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基因
icon
搜索文档
演训场,声声答“到”诉忠勇
人民网· 2025-10-07 09:00
英雄精神传承与部队建设 - 公司通过特殊点名仪式,在重大节日、任务和场合组织官兵向英雄黄继光报到,以呼点烈士名字和汇报思想的方式激励官兵争做忠勇战士[1] - 公司坚持弘扬红色家风,通过举办强军故事会、官兵恳谈会等活动宣传新时代黄继光传人典型事迹,引导官兵争做英雄旗手和好班长[2] - 英雄精神已转化为部队的红色家风,成为官兵矢志报国的精神动力,展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忠诚与勇敢[4] 军事训练与人才培养 - 公司官兵连续数月进行高强度驻训,始终保持高昂士气,决心高标准完成演训任务[1] - 新兵黄博在班长骨干帮助下通过半年自我加压和刻苦训练,各项成绩稳步提升并在同批战友中脱颖而出[1] - 黄继光班永远为老班长保留一张床铺,部队外出驻训时铜像和床铺一同携带,激励战士时刻努力提升本领[2] 家族传统与精神感召 - 黄继光家族立下家规要求凡符合条件的黄氏子孙必须参军,多年来已有18名适龄青年参军服役[2] - 连队举行新兵入家谱仪式,黄博等10名新战士获得独属的英雄传人编号,黄博成为第3966名英雄传人[2] - 官兵将黄继光牺牲前寄给母亲的家书照片带到驻训场,通过重读英雄家书激发战斗精神[3]
1200余场展演活动!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即将启幕
央视新闻· 2025-09-24 14:34
活动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10月17日至11月27日举行 [1] - 活动将举办各类演出展览500余项,共计1200余场 [1] - 主板演出共55台129场,境外项目占比约60%,在沪首演率超过90% [1] 演出内容亮点 - 开闭幕式采用“一中一外”模式,上演昆剧《太和正音》和丹尼尔·哈丁与圣切契利亚管弦乐团音乐会 [3] - 维也纳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柏林剧团等国际名团将齐聚上海 [3] - 国内作品包括“陕西人艺上海驻演”5部大戏、舞台剧《繁花》终季、民族歌剧《同心结》等原创力作 [3] 惠民活动与票务 - “艺术天空”惠民活动将在上海各大公共空间推出60台90余场活动 [3] - 近2000名艺术家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惠民活动 [3] - 艺术节将发售超过6000张半价惠民票,全部主板演出项目均可使用“乐赏上海”文化消费券 [3] 区域联动与拓展 - 艺术节继续在江苏、浙江、安徽三地设立分会场 [4] - 将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呈现演出、展览、推介等系列活动 [4] - 活动旨在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城市文化联动 [4]
【“两点一存”耀华夏】红军长征“加油站”哈达铺
新华社· 2025-09-23 14:25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 哈达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地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交汇之处 [2] - 该地区自古人口稠密、物产丰饶,贸易繁盛 [2] 历史意义与决策 -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抵达哈达铺,在此休整"加油",恢复战斗力 [2] - 红军在此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该小镇因此被称为红军长征"加油站" [2] 发展影响 - 深厚的红色基因为当地注入蓬勃发展的活力 [2]
校馆弦歌|文脉赓续,弦歌不辍 高校校馆这样锚定青春航向
央视网· 2025-09-19 21:39
大学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与特色 - 复旦大学将老校长陈望道旧居辟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新生入学第一课在此追寻红色记忆,展馆主题为“宣言中译·信仰之源”,陈列着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等珍贵展品[3][5] -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通过麦田选址老照片、西迁教授讲义教具等2000余件展品,讲述师生筚路蓝缕西迁创业的艰苦历程,近70年来学校已培养各类人才超30万人[7][9][11] -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现收藏家书8万余封,时间跨度从明末清初至21世纪,新生开学获赠《抗战家书》作为党史、校史学习第一课,通过家书感受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情操[11][13][15] 科学精神与科研成果展示 - 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展出歼-6、轰-6甲等硬核整机装备,学校近40个科研团队深度参与了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的研制工作,为阅兵式空中梯队所有装备型号提供科技支撑[19][21] - 西北工业大学被誉为“总师摇篮”,其建设中的博物馆将展出五千多组、八千多件展品,涵盖近百年来我国航空、航天、航海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科技实物和史料,通过实物展陈与沉浸式体验让科学原理可触可感[21] 校馆的文化传承价值 - 大学里的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老建筑是流动的精神血脉,浓缩校史国史,记录时代变迁,为学子锚定青春航向[1] - 校馆通过真实的物件和真切的故事,将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化为可亲、可感、可触的精神滋养,引导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汲取文化力量、弘扬科学精神[7][22]
校馆弦歌|开在历史现场的“大思政课”
人民日报· 2025-09-15 11:51
