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经济

搜索文档
上半年省属企业营收2193亿元江苏国企稳进提质 夯实经济压舱石
新华日报· 2025-08-10 07:42
新兴领域"拓新局" 8月5日,记者从省国资委获悉,上半年我省国资监管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稳健前行,多项运营 指标呈现"稳中有进"态势。从核心经营指标来看,上半年省、设区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协同发力,共实现 营业收入6329亿元。其中,省属企业表现稳健,实现营业收入2193亿元,利润总额283.2亿元,在营收 和利润上均实现正增长,为稳定全省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耕主业"挑大梁" "作为省内最大的地方能源投资主体,面对煤电企业发电量、上网电价'双降'的严峻形势,集团聚 焦主责主业顶压前行,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超40亿元,同比保持增长。"省国信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集团重大项目捷报频传,上半年完成投资超110亿元,新增投产项目6个、开工项目1个、取得项目2 个,合计新增装机超700万千瓦;沿海天然气管道正式转入部分投产阶段,并与国家管网集团签订省网 融入国家管网合作协议,实现首次互联互通。 "我们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下同心、开拓创新,做好做实'后半篇文 章',推动重组整合放大效应持续显现。"苏豪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勇表示。今年以来,集团深 度融入开放大局,加速优化海外多元市场 ...
江苏国企稳进提质,夯实经济压舱石
新华日报· 2025-08-10 05:25
上半年省国资监管企业运营情况 - 省国资监管企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29亿元,其中省属企业营收2193亿元,利润总额283.2亿元,均实现正增长 [1] - 省国信集团上半年利润总额超40亿元,同比保持增长,完成投资超110亿元,新增投产项目6个、开工项目1个、取得项目2个,新增装机超700万千瓦 [2] - 苏豪控股集团上半年快报营业收入643.16亿元,同比增长5.3%,进出口总额397.33亿元,同比增长6% [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江苏交控1-6月投资基础设施项目233.68亿元,宁扬长江大桥等4个项目建成通车,常泰大桥等项目进入冲刺阶段 [3] - 沪武高速公路太仓至常州段改扩建工程首个改造收费站开通运营,上半年路网平均畅通率达99.68%,清障救援平均到达时间10.12分钟 [3] 新兴领域发展 - 省规划设计集团精准捕捉商机近400条,西部地区业务同比逆势增长5.6% [4] - 高投集团战新产业专项基金第二批22只、408亿元全部组建落地,第三批5只、155亿元正式启动,上半年新增股权投资项目80个,投资金额27.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倍、4.24倍 [5] - 省种业集团实质化运营方案获批,设立规模1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苏垦农发收购宇宸面粉,夏粮总产达12.7亿斤 [6] 绿色转型与国际业务 - 中江国际集团国际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36.7%,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承建的沙特利雅得塞德拉预制厂全面投产 [7] - 省盐业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93亿元、利润总额4.24亿元,生产盐化产品485.88万吨,张兴储气库共储气约10418万立方米 [8] - 苏粮集团夏粮收购同比增长10%,菜籽油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的15%,储备补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9.2% [8]
中国海诚稳健经营中报业绩双增 手握31亿现金连续派现19年
长江商报· 2025-07-28 07:53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7.45亿元,同比增长0.67%,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8.52%,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2][3] - 2024年营业收入68.21亿元,同比增长2.54%,净利润3.35亿元,同比增长8.06%,创历史新高 [3] - 2025年上半年新签合同42.09亿元,同比下降8.93%,但在手订单充足,累计未完工项目143个,金额80.83亿元 [2][3] 业务结构 - 工程总承包业务2024年收入50.45亿元,同比增长8.02%,占总营收73.96% [5] - 工程设计业务2024年收入10.86亿元,同比下降15.83%,占比15.92% [5] - 海外业务近三年营收占比14%,目标提升至20%-30% [6] 财务与分红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货币资金31.49亿元,有息债务仅2290万元,资产负债率58.82% [6] - 合同负债余额14.61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3.15亿元 [4] - 连续19年现金分红,累计12.2亿元,派现融资比达199% [7] 战略布局 - 加速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布局,推动业务转型 [2] - 2023年定向募资投向数字化和"双碳"科创中心项目 [6] - 研发费用率持续提升,2024年达3.86%,金额2.64亿元 [6] 行业地位 - 连续21年入围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2024年排名第37位 [5] - 工程总承包营业额全国第52位,境外工程总承包排名第26位 [5]
