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icon
搜索文档
反内卷+技术迭代!电池ETF(561910)涨超7%,成交录新高!杭可科技、先导智能20CM封板
格隆汇· 2025-08-29 12:41
固态电池市场表现 - 电池ETF放量涨超6% 盘中一度涨7.25% 半日成交超1.3亿元创上市新高 [1] - 杭可科技和先导智能20CM封板 贝特瑞与赢合科技同步大涨 [1] 行业估值水平 - CS电池板块最新估值27倍 低于历史70%以上时间区间 [1] - 板块估值自2022年高点已收缩近80% [1] 技术发展进程 - 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技术持续获突破 多家车企计划2027年左右搭载全固态电池 [1] - 行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中试线陆续落地且锂电扩产周期重启 [1] 行业竞争优势 - 固态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1] - 设备企业受益于技术迭代和产能扩张趋势 [1]
既“赛马”又“养马”,锂电“最好的研发在客户车间” | 解码活力中国
证券时报网· 2025-08-23 10:43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天赐材料研发团队攻克固态电解质"高离子电导率、界面兼容性、电化学稳定性"的不可能三角困境 [2] - 通过高分辨率TOF-SIMS检测发现界面痕量分解产物导致离子电导率骤降40% 采用半导体表面钝化技术将电解质稳定性提升50% [2] - 公司连续三年为固态电解质研发设立独立预算池并列为最高优先级(S级) [4] 创新研发机制 - 实施"赛马机制"同等资源支持不同技术路线 硫化物路线6个月后以离子电导率和循环稳定性胜出 [4] - 建立容错机制允许一线人员调用稀缺资源(单次测试成本超2万元)和跨学科协作(48小时内协调半导体专家) [2][3] - 实验室与客户产线数据实时互通 形成"问题快速定位-方案同步迭代-效果即时验证"闭环 36小时内可拿出改性方案 [7] 产业化进程 - 鹏辉能源预计2025年三季度末完成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 东风汽车拟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上车 [6] - 孚能科技已向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送样全固态电池 贝特瑞发布涵盖半/全固态的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6] - 豪鹏科技未来3至5年以打造"AI+固态"电池为核心 下游AI设备催生固态电池增量空间 [7] 行业协同发展 - 有研稀土与上海洗霸成立合资公司发展硫化锂业务 材料端企业加速布局固态电池产业链 [6] - 客户产线异常数据(如60℃循环测试内阻飙升30%)直接驱动联合攻关组快速响应 [7] - 中国锂电企业通过解决产业痛点倒逼原始创新 形成产品与技术护城河 [2][8]
ETF盘中资讯|宁德时代旗下锂矿停产!锂矿、锂电池“大爆发”,天齐锂业涨停,智能电动车ETF(516380)盘中拉升2%
搜狐财经· 2025-08-11 13:53
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枧下窝锂矿停产事件引发锂矿和锂电池板块上涨 并推动智能电动车ETF价格走高 同时行业分析指出锂价反弹和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增长 [1][3][4] 锂矿与锂电池板块 - 宁德时代宜春枧下窝矿区采矿许可证于8月9日到期后暂停开采 公司正办理延续申请 预计获批后复产 称对整体经营影响有限 [3] - 锂矿和锂电池概念股强势上涨:天齐锂业涨停 新宙邦涨超11% 赣锋锂业和湖南裕能涨逾9% [1] - 供给端矿端扰动催化期货价格大涨 需求端金九银十旺季到来对锂价底部形成支撑 锂价反弹下权益板块短期或迎来反弹 [3] 智能电动车与ETF表现 - 智能电动车ETF(516380)场内价格一度涨超2% 现涨1.93% 该ETF覆盖汽车智能化龙头标的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摄像头和汽车电子等板块 [1][5] - 智能电车指数在聚焦电气化上游龙头基础上 还覆盖较多汽车智能化龙头标的 看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时代长期发展机遇 [5] 行业技术与趋势 - 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技术持续突破 多家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 行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3] - 中试线陆续落地及锂电扩产周期重启 设备企业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 看好固态电池产业周期与技术进步共振 [3] - 2025年智驾功能升级成熟 上车门槛降低 高阶智驾下沉至中低端市场 渗透率不断提升 "车路云"一体化成效显著 [4] - 全行业聚焦智能化、网联化 AI赋能推动相关产业链规模扩张 相关板块和个股有望迎来EPS迅速增长 [4] - 智能网联汽车新周期下汽车零部件板块得到智能化拓展 整个汽车板块有望迎来全面估值提升 [4]
宁德时代旗下锂矿停产!锂矿、锂电池“大爆发”,天齐锂业涨停,智能电动车ETF(516380)盘中拉升2%
新浪基金· 2025-08-11 13:50
