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含糖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怎样有效减少内脏脂肪?科学减重要从“内部”着手!
GLP1减重宝典· 2025-11-21 18:38
一、内脏脂肪:身体里的"隐形威胁" 你是否发现,腰围悄悄变粗,即使体重正常也难逃"游泳圈"的困扰?这很可能是内脏脂肪超标在向你发出警告。内脏脂肪是包裹在肝脏、胰 腺、肠道等器官周围的脂肪组织,不同于手能摸到的皮下脂肪,这层"软垫"虽然看不见,却会带来代谢紊乱和炎症等健康隐患。 以下文章来源于肥胖世界ObesityWorld ,作者欢迎订阅 肥胖世界ObesityWorld . 《肥胖世界》Obesity World - 同步传真肥胖及代谢国际新学术进展,为医学减重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每医健」旗下内容平台。 权威数据显示: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时,内脏脂肪风险显著增加; 《柳叶刀》研究显示,内脏脂肪每增加10%,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13%,糖尿病风险则翻倍。 二、导致内脏脂肪超标的三大主因 1. 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 长期大量摄入精制碳水(如蛋糕、奶茶)和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会促使肝脏合成更多甘油三酯,进而堆积在内脏周围。哈佛大学研究发 现,每天饮用1罐含糖饮料,内脏脂肪年增长率高达15%。 2.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 连续静坐2小时,脂肪分解酶活性 ...
怎样有效减少内脏脂肪?科学减重要从“内部”着手!
GLP1减重宝典· 2025-11-18 13:33
内脏脂肪的健康风险 - 内脏脂肪是包裹在肝脏、胰腺、肠道等器官周围的脂肪组织,与皮下脂肪不同,是看不见的“隐形威胁”[6] -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时,内脏脂肪风险显著增加[7] - 《柳叶刀》研究显示,内脏脂肪每增加10%,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13%,糖尿病风险则翻倍[7] 导致内脏脂肪超标的主要原因 - 高糖高脂饮食习惯:长期大量摄入精制碳水和反式脂肪会促使肝脏合成更多甘油三酯,堆积在内脏周围;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每天饮用1罐含糖饮料,内脏脂肪年增长率高达15%[9] -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连续静坐2小时,脂肪分解酶活性会下降90%,缺少肌肉活动刺激使脂肪更容易在腹部堆积[10] - 压力过大与熬夜:长期高水平皮质醇会优先分解肌肉并促使脂肪向内脏聚集;每晚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内脏脂肪堆积速度比普通人快30%[11]
阿联酋联邦税务局拟实施针对含糖饮料的新税制
商务部网站· 2025-11-06 11:45
新税制核心内容 - 阿联酋联邦税务局计划于2026年实施针对含糖饮料的分级体积计税制 [2] - 新税制将根据每100毫升含糖量确定税率 将饮品划分为四个档次 [2] - 高糖档次为含糖量大于等于8克每100毫升 中糖档次为5至8克 低糖档次为小于5克 无糖饮料适用0%税率 [2] - 碳酸饮料将根据其含糖量计税 而能量饮料维持现行100%的税率 [2] 对饮料企业的要求 - 联邦税务局呼吁饮料企业提前审查产品含糖量以迎接新税制 [2] - 企业需提交经认可实验室检测的含糖量报告并办理合规证书 [2] - 未能提交合规证书的产品将自动被归类为高糖饮料 [2] - 联邦税务局将给予企业充足准备期 以便企业调整产品配方和内部系统流程 确保平稳过渡 [2]
从烟草到含糖饮料,健康税的下一城?