高校红色教育实践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870余名新生分批次参与北大红楼"开学第一课"活动 通过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讲解和专家讲座形式开展沉浸式思政教育 [1] - 复旦大学通过《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组织"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 推出"心有所信"系列视频微党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创新宣讲形式 覆盖校内外及线上场景 [3] - 南京大学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展"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国际云科考项目 采访亲历者及后人并创作《约翰·拉贝》绘本 项目获评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 [4] 历史资源教育转化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利用毛泽东题写校训及第八班教室原貌 组织学生排演沉浸式思政课 同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红色场馆 [5][6][7][8] -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展示1956年6000多名师生西迁实物 包括粉色车票等标志性物品 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担任讲解员并完成300余场讲解 [8][9] -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收藏5000余张照片及上万件实物 学生志愿者讲解队通过文物展陈传递"刚毅坚卓"精神内涵 [9] 行业精神传承实践 - 重庆大学通过工学院楼前"大轰炸纪念碑"及历史事迹激发师生"红心向党、立志报国"责任感 推动学生选择西部基层就业 [10] -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纪念馆陈列万余件馆藏实物 包括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舰载计算机"901"元器件 以及多语言学术笔记等军工历史见证 [10][11] - 各高校将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纪念设施等历史资源转化为可感知的精神滋养 通过实物展陈与现场讲解实现信仰教育 [1][10][11]
开在历史现场的“大思政课”(校馆弦歌)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高校红色教育实践 - 人民日报开设"校馆弦歌"专栏,报道高校利用校史馆、博物馆等场馆开展思政教育,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1] - 截至9月14日,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870余名新生分批次走进北大红楼,在红色浸润中开启新学期 [1] - 各高校将思政课堂开在承载初心与使命的历史现场,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代代相传 [1] 复旦大学真理传播活动 - "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宣讲,推出"心有所信"系列视频微党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活动 [3] - 服务队由复旦师生党员组成,不断创新宣讲方式,从校内到校外、线下到线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3] - 入学时参观老校长陈望道旧居是复旦学子的必修课,陈望道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 [3] 南京大学历史研究项目 - 南京大学学生组成跨学科队伍,开展"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国际云科考项目,追寻拉贝足迹并采访亲历者 [4][5] - 团队获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并携带原创《约翰·拉贝》绘本到德国和丹麦展示 [5] - 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于8月14日到访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见面 [4]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红色传承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是毛泽东同志学习、工作长达8年之地,何叔衡、蔡和森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求学 [6][7] - 学院开展沉浸式思政课,学生在复原的第八班教室边听边看边演,通过情景再现穿越历史时空 [8] - 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为毛泽东同志所题,场馆面向社会公众传承红色基因 [7][8]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 - 1956年夏天,6000多名交大师生员工从上海西迁至西安,车票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 [8][9] - 西迁队伍包括50多岁的中国电机事业奠基人钟兆琳教授,以及最年轻的教授陈学俊夫妇 [8][9] -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讲解员雷霁雯完成300多场讲解,强调西迁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 [9] 西南联大与重庆大学精神赓续 -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收藏5000多张照片和上万件实物,传承"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 [10] - 重庆大学工学院楼前设立"大轰炸纪念碑",师生在抗战期间坚持地下学习,激发"红心向党、立志报国"的责任担当 [11] - 越来越多重庆大学学子选择到西部、基层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11] 哈尔滨工程大学军工传统 -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纪念馆收藏万余件实物,包括钱学森与陈赓大将对话的油画、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舰载数字计算机"901"元器件等 [11] - 纪念馆建于2013年,展现师生扎根黑土、报国强军的赤诚担当,学校沿用70余年军号声作为下课铃 [11] - 哈军工创建于1953年,馆藏文物见证学校发展脉络和师生奉献精神 [11]
