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治未病
icon
搜索文档
健康管理进入新时代,这场大会勾勒健康服务新图景
华夏时报· 2025-07-20 21:12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健康管理行业迎来政策红利期,"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下,非医疗性健康管理服务成为重点发展领域 [1] - 行业共识认为健康管理需从"治病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构建医防融合新格局,并强化科技支撑 [2][3] - 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攀升的挑战,健康管理服务升级迫在眉睫,需全社会共建共享 [2][3] 企业战略与布局 -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被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赋予"非医疗性健康管理服务领域领跑者"的战略目标,将获全方位支持 [1]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培育超100万专业健康顾问,建成2000家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和50000家社区站,强化服务网络 [7] - 通过智能中医系统已完成近300万份健康评估报告,并利用AI技术完成30万次松宝智能解答,形成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闭环 [7] 技术与产品创新 - 松花粉作为传统资源,经现代研发证实含有激活免疫系统的天然类内毒素样物质,成为健康管理特色产品 [5][6] - 公司结合中医四诊合参与现代医学技术,建立健康评估指数模型和干预体系,已服务超1000万消费者 [6] - 科技赋能健康监测、风险预警与个性化干预,推动"主动健康"新范式,实现从疾病治疗到预防的转变 [4][5] 市场与产业前景 - 健康管理产业被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优先领域,其高质量发展将扩大保健产业发展优势 [2] - 行业进入以"治未病"为核心、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的爆发前夜,全民共建共享模式成为关键 [8] - 企业实践表明,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是健康管理服务创新的有效路径 [3][6]
丰富消费场景 提高消费热度丨新乡解锁消夏新潮流 中医馆“搬”进夜市
河南日报· 2025-07-09 07:35
中医夜市模式创新 - 新乡各地将传统中医药服务与现代夜市经济结合,通过"专家义诊+疗法体验+非遗展示+食药品鉴"四大板块嵌入居民社区生活圈 [1] - 获嘉县中医院每周五、周六晚7点至9点设置中医夜市,中医专家现场把脉问诊、辨识体质,辨证开方并普及健康知识 [1] - 卫辉市人民医院每周二、周四晚开展"健康夜市"活动,提供中医药传统疗法体验和健脾化食中药汤饮 [2] 中医服务内容 - 特色中医疗法体验区人气最旺,包括针灸、推拿、火龙罐等项目 [1] - 现场展销应季养生茶饮、中药手串、药食同源产品,将中医药融入日常生活 [1] - 封丘县中医院每周五晚提供免费中医特色诊疗服务,讲解四季养生常识及"治未病"理念 [2] 经济效益 - 中医夜市带动周边30余家小吃摊、文创店日均增收超60% [2] - 获嘉县滨河公园烤冷面摊主表示中医夜市使每晚营收翻倍 [2] - 形成"中医诊疗聚人气、周边消费增活力"的良性循环 [2] 社会影响 - 中医夜市成为新乡市民新社交地标,提升群众从"治病"到"防病"的健康意识 [3] - 凤泉区"仲夏夜享康养"活动构建"中医+西医+康复"全链条健康服务体系 [2] - 群众在夜市中练习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操,学习养生知识 [2]
康驰集团借科技创新助力AI与中医融合新实践
AI与中医融合 - AI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强大能力,但在捕捉情志对气血的微妙影响、应对个体千差万别的阴阳格局以及"未病"领域存在局限 [1] - 中医智慧以"气-阴阳-经络"构建整体生命观,其"治未病"的前瞻理念在现代医疗趋势下价值愈发凸显 [1] - 中医思维训练超越表象、把握本质、理解关联的认知能力,是人区别于AI、驾驭AI的核心优势 [1] 康驰集团的AI中医实践 - 中医诊所AI辅助舌诊/脉诊设备配置率达73%,推动了基层中医标准化进程 [2] - 康驰益生APP借助图像识别与深度学习算法,通过舌象照片数秒内完成百余种中医健康状态精准辨识 [2] - APP整合海量中医临床案例与诊疗经验,构建庞大知识图谱,为医生提供多元诊断方向与治疗方案参考 [2] 康驰集团的中医教育与传承 - 康驰益生国医教育商学院依托AI技术,打造创新中医教育体系 [2] - 与十几位国医大师、百余位名老中医合作,将中医经验知识数字化、结构化 [2] - 通过AI挖掘古籍与案例,提炼核心知识与诊疗规律,为学员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 [2] 康驰集团的战略定位 - 公司以"传承、创新、普及"为己任,构建多维立体中医药生态 [1] - 通过科技之力传承中医瑰宝,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3] - 致力于让AI时代的健康决策浸润对生命本真的深刻洞察 [3]
