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搜索文档
B站16周年庆:用户黏性高涨,15年老用户留存率高达九成
搜狐财经· 2025-06-29 09:21
用户数据 - 公司一季度日活跃用户数量突破1.07亿,月活跃用户高达3.68亿 [1] - 用户平均年龄为26岁,超过70%来自高校,985高校覆盖率达82% [1] - 一年内登录天数超过360天的用户达1600万,同比增幅60%,每月登录30天的用户超2600万,同比增幅30% [1] -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108分钟 [1] - 注册满12个月的正式会员留存率80%,注册超10年老用户留存率84%,注册15年以上用户留存率90% [1] 创作者经济 - 2024年超过310万UP主在平台获得收入 [2] - UP主月人均商单量增长28%,月人均充电收入增长122% [2] 代表性UP主案例 - UP主"-Lks-"投稿历史超10年,从游戏和二次元音乐拓展至艺术品、旅游、职场等领域 [5] - UP主"小潮院长"从个人游戏UP主成长为真人秀导演,投稿历史超10年 [5] - UP主"小透明明TM"转型艺术和历史领域后视频播放量突破700万,艺术图书《透明梵高》销量超2万册 [6] 公司文化与发展理念 - 公司强调用户共性为兴趣驱动,因热爱而聚集 [9] - 公司CEO通过个人经历体现平台对兴趣社区的重视,如首次观看视频《凉宫春日的消失》、首次充电给UP主"墨韵Moyun"等 [5]
向平凡英雄献上深情的丹青礼赞
人民日报· 2025-06-29 05:50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以下是关于美术创作行业的分析总结: 美术创作行业 - 天津美术学院团队创作了《群英谱》大型主题美术作品,以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为表现对象 [4] - 作品采用工笔技法与中国画长卷结合的形式,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5] - 创作团队深入研究每位功勋党员的事迹资料,力求形神兼备地表现人物精神风貌 [6] - 作品长约25米、高1.8米,实现了工写交融与时代叙事的美学突破 [9] 创作方法 - 选用韧性较强的粗皮纸作为媒材,运用工写结合的艺术手法 [8] - 通过精细的线描和晕染技法刻画人物形神,营造空间感 [8] - 画面构图采用一字排开的稳定形式,突出主题 [8] 艺术价值 - 作品将艺术价值转化为引导观众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社会正能量 [9] - 通过艺术创造展现了民族精神图谱,具有教育意义 [9] - 创作过程也是一次实践教学,培养了青年学子的专业能力 [8]
让图画书成为可触摸的大地
人民日报· 2025-06-29 05:49
行业趋势 - 中国原创图画书行业正通过美育方式将抽象价值观念转化为儿童可感知的色彩语言与线条韵律 实现审美启蒙[2] - 行业面临图文转译困境 需在文字意境与视觉意象间反复平衡 否则会导致故事与画面断裂[3] - 文化基因的视觉化再生是行业重要挑战 要求创作者兼具传统底蕴与广博视野[3] 产品创新 - 原创图画书通过材质创新如温感油墨印制萤火虫 压印真实果壳肌理等方式 使阅读成为多感官美学旅程[3] - 行业尝试将知识谱系与艺术想象嫁接 例如将牧区网课故事升华为生命教育诗篇 民间传说植入科学图谱[3] - 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化 采用水彩 版画 拼贴等不同技法形成独特言说方式[4] 创作方法论 - 创作者需"蹲下来"与儿童视野平齐 重新感知世界的惊奇与纯粹[4] - 优秀作品需确保每一笔色彩饱含情感 每一处留白拥有呼吸 使图画书成为完足的艺术[4] - 鼓励技法与材质大胆创新 让颜料自由奔跑可能意外打开通往童心的路径[4] 市场现状 - "儿童图画书创作100"项目第二期成果展展出100部中国原创图画书 显示行业创作活力[3] - 行业虽未成熟如参天巨木 但已形成百部作品交织成荫的发展态势[4]
名家笔下的京华风韵
人民日报· 2025-06-29 05:49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为人民而歌",集中呈现75年来首都美术创作的发展脉络与创新探索 [2] - 展览汇聚51幅经典佳作和当代新作,以"代代相传"为根基,"生生不息"为初衷,"继往开来"为愿景 [2] 历史传承 - 北京市文联成立75年来涌现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蒋兆和、吴冠中、周思聪等大批美术名家 [2] - 艺术家作品如齐白石的妙趣世界、李苦禅的有情草木、吴冠中的天地大美、周思聪的水墨清音均体现对人民生活、祖国风光、时代精神的观照 [2] 代表作品 - 尹瘦石水墨画《双马》展现龙马精神 [3] - 王明明中国画《晨曲》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浪漫晨曲 [3] - 范迪安油画《古都新韵》捕捉城市新旧共生之美 [3] - 黄华三、高毅团队历时两年完成巨幅工笔重彩界画《京城之脊》,以卷轴画形式展示北京中轴线历史建筑 [3] 行业发展 - 北京美协持续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锻造文艺精品并创建特色展览品牌 [3] - 新世纪以来北京市文联、北京美协连续10余年举办"北京意象""京城之脊·一脉绵延"等"丹青北京"系列主题美术作品展 [4]