第一财经· 2025-10-10 17:53
世卫健康税倡议核心观点 - 世界卫生组织发起“3by35”新倡议,敦促各国通过征收健康税,到2035年将烟草、酒精和含糖饮料的实际价格提高至少50%,旨在遏制慢性病并创造公共收入 [1] - 该倡议提出之际,全球正面临非传染性疾病增加、发展援助缩减和公共债务攀升的压力 [1] 中国现行健康税实施情况 - 中国已对烟草制品、电子烟和酒精开征健康税,但实施近30年后,在改变国民消费行为和提升人群健康方面尚未起到明显作用 [1] - 业界专家认为,中国正处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酝酿期,建议在消费税改革中提升烟草和酒类消费税税率,并根据收入水平调整以保持政策有效性 [1] 烟草税分析 - 全球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烟草价格为6.09国际元,中国烟草价格相对较低,为5.09国际元 [2] - 烟草价格每提高10%,消费量将下降4%至8%,在低收入群体中效应更为明显 [2] - 世卫建议烟草制品税额应占零售价格75%以上,目前全球各国卷烟产品平均税占比为62.6% [2] - 中国卷烟产品平均税占比低于全球水平,最近一次提高卷烟消费税是2015年,十年未调整导致控烟效果被居民收入增长和通货膨胀稀释 [3] - 中国卷烟产品税占比因增值税下调等因素已降至52%左右 [3] - 全球卷烟可负担性持续降低,但中国呈相反趋势 [4] - 中国烟草消费税主要依靠从价税,国际经验表明从量税或以其为主能更有效提高低价卷烟价格并便于征管 [4] 酒精税分析 - 中国酒精产品消费税的税占比为15.6%,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均值25.9%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 - 大部分高收入国家和五成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以酒精含量为征税依据,这对中国税制改革有借鉴意义 [4] 健康税的经济影响 - 提高烟草税可实现消费量下降和政府税收增加的双赢局面,因烟草制品高度成瘾,需求下降幅度小于价格上涨幅度 [5] - 烟草价格提高10%,消费量仅下降约4%(高收入国家)至8%(低收入国家),税收增幅大于消费降幅 [5] - 2020年烟草使用造成中国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2.43万亿元,远超出烟草行业当年税收贡献额1.52万亿元 [6] 含糖饮料税探讨 - 世卫“3by35”倡议呼吁对含糖饮料征税,若价格一次性提高50%,未来50年内可避免5000万例过早死亡 [7] - 截至2024年2月,已有115个世卫成员国对含糖饮料征税,41个成员国对国家层面不健康食品征税 [7]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糖尿病人群,公众对“饮料减糖”需求增加,但对含糖饮料实施分层消费税需达成社会共识并形成征收标准 [7] - 社会接受度是征税前提,含糖饮料如可乐、平价奶茶已成为民间文化符号,突然征税可能引发负面舆论 [8] - 建议通过“探索性征税”模式对高糖高脂肪产品征税,或采用中口径征税范围涵盖含糖饮料和人工甜味饮料 [8] - 世卫定义“含糖饮料”包括所有含游离糖的饮料,天然果汁等本身含大量游离糖的饮料也应纳入征税范围 [9] - 国家卫健委等多部委在《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中明确提出“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财政部参与负责落地 [10]
Nature子刊:奶茶/可乐等含糖饮料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生物世界· 2025-09-22 12:14
研究背景与意义 - 饮食被认为是导致结直肠癌发展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含糖饮料摄入量日益受到关注[2]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含糖饮料消费量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与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发生密切相关[2] - 含糖饮料消费量激增与年轻人群体中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惊人上升相吻合[2] - 许多结直肠癌患者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且有些患者在确诊后仍继续饮用含糖饮料,肿瘤学家和营养学家经常推荐的能量饮料和浓缩果汁也含有大量葡萄糖和果糖[6] 研究发现与机制 - 研究揭示来自含糖饮料的果糖和葡萄糖通过山梨醇脱氢酶增强结直肠癌的转移[3] - 与单独使用葡萄糖相比,结直肠癌细胞暴露于葡萄糖和果糖的组合配方会增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和转移潜能[7] - 葡萄糖和果糖的组合通过激活多元醇途径中的山梨醇脱氢酶的逆反应提高NAD⁺/NADH比率,这种氧化还原变化加速糖酵解活性,促进甲羟戊酸途径激活,最终推动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转移[7] - 前期研究已表明含糖饮料可以直接促进肿瘤发生且与肥胖无关,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含糖饮料摄入与年轻发病的结直肠癌风险翻倍相关[6] 研究价值与应用 - 研究结果揭示了含糖饮料对结直肠癌进展的有害影响,为抑制结直肠癌患者的转移提供了潜在的饮食干预和治疗策略[9]
