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习近平文化思想
icon
搜索文档
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开幕
大众日报· 2025-10-19 08:34
活动概况 - 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于10月18日上午开幕 [1] - 活动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出席并讲话,副省长温暖主持 [1] 活动主题与目标 - 本届研讨会主题为“‘四大全球倡议’视野下墨子鲁班文化遗产与当代人文和自然科学融合发展” [1] - 活动旨在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四大全球倡议” [1] - 目标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解答“人文和自然科学协同融合发展”时代课题 [1] - 立足坚定树起墨子鲁班中国科技文化标识,深入挖掘精华、创新时代表达、深化交流传播 [1] - 旨在厚植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1] 活动成果与发布 - 开幕式上宣读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贺信 [1] - 发布了最新墨学研究成果、墨子鲁班人文与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课题 [1] - 正式设立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人文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实验室 [1] - 向首批专家代表颁发聘书 [1] - 6位专家学者作了主旨演讲 [1]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时代华彩——江苏“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五
新华日报· 2025-10-19 07:31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 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正在全省各地举办,"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为群众带来优质文化演出 [1] - "十四五"期间江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 [2] - 江苏健全文艺创作生产"五全"工作机制,电影《守岛人》等6部作品、扬剧《郑板桥》等5部作品先后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舞剧《红楼梦》成为现象级作品,电影《南京照相馆》刷新江苏出品影片票房及观影人次纪录 [7] 理论武装与文明建设 - "十四五"期间江苏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每年组织全省400多万名基层党员参加集中培训,创新打造理论宣讲共建共享平台 [3] - 江苏持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永远跟党走"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年均超10万场 [3] - 全省共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2万家,实践点3万多家,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4] - 江苏共有37个全国文明城市,今年有8个县级城市新入选,文明创建成果转化为百姓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 [4] 文化惠民与体制改革 - "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自今年1月实施以来覆盖人次超1000万,9月为基层文艺院团赠送科技感十足的流动舞台车 [7] - 江苏创新打造"读城"行动、"非遗生活荟"等特色品牌,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7] - 文化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推动院团"一团一策"等改革,有效激发发展活力,产生剧目创作"盐城现象"和基层院团"涟水现象" [8] 文脉传承与文化遗产 - 江苏深入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江苏文库》至去年年底已出版近1600册,创新举办江南文脉论坛等高水平学术活动 [9] - 2025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举行,该论坛自2007年连续举办,是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 [9] - 2024年全省备案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约1.4亿人次,居全国前列,共举办各类主题展览超千个,平均每天新增近3个 [10] - 91家博物馆实现延时开放,其中47家场馆接待观众人次同比增长22.05%,"数见苏韵"环省行活动单日接待人次达4.2万刷新纪录 [10] 文化产业与文旅融合 - 2024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规模达2.25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规上文化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10] - 《江苏省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为数字文化产业按下加速键 [10] - 2024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超10.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3万亿元 [10] - "苏超"全民体育盛会单场最高上座超6万人,创下中国业余足球赛事单场观赛人数纪录,赛事巧妙串联全省文旅线路带动多场景消费 [10] 青少年美育与国际传播 - 发源于南通的"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歌咏活动去年带动全国超2665万人次参与 [5] - 江苏广泛开展"童"字系列美育活动,助力少年儿童向美而行、阳光成长 [5] - "文明遇·鉴"活动在欧洲成功举办,昆曲、民乐、非遗等多种艺术形式让江苏的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11][12]
首都机场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第七次集体学习
中国民航网· 2025-10-17 18:40
核心观点 - 公司组织集体学习,核心主题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做好国有企业舆情应对 [1] 学习内容与目的 - 学习内容围绕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主导权这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学习目的是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新闻舆论领域新形势新挑战,掌握舆情工作规律及处置方法,提升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履职水平,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保证 [1] 舆情管理能力提升要求 - 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重要性,将舆情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确保舆论安全 [2] - 要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专业培训、定期研判、案例库建设等多种形式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舆情管理能力 [2] - 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群宣传部门牵头协调,业务部门分工负责的舆情管理制度和应对机制 [2] - 要把握智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征,做到实时监测、精准研判、快速响应,早发现早处置,防止舆情发酵升级 [2] 党建与业务融合及源头治理 - 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舆情管理促进主责主业管理提升,将舆情管理纳入生产讲评 [2] - 业务部门需对舆情涉及事件认真梳理复盘,提供准确运行信息,针对负面舆情反映的问题进行源头治理,消除隐患,推动生产运行效率、服务保障能力、企业治理水平提升 [2] 舆论引导工作 - 要强化舆论引导,掌握工作主动权,深刻把握舆论宣传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严格管理宣传口径和纪律 [2]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在西安举行
