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集聚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早餐 | 工信部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朱江明继续增持零跑股份;赛力斯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09:26
国内政策动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推动汽车消费扩容 [2] - 制定充电设施"倍增"行动,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和I型大城市建设停车位 [2] - 工信部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推动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等标准发布实施,完成智能座舱计算芯片等标准审查报批 [4] -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稳步推进,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4万辆,建成加氢站超540座 [5] - 河南省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25年上半年新建汽车充电桩5000个,给予汽车出口企业最高1000万元补贴 [6] 国际合作与贸易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希望德国汽车企业把握机遇坚定投资中国,推动欧盟早日妥善解决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 [3] - 日本电装与丰田等供应商及客户协商分摊钢铁与铝材等原材料成本,以减轻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8] 企业动态 - 赛力斯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拟赴港IPO,业务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等产品 [9] - 比亚迪"深圳号"汽车运输船开启出口首航,搭载超7000辆新能源汽车前往巴西,该船配置9200个标准装载车位 [10] - 传日产汽车计划2026年3月停止武汉工厂生产,该工厂年产能30万辆,主要生产艾睿雅纯电和奇骏SUV [11] - 小米汽车五一期间提供24小时免费道路救援和500元打车券 [12] - 吉利汽车2024年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92%达88.8万辆,单辆车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8% [13] -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及一致行动人4月增持680.96万股,金额超3亿港币,累计增持金额超6亿港币 [14] 国际车企表现 - 起亚汽车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9%至28.02万亿韩元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4.8%至2.39万亿韩元 [7]
百亿级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落地高新区
郑州日报· 2025-04-27 08:48
记者从4月25日举行的2025郑州高新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获悉,"郑州高新MedPark·医械 产业园"产业生态规划发布,计划通过3年培育,打造中原地区首个百亿级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本次大会由河南省医药行业协会、河南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联合主办,汇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 医疗健康领域200余位代表,共同探讨产业生态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大会现场正式发布"郑州高新MedPark·医械产业园"产业生态规划。据了解,作为河南省重点打造的 医疗器械产业标杆项目、省政府重点支持园区,该园区规划占地500亩,总投资超50亿元,聚焦数字医 疗、高端耗材、智能装备三大方向,预计引进企业超200家,年产值突破100亿元,计划首期2025年建成 投用。园区将配套建设科研转化平台、金融服务枢纽、智慧物流仓储体系,形成"研发—中试—生产— 销售"一体化闭环。园区计划通过3年培育,打造中原地区首个百亿级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同时,希莱乐检(郑州)生物科技、河南协同空间技术研究院等18家领军企业与园区现场签约,涵 盖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试剂、智能康复器械等细分领域。此次签约标志着高新区医疗健康产业链生 态建设进入实质性落地阶 ...
海外圆柱电池项目投扩产提速
高工锂电· 2025-03-01 15:12
摘要 电池企业挖掘细分赛道。 多个圆柱电池海外投扩产放量。 近期,亿纬锂能、海四达、冠宇集团等海外圆柱电池项目接连传来消息。其中,亿纬锂能位于马来 西亚的首个海外大型圆柱电池基地在2月16日正式投产,目标年产能达6.8亿只;普利特2月18日 宣布,旗下控股子公司海四达将在马来西亚投建2.5GWh圆柱电池基地,投资额达7.5亿元。 此外,蔚蓝锂芯于2024年9月在马来西亚投建的10GWh圆柱电池项目预计今年2季度投产。 可以说,2025年开年,电池厂商投扩产仍呈现有条不紊的节奏,也展现出了电池厂商对于锂电市 场前景的看好。 不过从具体的投扩产项目来看,不论是从地域、项目来看,也出现一些差别。 2023-2024年,行业整体处于产能出清阶段,行业新增投扩产项目较少,电池企业基于行业增速 的谨慎评估甚至延缓部分项目的开工日期。在扩产项目上,2023-2024年整体投扩产项目仍主要 集中在方形电池。 从2025年开年扩产的几个项目来看,圆柱电池增量逐渐提升,这背后也与诸多因素有关。 圆柱电池投扩产"背后" 从近期多个电池投扩产项目来看,圆柱电池成为主要的锂电项目,并且地域上集中在马来西亚。 如亿纬锂能马来西亚投产的圆 ...
“杭州把深圳整急了”
投资界· 2025-02-24 15:56
全面发力。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将出台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 不辩不解,只有行动。 杭州爆红,放大了深圳的焦虑 2 0 0 6年,26岁的杭州人汪滔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思前想后回到深圳,带着一个稍显稚 嫩的学生团队开始创业。 十年后,大疆开始称霸全球无人机,当时汪滔曾动情做过总结:"我常常想,这一群初出 茅庐的年轻人,不用去阿谀奉承、投机取巧,就可以在踏实做事的埋头苦干当中,达到创 业之巅,这样的故事恐怕只有深圳才可以实现。" 二十年后,伴随De e pSe e k、宇树科技意外爆红,"杭州六小龙"令各地省市掀起一场反思 潮。这当中,"大疆之后再无深圳创新"的声音尤为刺耳。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批判,深圳没有更多解释,而是拿出行动——刚刚过去的周日,深圳市 政府新闻办召开"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主题发布会上,宣布了一系列 魄力十足的举措: 大学毕业生来深圳找工作可免费住15天,青年创业最高1 0 0万资助; 1 9 7 9年,珠江口咸腥的海风中,宝安县渔民撒下最后一网时,没有人会想到这片荒芜的 滩涂即将迎来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剧烈的城市嬗变。 那是属于深圳的繁花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