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减重
搜索文档
肥胖催生厌学 小胖墩该如何科学减重?
北京青年报· 2025-05-13 09:22
儿童青少年肥胖现状 -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为19% 若未有效遏制 2030年该比率将升至31.8% [1] - 北京出现多例严重肥胖个案 如14岁青少年体重达280斤 三年增重140斤 [1][2] - 肥胖引发血压偏高 糖代谢与脂代谢异常等生理问题 [1][4] 肥胖导致的连锁问题 - 肥胖青少年中超过70%因运动能力差惧怕集体活动 产生社交回避心理 [4] - 体育中考前出现肥胖学生扎堆开医疗证明现象 以申请免考或择考 [2][3] - 肥胖导致自尊水平降低 部分案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长期辍学 [4] 家庭干预误区与挑战 - 33%儿童期肥胖者会延续至成年期 青少年期肥胖者约66%成年后仍肥胖 [5] - 家长存在认知误区:认为肥胖非疾病 或依赖不科学的生酮饮食/过度运动等方式 [5][6] - 80%家庭存在医嘱执行难问题 双职工家庭缺乏监督 祖辈喂养行为造成干预失效 [6][7] 医疗干预方案与效果 - 医院采用多学科联合门诊 根据个体数据计算每日热量需求并分配营养素 [6] - 70%严格执行医疗方案的患者在3-6个月内实现有效体重控制 [6] - 80%遵医嘱患者三个月内见效 但近半数因优先级下降导致一年内体重反弹 [7] 学校创新管理实践 - 北京十中晓月苑分校设置低脂减重套餐 单餐热量控制在500-600大卡 [10] - 菜品标注详细营养成分数据 如清蒸鱼150克含180大卡热量和25克蛋白质 [10] - 引入AI运动监测系统 生成五大身体素质评估报告与个性化运动处方 [11][12] 多方联动机制建设 - 专家建议建立医校家联合管理模式 医院提供医疗干预 学校强化健康教育与运动培养 家庭参与行为矫正 [8] - 提议通过AI平台实现身体数据实时监测 并打通教育系统与医疗系统数据共享 [9][12] - 目前北京海淀 顺义试点校医-医院联动 但普遍存在校医专业培训不足与系统数据隔离问题 [9]
在中国肥胖日 见证一场三甲医院里的“脂肪攻坚战”
新华网· 2025-05-11 11:56
核心观点 - 华山医院通过成立"30斤俱乐部"和医学体重管理中心 推动医护人员及公众科学减重 整合多学科资源提供行为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1][2][4][5] 减重项目开展情况 - 医院内部成立"30斤俱乐部"互助组织 以行为治疗为核心理念 2024年初正式成立 从最初线上微信群交流发展到线下集体锻炼 [2][5] - 运动医学科主管技师孙扬带领每周晨练 包括热身拉伸和哑铃训练 在门诊开始前完成 参与医护人员达十余名 [1] - 临床营养科为住院患者及陪护家属定制减脂餐 将高饱腹感食材与家常风味结合 有家属连续预订一周餐食后腰围明显减小 [5] - 医院餐厅推出标注310-510千卡的减脂套餐 低卡西点与轻食沙拉取代油腻食品 成为医护人员新宠 [4] 科普推广活动 - 5月9日静安商圈举办跨界科普活动 医学体重管理中心专家讲解内分泌调控 手术干预和生活化减脂策略 将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比喻 [4] - 钢琴家孔祥东参与科普 曾减重70斤 用音乐讲述医学与艺术共塑健康的故事 强调科学饮食是打开味觉新世界 [4] - 沈奇伟医生利用午餐时间拍摄创意科普短视频 教授单位食堂健康饮食方法 相关视频总浏览量超过1000万 [5] 实施成效 - 外科医生沈奇伟通过一年减重30斤 成功消除将军肚 改善体检指标 [2] - 线上微信群从最初沉默观望发展为活跃的健身打卡 食谱分享和误区讨论平台 [2] - 减重理念从"要你减"转变为"我要减" 越来越多医护人员从线上交流发展到线下实际行动 [5]
中华预防医学会:七成大众有体重管理意识
新华社· 2025-05-11 09:10
大众体重管理认知现状 - 50%成人自评体重与实际BMI不符 其中19%自评超重或肥胖但BMI正常 14%自评健康但实际BMI已达超重标准 [1] - 七成大众具有体重管理意识并希望改善体重 超六成愿意为体重管理投入时间和精力 [1] 肥胖流行趋势与健康影响 - 当前中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1] - 若不加以控制 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预计将达到70.5% [1] - 2030年超重肥胖相关医疗费用预计达610亿美元 占全国医疗保健支出的22% [1] 体重管理实践行为 - 超半数大众正在积极进行体重管理 [2] - 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控制措施深入人心 [2] - 合理使用代餐食品进行体重管理的意识初步建立 部分大众通过减餐控制热量 [2] 社会支持与知识普及需求 - 认知偏差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控难度加大 [2] - 需要搭建体重管理知识体系并持续普及 应用科学实用的工具和落地措施 [2] - 肥胖相关健康危害的科普仍需下沉 [2]