陕西日报· 2025-10-17 08:38
活动概况 -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于10月16日在西安开幕,活动将持续至11月9日 [1][2] - 艺术节主题为“丝路同心 艺术同行”,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 [1][2] - 开幕式上,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宣布开幕,省长赵刚致辞,多位国内外嘉宾出席 [1] 活动内容与规模 - 艺术节分为“开闭幕式”、“舞台艺术展演”、“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国际文化交流”4个板块 [2] - 活动期间共计上演34台剧目、46场演出 [2] - 开幕式后上演了大型民族管弦乐《丝路长安》 [2] - 艺术节策划了“偶人巡游”、“美术馆之夜”、“艺术快闪”等公共教育活动,深入商圈、高校、社区 [2] 战略意义与定位 - 该艺术节被定位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对话互鉴、促进民心相融相通的重要平台 [1] - 活动旨在通过文化产品和活动展示陕西特色、中国精神,并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中展现担当 [1] - 艺术节举办十余年来,全面展示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风采 [1]
用海南优秀历史文化赋能高校人才培养
海南日报· 2025-10-15 09:32
文章核心观点 - 强调利用海南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人才培养,以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2][3] 自贸港建设人才需求 - 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成型起势新阶段,比以往更加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 [2] - 所需人才需具备坚定的政治定力、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2] 文化育人的理论基础与资源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自贸港建设实践及海南优秀历史文化深度融合 [3] - 海南历史文化名人如“五公”、苏轼、海瑞、丘濬、冼夫人、黄道婆等是珍贵的育人教材 [3] - 海南独特的黎族、苗族历史文化是帮助大学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的载体 [4] 构建特色育人体系 - 构建以内容挖掘为根基、形式创新为路径、价值引领为旨归的海南历史文化育人新体系 [4] - 深入挖掘海瑞刚正不阿品格和冼夫人家国大义等历史文化内容的精神内核 [4] - 精准把握“Z世代”大学生特点,推动教育模式从单向灌输向互动引导转变以提升育人效能 [4] - 将海南优秀历史文化精神内核与自贸港建设呼唤的开放、法治、国际视野等时代品格相结合 [5] - 将海南优秀历史文化全面融入大思政课,促使文化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 实践与课程体系建设 - 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提升文化素养 [7] - 打造多元实践载体,如将优秀历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文化创意实践 [7] - 通过文化考察、实地调研及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消博会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深化学生认知 [7] - 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为学生创造更多进入社会生产场景的实践机会 [7] - 将海南优秀历史文化和自贸港建设内容纳入课程体系,结合文化传承、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 [8] - 通过文化活动、学术讲座、非遗传承等方式构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育人闭环 [8]
保护好传承好创新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进一步弘扬文化优势激发城市活力
郑州日报· 2025-10-15 08:56
调研核心与指导精神 - 调研强调深入贯彻文化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深度挖掘商都遗址的历史意义 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1] - 调研指出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1] 遗址价值与保护规划 - 书院街北片区发现各类遗迹一万余处和大面积夯土建筑遗存 历史文化价值巨大 [1] - 强调要依托考古工作做好文物发掘和研究阐释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支撑 [1] - 要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文化遗址考古发掘 文物整理和研究阐释等工作 全面系统展示商都遗址的人文魅力和历史地位 [2] 产业发展与活化利用 - 强调要做好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 坚持守正创新 强化科技赋能 创新文化遗产展陈体系和体验方式 [2] - 指出要加快提升文物活化利用水平 推动人文与经济交融互兴 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断激发城市人气活力 [2]
省政协举办“政协大讲堂”活动
辽宁日报· 2025-10-15 08:46
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十五五”时期辽宁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 [1] - 省政协主席周波出席活动,省政协副主席余功斌、温雪琼出席,省政协副主席邵林主持,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芳作专题报告 [1][2] 行业定位与工作成果 -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1] - 行业今年召开了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协商议政 [1] - 行业持续助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工作,深入开展“讲好辽宁故事”界别组活动 [1] 未来工作方向 - 当前行业处于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节点 [1] - 行业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 [1] - 行业将围绕进一步深化广电视听领域改革积极建言献策,为助推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1]
江苏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②“百步之内,必有芳草”