药食同源产业已成为大健康领域的核心风口
中国食品网· 2025-07-01 17:38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达2650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2025年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超2万亿元)[1] 核心驱动因素 - 药食同源产业核心价值在于以"治未病"理念填补健康管理空白,增长由政策扩容、消费升级、产业创新及社会价值共同驱动[1] 政策红利 - 国家卫健委加速更新《药食同源目录》,2024年纳入地黄、麦冬等4种物质,目录总数达106种(2025年6月数据)[1] - 2024年启动"食品安全全链条追溯"体系,要求企业上传全流程数据,两会提出"负面清单管理"强化原料安全与功效宣称管控[1] 消费需求 - 90%的90后具有养生意识,超半数已付诸行动,"养生咖""水替"等新概念席卷市场,如人参咖啡、黄精拿铁等受年轻人追捧[2] - 场景多元化延伸,从滋补品向日常消费渗透,如盒马迭代3.0版"经方养生水",药膳预制菜茯苓鸡汤、山药排骨汤等[2] 产业创新 - 食品类占比升至60%(即食化、零食化趋势),如"玉竹百合饮"通过低温萃取保留90%多糖成分[3] - 头部企业采用AI气候模型种植,使人参皂苷含量提升20%,酵母合成灵芝酸等技术降低成本40%[3] - 跨界融合加速,老字号同仁堂、李良济联手盒马推养生下午茶,咖啡品牌植入人参、灵芝等原料[3] 社会价值 - 药食同源原料种植带动多地规模化发展,如贵州元坤药业依托刺梨、天麻等道地药材建立GAP基地,形成"种植-加工-品牌"产业链[4] - 名录扩容推动药材食品化,拓展食物来源并提升附加值,践行"大食物观"[4]
朝“问”健康丨古人防疫有多硬核?端午节竟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日”
央视新闻· 2025-05-31 06:42
端午节与卫生防疫 - 端午节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日",古代先民通过特定习俗与仪式在仲夏时节主动防范疫病、驱虫避毒,本质是调整人体与自然的关系 [1] - 端午习俗如艾草杀菌、香囊防病与现代公共卫生的消毒、防疫理念不谋而合 [1] - 端午是预防夏季传染病及慢性病复发的关键阶段,需提前做好疾病预防与健身准备 [3] 香囊的养生智慧 - 香囊蕴含中医"治未病"的养生智慧,核心药物是苍术,具有芳香化湿的功效 [4] - 香囊原料还可选用川芎、花椒、藿香、佩兰、白芷等,不同配伍比例会产生不同功效与香味 [4] - 现代研究表明,香囊中的挥发物质可在周围形成高浓度微环境,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 [6] - 香囊可辅助抵御病邪,与疫苗注射等多措并举增强预防效果 [6] 香囊制作与使用 - 自制香囊可选用藿香、佩兰、白芷、草果、菖蒲各10克,剪碎或研末后用布包好,具有芳香化湿、提神醒脑功效 [10] - 香囊可挂于身上或床头,兼具防病驱蚊作用 [10] - 过敏体质者、孕妇、婴幼儿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应避免佩戴香囊 [12] - 香囊挥发油功效通常仅持续几周,建议短期内佩戴,避免长期使用 [12] 赛龙舟与夏季养生 - 赛龙舟是全身性锻炼,划桨时上肢、背部、下肢及胸部肌肉均能得到锻炼 [13] - 夏季通过运动出出汗可宣通阳气,使湿热之邪随汗排出,达到养生目的 [13] - 即便不赛龙舟,踏青等运动也能起到同样效果,核心是通过锻炼提升抵抗力 [15] 端午健康误区 - 雄黄是有毒中药,对肝脏等器官损害严重,燃烧后更会生成砒霜,仅可外用不可内服 [16] - 药浴是针对疾病的治疗手段,需根据病情选择,特殊群体不建议使用,健康人也不可盲目将药浴作为日常保健 [17]
山东泰山灵芝集团:灵芝行业的领军者
中国食品网· 2025-05-26 15:49
