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搜索文档
法院发布“金融黑洞”警示
第一财经· 2025-06-13 22:29
非法金融活动案例 - 被告人张某清等人通过不具备合法手续的公寓项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造成112名投资人实际损失2750余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至四年不等并处罚金[1] - 公寓项目采用委托经营管理收租模式的高额收益对社会公众存在潜在利诱性,一旦项目无法交付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 -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醒公众投资公寓项目需审查相关证件和合法手续,跟进建设进度以防陷阱[2] 贷款诈骗案例 - 被告人季某元伙同他人通过虚构流水、包装征信等方式骗取车贷86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至二年并处罚金[2][3] - 犯罪分子利用"背贷人"套取车贷,背贷人仅获少量资金却背负巨额债务并面临刑事处罚[3] - 法院认定明知使用不正当手段骗取贷款仍参与的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3]
浙江永坤黄金暴雷,投资者:媳妇马上要和我离婚了
华夏时报· 2025-06-09 16:43
公司概况 - 浙江永坤控股有限公司及杭州永坤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杭州市公安局立案侦查 [3] - 永坤黄金为永坤集团旗下品牌,永坤控股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5] - 永坤电商运营线上平台"永坤商城"及超级金店微信服务号 [6] 业务模式 - 线下渠道提供黄金"销售—托管—回收"业务,承诺年化利率8%-9% [6] - 线上渠道通过永坤商城销售黄金,承诺价格下跌可退款且不承担损失,上涨可回购获利,并赠送积分兑换金饰 [6] - 线上平台支持信用卡及借贷平台支付,利用28天预定周期与信用卡还款周期匹配 [6] 投资者损失 - 单个投资者损失金额达20万元,部分线下投资者单笔损失超百万元 [2][4] - 受害者微信群统计总损失约40亿元,实际金额可能更高 [2][6] - 投资者通过借贷平台及信用卡支付,面临债务压力 [2][6] 黄金真实性争议 - 永坤黄金向投资者提供黄金财产基本险保单,但保险公司否认承保黄金真实性及存在性 [7][8] - 保单显示投保黄金存量5359千克,保险金额约8.57亿元,标的物声称价值超41亿元 [12] - 保险公司未核实黄金实物,仅依据合同开具保单,保障水平仅20% [11][12] - 银行金库工作人员证实未向公司提供保管箱服务,黄金存储信息存疑 [12] 事件时间线 - 4月18日已有投资者报警出现兑付危机,5月22-23日仍有投资者下单但订单未处理 [4] - 5月20日平台客服仍在推送促销活动,5月23日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4][5] 关联方责任 - 部分投资者通过国有银行员工介绍接触永坤黄金,但银行未直接参与协议签署及资金流转 [13] - 圣源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保单披露信息,但拒绝回应媒体采访 [12]
“稳赚不赔”神话崩塌!这家黄金现大规模兑付异常
第一财经· 2025-05-29 19:46
永坤黄金业务模式 - 公司通过"存金生息"和"保本炒金"模式吸引投资者,线下承诺年化收益率5%-9%,线上推出"预定金条"产品承诺"短期金价下跌可原价退款"[2] - 线下业务中,公司与投资者签订黄金托管和回购合同,半年期收益率可达6.5%,大额投资者年化收益率可达9%[4][5] - 线上"预定金条"产品设计为28-60天发货,金价上涨可按最新价回购,下跌可退回原款并获得积分奖励[11][13] - 公司建立客户分级收益体系,300万以上客户年化收益率最高达9%,100-300万客户收益率4.5%-8.5%[6][8] 业务规模与客户获取 - 线上商城10克预定黄金产品销量约3.5亿元,100克产品414万元,500克产品860万元,合计超3.6亿元[15][16] - 公司客户托管黄金保险金额约8.57亿元,存量5359千克,核查时标的物价值超41亿元[19][20] - 线下拓客依赖业务员推广和加盟商分销体系,线上通过APP、小程序等多平台覆盖全国[19][21][22] 业务合规性与风险 - 公司经营范围仅限珠宝首饰零售,无黄金资产管理业务资质,涉嫌超范围经营[25] - 黄金托管和回购业务类似资产管理产品,需金融机构资质,公司行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集资[25][26] - 合同设计使收益率与金价波动脱钩,具有资金池特征,超出正常黄金购买范畴[8][9] - 公司宣称的黄金托管在银行金库并投保的情况存在疑点,多家保险公司表示不知情或需核查[27] 事件进展 - 多地投资者反映产品无法兑付,部分维权群统计未兑付金额或超3亿元[3][19] - 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经侦大队已针对永坤黄金事件立案[3]
