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融合

搜索文档
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的关键所在——从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看“三医”协同
新华社· 2025-09-27 22:24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题: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的关键所在——从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看"三 医"协同 "下一步要持续推动中医药融入分级诊疗体系,发挥其在治未病、重大疾病和康复中的独特作 用。"严华国说。 新华社记者 李恒、彭韵佳 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是深化医改、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的关键所在。 9月27日,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主题聚焦"'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跨部门行动与改 革"。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大体系的深度融合展开深度对话,并探讨下一步发展方 向。 医疗: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指出,"三医"协同不仅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更 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全国已设置13个类别26个国家医学中心、125 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114个省级医疗中心,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中西部和基层下沉。 "当前,全国338个地市(州、盟)实现医学检查结果互认,互认项目超过200项;紧密型城市医疗 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2024年双向转诊人次达3600万,较2020年增 ...
我省已开展12类国家基本公卫服务项目未病要防,让居民健康家底越来越厚
新华日报· 2025-09-25 07:31
政策引领,筑牢健康"地基" 日前,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大丁村,今年刚入职的驻村医生王瑶正忙碌地整理着1000余名村民的健 康档案。这位年轻的医生虽然才到岗不久,却已对村里每个人的健康情况了如指掌。 202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已满15周年。在江苏,这项民生工程已融入寻常百姓的生 活日常。从疫苗接种到慢病管理,从孕产妇保健到老年人健康体检,从电子健康档案到家庭医生签约服 务,江苏通过15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筑 牢基层健康网底,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截至2025年,江苏人均基本公卫经费补助标准已达108元,高于全国标准;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提高至40.07%,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8.9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盐城市盐都区盐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家长带着孩子正在有序接种疫 苗。该门诊于2017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总使用面积逾500平方米,科学设置了候诊区、询问诊筛查区、 登记区、疫苗接种区、留观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在二季度给村里700多位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中,她通过问诊和基本体格检查,发现村民张大伯可 能患有慢阻肺。她立 ...
江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十五年:从“治病”到“健康”的惠民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21:4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投入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从2009年15元/人增至2025年108元/人 增幅达620% [1] 服务内容与覆盖范围 - 服务内容覆盖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 老年人健康管理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重点领域 [1] - 建成覆盖全省的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全程实时溯源 [5] -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通过"江苏健康通"APP实现档案随身带和报告实时查 [5] 慢性病管理创新模式 - 家庭医生携带便携设备上门为失能老人提供血压测量和排药盒服务 [2] - 推行"三师共管"体重管理模式 由医师 运动处方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共同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2] - 构建"四级联动"体系打通医院 学校 村居 家庭服务链路 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家庭医生团队 [4] - 推行"接诊六件事"工作法 要求临床医生在诊疗中完成多项健康干预措施 [4] 健康指标改善成效 - 2024年江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0.07% 较2009年提升24.77个百分点 [5] - 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遏制 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效果显现 [5] - 全镇血压控制率和血糖控制率均达到较好水平 [4] 制度保障与管理机制 - 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行政任务上升为法治约束 [2] - 建立业务条线负责 基层机构实施 评价机制常态 数量质量保证的工作原则 [2] - 实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综合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协作 [2]
百克生物: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 提升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9:11