抖音创作者生态进化:小而美赛道迎春天
搜狐财经· 2025-06-28 10:01
抖音平台的发展现状 - 抖音从娱乐平台转型为创业者实现第二职业的舞台,中小达人(30万粉丝以下)贡献平台达人累计直播销售额的五成,2024年这些中小达人直播销售额同比增长58% [2] - 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78.6%,短视频用户规模10.40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3.8% [4] - 抖音电商数据显示过去一年18-25岁年轻电商作者超过200万,新电商动销作者超过753万,MCN超过2.7万家,日均开播时长增长33%,GMV破千万电商作者增长52% [6] 创作者经济的崛起 - 直播电商创作者职业化程度最高,已成为零售业重要力量,抖音电商为创作者带来巨大机遇 [6] - 抖音电商上新入驻达人直播销售额同比提升40%,销售额超百万达人数量同比增长49% [8] - 人社部2020年将"全媒体运营师"列入新职业,抖音电商深耕全域电商,涌现更多创作者 [8] 中小达人与小众商品的成功案例 - 51岁桃农吕玉霞通过抖音三农创作成为拥有40万粉丝的"农民诗人",并帮助推销蒙阴蜜桃等地特色农产品 [11] - 清华妈妈马兰花通过抖音分享育儿经验,其推荐的《我们与世界》历史绘本从全网销量几十本增至近7000本 [14] - 苏州制扇技艺非遗传承人盛春通过抖音电商渠道销售占比达整体90%,吸引折扇爱好者关注 [15] - 内蒙古羊粪肥厂"厂二代"杨国民通过抖音直播年销量增长5倍多,2023年卖出2000多吨羊粪肥 [22] 兴趣电商的机制与优势 - 抖音算法精准匹配内容创作者与粉丝,形成供需关系,帮助区域性产品和小众商品找到精准用户 [14][15] - 西北驼奶粉、非遗文创"皮老虎"等小众商品通过抖音平台出圈成为爆款,打破信息闭塞和营销成本高的限制 [23] - 平台算法让供需连接更精准高效,创作者只需专注商品质量和内容呈现,消费者更容易找到符合需求的商品 [23][25]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短视频、直播、电商等行业创作者已成为新兴数字化职业,职业化程度日益加深 [6] - 兴趣电商持续深化将为更多普通人提供实现价值的机会,同时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元化选择 [25]
【省广播电视局】陕西广播剧今年已有20部在央媒播出
陕西日报· 2025-06-27 06:42
陕西省广播电视局授牌的丝路之声网络音频产业基地与苏、浙、豫、川等多省建立创投、定制、共 创等多样化合作,先后有19部广播剧上总台播出。 陕西各市县台出品的广播剧近两年也频上央媒,其中包括西安台5部,渭南台、商洛台各3部,铜川 台、榆林台各2部,咸阳台、汉中台、安康台和宁强台各1部。西安广播电视台(集团)原创抗战主题广 播剧《我们的延安行》获评国家广电总局2025年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榆林传媒中心(台)原创 儿童广播剧《榆宝林娃出发吧》跻身"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电台"2025年第一季度优秀广播剧展播榜单。 (记者:师念) 近两年,陕西省广播电视局持续加大宣传推优力度、加快奖补落实进度,有效促进省级基地跨省联 合、省市县台三级联动、国有台网与民营机构携手联创,多方聚力推动广播剧出新出彩。 6月25日,陕西出品的3集乡村振兴主题广播剧《朝霞满天》,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频率 广播剧专栏"记录中国"播出。至此,今年陕西已有20部广播剧23次在央媒播出。其中,上档总台"中国 之声"16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5%;上线"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电台"7部。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凭借自身人才、技术和品牌 ...
