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安全

搜索文档
上海车展|流量退场,车企开始比拼安全与体验
36氪· 2025-05-09 20:37
行业趋势 - 行业从博眼球转向理性竞争,车企更注重产品和技术展示而非流量人物[2] -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L2级辅助驾驶搭载率超60%[3] - 行业进入靠质量创造竞争力的阶段,营销重点转向抢夺用户心智[5] 电池安全 - 20万元以上车型普遍支持400V超充,100度三元锂电池续航达700公里以上[7] - 2025年新国标要求电池热失控后整包监控2小时无起火爆炸,2026年7月实施[9] - 吉利电池通过8针穿刺和真弹枪击测试,智己电池提前符合新国标且监控24小时无起火[9][10] - 智己电池满足150焦耳底部碰撞标准,累计交付超十万台零自燃[12] 产品功能深化 - 智能化内卷导致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难以通过配置决策,功能细化成竞争重点[16] - 蔚来乐道L90创新前备箱设计满足户外运动需求[17] - 理想MEGA HOME版新增二排旋转座椅,强化家庭场景体验[18] - 智己L6针对都市人群推出"贝果座椅"(多档软硬调节)和防晒天幕(紫外线隔绝99.99%)[20][21][24] 营销与用户洞察 - 智己L6用SPF130+、PA++++等防晒指数和安耐晒类比降低技术理解门槛[21] - 产品需同时具备技术广度和功能深度,智己L6因精准洞察都市人群痛点预售爆单[23]
车展观察|要速度也要安全,动力电池赛道正在重新定义
贝壳财经· 2025-04-28 22:31
超充技术突破 - 行业进入"兆瓦时代",比亚迪、华为、宁德时代、星星充电等企业推出兆瓦级产品,推动补能向"油电同速"升级[1][4] - 宁德时代展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12C兼具800公里纯电续航,-10℃低温亏电环境下仍可保证动力输出[5] - 比亚迪推出闪充电池,实现全球量产最高峰值充电速度1秒2公里,"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5] - 华为发布兆瓦超充产品并成立"超充联盟2.0",推动行业全面超充化发展[9] - 星星充电发布两兆瓦液冷超充系统,聚合功率池能力达10兆瓦,双枪输出电流2400A,启动时间3秒[10] - 欣旺达动力展示闪充电池3.0,实现"1秒1公里"补能效率,未来将推出8-10C倍率超充产品,10%-80%SOC补能时间压缩至7分钟[11] 电池安全升级 - 工信部发布"最严新国标"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2020年版国标仅要求着火前5分钟提供报警信号[13][14] - 吉利汽车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包含电池包底护板、防撞梁等专利,并成立吉曜通行电池产业集团,统一神盾金砖电池品牌[15][19] - 吉利电池需通过36项安全测试,其中23项超新国标标准,包括电芯针刺、海水浸泡等12项未列入国标的严苛测试[19] - 亿纬锂能实现国产大圆柱电池乘用车规模化量产,系统性保障碰撞冲击能量吸收、热失控防护及全生命周期结构稳定性[22] 行业技术革命 - 超充与安全技术革命重新定义电池赛道,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球能源革命的"国际领航员"[3][23] - 欣旺达动力推出1.4MW超大功率商用车电池解决方案,15分钟极速补能提升运力效率400%,循环寿命突破5000次[12] - 比亚迪兆瓦级充电技术参数: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1MW(1000KW)、最高充电电压1000V、最大充电电流1000A、最高充电倍率10C[7][8]
我做了十年电池,至今也没买电车丨产品MAX
36氪· 2025-04-22 18:28
电池技术选择 - 三元电池安全性较差,行业内大部分出货三元的厂家有过自燃案例,建议选择质量控制更好的品牌如宁德时代 [5] - 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更好,不同厂家产品在安全上差异不大,是更优选择 [5] - 20万以上车型可接受为宁德时代电池支付几千元溢价 [7] - 4C以上超充对个人用户非必要,2C充电(10%-80%约20分钟)已足够,快充会损失电池寿命 [8] - 营运车辆适合快充,因按里程衰减而非存储寿命 [8] 行业降本现象 - 电池行业普遍存在降本现象,包括减少隔热垫使用面积等细节 [11] - 行业内存在"不买自家产品"现象,因了解自家降本措施而选择竞品,但竞品可能同样降本 [9][10] - 垂直整合和大规模走量是良性降本方式(如比亚迪),硬性降本可能影响安全 [20][21] - 新势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但在看不见的地方存在减配,验证不如传统车企充分 [15] 购车建议 - 优先选择出货量大、造车沉淀多的车型和全球车型 [13][14] - 比亚迪因垂直整合优势,在行业普遍降本背景下质量表现突出 [20][21] - 保留实体按键设计更实用,部分车企模仿热销车型但缺乏充分调研 [19] - 电池行业从业者仍以使用油车为主,顾虑较多 [22] 电池使用与寿命 - 磷酸铁锂电池在2C情况下循环可达3000次以上,4C循环1500-2000次 [23] - 500公里续航车型年跑2万公里约40次循环,8年约320-500次循环,正常使用无压力 [23] - 避免高温和高SOC存储,建议保持电量10%-90%,快充后立即使用可减少损害 [24] - 夏季高温环境下满电存放对电池寿命影响最大 [24] 电池安全标准 - 新国标是最严强制性标准,但仍是地板要求 [25][26] - 磷酸铁锂和中镍高压三元基本都能过新国标,高镍掺硅方形铝壳大容量电池较难通过 [25] - 测试在特定条件下进行,不代表所有实际行驶工况安全 [26] - 高速撞击等极端情况仍可能导致冒烟或着火,不能因新国标放松警惕 [26]
最严动力电池标准出炉!9家电池企业参与
起点锂电· 2025-04-14 17:47