公司概况 - 山东泰山灵芝集团是灵芝行业的领军企业,深耕多年并引领产业发展潮流[1] - 公司位于山东泰山脚下,拥有万亩灵芝园基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3] 产品优势 - 原料优质:采用泰山赤芝菌种、泰山山泉水灌溉,不施化肥农药,确保纯正药效[3] - 种植技术先进: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培育优质菌种,仿野生种植保留天然活性成分[3] - 生产工艺精湛:引进国际设备,遵循GMP标准,全程质量控制[3] - 核心成分丰富: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等产品灵芝三萜含量行业领先,具有增强免疫力等功效[3] - 产品种类多样:涵盖破壁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灵芝片、精萃液、软胶囊等多种形式[4] 市场竞争力 - 科技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成立灵芝研究院,聚焦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研究[5] - 品质严格把控:从种植到加工全程标准化,建立质量追溯体系[5] - 品牌建设卓有成效:芝素堂品牌已成为行业知名品牌,结合历史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6] - 市场拓展强劲:多元化策略巩固现有市场,开拓新兴领域,线上线下渠道并进[6] 行业前景 - 健康意识提升带动灵芝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行业规模逐年递增且增长迅猛[7] - 公司有望在行业发展中巩固领军地位,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产品[7]
19岁癫痫患者接入脑机接口后畅玩高难游戏
南方都市报· 2025-05-24 21:31
脑机接口技术 - 脑虎科技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涉及芯片、微电子、医疗设备、材料科学、机器人技术、医学、伦理学、神经科学及心理学等多学科整合[5] - 全球BCI技术主要分为基于硅的硬电极、血管电极以及柔性电极三种方法[5] - 脑虎科技自主研发的256通道柔性脑机接口已成功植入患者,实现精准脑控操作经典游戏和复杂游戏如《王者荣耀》《黑神话:悟空》[7] - XessOS脑机操作系统使受试者可通过意念流畅上网、操作App、控制智能轮椅和智能家居设备[8] - BCI扩展计划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髓损伤、身体残疾、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慢性疼痛、抑郁症等多种适应症[10] 癌症治疗创新 - 梅奥诊所借助PET-MRI等先进成像手段和多种尖端治疗方案推动癌症治疗发展,包括妇科肿瘤学、神经肿瘤学服务和细胞疗法[13] - 梅奥诊所提供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近距离放射治疗、电子线放射治疗和全身电子束照射治疗等多种放射治疗技术[13] - 质子束放射治疗相比常规放射治疗具有更高精准度和安全性,特别适用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等更具侵略性的肺癌类型[13] - 梅奥诊所成功完成首例喉移植手术,借助3D打印技术制作的植入物使患者在术后立即恢复说话功能[15] 糖尿病防控体系 - 中国有过亿糖尿病患者,但知晓病情并接受规范治疗的不足一半,综合控制达标率低于5%[18] - 糖尿病管理存在过度关注血糖控制而忽视血脂管理的误区,高血压、高血脂和血糖异常共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风险[18] - 建议构建包含内分泌医生、营养师、心理师等在内的三级分级诊疗体系,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20] 创新药与再生医学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生物医药企业携前沿成果亮相,展现跨境协同创新的"湾区速度"[21] - 珠海岐微生物的1.1类创新中药QA108针对干性老年黄斑变性研发,已进入国内三期临床试验阶段,计划同步向内地与澳门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23] - "器官修复再生系统"成为医疗器械展区焦点,已与深圳某研发企业达成技术适配合作[25] - 截至2024年底,合作区已集聚生物医药大健康企业近400家,覆盖中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服务等领域[25]
食养有智慧 药膳护健康(健康驿站)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3 06:52
