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搜索文档
群青:色彩传奇里的千年故事
经济观察报· 2025-05-12 17:47
在欧洲绘画界,群青曾是神圣与高贵的象征。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蓝色被教会赋予崇高神圣的意 义,绘画中唯有圣母玛丽亚有资格披上蓝色的衣裳,而群青正是绘制圣母服饰的不二之选。乔凡尼?贝 利尼、达芬奇、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中,圣母身着的群青衣衫,闪耀着圣洁的光辉。当时,从亚洲进口 的天然群青价格堪比黄金,米开朗基罗曾因青金石到货延误,无奈搁置画作;提香为在《巴克斯与阿里 阿德涅》中描绘出梦幻般的天空与大海,不惜耗费巨资使用群青。直到十七世纪,随着艺术主题的转 变,群青才逐渐褪去神圣的光环,出现在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描绘普通人的画作中。 而在古老的中国,青金石沿着丝绸之路远道而来,被赋予璆琳、金精等诗意的名字。群青以其 "色相如 天" 的独特魅力,深受帝王喜爱,广泛应用于佛教寺庙,因而得名 "佛青"。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北 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都留下了群青绚丽的身影,它为中国艺术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庄重的色彩。 (原标题:群青:色彩传奇里的千年故事) 在绘画颜料的璀璨星河中,群青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存在之一,它的来源与故事,宛如一部跨越千年的传 奇史诗。 群青最早源自青金石矿物,这种美丽的矿石形成于接触交代的矽 ...
《梵高:画语人生》:走进艺术大师的灵魂世界
经济观察报· 2025-05-12 17:47
(原标题:《梵高:画语人生》:走进艺术大师的灵魂世界) 《梵高:画语人生》( Vincent Van Gogh: Painted with Words ) 赵昭/文 《梵高:画语人生》是一部由安德鲁?哈顿执导的别具一格的电影,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 法,为观众呈现了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绚烂而又短暂的一生。 影片采用了戏剧式纪录电影的形式,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和梵高写给亲人信件中的话语,生动地重现了 梵高的人生轨迹。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梵高的生活之中,亲身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挣扎与 追求。从梵高早期对宗教的狂热,到后来在弟弟提奥的鼓励下投身绘画,再到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 与高更的交往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影片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类型 : 纪录片 / 传记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对梵高生平的简单记录,更是对他艺术精神的深入挖掘。梵高一生都在孤独中追求自 己的艺术理想,尽管他的作品在生前并未得到广泛认可,但他始终坚持自我,用绘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 独特见解。电影通过对他人生经历的展现,让观众明白了他的艺术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情感世界息息 相关。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对爱情的渴望与失望,对孤独的感受与抗争,都 ...
文化中国行 | 锦绣交辉 千年技艺与现代创新交织“绣”出新生机
央视网· 2025-05-12 16:44
