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搜索文档
【社论】规范涉企执法,让企业轻装上阵
搜狐财经· 2025-05-23 00:29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 司法部明确专项行动聚焦整治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1] - 市场监管总局指出当前部分领域乱收费问题仍然存在,亟需综合施策重拳整治,切实为企业减负 [1]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均强调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凸显其重要性 [1] 专项行动聚焦的四类问题 - 纠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行为 [2] - 打击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行为 [2] - 解决执法标准不一致、要求不统一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 [2] - 查处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该罚不罚、吃拿卡要、粗暴执法等违反执法规范要求行为 [2] 专项行动的实施与长远措施 - 专项行动为职能部门竖立公正文明执法的信标,便于精准高效锁定和查处问题 [2] - 需强化源头治理,加快修订行政处罚法、价格法等法律及配套法规,避免收费政策带病运行 [2] - 规范涉企执法与法治政府建设相向而行,是服务市场扶助企业的重要一步 [3]
鲁西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召开
齐鲁晚报网· 2025-05-22 22:1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李潇 5月22日,菏泽鲁西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召开,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和 相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市政协副主席、鲁西新区党工委书记朱中华出席会议并讲话,鲁西 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国主持会议。 会上,宣读了相关文件,部分区直部门、镇街进行发言。 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区直各部门主要、分管及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各镇街主要负责及分管同 志,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区属国有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园区专班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朱中华指出,近年来,党工委、管委会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 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得到广大市场主体的认可。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 高政治站位,持续优化办事程序,提升服务质效,切实增强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全区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朱中华强调,要扭住关键环节,持续深化"三亮"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与基本公共服务水 平,推动重点工作提质增效。要坚持标本兼治,聚焦法治、政务、社会三大环境,着力构建"企业最有 感"的营商环境。要强化担当作为,以组织领导、作风建设、队 ...
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动真碰硬”——国新办介绍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最新进展
新华社· 2025-05-22 22:10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进展 - 专项行动自3月在全国全面推开,司法部统筹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同题共答[1] - 行政罚款数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乱检查得到有效遏制[1] - 截至5月21日,共汇集问题线索6232条,督促办理5246条,整治问题涉案金额3.35亿元,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3] 专项行动聚焦的突出问题 - 纠治四类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乱收费/罚款/检查/查封、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执法标准不一致加重负担、滥用职权等违反执法规范行为[2] - 重点领域包括食品药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与企业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3] 优化涉企收费与执法监管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严查政府部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超标准收费等行为,强化交通物流和水电气暖行业收费监管[3] - 加快涉企收费监测平台建设,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强化制度刚性[3] - 应急管理部推行7项"轻微首违不罚"措施,对严重违法行为实施"一案双罚"(处罚企业和负责人)[4] 执法方式创新与法治保障 - 多地探索柔性执法,出台免罚清单或绿色通道,平衡执法力度与服务温度[6]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禁止滥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和趋利性异地执法,为规范执法提供法律支撑[6] - 司法部强调对食品药品等领域坚持"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6] 下一步行动方向 - 加大对问题查纠整改监督力度,对典型案件重点督办或提级办理[7] - 对纠治不力地区采取约谈、通报、曝光等措施推动落实[7]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2 20:58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 专项行动自2023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 截至5月21日共汇集问题线索6232条 督促办理5246条 整治问题涉案金额3.35亿元 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 [2] - 专项行动聚焦四类突出问题: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 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执法标准不一致加重企业负担 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违反执法规范行为 [3] - 行政罚款数额总体呈下降趋势 乱检查得到有效遏制 [2] 市场监管领域治理措施 - 重点整治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超标准收费/转嫁审批成本等违规行为 严查行业协会商会利用行政影响力强制收费 强化交通物流领域收费监管 [4] - 全面清理存量涉企收费政策 严格新政策合规审查 加快涉企收费监测平台建设 推动跨领域联合治理 [4] - 构建常态化监管法规体系 强化法治保障震慑违规收费 [4] 安全生产执法改进方向 - 完善分类分级检查制度 规定执法频次上限 制定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 推进包容审慎执法 [5] - 对严重违法行为实施联合惩戒/移送司法机关 依法采取"一案双罚"措施 [5] - 将重大事故隐患纳入检查重点事项清单 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 [6] 专项行动后续计划 - 对突出问题/典型案件重点督办或提级办理 对纠治不力地区采取约谈/通报/曝光等措施 [6] - 分期分批赴各地调研指导 适时开展阶段性评估 研究完善常态化监督机制 [6]
挽回近亿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重点关注这些领域
券商中国· 2025-05-22 18:04
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成果 - 专项行动自3月开展以来整治问题涉案金额达3.35亿元,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 [1][3] - 重点领域覆盖食品药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 [1][2] - 截至5月21日工作平台汇集问题线索6232条,督促办理5246条 [3] 专项行动聚焦的四大突出问题 - 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问题 [2] - 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行为 [2] - 执法标准不一致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 [2] - 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及"吃拿卡要"等违反执法规范的行为 [2]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涉企收费监管措施 - 将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并修订《价格法》,提高违法成本 [4][5] - 严查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超标准收费等违规行为 [4] - 整治行业协会商会强制收费及交通物流、水电气暖等行业收费问题 [4] - 清理存量涉企收费政策,严格新政策合规审查 [4] 司法部完善执法长效机制 - 研究制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 [6] - 拟出台《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明确权力边界和禁止性行为 [6] - 重点解决粗暴执法、任性执法和机械执法等问题 [5][6] 监管技术及协同机制创新 - 加快涉企收费监测平台建设,利用监测点数据采集识别风险 [4] - 建立跨部门问题线索共享和快速处置机制 [4]