行业事件影响 - 宁德时代宜春枧下窝矿区采矿许可证于8月9日到期后暂停开采作业 公司正加紧办理延续申请 待获批后复产 称对整体经营影响有限 [3] - 受此消息影响 锂矿和锂电池概念股强势上涨 天齐锂业涨停 新宙邦涨超11% 赣锋锂业和湖南裕能涨逾9% 智能电动车ETF场内价格一度涨超2% 现涨1.93% [1][3] 锂行业供需分析 - 供给端矿端扰动催化期货价格大涨 需求端金九银十旺季逐步到来 有望对锂价底部形成支撑 [3] - 锂价反弹下权益板块短期或迎来反弹 建议关注具备第二增长曲线的低估值标的和锂自给率提升及降本空间标的 [3] 电池技术发展 - 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技术持续获突破 多家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 行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3] - 随着中试线陆续落地和锂电扩产周期重启 设备企业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 看好固态电池产业周期与技术进步共振 [3] 汽车智能化趋势 - 智能网联汽车新周期下汽车零部件板块得到智能化拓展 整个汽车板块有望迎来全面估值提升 [4] - 2025年智驾功能进一步升级成熟 智驾系统上车门槛降低 高阶智驾下沉至中低端市场 渗透率不断提升 [4] - "车路云"一体化成效显著 未来有望扩大示范范围 全行业聚焦智能化网联化叠加AI赋能 相关产业链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张 [4] 投资标的覆盖 - 智能电动车ETF(516380)及其联接基金跟踪的智能电车指数在聚焦电气化上游龙头基础上 还覆盖汽车智能化龙头标的 包括智能座舱 智能驾驶 摄像头 汽车电子等板块核心龙头 [4]
半固态电池将量产上车,资金持续买入新能源车龙头ETF
新浪财经· 2025-08-06 14:46
新能源车龙头ETF资金流向 - 自7月30日锂电板块深度下探后 新能源车龙头ETF(159637)迎来1800万份净申购 [1]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上汽名爵MG4于8月5日发布量产型半固态电池 电池包容量70kwh 液体含量仅5% 穿刺不冒烟 零下25度可充电 零下30度仍支持100千瓦功率 [2] - 东风汽车宣布2026年量产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达350Wh/kg 续航超1000公里 零下30℃里程达成率70% [2] - 宁德时代固态电池研发处于行业领先 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 2030年前后大规模生产 [2] - 蜂巢能源计划2025年四季度在2.3GWh产线试生产140Ah半固态电池 [2] - 孚能科技规划2025年交付第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 2026年推出第二代(500Wh/kg) 2027年实现第三代产品 [3] - 全球首条车规级固态电池产线已投产 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 工信部将全固态电池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攻关项目 [3] - 多家企业固态电解质材料通过头部车企验证 产业化进程较预期提前1-2年 [3] 板块估值与投资工具 - 截至2025年8月5日 新能源车板块估值23.6倍 较2020年以来均值存在84%修复空间 [4] - 新能源车龙头ETF(159637)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 前十大成份股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50只产业链龙头 [4] 指数历史表现 -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2025年1-6月上涨5.16% 2024年下跌1.17% 2023年下跌29.40% [7]
科创新能源ETF(588830)涨超2.3%,宁德时代攻克固态电池难题明确量产路径
新浪财经· 2025-08-01 10:39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固态电池产业化突破临界点 宁德时代明确量产路径 固固界面等科学难题基本攻克 当前聚焦干法电极成膜与等静压工艺工程优化 [1] - 半固态电池商业化加速 蔚来ET7和岚图追光等车型年内搭载半固态电池 [1] - 核心设备需求爆发 500-600MPa超高压等静压设备占整线价值13% 中航机载子公司市占率达90% [1]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材料体系 - 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核心优势 是锂电产业升级主要方向 [2] - 电解质环节中氧化物以LLZO和LATP为主 硫化物以LGPS和LPSX为主流 硫化锂是硫化物电解质降本关键 [2] - 负极材料以硅碳负极为中短期方案 金属锂负极最具发展潜力 [2] - 正极材料开发聚焦高镍三元正极 镍锰酸锂和富锂锰基路线 短期三元材料厂商具备优势 [2] - 导电剂环节碳纳米管性能优异适配硅基负极 在固态电池中应用有望提升 [2] 设备与制造工艺 - 固态电池产线推进使设备环节率先受益 前段设备以干法电极设备为主辊压机为核心 中段设备叠片机有望替代卷绕机 [2] - 等静压机有望引入使用 与干法电极工艺形成协同 [1][2] 材料供应商与解决方案 - 贝特瑞硫化锂电解质与星源材质纳米纤维骨架膜成为半固态电池主流方案 [1] - 材料环节迎来量价齐升窗口 [1] 市场表现与指数跟踪 - 上证科创板新能源指数强势上涨2.64% 成分股海优新材上涨18.94% 奥特维上涨9.36% 大全能源上涨7.18% [1] - 科创新能源ETF上涨2.38% 最新价报1.2元 [1] - 科创板新能源指数电池占比达38.5%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晶科能源 天合光能和大全能源等 合计占比47.21% [3] 产品信息 - 科创新能源ETF代码588830 场外联接基金A类023075 C类023076 I类024157 [4]
