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经济
搜索文档
卧龙电驱: 卧龙电驱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1 17:15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2.47亿元,同比下降9.8%[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3亿元,同比增长49.6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6.35亿元,同比增长33.13%[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38亿元,同比下降5.89%[5]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0.35亿元,同比增长6.66%[5]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议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25年5月19日召开[1][3] - 会议将审议11项议案,包括年度报告、利润分配方案、担保事项等[3] - 股东登记日为2025年5月8日[2] - 会议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2] 业务发展 - 大客户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5] - 在仿生机器人、电动航空、磁浮气浮轴承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5] - 与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成立联合实验室[5] - 管理数字化覆盖率提升,新增订单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5] 财务预算与分配 - 2025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元[15]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共计派发1.95亿元[16] - 拟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2股,转增后总股本增至15.62亿股[16] - 2024年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2.12%[16] 担保事项 - 拟为子公司提供总额18.1亿元的银行授信担保[17] - 拟为控股股东卧龙控股提供不超过1.9亿元的担保[21] - 被担保子公司中部分资产负债率超过70%[17] 其他重要事项 - 拟续聘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审计费用326万元[28] - 公司注册资本由13.08亿元变更为13.03亿元[31] - 2024年董事会共召开7次会议,监事会召开6次会议[6][10]
中国瑞林:国内有色工程建设龙头,技术破局引领行业绿色转型
梧桐树下V· 2025-03-24 14:15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在双碳经济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浪潮下迎来技术革新与产能升级的关键窗口期,带动相关工程建设市场加速发展 [1]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工程全链条服务能力的企业之一,凭借深厚技术积淀与标杆项目经验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中坚力量,计划2025年4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1] 公司历史与业务能力 - 公司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是国家有色行业8家部属甲级设计单位之一,深耕行业六十余年 [3] - 业务以工程设计咨询为核心,延伸至工程总承包(EPC)、装备集成、工程监理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环节,拥有18项行业和专项资质 [3] - 典型案例包括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阴极铜产能110万吨/年,单厂产能世界前茅)、安徽铜陵金隆冶炼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3] - 2024年工程项目管理营业额全国第37位,境外工程总承包营业额前25强,ENR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中排名第136位 [3] 技术实力与人才团队 - 专业技术团队超1,800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人、行业设计大师12人,正高级职称专家超180人 [4] - 技术体系覆盖有色金属矿山开采、选矿提纯、闪速冶金、湿法冶炼等全链条,闪速冶金、铜电解智能工厂等领域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4] - 拥有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累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逾1,100项 [4] 财务表现与订单情况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05亿元、26.17亿元、28.66亿元和24.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亿元、1.48亿元、1.48亿元和1.55亿元 [4] - 截至2024年6月末在手订单57.69亿元,主要为政府、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大型项目 [4] 绿色转型与技术输出 - 有色金属行业年均能耗占全国总能耗5%,二氧化硫排放占工业总排放10%,双碳目标倒逼行业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 [5] - 公司推出富氧顶吹熔炼技术、闪速熔炼技术等高效节能工艺,在再生金属回收和多金属固废处理领域成果显著 [5] - 山东阳谷祥光项目为全球第二座采用"双闪"工艺的铜冶炼厂,技术先进且环保节能 [5] 国际化布局与未来发展 - 2024年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工程合同额同比增17.7%,技术输出型项目占比首次突破40% [6] - 公司国际业务覆盖美、澳、德等20余国,客户包括嘉能可、必和必拓等国际矿业集团,2021-2024年境外收入逐年增长 [6] - 上市拟募资5.08亿元用于创新发展中心和信息化升级项目,助力全球化发展与绿色冶金技术输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