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
搜索文档
商务部:将在约50城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建设
央视新闻· 2025-09-17 15:22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推动消费升级并解决优质供给不足问题[1] - 政策重点支持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推进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联名[1] 试点城市计划 - 通过竞争性评审在全国选择50个左右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1] - 试点城市建设旨在增加优质消费供给并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以提升消费活力[1] 政策目标 - 政策着眼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消费需求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 - 推动新消费业态不断涌现以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1]
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拉动经济增长 服务消费升级有哪些实招?| 解读↓
央视网· 2025-09-17 10:24
政策核心观点 - 商务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旨在通过5方面19项举措推动服务消费升级[1] - 2025年前8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 增速快于商品零售额[1] - 服务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领域[1] 政策措施框架 - 政策从培育平台、丰富供给、激发增量、财政金融支持、健全统计监测5方面提出19项举措[3] - 首次提出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3] - 目标为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新场景并培育新型消费龙头企业[3] 试点城市选择标准 - “三新”试点城市将优先考虑消费基础扎实、示范带动性强、创新能力突出的城市[7] - 试点目的在于探索发展路径并向全国复制推广以激发服务消费潜力[5][7] 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 19项措施中有8项与“高品质服务供给”相关[7] - 文化消费领域支持影视动漫精品创作 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开放时间并优化预约方式[9] - 提出引进高品质赛事、发展职业联赛以形成“赛事+商旅文体”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12]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 政策提出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12] - 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以提供差异化供给[12] - 通过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提升优质服务消费供给[12]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 政策提出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 为符合条件人员签发5年多次签证[15] - 发挥美食、中医药、文物古迹等传统文化优势 鼓励推出适合外国游客的特色线路[15] - 提升入境消费便利化水平 如完善外币支付体系、扩大退税商店覆盖范围、提升退税智能化水平[17] 拓展数字服务消费 - 文件提出持续打造信息消费新产品、新场景和新热点[19] - 发展“人工智能+消费” 通过技术赋能将传统服务场所打造为数字消费新场景[19] - 数字消费举措可对传统服务消费进行提质增效从而扩大消费规模[19]
扩大文旅消费,山东20条新措施出炉
齐鲁晚报· 2025-09-05 19:07
核心观点 - 山东省政府推出《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工作方案》 包含4方面20项具体措施 着力在新产品 新业态 新场景 新模式等方面创新举措 培育新增长点 [1] 新产品打造 - 精心策划文旅促消费活动 如"畅游齐鲁乐GO山东"主题旅游年推广活动 [1] - 开展利企惠民提升行动 推出好客山东文旅信用卡 好客山东一码通升级版等新产品 [1] - 推动项目改造建设提质增效 丰富一二三产融合新供给 [1] - 开发交旅融合新产品 加快推动低空飞行旅游 拓展空中观光 空中运动等特色业态 [1] - 打造精品旅游演艺 激发入境旅游新潜力 [1] 新场景打造 - 繁荣"夜间文旅"场景 [1] - 创新"数字赋能"场景 加快打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数字化文旅综合体项目 [1] - 做优"寻味烟火"场景 持续办好"好客山东 美食争霸赛" [1] 新模式探索 - 做强"票根经济"联动模式 例如9月下旬济南周杰伦演唱会凭门票可享受景区门票 酒店住宿折扣优惠 并开通演唱会专列方便省外歌迷出行 [2] - 创新"遗产活化"体验模式 [2] - 拓展"场馆+"复合模式 [2] - 加快探索顺应文旅市场新趋势 新规律的消费模式 加强文旅资源整合 深化协同联动 [2]
豫园股份2025年半年报出炉:上半年营收191.12亿元 核心业务企稳复苏