万联证券:锂电行业盈利边际修复 固态电池突破加速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15:33
核心观点 - 锂电产业链需求持续提升 盈利水平显著修复 行业逐步进入周期复苏阶段 建议关注行业业绩修复和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两大核心主线 [1] 需求端 -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 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40.31% 渗透率达到44.33% 出口同比增长75.21% 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增长51.06% 销量同比增长48.56% [1] - 全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高速增长 国内招投标规模保持高增长 美国加征关税边际回落 欧洲库存去化完成 中东大储项目进入落地阶段 [1] 供给端 - 锂电产业链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82%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81% 资本支出同比增速首次转正 连续7个季度同比负增长后首次回升 [2] - 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国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出货量排行中占据领先地位 市占率稳步提升 海外产能建设持续加速 [2] 新技术 - 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 是锂电产业升级主要方向 技术路线包括氧化物和硫化物 [3] - 电解质环节以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要方向 氧化物电解质以LLZO和LATP为主 硫化物电解质以LGPS和LPSX为主 硫化锂是降本关键 [3] - 负极材料中硅碳负极是中短期主要方案 金属锂负极最具发展潜力 正极材料开发集中在高镍三元、镍锰酸锂和富锂锰基等路线 [3] - 辅材环节中碳纳米管适配硅基负极 应用有望提升 设备环节前段以干法电极设备为主 中段叠片机有望替代卷绕机 等静压机有望引入 [4]
2025年中期锂电行业投资策略报告:行业盈利边际修复,固态电池突破加速-20250731
万联证券· 2025-07-31 14:52
核心观点 - 锂电行业进入周期复苏阶段,需求端受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双驱动,供给端盈利修复且竞争格局优化,建议关注业绩修复和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两条主线 [2] - 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销量693.73万辆(同比+40.31%),渗透率达44.33%,出口106万辆(同比+75.21%),带动动力电池产销量增长超48% [3][23][26] - 储能成为锂电重要增长点,2024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369.8GWh(同比+64.9%),国内招投标规模45.08GW(同比+98.85%),海外美国/中东市场加速放量 [3][33][48] - 产业链盈利显著修复,2025Q1营收同比+14.82%,归母净利润同比+33.81%,资本支出同比增速7个季度后首次转正 [4][50][61] - 固态电池进入技术验证期,能量密度超500Wh/kg,氧化物/硫化物电解质路线并行,2026年起将进入量产阶段,中试线密集落地 [9][85][86] 需求端分析 - **新能源汽车**:政策驱动销量高增长,以旧换新补贴最高2万元/辆,下乡车型增至124款,上半年呈现"淡季不淡"特征 [22][23] - **动力电池**:2025年1-6月产量513.81GWh(同比+51.06%),销量485.50GWh(同比+48.56%),中国企业在全球装车量市占率提升至68.4% [26][73] - **储能市场**:全球新型储能装机165.395GW(同比+80.98%),国内政策转向市场化驱动,美国ITC补贴延至2036年,中东大储项目加速落地 [33][37][44][48] 供给端改善 - **盈利修复**:电池环节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30.16%,负极材料同比+40.48%,正极材料亏损收窄47.37% [50][51] - **资本开支**:2025Q1锂电产业链资本支出237.24亿元(同比+2.96%),电池环节率先转正,1-4月行业扩产项目达123个总投资超3400亿元 [61][65] - **竞争格局**: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38.1%(+0.6pct),阳光电源登顶储能系统集成商第一,政策密集整治"内卷"推动行业出清 [71][73][75] 固态电池技术 - **技术路线**:氧化物电解质(LLZO/LATP)进展快,硫化物电解质(LGPS/LPSX)能量密度上限高,硫化物降本关键在硫化锂材料 [9][89][90] - **产业化进展**: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贯通,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计划2025-2026年推出产品,材料厂商加速电解质/负极中试线建设 [86] - **材料体系**:硅碳负极为中短期方案,金属锂负极潜力最大;正极向高镍三元/富锂锰基升级;碳纳米管导电剂应用空间广阔 [9][57][82] 投资建议 - 关注锂电龙头业绩修复带动的估值回升机会,当前行业PE(TTM)30.86倍低于历史均值33.54倍 [21] - 布局固态电池产业链关键环节:电解质材料(容百科技/天赐材料)、设备(前段辊压机/中段叠片机)、负极(硅基/锂金属) [9][42][86]