中医药膳行业发展趋势 - 中医药膳在"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下展现出独特价值,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大功能 [5] - 行业正从传统饮食文化向现代健康生活方式转型,浙江、广西、贵州等地通过药膳大赛、品牌建设推动创新发展 [1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食养药膳纳入400余个中医诊疗方案和20项治未病指南,并启动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 [13] 中医药膳理论体系 - 理论基础源自《黄帝内经》,强调"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的协同作用,实现药食同源 [5] - 遵循"三因制宜"原则,需结合节气(如小满推荐白扁豆赤小豆汤)、地域(南北方差异)和人群特点制定方案 [6][7] - "冬病夏治"理念通过夏季温热食材(羊肉、桂圆)驱寒,典型案例包括苏皖鲁地区的"伏羊节"民俗 [8][9] 细分人群食养方案 - 儿童调理侧重补肺(太子参牛肉汤)、健脾(麦芽山楂饮)和平肝(灯芯花莲子心水) [10] - 孕产妇需补气血(党参龙眼肉)及安胎(砂仁白术),产后用益母草当归排恶露 [10] - 老年人推荐补肝肾食材(牛大力猪骨汤),搭配沙参防燥、麦芽助消化 [10] 药膳产品创新与规范 - 中药饮品、面包等"药食同源"产品需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物质范围,避免滥用 [11] - 行业标准逐步完善,如浙江发布"十大药膳"、广西打造"桂药膳"品牌 [12] - 中医医院加强营养科建设,推动家庭医生提供个性化膳食指导 [13] 健康饮食政策导向 - 全民营养周倡导增加蔬菜水果(每日3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和全谷物摄入(每日50-100克) [13][16] - 水产品推荐每周300-500克,富含DHA的鱼类(三文鱼、鳗鱼)和碘含量高的海藻类受推崇 [24][25] - 预包装食品需标注营养标签,鼓励企业研发适合不同人群的全谷物和水产品 [23][30]
食养药膳有益健康,中医教你这么选
新华网· 2025-05-16 00:26
中医药膳行业概述 - 中医药膳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合理组方配伍通过独特烹调技术制成的特色膳食具有御病强身和协同医疗的作用 [1] - 中医药膳历经数千年发展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治未病"养生实践中展现独特价值 [1] - 药膳在"未病先防"中可调整饮食结构养护正气在"既病防变"中可早期干预或协同治疗在"瘥后防复"中可稳固疗效 [1] 中医药膳应用原则 - 药膳应用需遵循"三因制宜"原则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定个性化食疗计划 [1][2] - 南方湿热季节需用白扁豆、赤小豆等清热化湿三伏天需用苦瓜、荷叶等化暑湿清心 [2] - 秋季需用雪梨、蜂蜜滋阴润燥冬季需用当归、羊肉温阳祛寒春季需用生姜、藿香疏肝健脾 [2] - 南方注重"以汤养生"选用清热祛湿类药材北方侧重补气温阳食材以面食和肉食为主 [3] - 孕妇可用党参、龙眼肉补气血老年人可用党参、巴戟天健脾补肝肾 [3] 中医药膳现代发展 - 药膳制作需遵循阴阳平衡、调理五脏等原则并注意辨证施膳和施用禁忌 [3] - 中医药膳积极融合现代营养学和食品科学满足健康需求 [3] - 中药饮品、面包等"药食同源"产品需严格遵循国家规定范围并运用中医调理原则 [4] - 药食同源产品作为中医药特色健康资源通过体质调理和疾病预防提供健康保障 [4]
中国药膳研究会:中医药膳在“治未病”养生实践中展现出独特价值
人民网· 2025-05-15 17:02
中医药膳行业发展趋势 - 中医药膳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合理组方配伍的特色膳食,具有"食药两用"特点,通过"蕴医于食,寓养于膳"实现养生保健和医疗协同作用 [1] - 行业在健康管理层面可夯实全民健康基础,在文化传承方面融合医学智慧与饮食文化,在产业发展维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际合作领域贡献中国方案 [1] -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城乡居民饮食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更健康"转变,中医药膳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在"治未病"实践中展现独特价值 [1] 中医药膳应用价值 - 药膳在"未病先防"中可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调整饮食结构,实现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 [2] - 药膳在"既病防变"中可对疾病初起进行早期干预,在病情进展中发挥治疗协同作用 [2] - 药膳在"瘥后防复"阶段可通过调养稳固疗效,重建机体平衡 [2] 中医药膳发展原则 - 药膳制作应用需遵循三因制宜、阴阳平衡、调理五脏、顾护脾胃、五味协调等原则,尤其强调根据时令气候、地域特点和个体差异配制膳食 [2] - 行业需把握辨证施膳原则,关注同病异膳、异病同膳问题,并注意相关施用禁忌 [2] - 未来药膳将从传统饮食升华为守护全民健康的重要力量,"治未病"理念将发展为新时代健康生活方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