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 | 人均预期寿命79岁!健康中国建设“成色足”
新华社· 2025-10-22 10:29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李恒、田晓航)79岁,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最新数据,较2020年提高1.1岁,全国已有8个省份率先突破80岁大关,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预防关口更前移。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20年的23.2%提升到2024年的31.9%,重大慢性病过早死 亡率得到进一步控制,结核病、乙肝和艾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或保持在低流行水平……这背后,是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 心"的转变和探索。 医药负担更轻了。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释放惠民红利,"十四五"以来累计402种药品进入目录,新药、好药进入医保目录呈现"加速度"。全 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13亿多居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这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为生命健康撑起"保护伞"。 2025年8月26日,在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河杨社区, 医疗服务 志愿队在村民家中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从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升,到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关键指标持续下降,凸显健康中国建设"成色足"。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是人民健康。 从"三减三健"到全民健 ...
家庭医生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人民日报· 2025-10-17 09:06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家卫健委等5部门于今年7月印发《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提出提升签约人群服务感受度3方面10项措施 [1] - 措施包括建立完善下沉医生参与签约服务长效机制、定期推送健康信息、提供便利用药服务等 [1] - 行业发展重点正从“提高签约率”转向“推进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强调增强群众切身感受 [1] 服务内容与覆盖规模 - 家庭医生服务涵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0-6岁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定期服务和上门服务 [3] - 截至2024年底,全行业拥有超过48万个家庭医生团队,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80% [2] - 部分地区推出个性化服务包,例如江苏省已形成16类1200项西医类和13类60项中医类服务项目的“点单式”签约 [4] 服务模式与分级诊疗 - 行业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模式引导居民就医习惯转变,医保政策调整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报销比例 [3] - 北京已推动三级公立医院一半门诊号源向基层医疗机构投放,方便居民就近转诊 [3] - 家庭医生角色包括健康守护者、教育者和健康资源协调者,服务范围从头疼脑热就近快治到急难重病上下转诊 [7] 居民感受与现存挑战 - 重点签约居民(如高龄、慢病患者)对服务评价很高,但许多普通签约居民感受不深,存在“签而不约、签而难约”现象 [5][7] - 服务质量不高、居民认知有待提升是行业推进中的难题,家庭医生诊疗能力和服务态度是提升满意度的关键 [5] - 部分地区通过信息化系统加强居民联系,但各地系统尚未打通,跨区域流动居民的健康跟踪服务受限 [6] 人才与资金保障机制 - 行业普遍存在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缺乏问题,一个家庭医生团队通常签约服务1000-2000名居民 [8]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补贴主要从人均90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划拨,部分地区仅为人均5元,经费保障水平较低 [8] - 薪酬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地区通过绩效工资改革取得突破,优秀机构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总量最高可达核定总量的170% [9] 机制完善与发展方向 - 解决“签而不约”难题需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包括基层医生队伍建设、待遇保障及转诊机制 [7] - 行业需打破信息壁垒,建立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实现电子病历信息和检验数据的共享 [10] - 创新探索健康积分制度,居民参与体检、慢病随访等可获积分兑换服务,以激发居民主动管理健康的积极性 [7]
从“签约无感”到多方式互动 家庭医生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人民日报· 2025-10-17 08:34
从"签约无感"到多方式互动 家庭医生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健康焦点) 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印发《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提 出提升签约人群服务感受度3方面10项措施,包括建立完善下沉医生参与签约服务长效机制、定期推送 健康信息、提供便利用药服务等。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守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我国家庭医生签约由"提高签约率"转 向"推进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强调家庭医生要主动联系、服务签约居民,增强群众切身感受。家庭医 生签约制度能为老百姓带来什么?居民满意度如何?如何让其更好发挥作用?记者在多地展开调研,寻 找答案。 一问: 家庭医生能提供哪些服务?能否满足居民基本健康服务需求? 屋前水田,稻穗金黄。四川宜宾市江安县留耕镇新场村,一大早,家庭医生成尚豹就和团队成员来到村 民李金国家。打开医疗包,拿出血压计,成尚豹一边为李金国测量血压,一边询问病情。 今年初,63岁的李金国在外务工多年后返乡,3月在参加全民体检时,发现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很 快,他到当地医院诊治。"发现他的病情后,我们就鼓励他签约家庭医生,获得日常医疗服务。"留耕镇 卫生院医务科医师成尚豹成了 ...