汴绣艺术概述 - 汴绣起源于北宋又称宋绣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色彩秀丽著称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1] - 汴绣擅绣历代书画名作题材包括书法山水花鸟楼阁人物代表性作品有《清明上河图》《九歌图》《百骏图》[11] - 汴绣作品《千里江山图》使用平针绣蒙针绣散套绣等针法再现原作江河交错的壮丽景象[11] 汴绣制作工艺 - 汴绣底料通常选用真丝软缎和真丝纱制作需经过选料扎制描摹配线绣制整理等十几道工序[13] - 绣制环节最为关键汴绣针法体系从20余种拓展至40种丰富了绣制手法[13] - 平针绣人物蒙针绣水面滚针绣水纹打籽绣粮食反戗绣瓦片等是汴绣代表性针法[16] 汴绣传承与教育 - 河南开封职业学院开设汴绣选修课由传承人苗炜讲授《清明上河图》针法和艺术魅力[3] - 专心学习3年左右可掌握汴绣针法但难点在于如何运用针法使作品更立体逼真[16] 汴绣创新发展 - 年轻创作者探索汴绣与当代艺术和生活的结合为汴绣在现代公共空间的演绎创造可能性[18] - 国家设立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高校开设汴绣专业举办非遗市集等活动让汴绣焕发新生机[19] - 筹建汴绣博物馆打造开封汴绣园区研发文创产品推动汴绣走进百姓生活[20] 汴绣作品特点 - 汴绣《清明上河图》按原作5.28米长度绣制使用18种针法还原800多人物及动物船只建筑等[5]
贾樟柯和朋友们的摄影展现身上海,用影像讲述中国的变化
第一财经· 2025-05-12 11:18
展览"如水光影"选择了贾樟柯以及三位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艺术家作品,共同呈现了一个更丰富的影像世界,从讨论 电影与摄影的关系到讲述电影人与摄影人的关系。 5月8日至11日举办的第十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在四天之内吸引了超万名观众观展,来自法国、意大利、美国、日 本等地百余家画廊、机构与艺术家的上千件作品在上海展览中心集中展示,呈现影像艺术的经典与潮流。 其中,一组来自电影、摄影、录像艺术等不同维度的创作者——贾樟柯、阿彼察邦、刘铮、余力为的作品组成的特 展"如水光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上海展览中心华丽的穹顶之下,四位跨界艺术家的作品在静默中对话,他们的作品记录了平凡的小人物、残缺的梦 境、被解剖的机器和错位的时光,将观众的视线带到历史的边缘,记忆与想象的深处。 贾樟柯和他的朋友们 今年是世界电影130周年,也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在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创办十周年之际,主办方超媒体集团 (Meta Media)希望找到电影领域的创作者参与此次主题展览,于是向电影导演贾樟柯发出了邀请,以期探讨电影与 摄影的关系。 展览最后选择了贾樟柯以及三位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艺术家作品,共同呈现了一个更丰富的影像世界,从讨 ...
服饰音乐皆“入药” 书法绘画共“治心”(温暖医院面面观)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2 06:57
参观者在中国服饰美学展"衣脉相承,织锦愈心——中华文明中的疗愈密码"上欣赏、拍摄展品。 0:00 近年来,"艺术疗愈"在国内悄然兴起,走进医院、深入病房。这种疗愈思路,以同理心为主线、以情感 为要素,将艺术融入医院环境设计和身心治疗。它一方面为患者带来了心理疏导,另一方面也让医务工 作者享受到了身心放松,是医疗机构链接社会文化资源、推进医学人文建设的创新实践。 日前,北京小汤山医院举办了一场"向劳动者致敬"的主题活动,面向社会发布了职工身心健康关爱项 目,同时举办了"衣脉相承,织锦愈心——中华文明中的疗愈密码"中国服饰美学展和"艺术疗愈促进身 心健康的探索与实践"研讨会。 以衣为媒 文化活动疗愈人心 T台上,右边一队模特身着秦衣汉服、唐装宋裙,在抚袖挥扇之间展示传统服饰演变;左边一队模特, 穿着不同颜色和款式的医务工作服,脖挂听诊器,怀抱病历夹,同样眼神自信,笑容温暖,脚步从容。 当两列队伍相对而立时,仿佛古今在此相遇。 不久前,这场特殊的服饰美学展示节目,在北京小汤山医院的汤山书画苑上演。活动将传统文化熏陶和 形体美育培训熔于一炉,由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担任模特。 汤山书画苑落地窗边,在阳光洒进的地方,"衣脉相 ...
