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西周铜当卢“撞脸”潮玩Labubu 洛阳博物馆文物走红
中国新闻网· 2025-06-21 13:57
文化传承与创新 - 洛阳博物馆馆藏的西周铜当卢因与潮玩Labubu神似在社交平台走红 吸引大量游客专程参观 [1] - 铜当卢为西周马具重要装饰件 造型简约呈圆甲泡形 具有装饰和防护功能 [1] - 汉代当卢材质与纹饰日益丰富华美 成为身份地位象征 [1] - 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因优雅仪态和"执子之手"寓意成为馆内"长红明星" [1][2] 传统文化活化案例 - 铜当卢与现代玩偶"撞脸"及牵手女俑持续走红 是传统文化在当下焕发新生的成功案例 [2] - 这些案例以轻松有趣方式让历史变得可亲可感 与当代审美和情感产生共鸣 [2] - 文博工作者应深入保护研究活化传统文化资源 善用科技与新媒体讲好文物故事 [2] 博物馆运营趋势 - 洛阳博物馆通过文物与现代元素结合 成功吸引年轻游客群体 [1][2] - 讲解员指出牵手女俑引发强烈情感共鸣 年轻游客常模仿其姿势合影 [2] - 展览研究部主任强调要展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 [2]
2025年宁远河-藤桥河溯源活动今日启动
海南日报· 2025-06-21 09:19
活动概述 - 2025年宁远河-藤桥河溯源活动启动仪式将于6月21日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南春村南一村民小组举行 [2] - 活动主题为"一场从夏至到冬至的河流文化之旅",为期6个月,从夏至开启至冬至收官 [2] - 这是继2024年"溯源三亚河"活动后,三亚在挖掘与传承本土河流文明方面的又一举措 [2] 活动内容 - 溯源队伍将沿宁远河、藤桥河逆流而上,深入流域源头,系统记录水文生态 [2] - 抢救性搜集散落民间的河流传说、沿岸村落历史记忆及与水相关的传统技艺 [2] - 同步启动"河流记忆"影像征集活动,面向市民游客及摄影家协会征集老照片和新照片,通过对比挖掘河流文化精髓 [2] 文化与社会价值 - 活动是三亚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启动仪式将宣读河流保护倡议书,唤起公众对水资源珍贵性和流域脆弱性的认知 [3] - 现场呈现保亭本土艺术家的文艺表演,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经济与产业协同 - 同期举办"毛感山集"农特展集市,展示毛感乡优质农产品,搭建城乡交流平台 [3] - 探索宁远河、藤桥河、三亚河流域构建"农业-科技-文旅"产业闭环的区域协同新范式 [3] - 活动体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为三亚经济圈建设提供参考路径 [3]
在湖州,到乡村博物馆遛个弯
人民日报· 2025-06-21 05:41
乡村博物馆发展现状 - 湖州平均每8个村就有一座乡村博物馆,每3万人拥有一家在册博物馆 [1] - 122家通过验收的乡村博物馆中,每个馆藏品都超过200件 [1] - 乡村博物馆已成为村民和游客触手可及的文化场所 [1] 政策支持与建设模式 - 国家文物局2021年8月探索"中国乡村博物馆"建设,湖州成为全国唯一试点城市 [2] - 湖州出台《中国乡村博物馆建设湖州试点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 [2] - 建设模式包括政府筹建、产业依托和特色文化展示三类 [2] 特色化发展路径 - 依托"湖笔""湖丝""湖茶"等文化IP打造主题馆集群 [2] - 采用"活态"博物馆理念,如岕里婚庆博物馆开展沉浸式民俗表演 [3] - 运用声光电技术提升体验,如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展示千年水利智慧 [3] 专业支持体系 - 由国家级专家、地方文博骨干和志愿者组成"最强专家团" [3] - 顾问团包括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机构专家 [3] - "五大员"志愿者队伍包含退休教师、乡贤等基层力量 [3] 经济与社会效益 - 荻港古村桑基鱼塘系统历史文化馆年均游客量突破百万人次 [4] - 122家乡村博物馆构建的研学旅游线路助力湖州乡村旅游收入全省七连冠 [4] - 带动特色民宿、渔家乐、研学旅游等产业发展 [4]
第九届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在济南开幕
齐鲁晚报· 2025-06-13 17:03
