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7万亿元!中国已初步建成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11:15
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设立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 高频汇集并系统分析银行间债券、货币、衍生品、黄金、票据等各金融子市场交易数据 [1] - 该报告库将服务金融机构、宏观调控和金融市场监管 [1][3] 数字人民币国际化推进 - 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 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 [3] - 服务数字金融创新 [3] 个人征信体系建设 - 设立个人征信机构 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个人征信产品 [3] - 进一步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3] 上海金融开放试点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创新业务规则支持上海发展离岸贸易 [3] - 发展自贸离岸债 遵循"两头在外"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标准 拓宽"走出去"企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优质企业融资渠道 [3] - 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 实现优质企业与境外资金高效融通 [3]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 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包括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跨境贸易再融资"业务、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等试点 [4] - 推动上海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支持私募股权机构发行科创债券 [4] 外汇市场发展 - 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推动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 [4] - 便利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 [4] 跨境支付体系发展 - 中国已初步建成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 [5] - 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朝着更加高效、安全、包容、多元的方向发展 [5] 外资机构在华发展 - 全球前50大银行已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 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5]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 各项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7] 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 - 金融监管总局大力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试点 [7] -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 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 [7]
央行行长潘功胜,最新发声!要点一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1:07
金融开放举措 - 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汇集分析银行间债券、货币、衍生品、黄金、票据等金融子市场交易数据 [1] - 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 [1] - 设立个人征信机构,提供多元化、差异化个人征信产品,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1]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业务规则支持离岸贸易发展 [1] - 发展自贸离岸债,遵循"两头在外"原则和国际规则标准,拓宽"走出去"企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优质企业融资渠道 [1] - 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实现优质企业与境外资金高效融通,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1] - 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包括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跨境贸易再融资业务、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等试点 [2][3] - 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便利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管理汇率风险 [2]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 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从数量、价格、结构等方面出台多项措施,有效支持经济回升和金融市场稳定 [2] - 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优化中间变量,培育政策利率,提升传导效率,丰富工具箱,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 [2] -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是渐进、持续的过程,未来将不断评估和完善 [2]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 -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主导货币更替反映国际格局变化和国家竞争力迭代 [3] - 国际主导货币具有全球公共品属性,存在内在不稳定问题 [3] -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讨论方向包括弱化对单一主权货币依赖和推动超主权货币如SDR成为主导货币 [3] - 国际货币体系向多极化发展,可能朝少数主权货币并存、竞争、制衡格局演进 [4] - 主权货币国需强化国内财政纪律和金融监管,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 [4] SDR发展 - SDR理论上能克服单一主权货币问题,具有更强稳定性,可更好承担全球公共品职能 [4] - SDR成为国际主导货币面临政治共识不足和市场局限性问题 [5] - 需优化SDR机制安排,扩大使用范围,推动私营部门参与,发行SDR计价债券,提升储备资产作用 [5]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三大支付货币,在SDR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第三 [5] - 中国已初步建成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 [6] - 人民银行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或货币当局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成为全球金融安全网重要组成部分 [9] 金融监管与稳定 - 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已全部达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99%以上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 [5][9] - 中国全面实施《巴塞尔协议III》,建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影子银行风险大幅压降 [9] - 对非银行中介机构监管较弱,需加强监管 [7] 跨境支付与技术应用 - 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发展,重塑传统支付体系 [6] - 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金融等技术将持续推动跨境支付体系演进 [6] 国际金融组织治理 - 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份额和投票权缺乏实质性调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比低于实际地位 [8] - 个别成员国单边主义政策干预国际金融组织治理和运作 [8] - 国际金融组织需推进治理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维护多边主义 [8]
潘功胜:一年来央行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有效推进
第一财经· 2025-06-18 10:25
货币政策框架演进 - 央行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 从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维度出台措施 有效支撑经济回升和金融市场稳定 [1] - 过去一年完善货币政策框架 优化中间变量 培育政策利率 提升传导效率 丰富工具箱并加强预期引导 [1] - 货币政策转型是渐进过程 未来将持续评估和改进框架设计 [1]
央行5月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继续暂停国债买卖
证券时报· 2025-05-30 23:04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 5月央行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包括3个月期4000亿元和6个月期3000亿元,当月有9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回笼2000亿元 [2] - 买断式逆回购净回笼不意味着收紧流动性,5月MLF净投放3750亿元,整体保持中期流动性净投放,体现适度宽松政策取向 [2] - 5月未开展国债买卖操作,市场预期三季度可能重启以发挥国债收益率定价基准作用 [2] 买断式逆回购与MLF动态 - 5月买断式逆回购延续4月净回笼态势,3月以来MLF改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方式,每月保持净投放 [4] - MLF可能重新成为中期流动性主要投放渠道,其期限长、投放确定性强,多重价位中标可降低资金成本,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4] - 央行流动性工具储备充足,包括长期降准和国债买卖、中期MLF及结构性工具、短期逆回购等 [4] 国债市场与央行操作预期 - 年初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6%历史低位,央行1月起暂停买入国债以平衡市场供需 [6] - 央行或在三季度恢复国债买卖,7-8月政府债净融资高峰期间操作可能性较高,以增强主权信用货币发行方式 [7] - 国债买卖将充实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强化国债收益率定价基准功能,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7]
宣昌能: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 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3 18:13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演进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出席冰岛央行年度经济会议和国际清算银行行长例会 [2][3] - 中国经济金融结构发生深刻变革 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3] 货币政策转型方向 - 淡化数量目标 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 [4] - 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 明确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 [4] - 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 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等纳入其中 [4] - 健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包括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安排 [5] 政策透明度与沟通 - 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 [5] - 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 [5] - 加强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 [5] 国际交流议题 - 宣昌能与BIS行长例会与会者交流全球经济金融形势 [5] - 讨论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投资问题 [5] - 探讨全球碎片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 [5] - 研究居民部门通胀预期问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