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搜索文档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进一步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黄坤明主持会议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3 11:25
9月22日上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重要回信精 神,听取我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进一步做好教 师队伍建设。会议还传达学习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 定(试行)》精神,并就相关工作作出部署。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抓好中办国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 责任制规定(试行)》的贯彻落实,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坚持 管发展必须抓环保、管生产必须抓环保、管行业必须抓环保,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增强共抓 生态文明的整体效能。要扎实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中 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久久为功做好扩绿、兴绿、护绿文 章,严密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各类风险,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厚植高质量发 展的绿色底色。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并向 全国广大教师和教 ...
从一部片子看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3 10:18
电视专题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内容与影响 - 专题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十个坚持”为框架进行谋篇布局 [1] - 专题片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破题开局,突出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1] - 专题片展示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创新逻辑以及中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新范式的开放视野 [1]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成就 - 通过实施“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政策,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取得巨大成就 [2] - 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成就体现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等大美景色 [2] - 无数科研工作者和基层治沙英雄如王有德、牛玉琴、唐希明等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三北精神” [2] 中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 中国通过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搭建了“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3] - “生态文明”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宪法,并通过修订环境保护法、实行河湖长制等不断完善制度 [3] - 专题片通过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国际人士的讲述,展现了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代化之路 [3]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以法治力量保障森林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9-23 06:40
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核心观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加强森林法实施为抓手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法治力量保障森林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1] 政策与法律背景 -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视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1] -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已取得显著成就,林业高质量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1] 法律实施与监督重点 - 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森林法全面有效实施,确保法律规定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1] - 要求压实法定责任、强化立法执法司法协同、加强法律宣传普及以维护法律严肃性和刚性 [1] -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精神解决法律实施中的突出矛盾 [1] - 需加快制定修改配套法律规章,健全完善森林保护利用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法治体系 [1] - 强调做好执法检查后续工作确保监督实效,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上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1] 会议出席情况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雪克来提·扎克尔出席会议 [2]
李鸿忠主持森林法执法检查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并讲话
新华社· 2025-09-22 19:51
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以法治力量保障森林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1][2] - 会议强调加强森林法实施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 [2] - 会议指出需做好执法检查后续工作以确保监督实效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2] 政策与法律框架 - 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推动森林法全面有效实施 [2] - 要求压实法定责任强化立法执法司法协同并加强法律宣传普及以维护法律严肃性和刚性 [2] - 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精神解决法律实施中的突出矛盾 [2] - 明确需加快制定修改配套法律规章以健全完善森林保护利用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法治体系 [2] 行业发展态势 - 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就 [2] - 明确林业高质量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2]
李鸿忠在森林法执法检查组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以法治力量保障森林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9-22 19:39
森林法实施与林业发展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强森林法实施作为重要抓手 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1] - 以法治力量保障森林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1] -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1] 森林资源保护成效 -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就[1] - 林业高质量发展保持良好态势[1] 法律实施与制度保障 -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推动森林法全面有效实施[1] - 确保法律规定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压实法定责任 强化立法执法司法协同 加强法律宣传普及[1] -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 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 以改革精神解决法律实施中的突出矛盾[1] 法治体系建设 - 补短板强弱项 加快制定修改配套法律规章[1] - 健全完善森林保护利用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法治体系[1] - 做好执法检查后续工作确保监督实效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锲而不舍久久为功[1] 会议出席人员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 雪克来提·扎克尔出席会议[2]
方红卫督导检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西安日报· 2025-09-22 10:44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导向 - 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强调科学制定整改方案并推动分类整改 [1][2] - 强调从严从实抓好问题整改 以最坚决态度和最有力举措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1] - 要求举一反三推进标本兼治 强化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以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2] 建筑垃圾治理领域 - 强调健全建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 [1] - 要求实施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 促进利用和处置规范化发展 [1] 水环境治理领域 - 坚持水岸同治 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工作 [1] - 加快雨污分流工程进度 目标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1] - 加快推进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推广管护简便的治理技术 [1] - 要求持续完善污水治理模式 建好、管好、用好污水处理设施以推动提质增效 [1]