公司业务与产品组合 -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人用疫苗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 [1] - 公司目前拥有水痘疫苗、鼻喷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液体鼻喷流感疫苗等已获批的疫苗产品 [1] - 水痘疫苗市场占有率多年处于领先地位 [1][3] - 鼻喷流感疫苗为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感疫苗行动计划项目 是国内独家经鼻喷方式接种的流感减毒活疫苗 [1][3] - 带状疱疹疫苗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用于40岁及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疫苗 [1][3] - 液体鼻喷流感疫苗于8月取得生产批件 是在原鼻喷流感疫苗冻干剂型基础上的剂型改进 [3]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5亿元 [2] - 净利润-7357.34万元 [2] - 扣非净利润-8223.24万元 [2] - 收入、利润同比下降 [2] 业绩影响因素分析 - 疫苗行业面临多方面挑战 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流感疫苗等多款非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批次同比下降 [2] - 部分产品批签发批次下降超过50% [2] - 受外部环境、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受种者疫苗接种意愿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2] - 带状疱疹疫苗销售、使用数量大幅减少 销售收入承压 [2] 收入来源与市场定位 - 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水痘疫苗、带状疱疹疫苗及鼻喷流感疫苗产生的销售收入 [3] - 公司产品均为国家非免疫规划疫苗 其中水痘疫苗被部分省市纳入当地免疫规划 [3] - 非免疫规划疫苗根据市场自主定价 [3] 公司应对策略与发展方向 - 紧密关注市场动态 结合产品特点、市场情况及医防融合相关政策 [2][3] - 持续采取创新营销渠道策略 努力提升公众对相关疾病的认知度 [2][3] - 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 提升产品认可度、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 [3] - 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 - 加速推进在研管线进度 为未来发展储备新的增长点 [2]
推动医保报销待遇向基层医院倾斜,国务院发文→
第一财经· 2025-09-11 13:26
政策目标与总体框架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作为"十五五"期间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 [3] - 到2027年实现居民15分钟可达最近医疗服务点 到2030年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服务量占比持续提高并取得分级诊疗显著成效 [3] - 围绕体系完善、服务优化、疾控中医强基和要素保障提出12项重点任务 包含多项量化进度目标 [3]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 强化孕产妇、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系统连续服务 2030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70%以上 [3] - 常住人口5万以上县区普遍具备白内障手术和血液透析能力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标比例保持在95%以上 [4] - 健全县乡村用药衔接联动机制 动态调整乡村两级用药品种以适应群众需求 [4] 医疗资源下沉与技术支持 - 推动二三级公立医院预留号源优先向基层开放 建立五级巡回医疗制度实现资源薄弱县全覆盖 [6] - 推广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应用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决策支持 [6] - 鼓励身体状况良好退休医务人员为基层和资源薄弱地区提供服务 [6] 医保支付与价格改革 - 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完善差别化支付政策向基层倾斜5-10个百分点 [6][7] - 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推进统筹地区内"同病同付" 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 [7] - 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政策 完善特例单议、预付金等配套机制 [7] 财政投入与薪酬机制 - 2023年全国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入超1400亿元 较上年增长15% [6] - 落实政府对公共卫生机构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保障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倾斜力度 [7] - 合理核定基层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绩效工资总量 支持医共体完善薪酬分配政策注重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 [7] 服务模式创新与机构参与 - 发展"固定+流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 将基层机构纳入传染病监测网络 2030年陆路口岸县区全部纳入 [4] - 引导规范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4] - 在紧密型医联体设立专兼职疾控监督员 加强基层多病共防和多病共管能力 [4]
医疗也要强基!国务院发文推动医保报销待遇向基层医院倾斜
第一财经· 2025-09-10 21:03
"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增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 展不均、能力不强、保障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凸显。" 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对该实施方案的解 读文件中提到。 全面建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巡回医疗制度。 "三医"联动和优质资源下沉是破解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关键。为此,"十五五"期间,我国将推动医 保报销待遇向基层倾斜,健全县乡村用药衔接联动机制,鼓励二、三级公立医院预留部分号源优先向本 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实现巡回医疗在医疗资源薄弱县全覆盖。 9月1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文。该实施方案 由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发改委两部委共同起草,在8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 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万个,乡镇卫生院3.3万 个,村卫生室57万个,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基层医疗能力的提升需要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补齐基层"硬件"短板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推动二、三级公立医院预留部分号源优先向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因地制宜发 展"固定+流 ...