从“签约无感”到多方式互动 家庭医生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健康焦点)
人民日报· 2025-10-17 06:31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国家卫健委等5部门于今年7月印发《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提出提升签约人群服务感受度3方面10项措施 [1] - 行业重心正从“提高签约率”转向“推进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强调增强群众切身感受 [1] - 措施包括建立完善下沉医生参与签约服务长效机制、定期推送健康信息、提供便利用药服务等 [1][12][13] 服务内容与覆盖规模 - 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 [2] - 到2024年底,行业拥有超过48万个家庭医生团队,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80% [2] - 服务内容包括针对重点人群的上门服务、健康体检,以及对一般人群的健康信息推送和转诊咨询 [3] - 多地推出个性化服务包,例如江苏已形成16类1200项西医类和13类60项中医类服务项目,实施“点单式”签约 [4] 服务模式创新与效果 - 医保政策调整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报销比例,诊疗服务更加完善,能开展延时服务及B超等影像检查 [3] - 北京已推动三级公立医院一半门诊号源向基层医疗机构投放,方便居民就近转诊 [3] - 部分地区探索健康积分制度,居民参与体检、随访可获积分兑换免费检查等服务,以激发居民健康管理积极性 [7] 当前挑战与居民反馈 - 部分普通签约居民感受不深,存在“签而不约、签而难约”的现象 [5][8] - 服务质量不高、居民认知有待提升是推进中的难题 [5] - 跨区域流动居民的健康跟踪服务是难点,各地家庭医生服务系统尚未打通 [6] 人才与资金保障机制 - 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缺乏,一个家庭医生团队通常签约服务1000-2000名居民 [9]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补贴主要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支出,部分地区经费保障水平较低 [9] - 例如留耕镇卫生院30多名签约家庭医生每月获得相关补贴仅不到200元,扣除成本后所剩无几 [10] - 薪酬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如江苏连云港对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工资总量最高可达核定总量的170% [10] 转诊机制与信息化建设 - 建立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 [11] - 信息壁垒导致双向转诊受阻,例如上下级医院间电子病历信息无法共享 [11] - 部分地区通过应用家庭医生服务系统和手持设备,实时更新居民健康信息,但系统间尚未打通 [6]
我省已开展12类国家基本公卫服务项目未病要防,让居民健康家底越来越厚
新华日报· 2025-09-25 07:31
政策引领,筑牢健康"地基" 日前,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大丁村,今年刚入职的驻村医生王瑶正忙碌地整理着1000余名村民的健 康档案。这位年轻的医生虽然才到岗不久,却已对村里每个人的健康情况了如指掌。 202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已满15周年。在江苏,这项民生工程已融入寻常百姓的生 活日常。从疫苗接种到慢病管理,从孕产妇保健到老年人健康体检,从电子健康档案到家庭医生签约服 务,江苏通过15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筑 牢基层健康网底,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截至2025年,江苏人均基本公卫经费补助标准已达108元,高于全国标准;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提高至40.07%,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8.9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盐城市盐都区盐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家长带着孩子正在有序接种疫 苗。该门诊于2017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总使用面积逾500平方米,科学设置了候诊区、询问诊筛查区、 登记区、疫苗接种区、留观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在二季度给村里700多位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中,她通过问诊和基本体格检查,发现村民张大伯可 能患有慢阻肺。她立 ...
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
人民日报· 2025-09-05 08:57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导向 - 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 将居民感受度作为服务核心评价标准 [1] - 签约服务实现五大拓展:从全科向专科 从基层向二三级医院 从公立向民营 从团队向个人 从固定周期向灵活周期 从慢性病管理向慢病传染病共管 [1] - 政策要求扭转"签而不约"现象 推动签约服务从形式化向可感可及转变 [1] 服务可及性与便利性提升措施 - 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 加强居民健康信息联通 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签约 [2] - 紧密型医联体需为家庭医生转诊预留资源:上级医院按比例为基层签约居民预留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 明确专家号源数量 [2] - 扩大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 加强药品配送供给 通过外配处方流转提高用药便利性 [2] 重点人群服务优化方案 - 家庭医生为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4-12周门诊长期处方服务 加强重点人群用药监测管理 [2] - 对失能失智老年人鼓励个性化签约增加服务频次 丰富服务内容 [2] - 建立基本服务包和个性化服务包项目库 供居民"点单"选择 [2] 签约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 扩大签约主体范围:紧密型医联体全科医生 二三级医院下沉医生 各类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均可提供签约服务 [3] - 落实和完善医师参与签约服务的薪酬补偿机制 允许按协议获取合理报酬 [3] - 向签约居民开放电子健康档案 推广健康行为积分可兑换检查检验服务 中医适宜技术等 [3] 分级诊疗体系与居民参与 - 家庭医生签约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重要环节 制度可持续性取决于居民认可度和满意度 [4] - 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建立自我健康管理小组 参与健康教育 健康体检 慢性病管理 [3] - 政策目标是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和温度增强居民获得感 推动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4]
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无影灯)
人民日报· 2025-09-05 06:19