实录 | 9月19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9 13:10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 - 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进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18%、10%和20%,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 [4][8] - 碧水保卫战成果突出,全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90%,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90%和93.3% [4] - 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完成10万余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以上,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 [4] 绿色低碳发展进展 - 能源结构优化与工业改造加速,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1.98亿吨焦化产能、1.1亿吨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4][14] - 碳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量7.14亿吨,累计成交额489.61亿元 [6][21] - 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加大,100多个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支持,授信金额2164亿元,发放贷款764亿元,首批绿色金融服务项目贷款合同达143亿元 [15] 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30%,查处4545个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并基本完成整改,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6]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强化,完成两轮督察“全覆盖”,第三轮已开展4批次,受理转办群众举报14.4万多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177个,移交责任追究问题线索209个 [6][27] -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建立,划定4万多个管控单元,将386万余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6][41] 环境治理科技创新 - 监测体系数智化转型取得突破,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直接监测站点达3.3万多个 [33] - 新技术应用提升效率,无人机自动采样耗时节约70%以上,“黑灯实验室”分析测试效率较人工提升8倍以上,站点运行维护频次减少70% [34] - 非现场执法能力增强,利用卫星遥感、红外成像、无人机等手段,问题线索准确率从40%提高到85%以上,今年1-8月现场执法检查次数下降30%但问题发现率提高10-25个百分点 [66][68] 固体废物治理 - 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能力达2.23亿吨/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达114.1万吨/天,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58.8%和72.4% [47] - 历史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深化“无废城市”建设,113个城市实施固体废物治理项目3000多项,投入约5600亿元 [47] - 打击非法转移倾倒成效明显,累计查处案件1.91万件,其中涉嫌环境犯罪案件5234件 [47] 全球环境治理参与 - 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启动昆明基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7][20] - 南南合作成果丰硕,提供并动员1770亿元项目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与42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为120多个国家举办300多期能力建设培训 [54] - 绿色技术国际输出增加,向多国提供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在阿联酋沙漠搭建零能耗降温系统使建筑能耗降70%,在南非承建塔式熔岩光热电站年提供480吉瓦时清洁电力 [53] 美丽中国建设推进 - 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启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完成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编制,计划选取5个省份、50个城市、100个县开展探索 [71] - 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加力,2573个河湖水体列入国家清单,推出94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和31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72] -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达90.4%,优良天数比例达87.2%较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 [8]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高质量立法服务和保障改革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9-18 06:22
立法工作指导方针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 [1] - 稳中求进推动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 [1] -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2] 地方立法工作成果与方向 - 党的十八大以来 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地方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 积极发挥地方立法功能 丰富立法形式 提高立法质量 [1] - 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各地方发展的战略谋划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因地制宜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地方立法 [2] - 继续做好实施性、探索性立法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发展 [2] 立法原则与质量保障 -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遵循规律 集思广益 守牢底线 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开展立法工作 [2] - 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 保障宪法法律正确有效实施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 [2]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 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和遵循 [2] - 加快完善法典草案 全面体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制度、实践成果 [2] - 确保编纂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系统规范协调的生态环境法典 [2]
李鸿忠在黑龙江出席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高质量立法服务和保障改革发展
新华网· 2025-09-17 16:43
立法工作指导方针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 [1] - 稳中求进推动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 [1] -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2] 地方立法工作成果与方向 -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地方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地方立法功能,丰富立法形式,提高立法质量 [1] - 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各地方发展的战略谋划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2] - 因地制宜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地方立法,继续做好实施性、探索性立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发展 [2] 立法原则与质量要求 -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遵循规律,集思广益,守牢底线,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开展立法工作 [2] - 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保障宪法法律正确有效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 [2]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 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2] -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和遵循,加快完善法典草案 [2] - 全面体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制度、实践成果,确保编纂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系统规范协调的生态环境法典 [2]
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
人民日报· 2025-09-17 12:4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 - 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原创性贡献,是建设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世界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1] - 创造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人类社会迈向更高级的文明发展阶段,包含生态经济、绿色科技等物质文明,相关法律制度等制度文明,以及环保理念等精神文明 [3] - 体现了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4] 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与创新 - 指出走美欧现代化老路行不通,西方工业文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引发资源枯竭风险,大量污染物排放导致环境破坏 [2] - 超越了西方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局限,将生态与文明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文明内在的不可持续性 [2][3] - 运用中华文明整体系统思维,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注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5]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路径 - 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明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8] - 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发展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应用 [9] -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0] 中国在绿色产业领域的全球贡献 - 全球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9] - 作为全球最大清洁技术出口国,提供了全球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 [13] - 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在"十四五"期间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13] -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创造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46%的工作岗位 [9]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 [10] - 空气质量和水环境改善速度举世瞩目,是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贡献全球25%的新增绿色面积 [10] - 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发展奇迹 [10] 全球合作与共同体建设 - 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11][12] -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13] -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厚植绿色底色,帮助非方打造"绿色增长引擎",推广菌草技术等合作项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