中兴通讯10年投1689亿研发 累盈超600亿海外贡献30%收入
长江商报· 2025-06-16 08:51
A股公司赴港上市潮 - 2025年前五个月港股IPO募资达776.8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1] - 今年以来已有至少37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 [1] - 港交所持续推进上市制度改革,内地政策拓宽境外上市渠道,形成双重政策利好 [1] - A股公司赴港上市主要目的为打开国际融资渠道和开拓国际市场 [1] 中兴通讯发展概况 -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综合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6] - 1997年A股上市,2004年成为首家A+H股(主板)公司 [2] - 2023年、2024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均超过30% [3][7] - A股上市以来累计盈利约606亿元,累计分红171.37亿元 [3][11] 中兴通讯研发与技术实力 - 2015-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1688.73亿元,年均超100亿元 [3][8] - 截至2024年底全球专利申请量9.3万件,授权专利4.8万件,位列全球第一阵营 [3][9] - 自主研发关系型数据库GoldenDB日均承载超10万亿元金融交易额,支撑超9亿移动用户计费 [8]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均超200亿元,分别为216.02亿元、267.83亿元、255.09亿元 [8] 中兴通讯市场拓展与融资 - 2004年港股IPO募资35亿港元,2010年增发融资25.96亿港元用于海外营销网络建设 [7] - 2007年CDMA出货量全球第一,进入全球前四大通信设备供应商行列 [4] -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13亿元、80.80亿元、93.26亿元、84.25亿元,2025年一季度为24.53亿元 [10] - 通过债券融资、银团贷款等支持5G基站海外部署 [7] 中兴通讯历史沿革 - 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中兴半导体,1990年推出首台自主研发交换机 [4] - 1992年成立中兴维先通,1993年创建首家国有民营企业"中兴新通讯" [4] - 2001年中标中国联通CDMA项目,切入小灵通市场 [4]
通勤族每月可“赚”80~100元,武汉“碳”路何以畅通
第一财经· 2025-06-04 11:52
碳普惠平台发展 - 武汉推出全国首个面向市民的低碳生活平台"武碳江湖",用户可通过公共交通、新能源车出行等行为积累碳普惠减排量,兑换打车券、购物券及银行利息红包 [1] - 平台上线两年累计用户达160万户,市民个人碳减排总量达51803吨,覆盖11个生活场景,通勤族月均积累4万-5万克减排量(价值80-100元) [1] - 平台构建"行为记录—减排量化—价值转化"闭环,依托全国碳市场"碳资产大脑"中碳登落户机遇 [1] 零碳赛事与碳抵消实践 - 2025武汉马拉松赛事碳排放总量为3030.22吨二氧化碳当量,通过参赛者捐献碳普惠减排量及武钢捐赠3031吨CCER实现碳中和 [2] - 首创"碳中和婚礼"和"以碳代捐"模式,鼓励用户为大型活动捐赠碳普惠减排量 [8] 绿色金融与产业集聚 - 武汉加快构建以碳金融为核心的气候投融资体系,形成以中碳登大厦为核心、环沙湖"双碳"经济带为载体的碳要素富集高地 [9] - 中碳登大厦聚集70余家"双碳"领域龙头企业及研究机构,组建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产业联盟,覆盖金融、技术、应用全产业链 [4][5] - 武昌区吸引300余家涉碳服务企业落户,沙湖周边楼宇形成"双碳"产业集聚 [5] 环境治理创新 - "蓝天卫士"系统整合445万余条数据,覆盖2000余个污染源,实现企业排污许可、执法等13类信息标签化管理及AI预警推送 [5] - 首创"以碳代偿"生态赔偿模式,企业认购7993元碳普惠减排量用于支持全民减排活动 [6] - "环保医生"线上平台为企业提供环保诊疗服务,推行VOCs治理"绿岛"模式 [8][9] 资源循环利用成效 - 武汉市建成1640个"无废细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2.89%,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8.05%,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90% [8] - 2024年PM2.5、PM10浓度分别下降5.3%、12.1%,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100% [9]
鑫磊股份20250519
2025-05-19 23:20
