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

搜索文档
张思德精神在光影中焕发时代生机——评电视剧《我叫张思德》
搜狐网· 2025-06-10 13:51
电视剧《我叫张思德》核心内容 - 纪念张思德同志诞辰110周年的现实题材力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1] - 由中国视协重点扶持,通过艺术形式回望英模、叩问初心、唤醒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1] 剧情与叙事特点 - 以张思德真实生平为原型,背景涵盖川陕苏区革命史、红军长征史、延安时期革命史[3] - 采用青春化叙事和倒叙手法,展现从普通战士到革命烈士的成长历程[5][9] - 通过金城寨战役、嘉陵江强渡、百丈关血战等战斗场景塑造英雄形象[10] 精神内涵表达 - 突出"伟大出自平凡"的价值观,展现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3][6] - 通过战地家书等细节刻画,将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事业紧密结合[11] - 强调理想信念转化过程,体现"革命熔炉炼红心,完全彻底为人民"的信仰升华[12] 制作与艺术表现 - 程力栋执导,牛骏峰主演,聂远、王力可等实力派演员组成革命者群像[15] - 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结合,以小视角切入大时代展现党史[15] - 通过炭火熄灭等意象化处理,强化"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主题[16] 社会价值定位 - 作为连接党心民心的情感纽带,其精神被定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15] - 被定义为新时代青春励志剧,旨在激励年轻人传承革命精神[12]
让星星火炬在新时代更加闪耀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00
星星火炬闪耀,照亮一代代少先队员的追梦征程。 红领巾飘扬,亿万少先队员沐浴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深切厚望,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指引 方向。 少先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引导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 重任的时代新人。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从小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 "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年清明,江西南昌方志敏烈士纪念园,100多名少先队员齐声朗诵《可爱的中国》,缅怀革命先烈方 志敏。参观方志敏烈士事迹陈列室,听"红领巾讲解员"讲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红色基因的种子在孩子 们心中生根发芽。 "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以实际行动传承英烈精神。"南昌市昌 北第二小学少先队员李睿琪说。 启智润心、培根铸魂,以红色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近年来,各地少先队组织广泛开 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正是引导少先队员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的生动缩影 ...
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课堂焕发新生 青春之声激荡红色讲台
中国青年报· 2025-05-18 09:09
红色教育发展 - 靖宇学院3年来累计接待9万名学员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英雄杨靖宇雕塑园包含16座主题雕塑[1] - 学院青年教师平均年龄33岁,致力于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新时代课堂,课程开发涵盖12类130门[2][4] - 2024年学院获省级以上课题立项11项,深度整合通化市130余处革命遗址及全省55处纪念设施作为教学点[4][5] 红色资源挖掘 - 学院主编《救国时报——东北抗战史料选编》,收录10多篇杨靖宇相关通讯及烈士传记,为教材编写提供支撑[3] - 吉林省档案馆新公布杨靖宇日文信件档案,对研究抗联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3] - 运用4K超清影像技术还原72处抗联密营遗址,三维建模再现战斗场景,增强教学沉浸感[6] 教学创新实践 - 打造1500平方米"对党忠诚"沉浸式教学馆,融合615张图片、72件实物、16组浮雕,采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7] - 开发"红色档案"主题教室,通过时空对话形式连接历史与现实,累计吸引2000余万人在线参与思政大课[6][10] - "三地三摇篮"主题教室展示杨靖宇口琴等4件复制品,阐释吉林地域文化精髓[8] 社会影响延伸 - 新能源汽车研发团队从杨靖宇精神中汲取信念感,推动技术攻坚[9] - 农村信用社开展特色活动凝聚青年职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9] - "读家书 悟家风"活动征集学生作品2.3万件,30%家庭参与抗联路亲子研学[9]
红色基因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新华日报· 2025-05-18 04:59
海事教育博物馆发展 - 海事教育博物馆遵循"一带九馆五廊一路"规划理念,在传承红色基因和培养深蓝产业工匠方面取得显著育人成效 [1] - 博物馆公众号去年底完成全面升级,优化三大板块和菜单栏,提升航海文化传播效率和公众获取信息的便捷性 [1] - 博物馆展陈的红色校史蕴含深厚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为培养强国建设人才提供精神养分 [2] 航海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 - 郑和航海文化博物馆通过珍贵文物展陈,展示明朝先进航海技术和造船水平,弘扬郑和的爱国主义和开拓精神 [2] - 学校建有海事联合调查实验室、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培训水平提升 [1] - 博物馆通过航海精神宣传激发青少年对海洋事业的热爱,助力新时代海洋强国和航运强国建设 [1][2]
三亚:红色基因代代传
海南日报· 2025-05-07 09:36
三亚红色历史发展 - 三亚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是琼南革命热土 崖县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为解放事业做出巨大牺牲 [12] - 1926年崖县第一个党组织成立 1927年发动藤桥武装起义 1928年发生"保亭营事件"导致近200名军民牺牲 [14] -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群众如孙五婶冒险支援革命队伍接济1000多人次 [18] - 解放战争时期崖县动员310名青年参军 配合琼崖纵队完成多次军事行动 [22] - 1950年4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榆亚 五星红旗插上天涯海角 [23] 红色文化传承现状 - 2025年三亚海棠区人才基地385名师生徒步仲田岭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红色教育 [24] - 梅山革命史馆收藏大量战争文物 累计接待参观者超28万人次 [24] - 梅山地区开发红色旅游线路 村民通过"旅游饭"实现经济转型 [25] - 三亚开展"你点单 我来讲"等创新党史教育形式 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25] 城市发展变迁 - 75年间三亚从小渔村蜕变为国际大都市 正向世界知名热带滨海城市目标迈进 [12] - 仲田岭革命根据地现发展为芒果种植区 海棠湾岸线进行大规模开发 [24] - 2025年星旅远洋邮轮"鼓浪屿"号停靠三亚CBD凤凰岛国际邮轮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