新华日报· 2025-10-15 07:31
文化资源禀赋 - 江苏拥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 25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 [2] - 江苏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2项 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4] - 无锡斗山遗址考古发掘确认找到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古城址 距今6000年 是中国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 [2] 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 - 江苏实施文明探源工程 揭示地域文明的基因 源流与谱系 [2] - 推进"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 推动编纂出版3000册《江苏文库》 并建立线上数据库 [3] - 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 例如将顾廷龙故居用于国家级"非遗"程氏针灸 为老宅注入新生命力 [6] 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利用 - 2024年江苏博物馆参观量达1.4亿人次 全国领先 [6] - 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接待观众209.7万人次 文创销售额突破1100万元 [7] - 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日均客流近2万人次 实现"老味道"与"新场景"融合 [6] 文化创新与现代表达 - 青春版《牡丹亭》20多年演出500多场 收获观众百万 成功普及昆剧剧种 [7] - 通过"非遗生活荟"等创意活动 推动非遗走向市场化 时尚化 [9] - 推出"读城"主题线路 在城市深度漫游中串联历史与市井烟火 让文化在行走中"活"起来 [9] 文化影响力与交流 - 舞剧《红楼梦》海外巡演至新加坡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10] - "中国大运河文化江苏周"亮相比利时布鲁塞尔 以非遗技艺架起中欧交流桥梁 [10] - 南京 苏州 扬州 淮安等城市获得"世界文学之都" "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10] 重大文化项目与基础设施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4年多来累计接待超1500万人次 成为大运河文旅新地标 [9] - 南京地铁5号线夫子庙站内陈列明清道路遗迹 是文物普查新发现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 [3] - 作为大运河 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 江苏全力推进相关文化建设 [9]
相约艺术盛会 奏响时代强音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12
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25年10月16日至11月5日在重庆市和四川省举办,旨在集中展现文艺新高度、新气象 [1] - 活动期间将呈现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000余件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以及174个群众文艺作品 [1] - 活动定位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将推出10场群众文化活动及精品文旅线路以拉近艺术与群众的距离 [1][4] 舞台艺术成果 - 本届艺术节将展示包括京剧《齐白石》、杂技剧《先声》、舞蹈诗剧《蜀道》在内的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2] - 新时代舞台艺术佳作频出,涵盖反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红色血脉等多元主题,如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 [2] - 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担当重任,例如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中,00后演员比例超过50% [2] 人才培养与支持 - 行业通过实施编剧、戏曲表演、声乐、魔术等多领域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支持文艺工作者成长 [3] - 举办新时代舞台艺术创作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等政策,助力文艺工作者加强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 [3] 群众文艺发展 - 群众文艺活动活跃,本届艺术节有音乐、舞蹈等六大门类作品参评第二十届群星奖,共有5039个作品(团队)参选,参与人员约29.5万人,174个作品(团队)入围终评 [6] - 群众文艺团队遍地开花,作品由程序员、工程师、餐饮经营者等各行各业人士参与创作演出,体现“群众创,群众演”的特点 [6] - 各地“村晚”等活动极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并带动了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 [5][6] 传统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舞剧《杜甫》、川剧《梦回东坡》等优秀作品,国潮元素与传统文化融合迅速圈粉 [7] - 科技赋能丰富文艺创作形式,如新国风沉浸式幻境秀《新刘海砍樵》、话剧《苏堤春晓》推出第二现场实现异地共赏 [8] - 中央民族乐团联合抖音直播发起“DOU有国乐”计划,百余名艺术家入驻,使优质文化资源跨越地域限制 [8] - 本届艺术节将采用“互联网+演艺”模式,以创新拓展艺术表现空间和提升审美体验 [8]
刘宁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题调研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
河南日报· 2025-10-14 19:03
刘宁在省文物考 考古和文物· 刘宁强调,我省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物数量多、分布广、品类全、价值高,是我们深化"两个结合"研究阐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的源头活水。要发挥文化大省、文物大省作用,准确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规律和文物保护要求,一体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 承、创新性发展,围绕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等加强考古和文明研究阐释,扩大优质文博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打造一流考古研究机构,努力利用好河南考古 成果,让文物说话、讲好中国故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胜势。 省领导安伟、王崧、陈星参加有关活动。(记者 刘婵 张笑闻/文 董亮/图) 10月14日上午,省委书记刘宁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题调研考古研究机构建设、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 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充分发挥优势,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刘宁参观院史陈列馆,详细了解研究院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情况,对全省文物事业发展和考古工作予以肯 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