传承铁军精神 立志建功军营
镇江日报· 2025-09-13 07:51
国防教育活动组织 - 润州区人武部联合韦岗街道党工委组织2025下半年拟应征入伍青年开展役前国防教育活动[1] - 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方式深入革命历史教育并强化从军信念[1] - 活动路线涵盖韦岗红色研学环线、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及抗战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拟应征入伍青年在青山绿水间通过行走聆听讲解感受历史战火氛围[1] - 青年在纪念碑下整齐列队接受精神洗礼并参观图文资料与场景复原展示[1] - 活动通过详实图文和生动场景复原再现韦岗战斗全过程[1] 活动成效与青年反馈 - 青年对革命历史和铁军精神形成更深刻认识与理解[1] - 青年表示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在军旅生涯中传承精神并刻苦训练[1] - 活动最终达成强化国防教育及坚定青年奉献国防事业的目标[1]
辽宁:黑土地上英雄多
人民网· 2025-09-11 10:02
英雄精神传承与教育 - 辽宁通过"抗战寻英"文物主题游线路串联10市15区县抗战遗址 今年夏季客流高峰显著[3] -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8月参观高峰 游客情绪激动 青少年明确认知英雄历史贡献[5] - 辽沈战役纪念馆创建全国首个东北解放战争烈士信息查询系统 收录6万余位烈士名录 为500余位烈士找到亲人[6] - 辽宁用英雄名字命名地点街路班级 包括雷锋派出所 雷锋小学 士英街 尚志乡及"杨靖宇班"等教学单位[11] 英雄事迹与模范实践 - 11岁小学生30秒内用海姆立克法救窒息顾客 大货车司机主动让道避免事故 民辅警横警车救5名少年[2] - 沈飞公司"罗阳青年突击队"持续攻坚急难险重任务 队员方文墨创造0.00068毫米锉削公差航空精度[13][15] - 鞍钢首席技师李超30年解决270余项技术难题 创造经济效益1.7亿元 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影响青少年[15] - 本钢工人凭听觉避免生产事故 消防员攀爬60米电塔救援 盘锦电工研发工具提升检修效率10倍[16] 国家级仪式与纪念活动 - 第十批43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495件遗物由运-20接返 歼-20伴飞护航 沈阳以过水门礼遇迎接[9] - 2014至2024年共981位在韩志愿军烈士安葬沈阳 市民自发祭扫并敬献苹果小米战斗机模型等[9] - 辽宁雷锋干部学院举行雷锋入列式 2000余名高校学子宣誓 重走雷锋路社会实践覆盖多所名校[10] - 沈阳市设立首个"工匠日" 致敬行业英模与匠心传承 省委领导强调宣传英雄事迹推动社会学习[7][16]
东方开展向日军侵琼八所死难劳工纪念碑献鲜花活动
海南日报· 2025-09-07 08:06
活动概况 - 东方市于9月5日开展"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向日军侵琼八所死难劳工纪念碑献鲜花活动 [2] - 活动由东方市博物馆负责人主持宣讲 通过史料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并讲述劳工抗争事迹 [2] - 东方市第三小学师生及家长代表参与献花、默哀及瞻仰仪式 [2] 参与群体与形式 - 活动参与者包括学生、家长及教育机构代表 总人数未明确但涉及多群体协作 [2] - 仪式包含献花、默哀、绕碑瞻仰及参观"东方抗战历史展"等环节 [2] 长期规划 - 东方市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群众重温抗战历史 重点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 - 活动目标为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历史责任感 为自贸港建设凝聚精神力量 [2]
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为青年职工成长成才贡献“银发力量”
经济日报· 2025-09-07 06:04
关工委组织发展现状 - 企业关工委总数达10.6万个 其中国有企业关工委2.4万个 民营企业关工委8.2万个 [9] - 形成企业创建 园区共建 属地合建 系统联建等多种建设方式 [8] - 与国资监管 金融监管 市场监管等部门及工商联 商协会共建指导机制 [8] 青年职工培养体系 - 通过"五老"大讲堂 入职第一课等形式开展思想教育 [3] - 组织老劳模 老工匠传授专业技能与管理经验 [5][6] - 助力青年职工参与技术革新 技能竞赛等创新活动 [13] 企业服务与产业升级 - 老专家在企业科技创新 技术攻坚场合发挥领军作用 [6] - 协助企业建立健全现代治理体系与合规建设 [4][6] - 为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 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建言献策 [6] 社会责任实践 - 在职工集中居住区建立"四点半学校" 假期托管等公益服务 [7] - 组织老同志参与产业扶贫 教育资助等企业社会责任项目 [7] - 促进青年职工增强家国情怀与共同富裕理念 [7] 工作机制创新 - 试点建设"五老"资源库 建立工作室与服务队 [14] - 探索园区/商圈关工委带企业关工委的联动模式 [14] - 坚持"党建带关建"原则扩大组织覆盖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