百克生物:强化技术研发创新营销渠道 培育业务新增长点
中证网· 2025-08-30 11:15
核心业务进展 - 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上市许可申请获批 标志着公司产品矩阵更加多元 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目前正积极推进生产及批签准入工作 [1] - 为扩展流感产品适用人群 正积极进行流感疫苗扩大适用人群的临床研究 8月25日在杭州市疾控部门启动18-59周岁成年人群受试者入组 旨在评估保护效果并扩展至更广泛年龄层 [1] 研发投入与管线 - 上半年研发投入9820.06万元 占营业收入34.47% [2] - 主要在研项目16项 其中11项处于已获批临床试验及申请注册阶段 [2] -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和佐剂流感疫苗(四价)已获得临床批件 另有百白破-Hib联合疫苗等3项申请临床批件 [2] - 百白破疫苗(三组分)、狂犬单抗、破伤风单抗处于临床阶段 冻干狂犬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和HSV-2疫苗即将开展临床 [2] 营销与市场策略 - 采取创新营销渠道策略 结合医防融合相关政策 提升公众疾病认知和预防意识 [1][2] - 通过基层医生培训、公众科普教育和学术推广活动 增强带状疱疹疫苗认知度 推动主动预防接种 [3] - 与地方政府合作将疫苗纳入区域公共卫生项目 减少患者经济及心理负担 [3] - 重点推进营销管理团队人才转型 通过人员优化提升业务能力水平 [3] 国际化布局 - 持续推进海外出口销售 借助国际行业展会拓展海外市场 [3] - 稳步推进已上市产品在俄罗斯等国家的注册工作 与多方开展合作意向对接 [3]
百克生物: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创新营销渠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7:04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 面对行业业绩下滑压力 通过创新营销策略和研发管线突破积极应对 新获批液体鼻喷流感疫苗及多项临床进展成为增长动力 [1][2][3] 产品研发进展 - 液体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获批上市 剂型由冻干升级为液体 无需复溶 适用3-17岁人群 正推进生产及批签工作 [2] - 开展流感疫苗扩大适用人群临床研究 8月25日启动18-59岁成年人群受试者入组 拟扩展年龄层 [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9820.06万元 占营业收入34.47% 16个主要在研项目中11项处于临床或注册阶段 [3] - 5项产品申请临床批件: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佐剂流感疫苗(三价/四价)、百白破-Hib联合疫苗、青少年及成人百白破疫苗 其中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和四价佐剂流感疫苗已获临床批件 [3] - 百白破疫苗(三组分)、狂犬单抗、破伤风单抗处于临床阶段 冻干狂犬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和HSV-2疫苗即将开展临床 [3] 营销策略创新 - 结合医防协同政策 创新营销渠道策略 通过基层医生培训、公众科普教育及学术推广活动提升疾病认知度和接种率 [4] - 亮相"中国医师协会2025呼吸医师年会"等学术会议 展示减毒活疫苗技术突破 开展"带疱者说"系列活动推动疾病预防 [4] - 与地方政府合作将疫苗纳入区域公共卫生项目 参加"2025疫苗与健康大会"探讨医防融合路径 [5] - 推进营销团队人才转型 通过人员优化提升业务能力 借助"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开拓海外市场 [5] - 稳步推进俄罗斯等国的产品注册工作 加强与海外经销商合作 [6] 行业背景与公司应对 - 国内疫苗企业受外部环境、市场竞争及接种意愿下降影响 经营业绩普遍下滑 [1] - 公司通过提升公众疾病认知、加强研发投入及创新营销策略应对市场挑战 [1]
深圳已组建16支医防融合专科战队驻扎社区 在家门口筑就“硬核”医防线
深圳商报· 2025-08-26 15:25
深圳医防融合体系建设 - 深圳于2019年底启动医防融合项目 推动市属医院专家进驻社康机构坐诊带教 形成专家下沉与基层升级组合模式[1] - 已组建16支按病种划分的医防融合专科战队 精准驻扎社区构建疾病防治网络[1] - 阜外深圳医院通过筛查及科普活动覆盖超120万人次 南山区45至75岁人群65%处于心血管疾病前期[2] 心血管疾病防治创新 - 全球首款智能心电衣由阜外医院与深圳科技企业联合研发 可实时传输数据至智能平台 重点服务IT从业者等高危人群[2] - 阜外深圳医院两年内建成7个区级防治中心 初步构建心衰与房颤三级防治网络[2] - 依托医疗数字化与高质量数据共享体系 计划联合社区成立健康生活方式联盟[2] 呼吸系统疾病防控 - 深圳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13.7%[3] - 医防融合呼吸项目组在龙岗中心医院南联社康推出含肝肾功能等附加检查的筛查套餐 两天吸引150人参与筛查[3] - 全国首创5G诊疗模式 使130公里外深汕特别合作区居民可远程接受专家诊疗[3] 儿科诊疗能力提升 - 医防融合儿科项目组制定《免疫接种禁忌和转诊指南》 通过微信群提供实时专家支持[5] - 为全市社康雾化室制定深圳标准 100多家社康获认证牌 呼吸系统疾病占儿科门诊70%-80%[6] - 儿科亚专长培训覆盖120多家社康 目标使每家社康至少配备1名儿科能手 目前全市社康每日接诊超2万名患儿[6] 基层医疗能力建设 - 呼吸项目组为南联社康配备3台肺功能筛查仪 选派5名医护进修 使其成为早筛早治模式推广标杆[3] - 宝安区臣田社康设立儿童慢性咳嗽专病门诊 7名全科医生中2人获儿科亚专长证书 背后有大医院专家团队支持[6] - 深圳构建社康早防早诊 区属医院救治 区域医疗中心攻坚三级防控体系 超前于国家将慢阻肺管理纳入公卫服务的政策[4]
广东4个城市探索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 全省首批公卫医师处方开出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20 15:41
行业政策突破 - 广东省启动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 允许公卫医师对稳定期慢性病和传染病开具处方 覆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18个病种[1][2] - 中山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已有20名公卫医师通过考核获得处方权 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医疗机构具备开具资格[1][2] 医疗服务优化 - 公卫医师处方权打通慢性病管理闭环 提供随访评估指导用药的一站式服务 患者从看诊到取药仅需10分钟[2][3][4] - 试点政策显著提升就医效率 高血压患者复诊取药时间从半天缩短至10分钟 避免因排队挂号耽误工作日程[3][4] 患者受益表现 - 中山市东区街道现有9000多名高血压患者和3000多名糖尿病患者 可直接通过公卫医师获得常规处方药[4] - 患者反馈就医便利性大幅提升 无需专门请假即可获得持续用药保障 实现疾病管理的连续性和协调性[3][4] 医疗体系改革 - 处方权试点推动医防深度融合 公卫医师从流调健康教育延伸至医疗处置 构建防治康管教一体化服务模式[4][5] - 政策强化基层健康守门人职能 公卫医师可根据监测数据规范开药 但不替代专科医生角色[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