河南汝阳县:打造优质服务新高地 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5-22 17:13
政策落实与惠企红利 - 全面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2] - 通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搭建用工平台,2025年组织招聘9场,提供就业岗位2 12万个,95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入职689人 [2] - 简化创业担保贷款流程,发放贷款400万元,直接扶持创业2人,带动就业19人 [2] - 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开展"人社服务进园区"活动,主动解决用工难题 [2] 服务流程优化 - 推行"综合柜员制",整合社保、就业等业务,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材料精简30%,时限压缩50% [3] - 推广"河南社保APP""豫事办"等线上平台,养老保险转移、失业金申领等高频业务实现"零跑腿" [3] 权益保障与劳动关系 - 推行"教育整改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柔性执法模式,对轻微违法行为首次不罚 [4] - 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设立仲裁"绿色通道",案件调解成功率超市定目标,平均办结周期缩短至30天 [4] 未来规划 - 探索"免申即享"服务模式,推动政策直达企业 [4] - 打造"智慧人社",扩大"跨省通办"业务范围 [4] - 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精准对接需求 [4]
挽回企业损失近亿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重点关注这些领域
证券时报· 2025-05-22 16:36
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成果 - 专项行动自3月开展以来整治问题涉案金额达3.35亿元,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 [1][3] - 重点领域包括食品药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1][2] - 工作平台已汇集问题线索6232条,督促办理5246条 [3] 专项行动聚焦的突出问题 - 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问题 [2] - 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行为 [2] - 执法标准不一致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 [2] - 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吃拿卡要"等违反执法规范的行为 [2] 市场监管总局的监管措施 - 将严查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超标准收费等违规行为 [4] - 整治行业协会商会利用行政影响力强制收费问题 [4] - 强化陆路、海运口岸等交通物流领域收费监管 [4] - 对水电气暖等行业收费问题开展"回头看" [4] 长效机制建设 - 推动《价格法》修订,加快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 [5] - 全面清理存量涉企收费政策,不合规项目应废尽废、应调尽调 [4] - 严格新政策合规审查,杜绝违规收费政策出台 [4] 执法人员管理 - 研究制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 [6] - 制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明确执法人员禁止性行为和纪律要求 [6] - 加快涉企收费监测平台建设,建立问题线索共享和快速处置机制 [4]
挽回企业损失近亿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重点关注这些领域
证券时报· 2025-05-22 16:30
专项行动核心成果 - 自今年3月起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1][3] - 截至5月21日专项行动整治问题涉案金额达3.35亿元 [1][4] - 专项行动已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9881.35万元 [1][2][4] 专项行动重点领域与问题 - 重点聚焦食品药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与企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且易引发问题的领域 [1][3] - 专项行动着力纠治四类突出问题: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问题、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行为、执法标准不一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以及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违反执法规范的行为 [3] 监管机制与后续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强化涉企收费监管并推动《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出台 [1][5][7] - 司法部正研究制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及《行政执法行为规范》以健全执法人员准入退出机制并明确权力边界与禁止性行为 [7] - 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化专项行动靶向攻坚重点领域包括严查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违规收费、整治行业协会商会强制收费、强化交通物流领域监管并对水电气暖行业收费开展回头看 [6] - 创新智慧监管加快涉企收费监测平台建设强化部门协同与问题线索快速处置机制 [6]
司法部发布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
新华社· 2025-05-22 16:06
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 核心观点 - 司法部发布一批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 旨在优化营商环境和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1] - 典型案例涵盖严格执法 程序规范 权限协调 监督协同和数字赋能等多个方面 [1][2] 严格执法 - 山东某市市场监管局监督机构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 对违法行为处以行政处罚并启动行刑衔接程序 [1] 程序规范 - 重庆某区司法局纠正区住建委未作出行政决定直接要求缴纳滞纳金的程序违法行为 强调程序合法保障实体公正 [1] 权限协调 - 甘肃某市司法局协调解决部门间行政执法权限争议 完善当地监督制度体系 [2] 监督协同 - 云南交通运输部门联合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法行为 对不当行为给予处分并开展全系统警示教育 [2] 数字赋能 - 江苏某市司法局开发"扫码入企"信息化平台 解决重复检查 多头多层检查难题 [2] - 浙江某市司法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监督精准度 解决人员不足和监督手段少问题 [2]
司法部: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全面推开 纠治四类突出问题
央视网· 2025-05-22 10:57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背景 - 专项行动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规范涉企执法、优化营商环境作出重要指示 [1]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专项行动列为重要任务,《民营经济促进法》为专项行动提供了法治原则和制度基础 [1] - 2023年3月以来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部署本系统行动 [1] 专项行动目标与重点 - 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 [2] - 重点纠治四类问题: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执法标准不一致加重企业负担、违反执法规范要求的行为 [2] - 专项行动成效关键在于能否真正纠治这些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的突出问题 [2] 专项行动组织与实施 - 司法部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指导省市县三级建立专班,国务院部门发挥条线指导作用 [3] - 通过政策解读、工作指引、典型案例等方式指导基层,对2.4万名监督人员和30多万一线执法骨干进行培训 [3] - 开发专项行动工作平台,实时汇总问题线索并分送处理,设置罚没收入增长20%的预警值 [3] 专项行动进展与成效 - 截至5月21日工作平台汇集问题线索6232条,督促办理5246条,整治问题涉案金额3.35亿元,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 [4] - 行政罚款数额总体下降,乱检查得到有效遏制,但整治效果与企业和群众期待仍有差距 [4] - 下一步将加大监督力度,对突出问题重点督办或提级办理,对纠治不力地区采取约谈通报曝光等措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