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冬病夏治
icon
搜索文档
夏至时节暑湿盛 养阳静心护脾胃
新华网· 2025-06-20 18:57
夏至养生要点 - 夏至时节气温高、湿度大,易引发中暑、消化不良、湿疹等疾病,养生重点为顺时养阳、清热祛湿、宁心护阴 [1] - 人体阳气外浮导致脾胃阳气薄弱,过度贪凉易损伤脾阳,引发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4] - 湿邪内生可能导致头重如裹、四肢困重等症状,需注重健脾化湿 [4] 饮食建议 - 饮食应健脾化湿,推荐食用山药、茯苓、莲子、冬瓜,薏苡仁可煮粥或煲汤 [4] - 滋养心阴、预防心火亢盛可选用百合、麦冬、银耳、乌梅,适当食用苦瓜、苦菊 [4] - 忌生冷寒凉、肥甘厚味及过咸过燥的食物 [4] 生活习惯调整 - 建议晚睡早起,中午适当小憩 [4] - 空调温度不低于26℃,避免直吹身体,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 [4] - 运动避开正午烈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舒缓运动,忌剧烈运动及运动后骤冷 [4] 情绪管理 - 高温易引发心火亢盛,表现为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舌生疮,需保持情绪舒畅,避免急躁发怒 [4] 中医外治法 - 夏至是"冬病夏治"的重要窗口期,可运用中医外治法扶阳固本、祛湿解暑、调和气血 [5] - "三伏灸"常从夏至后启动,借助自然界阳气驱散体内积寒,强壮脾肾阳气 [5]
“冬病夏治”,济南热力集团80个小区供热改造项目全部开工
齐鲁晚报网· 2025-05-26 10:59
供热设施改造工程进展 - 济南热力集团80个小区供热设施改造工程开工率达100%,其中45项工程已完工[1][3] - 改造项目预计提升2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效能,惠及40万居民[3] - 改造内容包括老旧供热管网、阀门、排气阀等设施更新[3] 2025年技改项目规划 - 公司计划2025年实施415项技改类项目,包括171项技术提升项目和244项老旧小区供热改造项目[3] - 涉及296项大温差改造项目和32项续建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 重点小区改造案例 - 翡翠郡北区改造涵盖892个入户阀门更新及78套单元装置改造,解决管网泄漏问题[5] - 正大城市花园二期改造排气阀及入户阀,预计5月底竣工,可提高管网排气效率[6] - 御景城小区改造17个单元穿墙管、1332户入户装置,加装流量计,竣工后供热失衡率将大幅下降[6] 施工优化措施 - 调整作业时间避开居民休息高峰,同步推进沟槽开挖与回填以缩短周期[5] - 采用单元流量计加装、阀门井修缮等配套措施提升系统稳定性[6] 项目时间节点 - 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供热设备设施升级,为2025-2026采暖季做准备[6]
食养有智慧 药膳护健康(健康驿站)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3 06:52
中医药膳行业发展趋势 - 中医药膳在"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下展现出独特价值,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大功能 [5] - 行业正从传统饮食文化向现代健康生活方式转型,浙江、广西、贵州等地通过药膳大赛、品牌建设推动创新发展 [1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食养药膳纳入400余个中医诊疗方案和20项治未病指南,并启动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 [13] 中医药膳理论体系 - 理论基础源自《黄帝内经》,强调"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的协同作用,实现药食同源 [5] - 遵循"三因制宜"原则,需结合节气(如小满推荐白扁豆赤小豆汤)、地域(南北方差异)和人群特点制定方案 [6][7] - "冬病夏治"理念通过夏季温热食材(羊肉、桂圆)驱寒,典型案例包括苏皖鲁地区的"伏羊节"民俗 [8][9] 细分人群食养方案 - 儿童调理侧重补肺(太子参牛肉汤)、健脾(麦芽山楂饮)和平肝(灯芯花莲子心水) [10] - 孕产妇需补气血(党参龙眼肉)及安胎(砂仁白术),产后用益母草当归排恶露 [10] - 老年人推荐补肝肾食材(牛大力猪骨汤),搭配沙参防燥、麦芽助消化 [10] 药膳产品创新与规范 - 中药饮品、面包等"药食同源"产品需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物质范围,避免滥用 [11] - 行业标准逐步完善,如浙江发布"十大药膳"、广西打造"桂药膳"品牌 [12] - 中医医院加强营养科建设,推动家庭医生提供个性化膳食指导 [13] 健康饮食政策导向 - 全民营养周倡导增加蔬菜水果(每日3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和全谷物摄入(每日50-100克) [13][16] - 水产品推荐每周300-500克,富含DHA的鱼类(三文鱼、鳗鱼)和碘含量高的海藻类受推崇 [24][25] - 预包装食品需标注营养标签,鼓励企业研发适合不同人群的全谷物和水产品 [23][30]
专家: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效显著疗法
中国新闻网· 2025-05-16 09:22
中医药健康促进 - 冬病夏治是中医药疗法中的特效显著疗法,针对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在夏季进行治疗,可预防旧病复发并减轻症状 [1] - 夏季人体阳气旺盛,经脉气血充盈,毛孔扩张,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治疗寒性疾病可最大限度以热治寒,调整阴阳,减轻冬季病症或根治疾病 [1] 中医膳养原则 - 中医膳养强调"食助药力,药助食威",体现药食同源、药食同理、药食同用的理念,通过辨证施膳调养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2] - 夏季饮食应关注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桂圆、韭菜、生姜以温补阳气,因人体阳气浮于外而内里虚寒 [2] - 夏季需注重健脾利湿,食用薏米、白扁豆、红豆等维持脾胃运化功能,因暑热易伤脾胃 [2] - 夏季应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饮水并选择水分充足、维生素丰富的果蔬类食品,因出汗多易导致水分丢失和电解质消耗 [2] 个性化饮食调养 - 饮食调养需因人而异,辨体质施膳,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饮食方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