一季度深圳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超2410亿元 4个保税区外贸增长强劲
深圳商报· 2025-05-12 06:32
外贸进出口表现 - 深圳市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第一季度外贸进出口2410 9亿元 同比增长29 4% 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4 4% [1] - 前海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同比增长50% 坪山综合保税区同比增长45 6% 增速显著高于整体水平 [1] 跨境电商支持措施 - 福田海关推出"关长送政策上门"服务 并在"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专窗 提供预约通关 加班审单 延迟关闸等便利化服务 [1] - 福田保税区新建深圳首家全政府投资 免收查验费的跨境电商查验中心 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1] 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 - 前海综合保税区完成首单文化艺术品出区展示业务 蛇口海关全程指导企业备案 申报 税款担保等流程 [2] - 招商局保税物流有限公司作为进口代理商 成功利用综合保税区政策开展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 [2] 汽车出口专项服务 - 梅沙海关为汽车出口定制"一站式"服务 指导企业办理超大运输车辆入区申报 解读出口申报要点 [2] - 通过"提前申报""抵港直装"等便利措施 加速国产汽车通关效率 [2] 电子元器件产业支持 - 坪山海关为龙头企业定制加工贸易监管改革 RCEP协定 "互联网+保税物流"等组合式政策服务包 [2] - 通过中心仓监管方案及分类监管措施 帮助企业缩短60%交付时间 降低20%运营成本 [2] 特殊监管区域发展规划 - 深圳海关明确特殊监管区域在扩大外贸 吸引外资 产业升级中的核心作用 [3] - 未来将通过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 打造国际竞争力开放型经济高地 [3]
在乌兹别克斯坦感受中国民间说唱影响力
环球时报· 2025-05-12 05:59
【环球时报赴乌兹别克斯坦特派记者 徐嘉彤】"每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都体现在其口头文化传统中,这 是理解民族身份认同、保护和发展民族价值观的宝贵源泉。"在乌兹别克斯坦第四届国际民间口头说唱 (巴赫希)艺术节开幕前,乌文化部长纳扎尔别科夫在简报中这样介绍道。在为期3天的艺术节活动 中,《环球时报》记者与来自多国的艺术家、学者专家进行对话。在交谈中,记者发现,虽然今年的参 赛选手中没有来自中国的乐团,但中国传统音乐对其他国家的表演者来说早已不陌生。 巴赫希是乌兹别克斯坦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借助传统乐器以说唱的形式讲述历史和文化故事,是 该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土库曼斯坦马赫图姆库里·卡尔雷耶夫艺术学院高级教师希琳娜·阿拉巴耶娃对 《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土库曼斯坦,巴赫希首先强调的是和平友好的关系,以及通过音乐传达爱 意。其次,巴赫希讲求纯洁的心灵和相互尊重。同时,喜庆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巴赫希也重视幽默风 趣以及懂得欣赏美的心灵。" 巴赫希追求和平与友好 乌兹别克斯坦国际巴赫希艺术节今年来到了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东西交汇地、乌国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希瓦古城。艺术节举办期间,在希瓦古城漫步,时常可以看到各国表演者 ...
深圳商业新地标险“翻车”?记者实探K11:部分设施已完成整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1 15:41