新国标核心内容 - 工信部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2026年7月1日实施,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2] - 新规起草单位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9家电池企业及整车厂、检测机构,78%企业已掌握相关技术,14%企业预计2026-2027年达标[3] 三大技术升级 热扩散安全 - 新增内部加热片触发热失控方法,针刺速度调整为0.1-1mm/s[5] - 要求热失控后5分钟内报警且烟气不进入乘员舱,监测时长延长至2小时且温度低于60℃[6][7] - 安全防线从被动逃生转向主动阻断,需多层级热失控防护能力[8] 底部撞击测试 - 强制要求直径30mm钢球以150J能量撞击测试,仅离地间隙≥200mm商用车可豁免[10][11] 快充安全管理 - 要求300次快充循环后通过外部短路测试,20%-80% SOC区间快充性能需稳定[14] - 针对"充电15分钟续航400公里"超快充技术,避免企业堆砌功率忽视耐久性[14] 行业影响 电池企业 -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凸显:宁德时代CTP3.0抗挤压能力提升30%,比亚迪"智慧眼"系统可提前10分钟预警热失控[18] - 二三线电池厂面临淘汰压力,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路线加速迭代[18] 整车企业 - 需重新设计电池包结构,底部需集成高强度防撞梁,热失控防护材料需耐高温阻燃[19] - 满足新规的电池系统成本预计增加15%-20%[19] 检测认证行业 - 底部撞击测试单次成本或超200万,叠加动力电池安全纳入年检,检测认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19] 长期产业意义 - 推动行业从续航竞赛转向绝对安全,促进电池材料、结构设计、智能热管理等全链条技术升级[21] - 提升中国在全球电池安全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巩固技术优势和国际产业链地位[22] - 需配套执行体系支持,如建立电池安全溯源平台、专项补偿基金等[22]
天赐材料发布“不可燃”5V电解液
高工锂电· 2025-04-01 18:49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专注于精细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业务板块包括锂离子电池材料和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 [1] - 公司以"绿色化学成就低碳美丽生活"为使命,致力于为人类创造更低碳更美丽的生活 [1] 5V电解液技术突破 - 最新研发的5V电解液采用高安全性溶剂,具有不可燃、不易挥发的特性 [2][3] - 该电解液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从根本上提升了电池安全性 [3] - 针对传统电解液在5V LNMO体系中循环衰减快和产气严重的问题,该产品具有抑制高温产气、保护电极、不可燃三大核心优势 [5] 技术性能优势 - 通过调整溶剂体系拓宽了电解液电压窗口,使LNMO体系能在高压下稳定运行 [5] - 相比传统高压电解液,常温循环寿命提升600周,高温循环寿命提升300周 [5] - 优化配方在正负极表面形成稳定保护膜,循环后负极片中Mn元素含量减少约45% [6] 技术原理与挑战 - 传统碳酸酯类溶剂在>4.5V时会被氧化分解产气,导致电池鼓胀和性能下降 [5] - Jahn-Teller效应会导致Mn溶出,破坏正极材料结构并沉积在负极,影响电池性能 [7] 应用场景 - 该电解液适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系统、低空经济等领域 [8] - 在电动车、高效储能、无人机等应用中可实现更长续航、更高能效、更安全的体验 [8]
电池隐患!超18万辆汽车召回
起点锂电· 2025-02-10 19:07
行业活动 - 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将于2025年2月28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办 活动主题聚焦新技术与新工艺探索 主办方为起点锂电和起点研究院(SPIR) 预计规模500+人 [2][3] - 论坛同期将组织圆柱电池企业巡访活动 覆盖国轩高科 利维能 诺达智慧 中泽科技 苏州力神 睿恩新能源 天鹏电源 中比新能源 天能集团 新能安 浙江锋锂 华立源 鹏辉能源 欣旺达锂威 深圳中基 博力威 恒泰科技等17家企业 [6] 三星SDI电池召回事件 - 三星SDI因电池隔膜损坏可能导致热过载或内部短路 正在美国召回18万辆配套汽车 涉及克莱斯勒 大众/奥迪和福特三大品牌 生产日期为2020年7月1日至2023年3月28日 [3] - 具体召回数量:克莱斯勒旗下Jeep品牌155096辆(牧马人4xe和大切诺基4xe) 奥迪4616辆(A7和Q5) 福特20484辆(翼虎和林肯冒险家) 目前解决方案仅为软件更新 [4] 车企供应链格局 - 受影响车企已建立多元化电池供应体系:奥迪另有LG新能源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供应商 福特与宁德时代合作建设美国合资工厂 克莱斯勒母公司Stellantis与宁德时代 蜂巢等合作 计划2026年在西班牙投产磷酸铁锂电池 [4] - 中国电池企业加速国际化: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等已布局美国市场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但宁德时代技术授权模式已进入福特供应链 [4] 行业影响 - 三星SDI在美国市场份额可能被中国电池企业分食 本次召回事件凸显电池安全问题重要性 在技术迭代过程中需始终将安全置于首位 [4] - 圆柱电池技术论坛的举办显示该技术路线仍受行业重视 论坛将汇集国轩高科 鹏辉能源 欣旺达等主流企业 反映行业技术交流需求旺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