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支持政策
搜索文档
全国超2400万条申报,多地回应非婚生子如何申领育儿补贴
第一财经· 2025-09-11 15:10
国家育儿补贴政策实施进展 - 全国育儿补贴申领工作有序推进,截至指定日期上午9点已提交超过2400万条申报信息,覆盖目标人群约80% [1]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每孩每年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覆盖一孩、二孩和三孩 [1] - 线上申领渠道包括支付宝、微信及各省政务服务平台,线下可至婴幼儿户籍地乡镇政府办理,审核与发放工作正加快推进 [1] 非婚生子女申领资格与流程 - 四川省卫健委明确非婚生子女可在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中选择“其他”婚姻状况提交申请,审核将遵循有利于婴幼儿的原则 [2] - 上海市和武汉市等地也允许特殊情况市民通过系统选择“其他”婚育状况递交材料申领育儿补贴 [2] - 政策设计体现包容性,确保非婚生子女家庭享有同等补贴权益 [2] 育儿补贴政策的多重影响 - 育儿补贴直接减轻居民育儿经济负担,有望促进生育水平提升并提振消费 [2] - 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体现财政资金“投资于人”的导向,对中西部和低等级城市生育率影响可能更显著 [2] - 发放育儿补贴是直接经济支持手段,能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3] 配套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 国家已推出多项生育支持措施,包括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和子女教育个税扣除标准提高至每月2000元 [3] - 政策涵盖时间支持(如延长产假、设立育儿假)、教育支持(扩大资源供给、减免保育费)及住房支持(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 [3] - 超六成统筹地区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已纳入医保报销 [3]
事关国产创新药、HPV疫苗、育儿补贴等 国家卫健委权威发布
央视新闻· 2025-09-11 14:52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就 -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109万所,卫生人员达1578万人 [2] - 2020年至202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97万个增至104万个,诊疗服务人次从41亿增长至53亿 [3] - 居民在15分钟内能到达最近医疗服务点,中医药服务在城乡医疗机构普遍开展 [5] 医疗保障与疾病预防 - 基本医保覆盖居民超过13亿人,覆盖率稳定在95%左右 [4] - 建成覆盖中央、省、市、县四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供15种疾病的免疫预防接种服务 [6] -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得到进一步控制 [6] 医药研发创新进展 - 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7] - 舒格利单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多款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填补相应领域空白 [7] - 国产抗肿瘤药泽布替尼已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8] 生育支持政策实施效果 - 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为每子女每月2000元 [9] - 所有省份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超六成统筹地区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 [9] - 截至9月10日上午9点,全国已提交超2400万条育儿补贴申报信息,占目标人群约80% [10] 儿童健康与营养改善 - 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由10.4%下降至9.7%,巨大儿发生率实现“五连降” [14] - 全国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分别降至4.5%、1.4% [14] - 6~17岁男性、女性身高平均增加2.1厘米、2.2厘米,儿童营养状况不断改善 [14] 公共卫生服务拓展 - 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推出面向适龄女生接种服务 [13][14] - 国产九价HPV疫苗正式投入使用,提升了疫苗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13] - 对0—6岁儿童开展眼保健和视力检查,2024年覆盖率达95.4% [14]
国家卫健委:全国已提交超2400万条育儿补贴申报信息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4:06
育儿补贴申报进展 - 全国已提交超过2400万条育儿补贴申报信息 占目标人群80%左右 [1][3] 经济支持政策 -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和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标准从每月1000元提高至2000元 [1] - 所有省份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 [1] - 超60%统筹地区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 [1] 时间支持政策 - 各省普遍延长产假并设立配偶陪产假和父母育儿假 [2] 教育支持措施 - 各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并减免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 [2] - 多地区实施多孩子女同校政策方便家长接送 [2] 住房支持政策 - 多渠道拓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2] - 部分地方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2] 生育服务质量提升 - 全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新生儿访视率稳定保持90%以上 [2] - 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并推广无痛分娩服务 [2] - 综合防治出生缺陷 支持救助经济困难家庭患儿超过8万名 [2] 托育服务发展 - 全国托位数达到573.7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126% [3] - 通过支持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机构扩大服务供给 [3] - 实施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降低托育服务价格 [3] 政策实施机制 - 线上线下申领渠道全面开放 审核发放工作加快推进 [3] - 多项生育支持政策形成叠加效能 [1][2]
除了育儿补贴,还有这些生育支持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3:43
卫生健康体系发展成就 -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服务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到109万所,超过90%居民可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医疗服务点 [1] - 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持续扩增,2024年底达到1578万人 [1] 居民健康水平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0年提高1.1岁,有8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 [2] -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2][3]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 经济支持方面,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纳入个税附加扣除,标准从每月1000元提高至2000元,超六成统筹地区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 [3] - 时间支持方面,各省普遍延长产假,设立配偶陪产假、父母育儿假 [3] - 教育支持方面,各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减免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实施"多孩子女同校"政策 [3] - 住房支持方面,拓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3] 生育全程服务与普惠托育 - 全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新生儿访视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支持救助经济困难家庭患儿8万余名 [3] -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2024年全国托位数达到573.7万个,比"十三五"末提高126% [4][5] - 育儿补贴制度有序推进,截至9月10日上午9点,全国已提交超2400万条申报信息,覆盖目标人群约80% [5]