电新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电信、风电、电网、光伏、人形机器人、电池、核聚变、APC、储能、光谱 - **公司**:红宫科技、原理股份、天台科技、宁德时代、新王塔、上台中科、平高、许迹、科网、旺一样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行业趋势与投资方向** - 看好风电、电网和储能行业,认为风电是关键之年,部分公司估值低,后期有估值修复机会;光伏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营业承压需较长时间[1] - 人形机器人硬件接近量产,软件部分是薄弱环节,未来运动控制和本体部分将进入算法和控制阶段,短期在封闭式工厂应用,长期可进入商业领域[4][9] - 固态电池是未来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今年节奏偏快,硫化物和卤化物方式较好,未来可能以规矩数据应用为主,长期可能向敏捷数据发展[13][15] - 核聚变研究在加速从实验室向大规模应用发展,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产业包括原材料、核心固件和应用场景三部分[17][18] - APC产业中,电源端和配电端有变化,电源端关注SEC方向,未来电压可能提高,配电端直流供应环境会增加,产品用量将显著提升[20][22] - 风电行业今年国内陆风装机量显著上升,招标量同比增长三倍,未来海风增长较快,海外市场是重要增量,四季度行业加工率开始上升[23][25] - 电网行业调整时间较长,六七月份可能有更多催化因素,以平高和许迹为例,目前估值较低,有反转机会[29][30] - 储能类关注电网型储能和少数公司的工商储,工业储能在PCS环节变化最大[31] - 光谱行业仍需时间调整,上半年需求较好,下半年和明年产业排产下降,产业复苏需时间,主力企业已做资产减值,产业链周转紧张[32] 2. **行业指标与市场表现** - 电信板块今年跑出行业,但板块内部下跌较多,约7.7点,机构配置超配[2] - 上半年市场交易方向从海外链转向国内链,人形机器人投资机会多沿领导手方向延伸[5][8] - 风电行业过去两三年加工率偏低,今年四季度开始上升,零部件环节率先提升[25] - 电网行业去年924后调整较多,原因包括业绩兑现不如预期、项目审批招标少等,六七月份可能有催化因素[29] - 光谱行业上半年需求好,下半年和明年产业排产下降,产业链周转紧张,企业利益效率降低[32] 3. **公司推荐与估值分析** - 推荐红宫科技、原理股份、天台科技等固态电池相关公司,关注宁德时代、新王塔等电池行业重点公司,以及上台中科等材料公司[16][28] - 以平高和许迹为例,电网公司目前估值较低,平高增速高,二季度增长快,许迹反转溢度大[30] - 储能类推荐科网和旺一样等公司[3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固态电池在电池领域变化最大,有半固态和全固态之分,全固态选硫化物路线,半固态有两个方向[14] - APC产业中,电源端机柜外的UPS受影响约35%,SEC目前400%居多,未来可能向800%发展,下一代功率密度将显著提高[20][21] - 电网行业调整时间约三个季度,六七月份可能因台湾相关物质催化增多,是值得布局的时间点[29][30] - 储能类中,工业储能变化最大的是PCS环节,是过去PCS的两到三倍左右[31]
机械ETF(516960)涨超1.1%,固态电池技术突破或提振产业链预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14:29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 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通知要求提升服务器能效并积极利用储能技术 [1]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Solid Power硫化物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90Wh/kg [1] - QuantumScape的QSE-5电芯能量密度达301Wh/kg,具备10C放电能力 [1] - Factorial Energy的Solstice电池单次续航达1000公里,FEST电池支持18分钟快充 [1] - 三星SDI银碳负极电池能量密度达900Wh/L,可实现9分钟快充 [1] - 海外固态电池企业多聚焦硫化物技术路线,已进入装车测试或样品交付阶段,量产时间表锁定2026-2030年 [1] - Solid Power电池已搭载宝马i7启动实车路试,QuantumScape与大众签订量产协议 [1] - 国内政策催化下,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目标2027年实现小规模装车示范 [1] 机械ETF跟踪指数 - 机械ETF跟踪的是细分机械指数,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2] - 指数主要覆盖沪深市场中涉及工程机械、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指数成分股经过严格筛选,具备较高的成长性和行业代表性 [2] - 细分机械指数侧重于捕捉机械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具有鲜明的行业配置特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