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
搜索文档
九九重阳至,中医支招老年人养生防病
新华网· 2025-10-29 15:48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九九重阳至,中医支招老年人养生防病 新华社记者田晓航 同时,老年人应按时作息,不宜睡前躺在床上看手机;下午3点以后不宜饮用浓茶。此外,子女的问候 和陪伴聊天等心理上的安抚,对于解决老年人失眠问题比药物更有效。 在应对季节性健康问题方面,老年人也可充分运用中医药方法。 徐凤芹说,老年人多属气虚体质,抵御外邪能力不足,秋冬季节容易感冒,应以益气固表的方法来预 防。调理可采用平补的方式,比如服用黄芪炖鸡汤补中益气,食用山药粥健脾养肺,通过大枣茶调和营 卫。 秋季老年人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中医认为,异常过度的情绪会损伤脏腑功能,调节老年人情志的 方法在于疏通肝气和补益心脾。专家提示,老年人可选择听古典民乐、参加社区活动等方式舒缓情绪, 另一方面,家庭和社会也应给予老年人足够的支持和陪伴。 今年10月29日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重阳节"。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往往身体衰弱甚至多种慢性病共 存,如何才能拥有健康晚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8日举行发布会,邀请中医专家为老年人养生防病支 招。 中医将老年健康问题看作是人体自然生活规律"生、长、壮、老、已"中"老"这一阶段的整体状态失衡, 认为其根 ...
当 “治未病” 遇上口服营养新浪潮!宝石肌以天然科学重塑行业标准
中国食品网· 2025-10-16 14:50
公司创立背景与愿景 - 品牌创始人为曾操盘超130亿业绩的职场精英,因个人健康危机及对行业现状的洞察而创立品牌 [1] - 公司创立初衷是满足国人对“治未病”的需求,解决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信任缺失的问题,倡导“营养替代药物”理念 [1] - 品牌愿景是“让养护始于20,衰老止于30,美好盛于40”,致力于打造有格局、有温度的营养品牌 [1] 研发与科研实力 - 公司成立人类营养研究中心,构建覆盖全球的科研网络,汇聚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专家 [3] - 与多所中国“双一流”高校深度合作,联合行业头部企业,组建超过500名博士/硕士的研发团队 [3] - 依托产学研一体化优势,在胶原三肽、功能活性物等关键领域进行研究,并优化肽类吸收效率 [4] - 已开发OA・唤颜、NA・唤养、BA・唤形三大产品系列,覆盖肌源焕活、元气补充、体态管理等多元需求 [4] 供应链与品控管理 - 公司构建覆盖“产地-研发-生产-品控”的全链条体系,从供应链源头开始攻坚 [1] - 在原料端建立“百里挑一”的筛选标准,进行数百次实验对比,仅选择顶尖品质原料 [6] - 在生产端选定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基地,引入高精度生产设备,确保每个环节可追溯 [6] - 在品控端制定超百项检测标准,从原料入场到成品出厂层层把关 [6] 市场认可与行业影响 - 品牌获得北美及美国相关机构协会颁发的奖项,并成为天猫健康领域的“新趋势商家” [6] - 品牌获得世界赛艇冠军、环球小姐中国区冠军等权威人士的代言推荐 [6] - 公司用户覆盖量达到1亿,并被誉为“高端体感复购率标杆品牌” [6] - 公司主动承担行业责任,通过知识科普、成分透明化、拒绝夸大宣传等方式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8]
当年轻人爱上中医养生(四海听音)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22
行业趋势 - 中医养生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深度融合,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例如晨起八段锦、午间养生茶和睡前艾草泡脚 [1] - 年轻人因熬夜、久坐、饮食不规律导致的亚健康问题,是推动其接受中医“治未病”理念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主要动力 [1] - 中医养生催生出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医药文化潮流集市和医院中药膳食厨房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消费场景 [1] 市场与产品 - 商家将中药材与食品结合,开发出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产品,如医院推出“药食同源”标签的中式药膳面包 [1] - 中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已突破3700亿元 [1] 行业发展建议 - 中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需强化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中医药文化进行解码,开发更多符合现代需求的产品 [2] -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提升行业准入标准,优化市场环境,为产业规范发展保驾护航 [2]
医院“副业”,打趴昔日女人天堂
36氪· 2025-10-13 08:37
