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发展

搜索文档
千年古刹 今朝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白马寺考察回访记
河南日报· 2025-05-21 08:06
宗教中国化与文物保护 -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白马寺见证了佛教传入、发展并不断中国化的进程,历史证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1] - 白马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0] 白马寺历史与建筑保护 - 1961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建筑为元、明、清时所留,体现了中国宫殿式建筑的传统 [2] - 寺内保存历代碑刻40余方,是研究白马寺历史沿革和碑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2] - 新中国成立后白马寺先后多次进行保护性修复,1979年对外开放,1990年齐云塔院得到扩建 [2] 文物保护工程进展 - 2018年洛阳市编制了《白马寺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 [5] - 2020年国家下达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用于白马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5] - 2021年国家文物局同意对白马寺多处建筑屋面及寺院东围墙实施抢险修缮工作 [5] - 2022年洛阳市启动白马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目前已施工完毕 [5] 文旅融合发展 - 白马寺博物馆正在规划建设中,将运用创新思维理念,注重历史肌理和历史建筑展示 [6] - 博物馆将统筹展示东汉、魏晋、隋唐、宋元等多个时期的白马寺肌理格局、建筑风貌 [6] - 洛阳正加快推进白马寺片区项目建设,统筹实施释源广场改造提升、白马寺新山门和博物馆建设、交通路网提升等工程 [8] 国际文化交流 - 白马寺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脉络,如今不同文明依然在白马寺碰撞、共融 [11][12] - 随着过境免签政策优化,古都洛阳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 [12] - 法国游客表示白马寺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和碑刻见证了中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 [12]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牢记嘱托 阔步向前
河南日报· 2025-05-21 08:06
高质量发展 - 河南需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以科技创新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能力[10] -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11] - 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11] 生态保护 -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13] -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14] - 推进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源涵养[14] "三农"工作 - 粮食生产需落实耕地、水利、科技、政策等关键点,实现高基点突破[15]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安全[15] - 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以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15] 文化传承发展 - 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18] -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健康养生理念的瑰宝,需传承发展[19] -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支柱产业、民生产业[19] 高效能治理 - 乡镇需结合改进作风、增强党性、办实事提升群众工作能力[20] -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20] - 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确保社会治理工作全面覆盖[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