上海证券报· 2025-08-25 19:5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91.12亿元 归母净利润6300万元 [1] - 货币现金11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 经营性净现金流22.8亿元同比增长71% [1] - 资产负债率68.18%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8% [1] - 珠宝时尚板块上半年营收128亿元 其中二季度营收76亿元环比增长47% [2] 业务板块动态 - 珠宝时尚集团去年引入36名投资者获7.7亿元融资 今年6月再获10亿元融资 [1] - 豫园商城上半年客流近2000万人次 商圈GMV同比上升55% [2] - 新零售业务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实现GMV17.55亿元 [6] - 老庙与《天官赐福》联名产品天猫首发日销破百万 线下发售单日新会员注册突破2.5万人 [3] 战略转型举措 - 推进瘦身健体、聚焦主业策略 主动适配"三新"消费浪潮(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2][3] - 珠宝板块通过跨界二次元IP实现破圈 商业板块联合B站10个头部国创IP举办46天主题活动 [3][4] - 豫园商圈暑期活动单日客流达16万人次较平时增长50%以上 [4] 全球化布局进展 - 泰国豫园灯会吸引超400万人次观展 法国灯会此前已成功举办 [5] - 松鹤楼伦敦首店于4月开业 老庙通过免税渠道入驻海口、三亚等免税城 [5][6] - 计划9月在马来西亚等地开设新店 [6] 新场景建设规划 - 大豫园片区建设稳步推进 将打造为超级文化商业综合体 [7] - 湖心亭完成历时2年保护性修缮 海上梨园与和丰楼同步改造 [7] - 豫园灯会连续三年以"山海奇豫记"主题年均吸引400万客流 2025年灯会GMV达9.16亿元同比增长62% [8] - 上海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以大豫园片区为核心建设 将强化黄金珠宝交易集聚地功能 [8]
珍酒李渡(6979.HK)因时而变:新产品、新模式
格隆汇· 2025-08-25 11:36
业绩表现 - 2025H1实现收入25亿元 同比下滑40% 经调整净利润6.1亿元 同比下滑40% [2] - 整体毛利率59% 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经调整净利率24.6% 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2] - 经营净现金流-3.2亿元 去年同期为5.7亿元 反映动销下滑及回款承压 [2] 财务指标 - 预收客户款项环比回落 从24H2末17.5亿元降至25H1末14.3亿元 [2] - 销售费用率22.2% 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2] 品牌表现 - 珍酒收入14.9亿元 同比下滑45% 其中销量下降33% 价格下降17% [3] - 李渡收入6.1亿元 同比下滑9% 销量增长28% 但价格下降29% [3] - 湘窖收入2.8亿元 同比下滑39% 开口笑收入0.8亿元 同比下滑64% [3] 产品结构 - 高端白酒收入同比下滑47% 次高端下滑42% 中端及以下下滑31% [3] - 500元以上价位产品受冲击尤为明显 [3] 战略举措 - 推出大珍 牛市啤酒等新品 签约姚安娜为"申遗大使"提升品牌声量 [4] - 创新万商联盟模式 通过渠道利润绑定客户 推动大珍产品快速铺开 [4] - 保持谨慎发货节奏以缓解渠道库存压力 [4] 前景展望 - 新品贡献叠加基数走低 预计下半年业绩增速将环比改善 [1][4] - 维持2025-2027年经调整EPS预测0.36元 0.37元 0.38元 [1]
用电量增长看产业结构的三重变化
证券日报· 2025-08-25 11:32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态势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月度关口[1] - 前7个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 保持平稳增长[1] - 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近六成 7月达593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7% 增速较6月提高1.5个百分点[1] 工业用电结构变化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前7个月用电量同比增长4.6% 增速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2] - 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25.7%[2] - 四大高载能行业(化工/建材/钢铁/有色)合计用电量仅增长0.9%[2] 数字经济用电表现 - 前7个月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8%[3]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2% 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发展驱动[3] - 数字经济成为电力消费需求增长的关键变量[3] 居民用电与负荷创新高 - 7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8.0% 受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新高影响[4] - 迎峰度夏期间应对15.08亿千瓦历史最高用电负荷 未实施有序用电[4] 能源结构转型进展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于3月底历史性超过火电[4]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于5月底首次突破60%[4]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接近全国总发电量40% 超过第三产业与居民用电量之和[4] - 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4]
多种经营主体稳定增长(锐财经)
人民日报· 2025-08-13 04:10