医院业务模式转变 - 医院从传统的以治疗疾病为中心的场所,转变为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综合性健康服务中心[24] - 医疗机构积极拓展副业,包括推出药膳面包、开设中医市集、提供康复理疗和眼科SPA等服务,以迎合年轻人群体的需求[8][26][29] - 医院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高性价比,例如药膳面包价格区间在4.5-12.5元,康复科服务刷医保约100元即可获得[30] 年轻消费者行为变化 - 年轻消费者对健康的理解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更倾向于提前进行健康管理[20] - 18-35岁人群的支出榜单中,保健养生已跃居前三,显示出该群体对健康维护的高度重视[40] - 年轻人将医院视为大型生活福利场,愿意为具有专业健康背书的食品和服务排队,例如扬州市中医院的药膳面包上市首日数千个在1小时内被抢光[10]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医院推出的药膳食品由营养专家共同研发,将中药材融入面团,旨在通过食疗纠正亚健康状态[38] - 服务创新体现在将传统医疗与现代需求结合,如康复科通过肌筋膜松解、冲击波治疗等专业手段为年轻人提供精准理疗服务[17] - 医院积极推动“中医药+文旅”、“药膳+体验工坊”等跨界融合模式,增强与年轻消费者的互动和沉浸式体验[36] 市场反响与成功因素 - 医院推出的创新产品和服务获得市场热烈反响,例如贵州省人民医院食堂的月饼因过于火爆而实施限购[16] - 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医院的专业背书带来的信任感,以及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需求精准结合的能力[34][38] - 医院通过提供情绪价值,如推出文创周边商品,并利用其专业权威性,满足了年轻人“轻养生”、“快养生”的需求[28][34][40]
昆仑健康保险客服节杭州站启幕,打造社区健康服务新标杆
金融界· 2025-09-25 16:44
活动概述 - 昆仑健康保险于2025年9月25日在杭州市上城区采荷街道芙蓉社区“健康之家”成功举行第四届“爱在三伏 温暖一冬”健康主题客服节活动 [1] - 活动以“保险+社区”健康服务融合为核心,通过多元互动形式为社区居民带来多层次健康管理体验 [1] - 活动旨在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帮助人们少生病、不生病,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3] 活动形式与内容创新 - 2025年客服节对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升级,首次将线上健康服务整体嵌入线下社区,以“健康之家”为实体载体 [3] - 活动创新融合“养生集市”形式,现场设置六大主题区域供居民互动体验 [4] - 养生茶饮区在3小时内送出数百杯定制健康饮品,健康设备体验区提供血压、血氧、体脂等快速检测 [4] - 其他互动区域包括香囊DIY区、中药灯谜墙、义诊区以及银龄反诈宣传区 [4] 政企合作与社区融合 - 活动由社区书记与公司相关负责人共同见证开幕,双方代表表示将持续加强资源协同,优化社区健康服务供给 [1] - 芙蓉社区“健康之家”作为杭州市上城区首批政企共建健康服务平台,坚持“治未病、管慢病、促健康”理念 [4] - 政企携手将健康服务与社区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为居民打造沉浸式、可互动的健康新体验 [3] 服务成效与数据 - 芙蓉社区“健康之家”自启动以来已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服务近千人次,日均服务超30人 [4] - 该站点已成为区域健康服务示范标杆,显著提升社区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与体验感 [4] 战略方向与未来规划 - 公司致力于通过可感知、可持续的健康服务实践,助力构建基层健康预防体系,赋能社区健康治理 [5] - 未来将以“健康之家”为枢纽,持续开展季节主题健康活动,不断丰富“保险+服务”生态内涵 [5] - 公司推动健康服务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让“健康中国”战略在更多社区落地生根 [5]
呵护医疗科普背后的健康需求(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03
让医疗科普更好满足大众需求,不仅要追求量足、质优,还应追求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医疗知识 往往相对专业,如何让知识传得开、让人们能听懂?正如一位医生所言,需要"蹲下来,用对方的眼睛 看世界"。前段时间,科普微短剧《回到三国当名医》热播,通过重现三国历史场景,巧妙串联起古代 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知识,让观众能边追剧边学医学知识。从微短剧到脱口秀,再到舞台剧,不断创新 形式,善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科普工作,有助于推动健康知识从"医院围墙内"延伸到大众日常生 活。 规范只是第一步。各种医疗科普内容在网上走红,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医疗科普有着广泛的大众需求。 有报告显示,全国10.74亿网络视听观众中,92.1%的观众曾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健康科普内容,其中 63%的观众已养成定期关注健康科普账号的习惯。正视需求,在规范的基础上,推动医疗科普生态向专 业化、清朗化、优质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好为全民健康添砖加瓦。 医疗科普阵地,优质内容不去占领,"伪科普"、劣质内容就可能野蛮生长。总体来看,优质医疗科普内 容供给仍然不足。2024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1.87%,且城乡差距较大,健康知识普及依旧任重 道远。广大医务人 ...
