9.88%,镇级及以下诊疗量占比57.96%,未达65%目标 [8] - 社区医院面临"增诊不增收"困境,DRG控费下政府投入多流向高水平医院 [9] - 三甲医院门诊量中低质量医疗占比高,形成"大医院吃不下,小医院接不住"困局 [9] 学科建设与同质化竞争 - 医院为争夺人才开出最高300万激励+200万科研启动资金条件 [11] - 心血管、肿瘤、骨科等热门科室成为医院标配,差异化特色逐渐消失 [11] - 单台骨科手术机器人采购价动辄数千万元,多家医院重复布局引发资源浪费担忧 [12] - 医院通过医美、口腔等市场化科室创收,如市二医美项目定价低于民营机构但单次收费上千元 [13] 人才竞争与医教融合 - 市二医院提供30万生活补贴+30万购房补贴吸引人才 [14] - 市一医院博士后工作站提供最高65万年薪 [14] - 佛山三甲医院副高以上专家流向广深比例偏高,科研转化支持不足是主因 [15] - 市二医院与广东药科大学、市一医院与南方科技大学签约共建附属医院,强化医教融合 [13] 资源整合与差异化发展 - 大沥医疗集团由三家区级医院合并成立,拥有1620张床位和2500余名医务人员 [18] - 南海区推动医院差异化定位:区人民医院聚焦肿瘤科,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发展心血管专科 [19] - 广佛医疗圈深度融合带来"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并存局面 [19] - 医院合并是一把双刃剑,规模扩大可能提升实力也可能弱化服务能力 [18]
优质医疗资源如何下沉?云南省副省长答21记者:聚焦三方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20:17
医改政策与实施 - 云南省实施"强学科、强县级、强基层"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2] - 全省三级医院达127家 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中综合排名第10 [2] - 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2.8% 90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达到推荐标准 [3] 医疗资源建设 - 推进国家呼吸、心血管病、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遴选建设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2] - 全省9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 2024年诊疗人次同比增长28.15% [3] - 实施"千县工程"和"百县工程" 云南省101家县级医院入选全国1000家提升服务能力项目 [3] 医保政策与分级诊疗 - 发挥医保政策杠杆作用促进分级诊疗 引导医疗资源和患者合理流动 [3] - 楚雄等州(市)设置医保专项资金激励医疗机构下转患者 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格局 [3] 国际医疗合作 - 开展"光明行""爱心行"等项目 2024年接诊外籍患者5万多人次 [4] - 提供跨境转诊服务、学术交流和人才培训 推动国际医疗合作 [4] - 云南救援医疗队第一时间驰援缅甸地震 获得国际社会赞誉 [5]
一脉阳光收购高脉健康70%股权:卡位千亿核医学产业风口
搜狐财经· 2025-06-23 13:56
收购交易核心 - 港股上市公司一脉阳光(02522HK)全资附属公司以5400万元收购广州高脉健康科技70%股权[1] - 收购完成后高脉健康将成为一脉阳光附属公司 财务业绩将并入集团报表[1] - 此次收购在医疗行业引发广泛关注 可能对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1] 政策背景 - 国家卫健委提出到2025年实现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 2035年实现"一县一科"[2] - 四川省提出到2027年实现10种以上主要医用同位素国产化自主供应[2] - 分级诊疗制度推进为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企业提供参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机会[3] 战略意义 - 收购可补充强化公司在核医学项目开发管理和运营端的能力[4] - 双方将共同探索建立医院核医学项目的创新投资运营和推广模式[4] - 通过"服务+药物"联动发展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提升核医学精准诊断能力[5] - 有助于公司加速县域地区核医学项目布局 填补服务空白并开辟新增长空间[4] 业务协同 - 广东高尚健康在放射性药物研发生产端具备优势 一脉阳光在医学影像产业链深度布局[5] - 双方将共同推动放射性药物新药合成在PETCT业务推广中的应用[5] - 在国内市场打通互联网医院影像服务线上开单线下检查的创新模式[6] - 在国际市场推动医学影像服务和相关产品能力走向国际舞台[6] 行业影响 - 一脉阳光在项目数量覆盖地区患者服务量牌照数等指标排名行业第一 广东高尚排名第三[7] - 收购使市场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提升市场集中度 可能出现强者恒强局面[7] - 行业竞争将更加多元化 服务质量价格覆盖范围等成为关键竞争因素[7] - 将推动行业协同创新 企业可能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 探索互联网+医学影像服务新模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