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疆

搜索文档
对口援疆谱新篇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对口援疆的经济效益 - 山东日照市援疆工作指挥部推动红枣全产业链发展,培育新品种推广2000亩,新技术覆盖4000多名枣农,麦盖提县红枣全产业链产值达56亿元,"十四五"期间山东投入援疆资金72.1亿元实施455个项目 [2] - 河南援疆通过"哈密号"平台直接销售哈密特色农牧产品超1.6亿元,吸引4万河南游客赴哈密观光 [3] - 江苏援伊促成1919家内地企业考察伊犁,签订429个框架协议,落地274个项目,到位资金84.52亿元,投入援疆资金63.36亿元实施401个项目 [3] 产业升级与就业创造 - 浙江宁波援疆将库车市甬库同心村改造为文旅综合体,预计每户村民增收超2万元,巾帼创业行动帮助200余名少数民族女性就业 [4] - 天津援疆实施"百厂万人"工程,建成112个卫星工厂和扶贫车间,天津食品集团百万只肉羊项目形成三级养殖模式并配套全产业链设施 [5] - 北京援疆在和田地区及兵团第十四师投入24亿元新建改扩建20所医院,改造30多所乡镇卫生院 [5] 跨区域合作与文化交流 - 天津与和田学校开展"互寄手绘明信片"活动,北京援疆组织1万余名新疆各界代表赴京交流,补助4800余名和田学生内地求学 [6] - 安徽与和田学生互写书信2.5万余封,227个安徽家庭在皮山县结对认亲,安徽11地市与皮山县16乡镇签订共建协议 [7] - 江苏镇江"银发"专家医生项目在可克达拉市坐诊,同步启动"银发"教师项目发挥传帮带作用 [7]
山海同心谱新篇——新时代高质量开展对口援疆工作巡礼
新华社· 2025-07-06 14:46
对口援疆战略实施成果 - 19个援疆省市每年将援疆资金总量的80%用于县及县以下、80%用于民生,惠及天山南北各族群众 [1] - 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援疆和干部人才交流合作等新举措精准实施并取得成效 [1] 产业援疆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促成纺织企业在和田落地,构建集互联网平台运营、服装加工、织布印染为一体的产业生态,一期工程吸纳就业700多人,全部建成后可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预计每年带动地区工业产值30多亿元 [2] - 上海援疆引入科技公司改良喀什地区盐碱地,200亩青贮玉米出苗率超95%,直接带动就业2.9万人 [3] - 上海市援疆指挥部创新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成立沪喀产业协作联盟,推动一批依托当地资源与成本优势的新项目落地 [3] 智力援疆与本地人才培养 - 吉林省援疆指挥部为哈巴河县人民医院购置高科技智能医疗设备,覆盖骨科、麻醉科、妇产科等科室,提升诊疗效率和本地医生水平 [4] - 杭州援疆引进头部MCN机构设立直播培训基地,截至2024年底培育电商人才9500多人,带动3万人就业 [5][6] - 北京援疆指挥部组织援疆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成立"名师工作室"打造本地优秀教师队伍 [6]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喀什第二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培养当地骨干医师 [7] - 河南援疆组织各领域专家赴哈密市培训,累计培训各类人才7.8万余人次 [8] 经贸文化交流与资源共享 - 粤港澳大湾区"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体验馆推动新疆名特优产品销售,坚果、瓜果、牛羊肉等成为抢手货 [10] - 宁波青瓷瓯乐巡演活动在北京援疆支持下在和田市举办,促进文化交流 [10] - 山东援疆推动年产30万吨钛白粉项目在巴楚县签约落地,江苏援疆推动联发纺织在南疆落户21家企业,形成"打破结对、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 [10]
援疆力量汇聚:北京推动和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7-04 17:40
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田工作概况 - 北京市自1996年启动对口支援和田工作,近30年累计投入援疆资金逾300亿元,派出援疆干部人才3300余人,实施各类援疆项目2800多个 [1] - 援疆工作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优化及民族团结进步,全方位提升和田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 - 当前投资超过15亿元的7个固定资产"交钥匙"项目正在建设中,包括新疆和田学院二期等重大项目 [3] 教育领域援建成果 - 新疆和田学院二期项目为北京市援疆规模最大单项投资工程,总投资达8.7亿元,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计划2027年初投入使用 [3] - 北京市持续推动和田县域内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学位短缺问题,并通过京和职业教育协作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 [3] - 学院已累计接收北京市派遣援疆干部36名,助力师资队伍建设 [3] 医疗领域援建成果 - 十年来累计投入24亿元建设改造20余所医院和30多所乡镇卫生院,配备先进医疗设备 [4] - 重点打造中医药发展及医疗队伍建设品牌,2024年7月上线的"北京援疆医疗专家线上挂号系统"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 [4] - 北京市第十一批援疆医生已完成首例开颅手术等医疗支援工作 [6] 基础设施与民生改善 - 2024年北京市投入逾2亿元援赠165辆纯电动公交车,配套建设充电桩及调度中心,推动公交绿色转型 [6] - 实施抗震防灾工程,2024年补贴建设抗震房165套、棚改安置房300套,提升居民住房质量 [6] -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改造儿童福利机构和养老助残设施,实施污水提升改造工程 [6] 综合社会效益 - 援疆项目涵盖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馆、棚户区改造及污水处理厂等,遍布城乡惠及各族群众 [7] - 坚持"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文化交流"综合战略,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6] - 三十年援疆工作显著改变和田面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支撑 [7]
对口援疆助力戈壁兴建智慧农业植物工厂
新华社· 2025-06-26 10:17
智慧农业植物工厂项目 - 该项目是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援疆项目之一,引入宁波企业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和设备 [2] - 通过智能调控成功种植多种原本不适宜在当地生存的农作物 [2] - 收获的新鲜蔬菜实现直供当地超市,丰富了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 [2]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当地培养了农业产业工人 [2] - 提高了村集体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2] - 为周边学校开展农业科技科普提供便利 [2] 工厂运营情况 - 工作人员对收获的农作物进行称重打包 [4] - 工作人员监测记录智能水肥一体机运行情况 [11] - 工作人员检查农作物生产情况和生长情况 [12][15] 教育与科普 - 工作人员为当地小学生讲解无土栽培技术 [8] - 当地小学生体验无土栽培 [9] 市场销售 - 当地超市销售智慧农业植物工厂的农产品 [14]
同心共赴美好生活
辽宁日报· 2025-06-12 09:35
民生援疆 - "十四五"以来投入34.7亿元援疆资金实施348个援疆项目[1] - 医疗援疆工作队5年接诊患者1.76万人次完成手术千余台[2] - 总投资1亿元的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即将投入使用[2] - 5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让10万名群众住有所居改造100个基层活动阵地[3] - 教育援疆新建改扩建校舍4.54万平方米400余名教师接力支教[3] 产业援疆 - 开通沈阳首条"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TIR跨境公路运输线路[4] - 安排9.8亿元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塔城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4] - 打造50公顷辽宁产业园作为产业协作示范窗口[5] - 20多家辽宁大型商超设立"辽疆臻品"和"塔城礼物"展销专区[5] - 成立李天来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和辽宁省农科院博士专家工作站[5] 智力援疆 - 选派676名援疆干部人才[1] - 医疗领域培养40余名医学骨干打造60余个重点学科推广300余项医疗技术[5] - 农业领域组织专家开展巡回技术指导[5] - 组织塔城地区干部人才赴辽挂职培训[5] 文化援疆 - 辽沈战役纪念馆等十余家展馆在塔城开展红色文化宣讲[6] - 辽宁与塔城两地推出话剧《北上》、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文艺作品[6] - 开通"沈阳-塔城"直飞航线举办啤酒节、美食节等活动促进交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