纪要涉及的公司 鑫磊股份、美亚光电、美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鑫磊股份 - **核心业务与发展趋势**:核心业务为空气压缩机、暖通产品及相关技术研发 2022 - 2024 年营收从 7.1 亿增至 9.2 亿,复合增长率约 20%,净利润因磁悬浮产品研发投入下滑 战略一是传统空气压缩机业务稳步增长 10% - 20%,二是以磁悬浮技术为核心的暖通产品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2][4] - **空气压缩机领域发展历程**:1996 年起步于活塞机制造,扩展至欧盟市场 2003 - 2004 年经历欧盟反倾销事件 2011 年开始生产螺杆机,2013 年全线螺杆产品达超一级能效标准 2016 年引入离心机制冷技术 2018 年延伸至磁悬浮创新领域,2022 年推出磁悬浮中央空调及变频螺杆中央空调 [6] - **磁悬浮技术在暖通产品中的应用**:在暖通产品广泛应用,首创 8 公斤以上磁悬浮离心压缩机 空气源热泵匹数范围广,最大单头冷吨数达 1100 冷吨 双级压缩补气技术使制冷循环系统效率提高 5% - 6% 设备寿命长、效率高,稳定性与安全性好,COP 值高于国标 10% - 11.3%,IPLV 值高于国标 23.5 左右,能效行业领先 [7][8] - **极端工况表现**:螺杆式中央空调能在 - 35℃到 - 45℃平稳运行,提供 85℃出水温度,应用于极寒极冻及特殊制冷场景 [9] - **成功案例**:家用板块超 5 万客户选择新款空调产品 商用板块为多家酒店、医院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效率显著提升 集中供暖、工业和农业板块也有多个应用案例,节能效果良好 [10][11][12] - **磁悬浮压缩机业务**:2024 年销售额约两千多万,占比不高 采用双渠道供应模式,ToB 面向整机厂家,ToC 面向终端客户 与传统螺杆机制冷设备相比节能率 30% - 50%,与传统油轴承技术相比节能率高出 10% - 15%,显著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单价较传统有轴承压缩机高 20% - 30%,除变频器外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生产 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磁悬浮技术 型谱齐全,运行范围广,可靠性高,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 [13][15][17][18][19][20] - **磁悬浮压缩机在数据中心应用**:未来几年数据中心对磁悬浮离心机制冷设备需求将显著增长,预计明年(2026 年)后年有 50%增长,近五年增长率约 10%,每年增长率达 30% 公司预计 2026 年上半年逐步上市或推广磁悬浮离心机制冷设备 [14] - **煤改电项目发展**:2023 年开始接触煤改电行业,采取差异化战略,2024 年筛选评估项目并投标,实现销售目标 [22] - **未来业务展望**:未来两年压缩机业务增速乐观,磁悬浮离心机市场容量大、国产替代潜力大 2025 年保守业绩目标 15 亿营收,未来工厂产能规划为百亿产能 [30][40] 美亚光电 - **门窗改造业务收入**:2023 年和 2024 年门窗改造业务营收规模均接近两亿 [23] - **暖通空调设备**:包括螺杆、活塞以及离心系统,活塞产品市占率处于行业前列,预计 2025 年营收增速 10% - 20% 正在拓展海外市场,与新能源汽车合作开发车载产品,离心和暖通产品是未来营收增长重要方向 [28] 美凯 - **地源热泵产品市场规划**:原来直销并与政府项目合作,未来规划经销渠道,引进营销团队人员 扩展磁悬浮暖通设备,结合核心部件压缩机销售,形成多元化市场布局 [24][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结合客户实际需求推广,但增速不大,每年基本持平,部分客户选择买断,公司未加大宣传力度 [31] - **各类压缩机业务毛利率**:螺杆和活塞压缩机制品毛利率基本稳定,离心机制品刚起步,毛利率稍低,未来目标 40% - 50% [32] - **压缩机制品竞争优势**:产品型谱多一个,自制率高达 85%以上,成本控制好、性价比高 能效比高出两到三个百分点,覆盖范围广、运行范围广 [33] - **渠道优势**:产品线齐全,结合整机与机头销售,为客户提供多渠道、多方面选择 [34] -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较高主要因政府收购拆迁验收收益,剔除后经营情况不及去年同期 [35] - **下游需求趋势**:整体需求状况良好,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欧洲市场也较稳定 [36] - **螺杆压缩机生产**:一直生产有油和无油的螺杆压缩机 [37] - **无油螺杆压缩机国产化率**:暂无具体数据统计,逐渐替代喷油螺杆及离心替换是趋势 [38] - **浙江省政府政策影响**:关于小型螺杆机供应链改革对鑫磊市占率的影响需进一步关注 [39] - **磁悬浮离心机进展**:预计下半年样机会出来,经检测后,2026 年上半年实现小批量量产 [41]
卧龙电驱: 卧龙电驱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1 17:15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2.47亿元,同比下降9.8%[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3亿元,同比增长49.6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6.35亿元,同比增长33.13%[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38亿元,同比下降5.89%[5]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0.35亿元,同比增长6.66%[5]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议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25年5月19日召开[1][3] - 会议将审议11项议案,包括年度报告、利润分配方案、担保事项等[3] - 