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趋势 - 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 将居民感受度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核心标准[1]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六大拓展:从全科向专科 从基层向二三级医院 从公立向民营 从团队向个人 从固定周期向灵活周期 从慢性病管理向慢病传染病共管[1] - 行业面临从追求签约数量向提升服务质量的转型 需解决"签而不约"问题 将"纸上签约"转化为"日常体验"[1] 服务模式创新与供给优化 - 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 加强居民健康信息联通 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签约模式[2] - 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需为基层预留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 明确专家号源数量 提供便捷转诊服务[2] - 扩大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 常见病用药种类 加强药品配送供给 通过外配处方流转提高用药便利性[2] - 为慢性病患者提供4-12周门诊长期处方服务 对失能失智老年人增加服务频次[2] 服务主体扩展与激励机制 - 突破基层医疗机构限制 允许县级以上医院全科医生 下沉医生及其他机构执业医师参与签约服务[3] - 落实和完善医师参与签约服务的薪酬补偿机制 允许按协议获取合理报酬[3] - 建立健康行为积分制度 积分可兑换检查检验 中医技术 健康管理工具等服务[3] 居民参与与健康管理 - 向签约居民开放电子健康档案 方便居民查看自身健康信息[3] - 引导居民参与健康教育 健康体检 慢性病管理 鼓励建立自我健康管理小组[3] - 通过积分兑换机制持续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水平[3] 行业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4] - 行业发展最终取决于居民认可度和满意度 需推进服务高质量发展[4] - 目标将"民生工程"提升为"民心工程" 增强签约居民获得感[1][4]
多部门出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迎“暖心升级”
新华网· 2025-08-19 19:24
政策导向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 聚焦提升签约服务感受度 [1] - 措施要求各地立足实际 利用多方资源提升签约服务感受度 [1]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被定位为卫生健康行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1] 服务拓展方向 - 签约服务实施"六个拓展" 包括从全科向专科拓展 基层医疗机构向二三级医院拓展 [1] - 从公立医疗机构向民营医疗机构拓展 团队签约向医生个人签约拓展 [1] - 从固定一年签约周期向灵活签约周期拓展 慢性病管理服务向慢性和传染病共管服务拓展 [1] 具体措施内容 - 提高签约服务可及性便利性 建立完善下沉医生参与签约服务长效机制 [1] - 定期推送健康信息 做实预约转诊服务 推进社区签约 [1] - 提供便利用药服务 优化健康管理服务 支持个性化签约服务 [1] - 激励签约居民加强健康管理 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 [1]
刘国中在看望慰问一线医务人员时强调 涵养医德 精进医技 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新华社· 2025-08-19 19:04
行业政策导向 - 国家强调传承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并推进医学科技进步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2] - 政策要求发展壮大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并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 -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需扎实推进以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 [2] 医疗服务发展 - 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9岁反映医疗行业对健康水平的显著贡献 [1]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儿童孕产妇健康管理成为基层医疗重点发展领域 [1] - 中医药特色疗法和师承教育体系获得政策层面重点关注 [1] 行业资源投入 - 要求落实医务工作者激励保障政策以改善执业环境 [2] - 强调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 - 政府高层直接参与医疗机构调研体现对行业支持力度 [1]
六部门印发《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
央视网· 2025-08-19 17:16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5部门发布《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 提出提升签约人群服务感受度3方面10项措施 [1] 提高全人群签约服务感受度 - 提高签约服务可及性便利性 要求公布签约机构责任区域、联系方式和工作时间 鼓励制作电子家庭医生地图展示专长和负责片区 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 加强居民健康信息联通 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签约 推动签订长期服务协议 [4] - 建立下沉医生参与签约服务长效机制 允许紧密型医疗集团全科医生直接作为签约主体 引导二级及以上医院医生下沉提供签约服务 落实医师参与签约服务的薪酬补偿机制 允许按协议获取合理报酬 [5] - 定期推送健康信息 要求每年为签约居民推送不少于12次健康信息 根据季节特点和疾病流行情况提供非药物处方和个性化健康指导 包括运动健身、饮食营养和戒烟限酒等 [6] - 做实预约转诊服务 要求紧密型医疗集团有序安排家庭医生转诊居民预约就诊、检查检验及住院服务 二三级医院按一定比例为基层签约居民预留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 明确专家号源数量 [7] - 推进社区签约 开展签约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养老机构"活动 每年提供健康知识宣教、健康管理咨询、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和食养药膳指导等服务 支持在社区设置固定或流动医疗点 [8] 做实重点人群签约服务 - 提供便利用药服务 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 建立缺药登记制度 支持为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4~12周门诊长期处方服务 支持药师提供居家药学服务 鼓励提供药品配送到家服务 [9][10] - 优化健康管理服务 分层分类做好签约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 对高风险人群适当增加服务频次 鼓励为重点人群出具年度健康评估报告 对8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上门或面对面随访服务 对失能失智老年人探索提供长护失能等级评估或照护服务 [11] - 支持个性化签约服务 合理制定基本服务包和个性化服务包 明确费用标准和资金渠道 落实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个人付费分担机制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 允许居民根据需求"点单"选择服务内容 [12] 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宣传 - 激励签约居民加强健康管理 逐步开放电子健康档案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行为积分 积分可兑换检查检验服务、中医适宜技术和健康管理工具 鼓励建立自我健康管理小组 通过义诊咨询和健康讲座普及健康知识 [13] - 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 每年末或年初集中开展签约确认工作 在"世界家庭医生日"和重阳节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咨询、义诊和签约活动 挖掘和宣传家庭医生服务典型案例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