国家卫健委介绍“十四五”期间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情况
人民网· 2025-09-11 13:13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 -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十四五"期间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出台实施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能 [1] - 经济支持措施包括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和子女教育纳入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标准从每月1000元提高至2000元 [2] - 所有省份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超60%统筹地区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 [2] - 时间支持措施包括各省普遍延长产假,设立配偶陪产假和父母育儿假 [2] - 教育支持措施包括各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减免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实施多孩子女同校政策 [2] - 住房支持措施包括拓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2] 生育全程服务优化 - 全面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落实妊娠风险筛查机制,强化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 [2] - 全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新生儿访视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 [2] - 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推广无痛分娩服务,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 [2] - 综合防治出生缺陷,支持救助经济困难家庭患儿超过8万名 [2] 普惠托育服务发展 - 通过支持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托育机构、用人单位办托、托幼一体服务等方式扩大托育服务供给 [3] - 各地实施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等措施降低托育服务价格,提供普惠托育服务 [3] - 2024年全国托位数达到573.7万个,较"十三五"末提高126% [3] 育儿补贴制度实施 - 近期出台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向合法生育的3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 [3] - 线上和线下申领渠道已全面开放,截至昨日9点全国提交超过2400万条申报信息,覆盖目标人群约80% [3] - 各地正加快推进审核和发放工作,确保育儿补贴及时足额发放 [3]
除了育儿补贴,还有哪些生育支持政策?国家卫健委答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2:39
卫生健康体系发展成就 - 建成全球最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服务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1]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109万所 超90%居民15分钟内可达最近医疗点 [1] - 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达1578万人 为行业服务能力提供支撑 [1] 居民健康水平指标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较2020年提升1.1岁 [2] - 8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80岁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 [2]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新生儿访视率稳定保持90%以上 [3]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及子女教育个税扣除标准提升至每月2000元/孩 [3] - 所有省份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超六成地区直接发放生育津贴 [3] - 全国普遍延长产假 设立配偶陪产假和父母育儿假 [3] 托育服务建设进展 - 2024年全国托位数达573.7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126% [4] - 通过托育服务中心/机构/用人单位办托等多渠道扩大供给 [4] - 实施建设运营补贴降低服务价格 推进普惠托育服务 [4] 生育补贴实施情况 - 3岁以下婴幼儿育儿补贴制度全面实施 覆盖目标人群约80% [4] - 截至2025年9月10日累计接收2400万条申报信息 [4] - 各地加速审核发放流程 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发放 [4] 配套支持措施 -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减免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 [3] - 实施多孩子女同校政策 便利家庭子女教育 [3] - 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加强住房保障 [3]
截至9月10日,申领育儿补贴的填报人数已经超过80%
新京报· 2025-09-11 11:32
育儿补贴申领进展 - 截至9月10日,申领育儿补贴的填报人数已超过80% [1] - 信息系统运行良好,居民反映填报程序便捷高效 [1] 综合性生育支持政策 - 政策包括延长产假、加强孕育服务、实施育儿支出个人所得税抵扣以及逐步推行学前免费教育 [1] - 政策目标为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1] - 到去年年底,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1个 [1]
国家卫健委: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
央视新闻· 2025-09-11 11:08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我国出台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施 涵盖经济、时间、教育、住房等多方面支持 [1][2] 经济支持措施 - 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扣除标准提高到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 [2] - 所有省份均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 [2] - 超过60%的统筹地区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 [2] 时间支持措施 - 各省份普遍延长产假 [2] - 设立配偶陪产假 [2] - 设立父母育儿假 [2] 教育支持措施 - 各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2] - 减免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 [2] - 不少地方实施“多孩子女同校”政策以方便多子女家庭接送 [2] 住房支持措施 - 多渠道拓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2] - 一些地方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2]
3600 元育儿补贴,如何“拯救”生育率?