上影节落幕,该类题材被重视!此次电影节中的重要讨论和变化全梳理→
第一财经· 2025-06-26 14:27
上海电影节经济效益 - 本届电影节带动交通、住宿、餐饮、旅游和零售等行业经济效益达49.97亿元[4] - 影院周边商圈餐饮、购物消费环比增长4.11%[4] - 29.2%观众专程赴沪观影,人均停留6天,贡献城市旅游收入约17.74亿元[4] - 展映影片覆盖7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部,观影人次达48.4万[4] 影视公司片单发布 - 上影集团发布26部作品片单,启动"鲲鹏计划"合作路阳、韩延等导演,重点开发经典动画IP如《天书奇谭》《葫芦兄弟》[6] - 万达电影公布暑期档及未来项目,包括《流浪地球3》《西游记真假美猴王》等,剧集领域推出《折叠城市》《黑夜告白》等[7] - "华语巨制巡礼"活动亮相9部影片,其中5部定档暑期档,包括《无名之辈:否极泰来》《聊斋:兰若寺》等[8] 行业战略转型 - 万达电影推出"1+2+5"战略,从影院运营商转向综合性娱乐体验提供商,涵盖院线、影视剧集、潮玩等五大板块[9][11] - 光线传媒透露《哪吒之魔童闹海》衍生品某品类销售额超百亿元,预计未来正版衍生品销售额可超千亿元[12] - 阿里影业更名大麦娱乐,业务向演唱会等演出倾斜[14] 行业困境与变革 - 全国平均上座率仅5.7%,远低于健康的12%-15%,全年电影市场需600亿-700亿元票房才能盈亏平衡[17] - 2024年全国总出票数10.10亿,较2019年的17.28亿下滑40%[18] - 制作成本与市场周期不匹配,青年导演缺乏成本核算能力,业内呼吁制片人承担更多责任[19] 女性题材与创投趋势 - 创投环节女性题材占比提升,如《妈妈的无限反击》《绝配》等入围项目[22] - 博纳影业指出双男主拯救女性的叙事与观众期待存在错位,需强化女性自救形象[23] - 创投报名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0%,但影视公司投资更谨慎,首次将类型片设为独立单元[24][25]
白玉兰奖“大年”,创作者解读年度好剧如何诞生
第一财经· 2025-06-26 11:09
行业趋势与创作动态 - 长剧领域在碎片化叙事盛行的背景下仍持续产出精品 入围第30届白玉兰奖的电视剧整体呈现高水准 评委陈宝国评价"今年不是小年是大年" [1] - 2024年有多部长剧如《蛮好的人生》《藏海传》取得优秀口碑与收视率 显示市场对精品长剧的需求 [2]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指出 尽管传媒格局剧变 但观众对深刻、直抵人心的艺术追求不变 优秀电视剧仍是生活必需品 [4] 精品剧集创作方法论 - 《山花烂漫时》以真实事迹改编 通过展现代际女性互助成长 引发教育公平等社会议题思考 该剧获白玉兰奖6项提名 [5][6] - 出品方歆光影业强调剧集生命力源于真实 主创团队往返原型地20余次 剧本三次推翻重写 采用素人演员增强真实感 [8] - 《玫瑰的故事》编剧李潇提出创作应坚持自我方向而非盲目追随流行 该剧逆市场预期聚焦女性情感成长 最终获得观众认可 [9][11] 长短剧协同发展 - 行业共识认为长短剧并非零和竞争 《玫瑰的故事》导演汪俊指出长剧需借鉴短剧的叙事效率 同时保持人物塑造的深度 [12] - 优酷副总裁刘燕红表示短剧帮助理解用户偏好 2024年《藏海传》《沙尘暴》等精品剧证明长短剧是内容生态双翼 [13] - 爱奇艺陈潇提出长剧需应对泛娱乐竞争 腾讯李尔云指出用户时间碎片化迫使平台减少无效播出 倒逼内容质量提升 [14] 市场反馈与用户需求 - 白玉兰奖入围作品题材多元 涵盖家国情怀、金融改革、刑侦纪实等 反映创作者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1] - 《山花烂漫时》真实取材的剧情场景(如高考加油场面)产生超预期情感共鸣 验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价值 [8] - 冷门题材剧集如《我的阿勒泰》《小巷人家》获市场好评 显示观众审美多样性超出行业预期 [9]
黄梅雨季:来自复旦大学八五一四班的缅怀
第一财经· 2025-06-26 09:45
复旦诗社与校园文化 - 复旦诗社第七任社长甘伟为1988届中文系校友,其代表作《黄梅雨季》在1980年代上海高校广泛流传,早于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两年[7][16] - 诗歌创作呈现南北双峰格局,《黄梅雨季》以南方雨季少女思乡为主题,通过意象化语言(如"湖蓝色的帆""波光粼粼的瀑布")形成独特艺术风格[6][7] - 校园存在跨系交流传统,中文系、历史系、新闻系学生可自由选课,部分学生实现跨系转学[7] 校友网络与社交工具影响 - 微信成为8514班毕业30年后重建联系的关键工具,促成2019年武汉聚会及2023年返校计划[7][20] - 校友蔡丽泽通过微信群分享历史文献《复旦人》油印小报,该刊物曾收录甘伟早期诗作[22] - 班级三次大规模聚会均依赖数字社交平台组织,体现互联网对传统校友网络的革新作用[7][20] 地域文化关联 - 安徽安庆怀宁县诞生多位文化名人,包括诗人甘伟、海子,历史人物陈独秀及科学家邓稼先,形成"诗歌之乡"地域品牌[12][22] - 怀宁籍创作者兼具南方细腻(《黄梅雨季》的雨意象)与北方豪爽(海子作品中的麦地元素)特质[16][22] - 校友创作中频繁出现地域符号,如《黄梅雨季》的南方梅雨与《达坂城的姑娘》改编版中的西北民歌元素[6][24] 校园记忆载体 - 油印刊物《复旦人》和诗集《海星星》成为1980年代复旦诗歌传播主要载体,现存实物具文献价值[22] - 毕业季仪式如上海新客站送别、黄梅雨季诗歌朗诵构成特定时代的情感表达方式[4][12] - 古琴曲《半山听雨》与《黄梅雨季》的跨界融合,体现传统文化对当代校友艺术再创作的启发[20]
生活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21
电影行业现状与未来 - 中国电影院银幕总数已达全球第一 但存在"年轻人不愿进影院"的担忧 [3] - 技术进步带来多元观影方式 电影数量相比50年前有显著增长 [3] - 行业应鼓励多拍优质电影 通过大银幕提供差异化观影体验 [3] 电影创作理念 - 电影创作需注重故事普适性 确保观众能理解剧情 [1] - 优秀剧本需要长期酝酿 《天堂电影院》剧本构思耗时11年 [2] - 电影作品常源于创作者人生经历 部分电影会改编为小说 [2] 行业发展机遇 - 新技术催生新型观影模式 为行业带来发展空间 [3] - 坚持传统电影制作方式 同时积极应对行业变化 [3] - 行业新人可通过全情投入获得发展机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