"运动营养+健康消费"双重风口,康比特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4-23 20:3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0.40亿元 同比增长23.34% 2020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超30% [1] - 2024年扣非净利润8,716.58万元 同比增长15.07% 2020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超60%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94亿元 同比增长26.08% 净利润1,203.70万元 同比增长9.66% [1] 业务板块分析 - 军需业务2024年收入13,244.02万元 同比下降45.1% 主要因军队采购周期性波动 [2] - 2025年第一季度军需业务复苏 应收账款同比大幅增加110.92% 显示业务开始贡献增量 [2] - 蛋白增肌类产品2024年收入52,912.4万元 同比增长72.64% 成为核心增长驱动 [5] 行业政策环境 -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二十大报告明确建设体育强国目标 推动运动营养行业发展 [3] - 2024年下半年消费促进政策加码 十二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3] - 国家卫健委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 明确推动科学减重产品创新 [4] 产品战略布局 - 成立四大产品项目组(蛋白增肌/能量补充/体重控制/竞技专业市场)统筹资源快速响应需求 [5] - 创新开发CPT fit双层蛋白棒与乳清蛋白棒 强化体重控制市场产品布局 [5] - 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连续3年提升 显示供销两旺局面 [5] 渠道建设与营销 - 构建传统电商与新媒体立体渠道矩阵 加大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广投入 [6] - 2024年通过470场赛事触达424万跑者 深化"赛事+产品+数字化"融合战略 [6] - 2025年将强化线下场景化营销 加速引进快消领域高端人才 [6] 机构认可与估值 - 申银万国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15/1.56/2.15亿元 对应PE28/21/15倍 [7] - 三大机构均维持增持评级 认为公司作为运动营养稀缺标的估值具吸引力 [7] - 公司2025年以来股价涨幅约38% 较一致魔芋200%涨幅存在估值提升空间 [7]
科学减重上京东!京东互联网医院减重门诊上线一月,用户服务满意率99%
搜狐网· 2025-04-14 16:54
行业认知与挑战 - 肥胖被定义为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 受到基因 环境 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影响[3] - BMI升高已成为非传染性疾病的第三大死亡原因 科学减重核心在于提高对肥胖危害的认知[3] - 体重管理需要长期坚持 涉及认知力 执行力和意志力 例如有案例通过长期坚持运动一年减重30斤并维持理想体重[3] - 肥胖问题具有多因性 单一科室诊疗难以奏效 需要营养科 内分泌科 心理科 外科等多学科协作[3] 公司服务与方案 - 公司互联网医院作为国内首批上线体重管理门诊的平台 上线1个月用户服务满意度达到99%[1] - 公司整合了全国顶尖医生资源 提供多学科专业力量 包括内分泌科 心血管内科 消化内科 中医内科 营养科 小儿内分泌科等[4] - 公司提供全流程科学减重服务 涵盖从风险评估 个性化方案制定到用药指导 定期随访[4] - 公司推出由全职营养师团队主导的科学减重营 通过定制科学饮食方案 关键营养素精准补给 运动体系三维方案帮助用户[4] - 有用户案例在10天内成功减重2.5公斤 体脂率下降1.4% 肌肉率提升0.9% BMI下降1.0%[5] 行业发展趋势 - 体重管理不仅是体重数字改变 更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塑 需要医疗体系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5] - 公司未来将继续携手行业伙伴响应政策要求 发挥供应链优势与医疗服务资源 构建开放 协同 共赢的健康生态[5]
儿童肥胖危害多 专家为“小胖墩”减重支招
新华网· 2025-03-26 00:39
儿童肥胖现状与数据 - 中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为19% [1] - 6至7岁肥胖儿童成年后肥胖率约为50% [5] - 10至19岁肥胖青少年中超70%会发展为成年肥胖 [5] 肥胖导致的健康危害 - 诱发高血压 糖尿病 脂肪肝等慢性疾病 [5] - 影响运动能力及骨骼发育 对行为 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 [5] - 14岁患儿案例:身高170cm体重89kg 伴有高血压 血脂异常 高尿酸血症和糖耐量受损 [2] 科学减重干预措施 - 饮食采用"黄金餐盘法则":1/2非淀粉类蔬菜 1/4优质蛋白 1/4全谷物 [8] - 每日精制糖摄入少于25克 减少加工食品及反式脂肪摄入 [8] - 运动建议每周5天每天60分钟 组合为30分钟有氧+20分钟抗阻+10分钟柔韧 [8] - 减重需遵循渐进原则 建立"营养—运动—监测"管理闭环 [10] 实施挑战与瓶颈 - 课业压力导致学龄儿童日均运动量不足1小时 睡眠不达标 [12] - 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超2小时 久坐与过量碳酸饮料摄入问题突出 [12] - 我国尚未批准儿童减肥药物 临床治疗依赖基础性干预 [14] 系统性防控建议 - 构建家庭 校园 医疗三方防护网:家庭端推行"健康加油站" 校园端实施"五色营养餐盘" 医疗端建立多学科联合门诊 [14] - 需要家校医协同治理体系打破"胖循环" 从"治病"转向"治未病" [14] - 建议开展人体成分分析 代谢指标监测等医疗干预手段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