扁鹊纪念馆落成!宏济堂制药多维赋能“扁鹊故里”文化周
齐鲁晚报· 2025-09-23 17:03
公司近期活动与战略 - 公司于9月23日在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内启动文化体验周活动,全新落成的扁鹊纪念馆、宏济堂饮片博物馆、扁鹊养生馆、宏济堂扁鹊文化研究会正式揭牌对外开放 [1] - 公司作为协办单位积极参与2025山东“扁鹊故里”中医药文化旅游体验周,在现场设置专属展位并举办产品体验环节 [13] - 公司通过创新“中医药+”模式打造“宏济悦养”消费新场景,该场景已成功入选全国百佳消费新场景 [11][13]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设施建设 - 公司在玉泉山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内重建扁鹊纪念馆,致敬历史并担当中医药文化传承责任 [2][4] - 扁鹊纪念馆内展陈丰富,包括扁鹊三兄弟铜像、生平事迹、经典故事场景还原、古籍文献及老物件陈列,全方位展示扁鹊文化与中医药魅力 [7] - 公司同步打造扁鹊养生馆与宏济堂扁鹊文化研究会,分别提供中医服务和开展学术研究,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支持 [7] 产品质量控制与产业链管理 - 公司揭牌宏济堂饮片博物馆,系统呈现中药饮片的历史沿革、质量标准演进及炮制技艺 [8] - 公司打造道地药材生态圈,健全中药材源头种植及追溯系统,已建成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追溯子系统和中药材GAP基地管理平台,实现从种子到用药的全程质量管控 [10] - 公司编撰了高于药典标准的《宏济堂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第一册,从药材来源、产地等多方面进行规范 [10] 人才传承与技艺保护 - 公司举行传承工作室授牌与老药工传承人授牌仪式,“靳光乾传承工作室”和“张学兰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正式落户 [10] - 王明春、赵国良等四位老药工被授予“中药材鉴定与炮制工艺传承人”称号,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传承炮制技艺奠定基础 [10] 产品矩阵与业务发展 - 公司构建覆盖健康食品、中成药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产品矩阵,健康食品阿胶系列对应“治未病”,雏凤精等中成药系列对应“治欲病”,安宫牛黄丸急救药系列对应“治已病” [7] - 公司致力于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博物馆为平台传承古法炮制技艺并创新现代工艺 [11]
健康保障再升级,鲁南制药集团完成2025年度员工健康查体
齐鲁晚报网· 2025-09-04 15:39
公司健康管理举措 - 鲁南制药集团2025年度员工健康查体项目覆盖全体员工累计1万余人[1] - 查体项目包括BMI 血压 血糖 血脂 尿酸 彩超 胸部CT等多项指标检测[3] - 公司通过多家体检机构协作制定详细查体方案 同时完成普通健康查体和职业健康查体[3] 员工福利扩展 - 为员工家属争取同等套餐优惠 将企业关怀延伸至员工家庭[3] - 公司为全体员工统一购买重大疾病保险 并配备专人提供解疑答惑服务[3] 健康管理后续计划 - 集团将组织专家对查体总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解读[3] - 针对关键异常指标项目改进给予专业健康指导和干预[3] - 通过健康科普 专项训练营等形式提升员工身心健康素养[3]
杭州中医药文旅市集联动,共赴“养生局”
杭州日报· 2025-08-25 10:55