博览会概况 - 第九届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支持山东省老字号企业协会举办 是商务部2025年"老字号嘉年华"全国性重要活动 [1] - 博览会展期三天 展览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 设置各省团组、中医药国粹、中华美食、中华名酒等主题展区 展示全国各地老字号企业的匠心产品与创新成果 [9] 国际合作与出海战略 - 中华老字号全球伙伴大会邀请20多个国家的40余位境外商协会及贸易企业负责人出席 发布"全球推介官"和"出海护航员"行动 设立"出海诊断室" [3] - 与20国代表签署老字号扬帆出海战略合作意向 集聚全球优质资源搭建老字号出海权威平台 [3] 内外贸融合与品牌发展 - 发布"内外贸融合行动" 构建老字号国货潮品与外贸优品协同发展的"品牌崛起生态圈" 开拓"文化出海新航路" [4] -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签署《山东外贸优品全国市场融合发展备忘录》 启动"老字号+外贸优品"供应链共建行动 [4] 中医药发展 - 中医药大会聚焦"文化传承+科技赋能+集群联动"体系 发布中医药品牌文化赋能工程、全球共建计划和健康新消费促进行动 [6] - 发布首批中华老字号中医药研学推介名录"岐黄十二宫" 签署商文旅融合共建倡议书 展示中华老字号中医药博物馆概念设计方案 [6] 文创与营销活动 - 启动全国老字号"城市礼物"大赛 甄选地域文化特色产品 展现老字号历史传承与创新活力 [8] - 召开老字号城市手伴策划设计分享会 聚焦文化基因解码、IP价值重构、知识产权和品牌营销迭代等议题 公布大赛结果助力老字号拓展市场 [8] 现场互动与促销 - 老字号策划丰富互动体验 如东阿阿胶中医义诊、崔字牌打卡集章、鲁味斋趣味挑战赛、青食互动环节 [9] - 推出限量版让利促销 省内老字号如德州扒鸡39.9元买2只、宏济堂阿胶山楂五折 省外老字号如南京盛源祥盐水鸭135元买2只 另有1元购活动如福人楼手链、鲁味斋冰淇淋 [9]
浙江余姚 青菜头长成大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09
宁波余姚是国内最大的浙式榨菜生产加工基地,凭借悠久的种植历史与完备的产业链条,成为"中国榨 菜之乡"。自上世纪60年代开启榨菜种植以来,余姚榨菜产业一路蓬勃发展。小小的菜头,经过余姚人 民的辛勤耕耘和创新发展,已成为当地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 近日,记者走进余姚市的榨菜生产加工企业,深入了解余姚榨菜的发展之道。如今余姚榨菜种植面积 (含联结基地)达10万余亩,年生产加工鲜菜头50万吨,15万名菜农投身榨菜生产。依托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余姚围绕强链补链延链,通过"优一接二连三",构建起完备的榨菜全产业链,产业链年总产值达 50余亿元。 产业升级 余姚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是关键驱动力。浙江备得福食品有限公司近3年投入1500多万元, 对9条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 近日,记者走进该公司车间,智能化自动灌装生产流水线正高效运转,高温杀菌、自动检测等多道工序 紧密衔接。从清洗、拌料到成品包装,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操控。该公司负责人阮银福说:"生产工艺 的优化,不仅提升了榨菜产品的外观和品质,还节约了人力成本、保障了食品安全。" 备得福公司是余姚市榨菜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宁波铜钱桥食品菜业有限公司生产 ...
华祥苑董事长肖文华:二十余载茶香路,可持续发展进行时
搜狐财经· 2025-06-09 10:51
从武夷山的云雾茶园,到国际外交的茶叙现场,华祥苑的茶香一路飘溢,书写着中国茶的传奇篇章。当千年茶文化邂逅新时代的发展命题,一杯 茶如何承载起品牌的可持续未来? 近日,华祥苑董事长肖文华接受了智通财经专访,以二十载行业深耕的洞察,层层解析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底层逻辑,畅谈品牌如何在文化传承的 脉络里固本培元、在国际传播的浪潮中破圈出海、在社会责任的践行中构建共生生态,实现从产品到文化、从本土到全球、从商业价值到社会价 值的多维进阶。 以茶为魂:文化传承赋能品牌生命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其中,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承载着"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既是历史传承的见证,也是当代文化出海的名片。 华祥苑启动复兴万里茶道行动 华祥苑自2017年起便着手复兴万里茶道的工作。万里茶道在国内共规划了九个节点城市,从武夷山出发,经江西等地,构建出一条完整的文化线 路。肖文华介绍道:"我们并不满足于单纯的'重走'形式,而是在每一个节点城市都设立了'万里茶道体验中心',实现文化落地与体验转化。"今 武夷山华祥苑茶庄园 茶的生长,仰赖于所生长的环境,福 ...
