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
人民日报· 2025-09-05 08:57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导向 - 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 将居民感受度作为服务核心评价标准 [1] - 签约服务实现五大拓展:从全科向专科 从基层向二三级医院 从公立向民营 从团队向个人 从固定周期向灵活周期 从慢性病管理向慢病传染病共管 [1] - 政策要求扭转"签而不约"现象 推动签约服务从形式化向可感可及转变 [1] 服务可及性与便利性提升措施 - 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 加强居民健康信息联通 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签约 [2] - 紧密型医联体需为家庭医生转诊预留资源:上级医院按比例为基层签约居民预留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 明确专家号源数量 [2] - 扩大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 加强药品配送供给 通过外配处方流转提高用药便利性 [2] 重点人群服务优化方案 - 家庭医生为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4-12周门诊长期处方服务 加强重点人群用药监测管理 [2] - 对失能失智老年人鼓励个性化签约增加服务频次 丰富服务内容 [2] - 建立基本服务包和个性化服务包项目库 供居民"点单"选择 [2] 签约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 扩大签约主体范围:紧密型医联体全科医生 二三级医院下沉医生 各类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均可提供签约服务 [3] - 落实和完善医师参与签约服务的薪酬补偿机制 允许按协议获取合理报酬 [3] - 向签约居民开放电子健康档案 推广健康行为积分可兑换检查检验服务 中医适宜技术等 [3] 分级诊疗体系与居民参与 - 家庭医生签约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重要环节 制度可持续性取决于居民认可度和满意度 [4] - 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建立自我健康管理小组 参与健康教育 健康体检 慢性病管理 [3] - 政策目标是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和温度增强居民获得感 推动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4]
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无影灯)
人民日报· 2025-09-05 06:19
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趋势 - 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 将居民感受度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核心标准[1]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六大拓展:从全科向专科 从基层向二三级医院 从公立向民营 从团队向个人 从固定周期向灵活周期 从慢性病管理向慢病传染病共管[1] - 行业面临从追求签约数量向提升服务质量的转型 需解决"签而不约"问题 将"纸上签约"转化为"日常体验"[1] 服务模式创新与供给优化 - 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 加强居民健康信息联通 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签约模式[2] - 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需为基层预留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 明确专家号源数量 提供便捷转诊服务[2] - 扩大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 常见病用药种类 加强药品配送供给 通过外配处方流转提高用药便利性[2] - 为慢性病患者提供4-12周门诊长期处方服务 对失能失智老年人增加服务频次[2] 服务主体扩展与激励机制 - 突破基层医疗机构限制 允许县级以上医院全科医生 下沉医生及其他机构执业医师参与签约服务[3] - 落实和完善医师参与签约服务的薪酬补偿机制 允许按协议获取合理报酬[3] - 建立健康行为积分制度 积分可兑换检查检验 中医技术 健康管理工具等服务[3] 居民参与与健康管理 - 向签约居民开放电子健康档案 方便居民查看自身健康信息[3] - 引导居民参与健康教育 健康体检 慢性病管理 鼓励建立自我健康管理小组[3] - 通过积分兑换机制持续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水平[3] 行业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4] - 行业发展最终取决于居民认可度和满意度 需推进服务高质量发展[4] - 目标将"民生工程"提升为"民心工程" 增强签约居民获得感[1][4]
多部门出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迎“暖心升级”
新华网· 2025-08-19 19:24
政策导向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 聚焦提升签约服务感受度 [1] - 措施要求各地立足实际 利用多方资源提升签约服务感受度 [1]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被定位为卫生健康行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1] 服务拓展方向 - 签约服务实施"六个拓展" 包括从全科向专科拓展 基层医疗机构向二三级医院拓展 [1] - 从公立医疗机构向民营医疗机构拓展 团队签约向医生个人签约拓展 [1] - 从固定一年签约周期向灵活签约周期拓展 慢性病管理服务向慢性和传染病共管服务拓展 [1] 具体措施内容 - 提高签约服务可及性便利性 建立完善下沉医生参与签约服务长效机制 [1] - 定期推送健康信息 做实预约转诊服务 推进社区签约 [1] - 提供便利用药服务 优化健康管理服务 支持个性化签约服务 [1] - 激励签约居民加强健康管理 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 [1]
刘国中在看望慰问一线医务人员时强调 涵养医德 精进医技 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新华社· 2025-08-19 19:04
行业政策导向 - 国家强调传承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并推进医学科技进步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2] - 政策要求发展壮大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并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 -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需扎实推进以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 [2] 医疗服务发展 - 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9岁反映医疗行业对健康水平的显著贡献 [1]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儿童孕产妇健康管理成为基层医疗重点发展领域 [1] - 中医药特色疗法和师承教育体系获得政策层面重点关注 [1] 行业资源投入 - 要求落实医务工作者激励保障政策以改善执业环境 [2] - 强调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 - 政府高层直接参与医疗机构调研体现对行业支持力度 [1]