中医药文旅市集活动概况 -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节气养生·岐黄有道——杭州中医药特色文旅市集活动" 于8月23日至24日在清河坊与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同步举行 [1] - 活动以"中医药+文旅"方式呈现 为城市夏夜增添养生色彩 [1] - 活动传递"治未病"健康理念 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文旅深度融合 [2][3] 中医药体验项目 - 体质辨识机器人提供15秒健康状态分析报告 [1] - 中医特色体验区包括耳穴贴压、刮痧、穴位贴敷等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1] - 传统手工泛丸、手搓药丸等中医药传统技艺现场体验 [2] - 消脂茶、健脾茶、美颜安睡茶等中医养生茶饮品尝 [2] - 八段锦、太极拳练习及包中药学习活动 [2] - 中医名家举办免费义诊 提供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和夏季养生指导 [2] 医疗机构参与情况 - 杭州市中医院将诊室搬到市集现场 [1] -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免费发放乌梅汤3.0 [2] -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带来温通拨筋罐、穴位敷贴、耳穴压豆、火龙罐等技术体验 [2] - 浙江首台智能矫形镜亮相市集 为久坐族分析体态 [2] - 杭州市儿童医院推出中医文化科普活动 让儿童体验"小郎中"角色 [2] 中医药文旅产品发展 - 现场发布三条大运河中医康养线路:"非遗中医·茶香康养线路""药香运河·医脉探秘线路""禅意养心·都市疗愈线路" [2] - 未来将推出集中医药文化展示、体验、康养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基地与主题线路 [2] - 中医药成为可感知、能体验、可带走的城市文化新名片 [3]
规范引领专业赋能 构筑健康科普良性生态
人民网· 2025-08-12 14:22
健康科普的战略意义与定位 - 健康科普被视为“治未病”的首要环节,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生产力,旨在将严谨医学知识转化为大众易懂的形式,助力疾病早筛、早诊、早治 [4][5] - 行业推动健康科普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型,需破解伪科学误导和公众认知误区,让健康融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科学合规的科普生态 [6] - 健康科普可提升患者预后、节省医疗资源,同时促进医生专业能力与医德医风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肿瘤和慢病管理中作用显著 [4] 当前挑战与优化方向 - 行业普遍存在健康科普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观点片面化等问题,需由专家学组制定更新临床实践指南以确保内容标准规范、与时俱进 [5] - 需推动健康科普从泛科普转向精准科普、从专业科普转向应用型科普、从单向传播转向解决需求的个性化科普,以实现行为干预和健康促进 [5] - 公众对某些疾病缺乏认知,如常将口腔癌误认为普通溃疡而贻误治疗,凸显了提升早筛意识和科普精准触达的必要性 [6] 医疗机构的具体实践与激励机制 - 医院通过设立科普奖励机制、举办科普比赛、严格内容把关等举措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形成规范化科普体系 [4] - 建议通过奖励、职称评定等措施鼓励医生积极投身科普工作,并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以打造优秀科普作品的良好环境 [5][6] - 行业呼吁搭建官方科普平台,汇聚优质医疗资源,提升科普内容的科学性与公信力,并吸引更多医生参与优质科普 [4] 重点疾病领域的科普需求 - 我国乙肝防治成效显著,新生儿乙肝感染率已近乎为零,但仍需加强科普以提升对肝病的科学认知,并重视酒精肝、脂肪肝等非传染性肝病的防控 [4] - 需强化公众对消化道疾病的筛查意识,特别是破除“无症状即无事”的误区 [5] - 应重视发挥科普在促进口腔疾病早筛早治方面的作用,以降低发病率和晚期就诊率 [6] 科普内容创作与传播形式的创新 - 医务人员创作的科普内容应兼备科学严谨与生动有趣,可运用动画、音频等多种形式,让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 [6] - 行业需建立规范的传播机制,推动科普从医学附属品变为必需品,从碎片化转向系统化,从传递信息变为行为干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