警惕文化数字化过程中的“数字橡皮擦”现象
36氪· 2025-06-06 10:08
"数字橡皮擦"现象的核心观点 - 文化数字化过程中因技术选择、算法偏见、人为干预、商业驱动等因素导致原始文化信息丢失、篡改或简化,损害文化完整性[1] - 数字化可能从"备份文明"异化为"格式化文明",擦除文化重要部分[1] 表现形式与影响 信息篡改与失真 - AI修复文物导致审美趋同,消除"包浆""历史粗粝感"等独特历史价值[7] - 文化创意产品对传统元素不恰当改编破坏原本内涵[5] 数据丢失与损坏 - 技术故障或存储介质老化导致古籍、文物数字化记录永久丢失[10] - 不完整的古建筑数字化模型影响保护与研究[8] 文化同质化与单一化 - 算法推送热门IP导致小众文化边缘化,削弱多样性[11] - 网络平台内容趋同化,系统性抹除非主流文化元素[11] 文化传承断裂 - 传统节日习俗在数字化时代被淡化,年轻群体认同感降低[12] - 文化创意产品停留表面模仿,缺乏深层价值传承[13] 底层逻辑分析 工具理性主导 - 效率优先思维将文化简化为可量化数据标签,忽视个体特质[16] - 非遗工艺数字化仅记录步骤而忽略匠人口述的文化寓意[18] 技术标准缺失 - 机构间数字化水平差异导致古籍扫描图像模糊、OCR错误率高[19] - 缺乏统一标准使同一古籍在不同数据库中呈现形态大相径庭[20] 商业利益驱动 - 企业倾向选择易变现项目,濒危非遗因商业价值有限被边缘化[21] - 历史题材游戏篡改事实娱乐化,背离文化传承初衷[23] 算法与数据垄断 - 平台算法优先推荐标准化内容,过滤小众文化表达[24] - 大型机构数据垄断阻碍文化资源的多元传播[26] 应对建议 - 需建立"技术+人文+制度"协同机制平衡效率与文化价值[29] - 数字化应保留文化原真性而非追求"完美修饰"[31]
经典动画《哪吒闹海》将登上首艘国产大邮轮
北京商报· 2025-06-05 15:03
公司动态 - 爱达邮轮宣布联合上影元在爱达·魔都号上开启"哪吒闹海"夏日主题航季 从6月28日至8月底推出沉浸式中国动画互动体验 [1][3] - 活动内容包括《哪吒闹海》亲子舞台剧 海上国潮放映厅展映《哪吒闹海》《大闹天宫》《葫芦兄弟》等经典作品 并设置亲子配音工坊 [3] - 邮轮将推出哪吒奇趣巡游 主题互动游戏 与哪吒共进早餐 哪吒主题舱房 角色扮演及主题拍摄等亲子互动体验 [3] 战略合作 - 此次合作是将经典动画与邮轮场景相结合的尝试 旨在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主题邮轮体验 将更多中华优秀文化带上邮轮 [3] - 上影元表示将与爱达邮轮共同深化"IP+文旅商体展"探索 实现内容消费和体验消费优势互补 拓展IP与文旅业态融合边界 [3] 运营数据 - 爱达邮轮旗下两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和爱达·地中海号总计服务超68万国内外宾客 [4]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已实现全船贯通 计划2026年交付并在广州南沙开启国际航线 [4]
海州区打造特色教育新范式
新华日报· 2025-06-05 04:57
特色教育实践 - 连云港市海州区通过系统性规划与创新性实践打造"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的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1] - 孔望山小学将国家级非遗项目海州五大宫调《草虫》纳入校本课程 学生通过方言演绎增强文化认同 [1] - 板浦高级中学开发"淮盐文化+语文"融合课程 学生习作在省级征文比赛中表现突出 [2] 科技创新教育 - 大庆路小学开设3D打印、机器人编程、无人机飞行等科技课程 培育千余名学生在省级创新大赛获奖 [2] - 建宁小学打造"数字化生态校园" 其跨学科生态课程获评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2] 艺术与文化展示平台 - 海州区教育局通过校园艺术节、诗词大赛等活动实现全员艺术覆盖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14所学校节目登上市级舞台 [3] - 锦屏中心小学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录古今人诗二首》在全国展演中获奖 展现艺术教育成果 [3] 教育体系规划 - 海州区教育局计划持续深化特色教育改革 构建多元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童心与粽香齐飞 广西北部湾航空开展双节主题活动
中国民航网· 2025-06-03 20:44
公司活动与创新 - 广西北部湾航空在端午和儿童节期间推出"文化+飞行"创新模式,通过主题航班和地面活动传递传统文化 [1] - 5月31日GX8909南宁至曼谷航班开展"云端话端午"活动,包括文化讲解、有奖竞猜等环节,成功吸引中外旅客参与 [2] - 5月30日公司园区举办"浓情端午时"下午茶活动,融合党建知识、企业文化和员工福利互动 [4] - 6月1日推出"诗词伴飞,童趣启航"儿童节主题航班,设置诗词朗诵环节,获得家长和儿童积极反馈 [5] 文化传播与品牌建设 - 通过国际航班向东盟地区传播中华文化,成功让外籍旅客了解屈原等文化符号 [2] - 在园区活动中将传统文化关怀与企业温暖结合,提升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 [4] - 儿童节主题航班成为移动国学课堂,通过经典诗词朗诵培养儿童文化自信 [5] - 公司计划持续推出融合传统文化、特色节日和科技体验的主题活动 [6] 社会影响与行业意义 - 端午主题航班实现文化跨地域传播,让中华文化情韵在东盟上空萦绕 [2] - 儿童节活动创造珍贵亲子互动体验,获得旅客高度评价 [5] - 公司通过系列活动展示了文化传承的广度和温度,体现航空业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