六部门印发《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
央视网· 2025-08-19 17:16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5部门发布《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 提出提升签约人群服务感受度3方面10项措施 [1] 提高全人群签约服务感受度 - 提高签约服务可及性便利性 要求公布签约机构责任区域、联系方式和工作时间 鼓励制作电子家庭医生地图展示专长和负责片区 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 加强居民健康信息联通 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签约 推动签订长期服务协议 [4] - 建立下沉医生参与签约服务长效机制 允许紧密型医疗集团全科医生直接作为签约主体 引导二级及以上医院医生下沉提供签约服务 落实医师参与签约服务的薪酬补偿机制 允许按协议获取合理报酬 [5] - 定期推送健康信息 要求每年为签约居民推送不少于12次健康信息 根据季节特点和疾病流行情况提供非药物处方和个性化健康指导 包括运动健身、饮食营养和戒烟限酒等 [6] - 做实预约转诊服务 要求紧密型医疗集团有序安排家庭医生转诊居民预约就诊、检查检验及住院服务 二三级医院按一定比例为基层签约居民预留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 明确专家号源数量 [7] - 推进社区签约 开展签约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养老机构"活动 每年提供健康知识宣教、健康管理咨询、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和食养药膳指导等服务 支持在社区设置固定或流动医疗点 [8] 做实重点人群签约服务 - 提供便利用药服务 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 建立缺药登记制度 支持为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4~12周门诊长期处方服务 支持药师提供居家药学服务 鼓励提供药品配送到家服务 [9][10] - 优化健康管理服务 分层分类做好签约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 对高风险人群适当增加服务频次 鼓励为重点人群出具年度健康评估报告 对8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上门或面对面随访服务 对失能失智老年人探索提供长护失能等级评估或照护服务 [11] - 支持个性化签约服务 合理制定基本服务包和个性化服务包 明确费用标准和资金渠道 落实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个人付费分担机制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 允许居民根据需求"点单"选择服务内容 [12] 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宣传 - 激励签约居民加强健康管理 逐步开放电子健康档案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行为积分 积分可兑换检查检验服务、中医适宜技术和健康管理工具 鼓励建立自我健康管理小组 通过义诊咨询和健康讲座普及健康知识 [13] - 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 每年末或年初集中开展签约确认工作 在"世界家庭医生日"和重阳节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咨询、义诊和签约活动 挖掘和宣传家庭医生服务典型案例 [14]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看重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变化
新华网· 2025-08-15 07:37
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 重庆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动上门,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改变传统坐诊模式 [1][2] - 巫峡镇中心卫生院通过家庭医生团队与群众"面对面"接触,建立医患信任关系,提升服务响应速度 [2] - 酉阳县天馆乡卫生院医生开展上门健康宣传,强化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4] 绩效考核机制改革 - 重庆市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计工分"考核体系,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计算工分,配套差异化激励措施 [2] - 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增值服务包(小儿推拿/产后康复等),医护人员绩效收入最高每月增加1000多元 [4] - 考核体系实现"按劳分配、优绩优酬",推动服务深度落实,如糖尿病足患者获得持续性上门换药治疗 [4][5] 基层医疗能力提升成效 - 重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从2021年52.5%提升至2023年预计56%,"十四五"期间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和硬件投入强化分级诊疗 [6] - 巫峡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指出,做实家庭医生服务是破解群众对基层机构认知不足的关键突破口 [1] - 天星桥街道案例显示,紧密医患关系使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医生,有效缓解大医院"虹吸效应" [4][6]
我省60余家医院门诊号源向家庭医生开放
海南日报· 2025-05-23 09:40
医疗资源整合 - 海南省60多家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接入家庭医生签约系统 包括海南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等省属医疗机构和各市县人民医院 中医院 [1] - 签约居民可通过家庭医生提前两周预约挂号 覆盖海南省人民医院等60余家医疗机构 [1] - 家庭医生团队由临床医生 护士 公共卫生医师组成 以签约形式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定服务关系 [1] 家庭医生服务覆盖 - 海南省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4260个 全人群签约率达51.68% 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2.94% [1] - 家庭医生服务覆盖65岁以上老年人 孕产妇 0-6岁儿童 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及一般人群 [2] - 2013年起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开展乡村医生签约试点 2023年扩大签约服务主体 重塑服务体系 [3] 签约居民权益 - 签约居民可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健康管理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 [2] - 慢性病患者可享受定期随访 用药指导 并发症筛查及4-12周长期处方服务 [2] - 签约居民门诊慢特病医保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 [2] - 提供个人定制个性化服务包及长期签约服务 签约期1-3年 到期可优先续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