股东登记日为2025年5月8日[2] - 会议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2] 业务发展 - 大客户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5] - 在仿生机器人、电动航空、磁浮气浮轴承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5] - 与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成立联合实验室[5] - 管理数字化覆盖率提升,新增订单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5] 财务预算与分配 - 2025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元[15]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共计派发1.95亿元[16] - 拟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2股,转增后总股本增至15.62亿股[16] - 2024年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2.12%[16] 担保事项 - 拟为子公司提供总额18.1亿元的银行授信担保[17] - 拟为控股股东卧龙控股提供不超过1.9亿元的担保[21] - 被担保子公司中部分资产负债率超过70%[17] 其他重要事项 - 拟续聘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审计费用326万元[28] - 公司注册资本由13.08亿元变更为13.03亿元[31] - 2024年董事会共召开7次会议,监事会召开6次会议[6][10]
中国瑞林:国内有色工程建设龙头,技术破局引领行业绿色转型
梧桐树下V· 2025-03-24 14:15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在双碳经济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浪潮下迎来技术革新与产能升级的关键窗口期,带动相关工程建设市场加速发展 [1]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工程全链条服务能力的企业之一,凭借深厚技术积淀与标杆项目经验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中坚力量,计划2025年4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1] 公司历史与业务能力 - 公司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是国家有色行业8家部属甲级设计单位之一,深耕行业六十余年 [3] - 业务以工程设计咨询为核心,延伸至工程总承包(EPC)、装备集成、工程监理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环节,拥有18项行业和专项资质 [3] - 典型案例包括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阴极铜产能110万吨/年,单厂产能世界前茅)、安徽铜陵金隆冶炼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3] - 2024年工程项目管理营业额全国第37位,境外工程总承包营业额前25强,ENR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中排名第136位 [3] 技术实力与人才团队 - 专业技术团队超1,800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人、行业设计大师12人,正高级职称专家超180人 [4] - 技术体系覆盖有色金属矿山开采、选矿提纯、闪速冶金、湿法冶炼等全链条,闪速冶金、铜电解智能工厂等领域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4] - 拥有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累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逾1,100项 [4] 财务表现与订单情况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05亿元、26.17亿元、28.66亿元和24.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亿元、1.48亿元、1.48亿元和1.55亿元 [4] - 截至2024年6月末在手订单57.69亿元,主要为政府、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大型项目 [4] 绿色转型与技术输出 - 有色金属行业年均能耗占全国总能耗5%,二氧化硫排放占工业总排放10%,双碳目标倒逼行业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 [5] - 公司推出富氧顶吹熔炼技术、闪速熔炼技术等高效节能工艺,在再生金属回收和多金属固废处理领域成果显著 [5] - 山东阳谷祥光项目为全球第二座采用"双闪"工艺的铜冶炼厂,技术先进且环保节能 [5] 国际化布局与未来发展 - 2024年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工程合同额同比增17.7%,技术输出型项目占比首次突破40% [6] - 公司国际业务覆盖美、澳、德等20余国,客户包括嘉能可、必和必拓等国际矿业集团,2021-2024年境外收入逐年增长 [6] - 上市拟募资5.08亿元用于创新发展中心和信息化升级项目,助力全球化发展与绿色冶金技术输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