虎嗅· 2025-09-05 13:55
人口现状与趋势 - 2024年中国人口总数为14.08亿人 较上年减少139万人 连续第三年下降[1] - 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50年降至12.7亿 2100年降至6.4亿[2]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 2021年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目标2025年基本建成[8] - 2024年政策体系细化为经济、服务、时间和文化四个维度[9] - 各地实施差异化措施:四川攀枝花、湖南长沙等地发放生育津贴 广东中山、湖北武汉设立"生育友好岗" 上海、河北衡水发展普惠托育服务[13] 育儿补贴政策效果 - 2025年起每个3岁以下婴幼儿每年可获得3600元补贴[15] - 按过去三年2800万新生人口测算 年补贴总额约1000亿元[16] - 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年可支配收入5410元)补贴可覆盖全年纸尿裤费用或3个月奶粉支出[21][22] - 对高收入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13763元)补贴主要提供情绪价值和社会认同[18][21] 国际政策比较 - 瑞典实行公共政策引导型:提供480天育儿假 托育率达90% 女性劳动参与率超70%[35][36] - 美国实行市场自由调节型:仅针对低收入群体提供援助 如"开端计划"[39][40] - 韩国2010年颁布《职业中断女性再就业促进法》 日本推出免税政策鼓励祖辈照料孙辈[41] 成功案例城市 - 湖北天门2024年出生人口同比增长17%:二孩每月补贴800元 三孩每月1000元至3周岁 配合强效执行机制[28] - 上海出生率从4‰回升至4.8‰:拥有近1500家托育机构 提供免费社区临时托育服务[29][32] - 福建厦门自然增长率3.43‰:结合创业扶持政策与传统文化基因维持高生育意愿[32] 政策实施挑战 - 部分家长担忧补贴可能引发母婴产品涨价 但电商平台暂未观察到明显调价[26] - 需加强市场价格监管 按家庭收入细化补贴标准以提高政策精准性[27]
生娃养娃,这些真金白银的政策值得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9-02 08:37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积极出台多项政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 聚焦育儿补贴 免费学前教育 托育服务等方面 旨在降低生育 养育 教育成本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1] 直接经济补贴 -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 每孩每年3600元 至其年满3周岁 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2] - 中央财政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 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 [2] - 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 目前20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 确保参保人在生育期间第一时间得到经济支持 [2] 教育成本减免 -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即幼儿园大班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 公办民办幼儿园均可享受 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1200万人左右 [3] -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涉及子女养育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按每个婴幼儿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覆盖学前教育至全日制学历教育 每名子女每月2000元定额扣除 [3] 托育服务建设 - 加快构建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 以托育机构 社区嵌入式托育 幼儿园托班 用人单位办托 家庭托育点等为网络的"1+N"托育服务体系 [4] - 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 育儿家庭将享受到更加便捷 优质 可负担的托育服务 [4] 休假制度保障 - 各省区市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 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 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 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假 生育奖励假 陪产假 育儿假等生育假期落实到位 [4] 其他配套措施 - 提高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水平 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 一些地方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 进一步减轻家庭生育 养育 教育负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