项目概况 - 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由招商蛇口和香港新世界合作开发,总投资百亿元,历时7年打造,于4月28日开始试运营 [2] - 项目定位为"大湾区文化零售新地标",采用"艺术+商业"复合模式,包含商业体、公园及文化艺术中心等多种业态 [16][18] - 总建筑面积22.85万平方米,覆盖文化空间、办公楼、商业等业态,计划2026年推出二期 [19][20] 运营表现 - 开业首日吸引30万客流,"五一"假期日均客流超15万,试运营期间日均客流达10万人次,周末峰值突破15万 [2][9] - 费大厨、绿茶、霸王茶姬等知名餐饮品牌出现排队现象,但其他店铺人流量一般,部分楼层仍在装修 [11][13] - 艺术展区域因收费导致参观人数与商场整体客流量形成鲜明对比 [15] 存在问题 - 试运营初期暴露动线混乱、品牌"掉档"、马桶圈尺寸不符、设施仓促等问题,引发消费者"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的吐槽 [2][5] - 业态丰富度不足、高端品牌缺位、层高过低导致压抑感、停车难等问题仍是核心争议点 [9][16] - 南馆与北馆装修风格差异显著,南馆以黄色为主基调主打亲子娱乐,北馆偏暗色调侧重艺术展览,消费者易迷失方向 [9] 改进措施 - 成立专门整改群每日巡场检查,已解决马桶圈不匹配、优惠码乱码等硬件问题 [9][16] - 采用"先聚人气再调业态"策略,通过艺术展吸引客流,逐步优化品牌组合,计划后期引入高端品牌 [3][16] - 协同周边商业体开放更多停车位,提前筹备节假日运营方案以应对大客流 [16] 行业观察 - 新世界发展在中国内地已布局7个K11项目,广州第二座K11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开业 [18][19] - 项目采用"商业+艺术"创新模式,区别于传统商场逻辑,旨在填补深圳文化内涵商业空间的空白 [21][22] - 专家认为未来商场需迎合"00后""10后"对体验式、互动式空间的需求,持续动态调整运营策略 [22]
香港故事丨艺术疗愈让抗癌之路绽放希望之光
新华网· 2025-05-11 10:21
香港癌症基金会艺术疗愈项目 - 香港癌症基金会自2010年推出艺术疗愈服务,已建立涵盖个人、小组、家庭的多层服务体系,服务内容包括缓解治疗副作用、修复亲密关系、处理死亡焦虑及重建自我认同 [7] - 2023至2024年度艺术疗愈服务参与人次达近1700人,多数参与者反馈情绪状态显著改善 [7] - 基金会与医院、企业、社区中心合作,推动艺术疗愈在公共医疗体系中的认知与应用 [7] 艺术疗愈行业实践 - 现代艺术疗愈兴起于20世纪中期,二战后在康复治疗和心理健康领域广泛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控制指南明确认可其作为心理社会支持手段 [4] -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艺术疗愈理论与实践,注册艺术治疗师通过绘画、音乐等形式帮助患者实现情绪宣泄与自我认知 [4][5] - 艺术疗愈临床案例显示,患者通过自画像、"视觉日记"等创作形式能有效直面疾病带来的身心变化,实现从沉默到积极面对的心理转变 [6] 典型案例分析 - 卵巢癌四期患者叶颖瑜通过参与"美丽在望"艺术疗愈小组,创作陶瓷牡丹花、四季系列油画等作品,将治疗期间的负面情绪转化为具象艺术表达 [1][2][3] - 其《恩典之路》艺术展展出绘画与手工作品数十件,一周内吸引数百名观众参观,作品内容映射抗癌心路历程(如《秋》展现化疗脱发经历,《冬》隐含未竟旅行梦) [1][3] - 个案辅导经理梁国良作为癌症康复者,以双重身份搭建患者支持网络,形成治疗师与患者双向疗愈的伙伴关系模式 [7] 艺术疗愈方法论 - 注册艺术治疗师邓海琳采用高度个性化方案,结合患者背景、治疗阶段及心理需求设计疗愈课程,如引导妇科癌症患者通过自画像接纳躯体变化 [6] - 艺术创作提供安全距离使患者将抽象痛苦具象化,如叶颖瑜将化疗缺席的遗憾转化为素雅陶瓷作品 [1][5] - 小组疗愈形式帮助患者建立支持社群,例如"美丽在望"小组通过集体创作探索疾病对自我形象的影响 [4][6]
手植一抹绿 心栽一片林
人民日报· 2025-05-11 05:30
5月,陕西延安万花山的层层绿浪中,"中国画家林"已蔚然成荫。浓浓绿意,跃动着活力,升腾起希 望,氤氲着文艺工作者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延安,既是革命圣地,也是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家园。中国国家画院于2015年发起的"中国画家林"植树公 益活动,始于时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率百位画家赴延安写生时的所见所思。2020年,中国文化艺 术发展促进会接续这一使命,将活动升级为"艺术为人民"的系统性工程。10年间,该活动累计植树逾万 株,从延安到各地,从画坛到各界,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其中,形成"艺术+帮扶+生态+教育"的立体 化实践模式,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写下生动注脚。 树木,亦树人。在"中国画家林"的年轮里,镌刻着"大手拉小手"帮扶计划资助的900余名留守儿童的成 长印记。对于美术工作者来说,植树既是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也是传播美、培育美的途径。他们不 仅为当地孩子提供物质资助,更将这一活动纳入常态化教育实践。这种言传身教打破了课堂界限,让孩 子们在劳动中深化对美的理解和认识,更在心中植下爱的种子。孩子们从最初的旁观者成长为"绿色小 卫士",多个受助学生考入大学时选择了环境科学、艺术教育等专业,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