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国务院发布新政,鼓励现代企业制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经济网· 2025-05-28 12:37
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首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现代企业制度框架 [1] - 鼓励企业将诚实守信、以义取利、守正创新等传统文化理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融入公司治理 [1] - 这是首次在"现代企业制度"顶层设计中明确要求制度化融入传统文化 [2] 政策背景 - 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传统文化应"融入生产生活" [2] -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 [2] - 2022年《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多位专家建议将传统文化纳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 专家观点 - 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提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道",显性层面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隐性层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 全国人大代表杨朝明强调中国历来讲究守正创新,创新应建立在继承基础上 [3] - 全国政协委员秦荣生指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管理 [3] 企业实践案例 - 方太集团2008年全面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管理体系 [4] - 方太以仁爱、良知为魂,构建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的综合体系 [4] - 方太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制定制度,提出"创新三论"研发智能吸油烟机等爆款产品 [4] 企业绩效 - 方太疫情期间业绩连续三年逆势上升,三年累计增长48% [5] - 2023年营收176.29亿元,同比增长8.53%,2024年保持平稳增长 [5] - 截至2025年4月拥有超15000件国内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4000件 [6] 行业影响 - 方太参与修制定国内外标准超130项,拥有洗碗机领域最多专利授权数(1338件) [6] - 中国企业联合会朱宏任表示方太实践对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有参考借鉴意义 [6]
一封家书
人民日报· 2025-05-24 05:56
传统文化教育实践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深度解读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以及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 - 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品格塑造和全面发展,并为文化传承奠定基础,具体实践包括冬至包饺子、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重阳敬老孝亲等活动[1] - 基层教育工作者通过20年的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中"接过来,传下去",强调教育不是塑造精英,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1] 教育理念转变 - 当前教育生态中存在心性教育的缺失,家长的教育观和幸福观需要从目标式幸福转变为过程式幸福,以真正转化为成长的动力[2] - 家长心态的转变,如用鼓励代替指责、用倾听取代说教,可以帮助孩子在松弛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2] - 教育被描述为一场静待花开的过程,过程式幸福能为孩子铺就成长之路,化解教育难题[2] 家书的情感价值 - "一封家书"环节在特定情景中让学员表达感恩、道歉或谅解,许多学员分享家书写完后长期堵在心里的东西就消失了[4] - 家书活动在家庭矛盾化解和情感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一对父子在家书朗读环节中情感爆发,父亲紧紧拥抱儿子[4] - 家书馆的提议旨在展览公开的家书,预计会有家长带孩子前来参观[5] 家书的社会影响 - 家书活动扩展到监狱系统,服刑人员通过家书表达心愿,如给父母洗脚或为丈夫过生日,警官通过家书了解并满足这些心愿[5][6] - 家书在服刑人员与家人之间架起情感桥梁,例如一名服刑人员在家书中表达对父母的愧疚,警官安排其父母到场并实现洗脚心愿[5] - 家书成为化解家庭矛盾和表达心里话的有效方式,许多平时讲不出口的话通过家书得以传达[6]
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扬光大
人民网· 2025-05-22 16:28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展开论述,属于政治理论范畴,不涉及公司或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需进行关键要点总结。 文档内容聚焦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形成背景、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与投资银行分析的行业和公司研究无关。建议提供与金融市场、企业动态或经济数据相关的材料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小县城有所“大学校”
人民日报· 2025-05-17 06:12