经营主体增长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其中企业462万户,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1]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同比增长4.6% [2] -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同比增长4.1% [2] 外商投资与产业结构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6亿元,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8.7亿元 [2]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27.1%,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6.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17.7% [2] - 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8.8%,瑞士增长68.6%,日本增长59.1%,英国增长37.6%,德国增长6.3%,韩国增长2.7% [2] 产业结构优化 - 上半年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第二产业96.5万户,第三产业1171.2万户 [3] - 全国"四新"经济企业2536.1万户,同比增长6.6%,占企业总量的40.2% [3] - "三新"经济增加值242908亿元,同比增长6.7%,占GDP比重18.01% [3] 制造业与服务业表现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5% [3] - 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 [3] 文化产业发展 - 新设"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增速17.5%,居国民经济行业首位 [5] - 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292亿元,同比增长7.4%,利润总额6298亿元,增长19.3% [6] - 文化新业态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1564亿元,同比增长13.6% [6] - 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其他文化艺术业、互联网广告服务、数字出版等行业增速较高 [6]
上海三毛:下属进出口贸易、安防服务、物业园区租赁板块业务有序开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18:20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正常,下属进出口贸易、安防服务、物业园区租赁板块业务有序开展 [1] - 公司内部经营秩序正常,主业经营未涉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1]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 公司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经自查未发现异常情况 [1]
外卖、稳定币、机器人三箭齐发,刘强东再造一个“新京东”
搜狐财经· 2025-07-23 14:08
战略布局核心 - 公司围绕供应链和产业链升级展开一系列动作,包括外卖、稳定币和人工智能投资,旨在强化现有优势并适应市场新需求[4] - 数实融合战略持续深化,从自身生态拓展至线下实体店(七鲜小厨)、具身智能应用等多元化场景[5][6] - 新技术探索聚焦稳定币(目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90%至10秒内)和具身智能(已与30+品牌合作),新模式通过"合营品质餐饮平台"差异化切入外卖市场[7][8] 业务拓展详情 - 餐饮新业态"七鲜小厨"首店落地北京,采用平台与餐饮品牌联合开发模式,已吸引7000+厨师/品牌报名合伙人,补贴后菜品单价10-20元[3] - 单日完成三家具身智能企业投资:千寻智能(6亿元PreA+轮)、逐际动力(战略领投)、众擎机器人(A1轮领投),强化零售/物流场景协同[2] - 稳定币进入沙盒测试第二阶段,计划发行港元/美元锚定币,瞄准企业跨境支付痛点(传统需2-4天)[8] 技术应用落地 - 智能机器人业务已覆盖B端安全防控、电力巡检、物流仓储场景,预计触达900万政企用户,通过京东全渠道销售体系加速商业化[9] - 具身智能产品在京东主站、政企采购平台及线下超体mall同步销售,灵宝CASBOT等品牌已产生实际订单[8][9] - 供应链金融科技布局持续,新技术应用目标包括降本增效和全产业链数智化升级[4][9]
培育新业态 壮大新经济 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郑州日报· 2025-07-17 08:44
政府调研与政策支持 -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庄建球调研直播经济和微短剧行业发展情况,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庄建球指出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微短剧创作的独特优势,应充分发挥优势,强化创意创新,推出更多精品剧目,合力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1] - 政府鼓励企业秉持守正创新原则,促进线上线下场景深度融合,提升产品服务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1] 微短剧行业发展 - 政府调研天桥短剧、小鸟科技、尚企育华等企业,详细了解微短剧剧本创作、拍摄剪辑、出品发行等流程 [1] - 强调要积极探索"微短剧+"发展模式,加快引育头部企业和专业人才,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促进微短剧精品化、多元化、规范化发展 [2] 直播经济与产业生态 - 政府调研抖音集团河南总公司,察看抖音直播、短视频运营等情况,希望企业提升产品服务品质 [1] - 调研海一云商集团,鼓励企业立足本土产业,打造更多消费场景,提升用户消费体验,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 [1] - 强调要完善直播产业生态,强化技术创新应用,鼓励本地老字号品牌打造线上特色消费场景,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升级 [2] 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 - 政府强调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惠企政策,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2] - 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支柱,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坚实支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