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转化

搜索文档
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文旅系统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河南日报· 2025-05-23 07:5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 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并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 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全省文化旅游战线的干部群众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真正 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担当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 承、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故 事"。 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近年来,河南持续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文艺人才 队伍根基不断夯实,文艺创作佳作力作不断推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2024年,五年一届的全国大展第14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作品展花落河南。展览接待观众约16万人次,网 络点击量突破2.2亿次,一幅幅匠心之作引发观众深深共鸣。 这是河南文化繁荣的生动注脚。河南文艺界不断出精品、出人才,戏剧、美术、书法、摄影、曲艺等艺术门 类在全国大 ...
千年古刹 今朝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白马寺考察回访记
河南日报· 2025-05-21 08:06
宗教中国化与文物保护 -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白马寺见证了佛教传入、发展并不断中国化的进程,历史证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1] - 白马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0] 白马寺历史与建筑保护 - 1961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建筑为元、明、清时所留,体现了中国宫殿式建筑的传统 [2] - 寺内保存历代碑刻40余方,是研究白马寺历史沿革和碑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2] - 新中国成立后白马寺先后多次进行保护性修复,1979年对外开放,1990年齐云塔院得到扩建 [2] 文物保护工程进展 - 2018年洛阳市编制了《白马寺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 [5] - 2020年国家下达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用于白马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5] - 2021年国家文物局同意对白马寺多处建筑屋面及寺院东围墙实施抢险修缮工作 [5] - 2022年洛阳市启动白马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目前已施工完毕 [5] 文旅融合发展 - 白马寺博物馆正在规划建设中,将运用创新思维理念,注重历史肌理和历史建筑展示 [6] - 博物馆将统筹展示东汉、魏晋、隋唐、宋元等多个时期的白马寺肌理格局、建筑风貌 [6] - 洛阳正加快推进白马寺片区项目建设,统筹实施释源广场改造提升、白马寺新山门和博物馆建设、交通路网提升等工程 [8] 国际文化交流 - 白马寺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脉络,如今不同文明依然在白马寺碰撞、共融 [11][12] - 随着过境免签政策优化,古都洛阳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 [12] - 法国游客表示白马寺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和碑刻见证了中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 [12]
故宫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破亿文化消费持续升温
搜狐财经· 2025-05-19 14:40
年销售额破亿,这一数字背后,是消费者对故宫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也是文化消费市场潜力的有力证明。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渴望通过一些载体来 触摸历史、感受文化,而故宫文创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它让传统文化以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走进人们的日常,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故宫文创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产品的独特性和创意性,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故宫博物院深挖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 结合,既保留了文化的精髓,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这种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做法,不仅为故宫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整个文化 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故宫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破亿,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文化消费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不仅彰显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强大生命力,也预示着文化消 费市场的持续升温。在当今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增长,故宫文创的火爆,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 同时,故宫文创的火爆也反映了文化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从电影、音乐 到旅游、艺术品,从 ...
“印·首届非洲翠国际设计工艺大赛”在北京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5-06 10:18
期间,大赛还将组织一系列年度活动,包括在中宝协和珠宝国检集团联合主办的珠宝展会上举行主题活 动,和多场线上、线下宣介会等。大赛鼓励参赛者融入花丝、玉雕等非遗工艺,将非洲翠与中国传统玉 文化元素相结合。(完) 大赛鼓励在设计中以现代审美观念,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演绎,打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 需求的参赛作品。通过创新实践,让中国玉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启动仪式现场,非洲翠展陈区域展示了上百件非洲翠传统作品,从原石到挂件、手镯、耳饰等。 大赛将由珠宝艺术家陈世英担任本届赛事艺术顾问,设置艺术邀约、琢磨工艺和首饰创新三个组别。 中新网北京5月6日电 "印·首届非洲翠国际设计工艺大赛"近日在北京启动。 非洲翠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玉石材料,近年来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本届大赛将挖掘非洲翠魅力,提升对 非洲翠的应用水平、文化消费兴趣与认知,进一步扩大非洲翠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力。 中宝协副会长、秘书长毕立君表示,非洲翠作为近年来市场出现的一种较新的玉石品种,以其绚丽的色 彩、亲民的价格与清透的质地,正逐步成为玉石爱好者关注的品类。 据介绍,5月至9月上旬,大赛分别 ...
文化中国行丨300℃到800℃里烙出一张中国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7 15:13
烙画又称烙花、烫画、火笔画,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艺术珍品。烙画使用特制烙笔,在竹木、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作画,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021年,烙画入选国家级非遗。 在南阳烙画保护中心,南阳烙画的传承人和烙画师傅们正在忙着创作丝绢烙画长卷《古城正月》,它长45米,是近年来,烙画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 烙画师 闫贵海:它体现了社火从化妆、表演到结束整个过程,人物众多,有600多个人物。我们采用了南阳烙画的独特的皴法,比如雨点皴、平皴还有线皴 等。 南阳烙画起源于西汉,鼎盛于明清。南阳烙画主要工序有构图、选材、起烙样、烘烫、题款、装裱等;技法有平烘、撕毛、点皴等。 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通过一支烙笔在竹木、丝绢、宣纸等材料上勾划烘烫,用自然的淡黄、中黄、棕、黑等颜 色,来呈现近似中国画墨分五色的效果。 南阳烙画代表性传承人 李哲:烙画借鉴了中国画的元素,中国画讲究的是勾、皴、点、染,而烙画核心技艺是勾、皴、点、烘。在烙画的过程中,一定要 掌握好三度,落笔的温度、按压的力度和运笔的速度。这三者是相互影响,在烙制过程中不断变化的。 南阳烙画传承人 马静徽:在选择题材上,我们会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