海丝首港景区发展 - 广西合浦海丝首港景区每晚进行6个多小时的交互式情景演出,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繁华景象 [1] - 景区以北10公里处建有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专题博物馆,包含文物陈列厅和汉墓保护展示厅 [1] - 演员通过参观博物馆获取灵感,博物馆展出的四合院式陶屋、玛瑙首饰等文物丰富了演出内容 [1]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 - 博物馆建于汉墓遗址之上,1970年因施工意外发现"望牛岭1号墓"而建,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羽纹铜凤灯等245件(套)器物 [2] - 馆内展出3869枚来自西亚、中亚的玻璃珠饰,印证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历史地位 [2] - 博物馆设有文物保管、修复、社会宣教等机构,与3家中小学合作开展"馆校共建",培养30多名"小小讲解员" [3] 考古发现与遗址保护 - 望牛岭1号墓出土文物显示合浦郡是汉代经略岭南及海外的支点,墓室车辙可研究当时车辆构造和运输情况 [3] - 望牛岭发掘出西汉早期至晚期的16座家族墓,将建设遗址公园,采用声光电全息投影技术展示历史 [3] - 博物馆通过汉墓保护展示厅直接向公众展示墓室构造和历史原貌 [3] 文化传播与教育功能 - 博物馆通过文物展览和互动讲解(如羽纹铜凤灯国际巡展)传播中国古代文明成就 [3] - 博物馆定位为"向海之路"主题,通过示意图展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及长安至合浦水陆交通路线 [2] - 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校" [4]
传统健身渐成青年“新宠”(健身视野)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30
传统健身项目在青年群体中的兴起 - 八段锦和太极拳等传统健身项目在青年群体中悄然兴起,丰富了人们的健身方式[2] -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八段锦练习片段在B站播放量超千万次,弹幕多达上万条[5] - "办公室五分钟八段锦"等成为年轻人关注的热门话题,练习者互称"锦友"[5] 八段锦的流行与特点 - 八段锦有着800多年历史,原本更受中老年群体青睐,现在年轻人也"涌向"八段锦[5] - 八段锦不挑场地、简单易学,极具"性价比",成为年轻人的健身"新宠"[6] - 八段锦通过调节呼吸、运动身体,帮助练习者调和气血、强身健体[10] 太极拳的普及与教育价值 - 太极拳课越发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每学期选课时都很抢手[7] - 太极拳课程不仅帮助年轻人强身健体,还有利于调节情绪,发挥静心、养心的功效[7] -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饱含东方哲思[10] 传统健身项目的教育推广 - 太极拳必修课、体验课和国际暑期课等课程在北大校园日益丰富[8] - 太极拳社团、赛事、体育文化节等活动也在校园中开展[8]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8] 传统健身项目的社会影响 - 练习八段锦让年轻人注意力集中到自身,在生活中更加专注、沉静[6] - 太极拳传递着"中和""以柔克刚"等理念,既是锻炼方式,也是精神浸润[8] - 传统健身项目走进大中小学校园,越来越多人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9]
当科普动画“梦想”成真(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5-11 05:30
国产科普动画《海尔兄弟》重制版上线 - 1995年国产科普动画《海尔兄弟》高清重制版在多个视频平台上线,引发观众对30年前科幻情节已实现的讨论 [1] - 动画中深潜器探索马里亚纳海沟的情节已由"奋斗者"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实现,能精准操控机械手采集海底样品 [1] - 动画描绘的智能机器人、无人工厂等场景已从想象变为现实,在现代生产线实现人机协作 [1] 科技发展成就与文化传承 - 动画中科幻场景的实现反映了中国科技从想象到现实的迭代进程,展现科技强国建设的精神力量 [1] - 动画展示的名胜古迹如小雁塔抗震结构、悬空寺营造法式等传统智慧,仍在现代建筑技术中得到创新应用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证实为中国人创新血脉中的活性因子,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展现强大生命力 [1][2] 未实现的科技愿景与未来展望 - 动画中"植入智慧和情感"的类人机器人技术尚未完全实现,仍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未竟之业 [3] - 随着AI和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动画中的创新愿景有望成为托举人类未来的实景 [3] 科普动画的当代价值与创作方向 - 该动画通过探险故事开展科普教育,启蒙了几代人对智慧改变世界的追求,现需传承创新文化 [4] - 新时代科普动画创作需适应青少年作为移动互联网、AI原住民的特征,突破传统传播方式 [4] - 建议将硬核科技、人文知识嵌入青少年话语体系,利用科普动画促进代际科学精神启蒙 [4] - 科技持续进步为科普动画提供取之不竭的创作素材,需持续产出优秀作品满足探索需求 [4]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5-07 06:12
中国式现代化与劳模精神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动员激励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1] -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为劳动者成就梦想开辟广阔舞台,需深入研究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 [1] -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供科学指引,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2] 劳模精神的理论基础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的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一脉相承,深化了对劳动、劳动价值的认识 [3] - 劳模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关于劳动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 [4] - 劳模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伟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工人阶级的伟大贡献 - 工人阶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本上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6] - 