教人避坑的网红老板,为180万粉丝亲手挖了一个大坑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5-25 13:12
公司概况 - 山屿海集团是一家以中高端人群健康享老需求为核心的文旅康养企业,业务涵盖房地产、电子商务、海外金融、海外矿业等,对外投资27家公司(存续19家)[10] - 公司通过自建自营、业主托管、合作加盟等方式在国内外发展了超70个康养基地,提供候鸟式旅居度假服务并按年或若干年收取会员费[10] - 董事长熊雄拥有180万抖音粉丝,置顶视频点赞量超30万,曾以投资避坑内容吸引关注[6] 业务模式与暴雷事件 - 舟山嵊泗岛住宅项目承诺年租金回报约8%,托管模式下额外提供6%资金回报+2:8分成收益[13] - 麦子融资租赁平台提供电子产品租赁业务,宣称转租收益率达9.9%-12%,但2024年3月起出现提现困难[15] - 暴雷导火索为互联网金融项目无法兑付,投资者投入金额多为百万级,部分涉及房产投资[10][15] 资本运作与监管动态 - 2024年12月3日向SEC提交IPO申请,计划纳斯达克上市募资900万美元,但同年12月6日被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股权架构合规性说明[17] - 公司持有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超大型矿山,业务版图涉及旅游、地产、金融、电商、矿业等多领域[17] 行业背景与同类事件 - 近年类似暴雷事件频发,包括金恪集团、华侨基金、山海慧等公司因非吸或诈骗被查,部分实控人已潜逃境外[18] - 高收益承诺模式常见于缺乏底层资产的空转企业,房地产贬值加剧流动性危机导致连环暴雷[18]
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瞄准老年人康养度假的山屿海集团遭立案侦查
中国经营报· 2025-05-13 15:22
立案侦查情况 - 上海公安局虹口分局对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并对相关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 -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对在杭分支机构以相同罪名立案侦查并设立接待点接受投资人报案登记[1] - 两地警方立案侦查与旗下麦子租赁平台密切相关 该平台运营主体为杭州麦麦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 麦子租赁平台运营模式 - 平台提供华为Mate70等电子产品租赁 以华为Mate70 12GB+1TB为例 产品单价6999元 转租收益率12% 转租期限30天[3] - 投资者可获得9.9%-12%收益率 如Apple iPhone 16 Pro价格10998元 三个月收益率9.9%[5] - 平台自今年3月下旬起出现提现困难 有投资者20余万元资金无法提取[5] 业务模式法律风险 - 律师指出平台收益率高于正常理财产品 涉嫌利诱性[5] - 平台缺乏真实商品流转 存在虚构租赁标的吸收资金可能 涉嫌非法性[6] - 经营项目通过市场宣传吸引投资者 满足社会性和公开性特征[6] 公司业务布局 - 集团创建于2009年 2015年挂牌新三板成为候鸟式旅居第一股[7] - 以中高端人群健康享老需求为核心 构建旅游度假健康医疗养老等多维服务体系[7] - 在国内外拥有70余个康养基地 分布在中国16个省及日本泰国老挝等地[7] 多元化扩张情况 - 业务从旅居度假拓展至酒店房地产大健康互联网医院等领域[7] - 海外投资方面 哈萨克斯坦子公司拥有323.2平方公里矿权 远景储量100万吨铜20吨金 经济价值超千亿元[8] - 旗下习安健康2024年12月向美国SEC递交IPO申请 冲击纳斯达克上市[8] 监管关注事项 - 中国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强迫交易制售假劣药品虚假宣传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8] - 律师建议康养文旅企业需保证项目有真实产品和服务支撑 资金用途合法清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