工人阶级在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中建立不朽功勋,始终坚定走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最前列 [7]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工人阶级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 [8] 劳模精神的实践价值 - 劳模精神为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作用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激励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敢闯敢干、建功立业 [10] - 弘扬劳动精神激发劳动热情、创新潜能、创造活力,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强音 [11] - 工匠精神激励劳动者练就卓越技能,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坚实物质基础 [12] 弘扬劳模精神的保障措施 -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增强劳动者主人翁意识 [14] -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提高劳动、技能、知识、创新等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权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5] -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加强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 [16]
阿拉善博物馆文化体验活动精彩不重样
内蒙古日报· 2025-05-04 08:33
阿拉善博物馆劳动节系列活动 - 阿拉善博物馆于5月3日开展"小小考古家"青铜器挖掘体验活动 工作人员带领少年儿童模拟考古挖掘工作 从石膏块中挖掘清理青铜器模型 并讲解考古工作职责与意义 让小朋友感受文物魅力增强动手能力 [1] - 该活动属于"匠心守艺 薪火相传"劳动节系列活动之一 系列活动从4月30日持续至5月5日 包含多项传统文化体验项目 [1] - 系列活动包括"平凡坚守 非凡奉献"阿拉善劳模故事宣讲 "驼乡毡艺 指尖传承"羊毛毡戳画 "磨转千年"传统石磨体验 "赓续五四薪火"五四青年节主题竹编画体验 "鸢飞千年·线牵古今"古法风筝制作体验等 [1]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详情 - "磨转千年"传统石磨体验活动中 工作人员带领游客和小朋友体验传统石磨磨制谷物过程 结合阿拉善地区发现的石器讲述石磨发展历史 感受传统手工艺匠人精神 [2] - "驼乡毡艺 指尖传承"羊毛毡戳画活动中 工作人员引导游客用彩色羊毛和戳针在羊毛毡上制作羊毛毡画 体验羊毛毡画制作工艺 [2] - "鸢飞千年·线牵古今"古法风筝制作体验活动中 工作人员带领参与者制作风筝并绘制图案 体验传统工艺制作过程 传承非遗技艺 [2] - 系列活动不仅礼赞最美劳动者 还让参与者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弘扬劳动精神 [2]
北京何以实证三千余年建城史?中国考古博物馆“五一”讲座揭秘
中国新闻网· 2025-05-01 19:41
琉璃河遗址考古发现 -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出土的"太保墉燕"铭文为北京三千余年建城史提供最早实物证据 在世界城市研究史上具有独特价值 [1] - "太保墉燕"铭文实证周初三公之一的太保召公奭亲自到燕地建都 填补传世文献中青铜时代城市建造文献空白 [1] - 遗址燕侯家族墓地发现补足西周燕国墓地最重要环节 带墓道墓葬数量仅次于周公庙陵坡墓地和晋侯墓地 [2] - 应用高精度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复原中国首例完整古代"家族树" 为商周考古提供新技术路线 [2] - 遗址分布范围约5.25平方公里 是燕山南麓目前所知面积最大西周遗址 2019年以来勘探80余万平方米 新发现各类遗迹930余处 [2] - 首次揭示西周封国两重城垣结构 推测城址规模达百万平方米 大型夯土建筑和水井组合在西周遗址中前所未见 [4] - 遗址是目前唯一同时发现多重城垣 大型建筑 完整墓葬区 建城铭文和甲骨文的西周封国遗址 [5] 历史文化价值 - 将北京城建城史延伸至三千余年 是世界首都中建城最早的城市之一 [5] - 出土铭文实证《史记》等文献关于西周燕国分封的记载 [5] - 出土器物包含周 商 本地和北方草原文化因素 体现燕文化复杂性 [6] - 通过环境考古 动植物考古等手段更生动复原古代生产生活方式 [7] 中国考古博物馆活动 - 2025年"五一"假期推出"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系列学术讲座和纪录片播放等特别活动 [1][11] - 5月4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肖小勇主讲新疆喀什莫尔寺考古新发现 5月5日武汉大学副教授孙卓主讲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考古新发现 [11] - 播放5集纪录片《仰韶故事》深入挖掘仰韶文化内涵 [11]
《长安三万里》在台首映 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华网· 2025-04-29 09:38
大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台首映 - 大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闽南语版于4月28日晚在台北首映,并将于4月30日起在台湾院线公映,同步推出普通话与闽南语两个版本 [1] - 该片由追光动画制作,以唐诗串联起李白、高适等盛唐诗人的传奇故事,巧妙融入48首唐诗名篇,2023年在大陆上映后总票房已超18亿元人民币 [5] - 台湾发行方为春晖映像有限公司,该公司创始人陈俊荣表示早在两年前大陆上映时就开始期待将这部电影引入台湾 [2] 台湾市场反应与观众反馈 - 首映记者会吸引了岛内媒体、影视界、院校等各界数百名观众到场观影 [1] - 台湾演员李罗为闽南语版中的李白配音,并在记者会现场用闽南语朗诵了李白的《将进酒》 [2] - 台湾女孩林家萱专门从北京飞回台北参加首映记者会,已"四刷"这部电影,包括在北京组织的两次台胞专场观影会 [2][5] - 台北市民林先生带着外孙与外孙女观影,希望小朋友能多了解传统文化 [5] 两岸影视交流与合作 - 春晖映像有限公司执行长孔繁芸表示希望未来能引进更多大陆的优秀电影,认为大陆动画电影的发展超乎想象 [5] - 目前台湾对引进大陆电影采用"配额抽签"制度,以随机抽签的方式一年抽出十部大陆影片在台发行 [5] - 闽南语版未来还计划在福建等地重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