Nature子刊:奶茶/可乐等含糖饮料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生物世界· 2025-09-21 16:00
含糖饮料与结直肠癌关联性研究 - 含糖饮料摄入被广泛认为是导致结直肠癌发展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2] - 含糖饮料消费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上升 与年轻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惊人上升相吻合 [2] - 含糖饮料指添加蔗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等糖类的液体 这两种糖类会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且比例约为1:1 [2] 研究核心发现 - 果糖和葡萄糖通过山梨醇脱氢酶(SORD)增强结直肠癌转移 [3] - 葡萄糖和果糖组合配方显著增强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和转移潜能 相比单独葡萄糖效果更显著 [7] - 该组合通过激活SORD逆反应提高NAD⁺/NADH比率 加速糖酵解并激活甲羟戊酸途径 最终推动癌细胞转移 [7]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既往研究证实含糖饮料直接促进肿瘤发生且与肥胖无关 摄入使年轻发病结直肠癌风险翻倍 [6] -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确诊后仍可能继续饮用含糖饮料 且临床常推荐含大量葡萄糖和果糖的能量饮料和果汁 [6] - 研究结果为抑制结直肠癌转移提供潜在饮食干预和治疗策略 [9]
看看这些伤害牙齿的行为,你中招了吗?
人民网· 2025-09-19 10:11
损害口腔健康的不良行为 - 常喝含糖饮料危害最大,尤其是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饮料中的糖分易被致龋菌分解产生有机酸,加重牙面脱矿 [3] - 频繁咬合硬物易导致牙齿松动、牙隐裂甚至牙齿劈裂,并可能引发偏侧咀嚼及更复杂的咬合问题 [3] - 冷热交替进食会刺激牙齿神经末梢,加剧牙齿敏感问题 [4] - 错误刷牙习惯如长期横向拉锯式刷牙、用力过猛或使用刷毛过硬的牙刷,会造成牙颈部磨损,牙刷长期不更换会滋生细菌引起口腔异味 [4][5] 科学护牙的建议措施 - 饮食上需注意限糖减酸,控制含糖和酸性物质的摄入总量及次数,建议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少吃糖果、蛋糕等加工食品,每次摄入后及时用清水漱口 [6] -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2-3分钟,避免粗暴的横向刷牙法,推荐晚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刷牙且睡前不再进食或喝甜饮料 [6][7][8] - 应结合牙齿状况选择合适的牙膏,如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牙齿敏感人群选用抗牙本质敏感类牙膏,注意牙齿敏感人群不要选择美白牙膏 [8] - 使用牙线或牙间刷清洁牙缝至关重要,可剔除软垢后漱口,不建议使用牙签以免损伤牙龈,牙龈萎缩者可选用牙间隙刷 [9][10] - 每年最好洗一次牙,作为预防牙周病的重要手段,可去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结石,无牙周病人群建议每半年至一年洗一次,口腔卫生不理想者应缩短间隔 [11] - 口内的残冠、残根、重度牙周炎导致的松动牙等患牙需及时由专业医生评估后拔除,否则会带来反复疼痛、邻近牙受损、反复感染及牙槽骨破坏等问题 [12][13]
气候变暖正悄悄增加你的“甜蜜负担”
科技日报· 2025-09-19 08:53
研究核心发现 - 全球气温上升与添加糖摄入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气温在12至30摄氏度之间每升高1摄氏度,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增加0.70克 [1] - 高温天气导致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含糖饮料和冷冻甜品,这类产品被视为高性价比且易于获取的解暑方案 [1] - 气候变化通过改变饮食行为对公共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长期过量摄入添加糖将加剧肥胖、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 [2] 数据预测与影响 - 模型预测显示,若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前升高约5摄氏度,至2095年美国人平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将增加近3克 [2] - 高温与高糖饮食的结合加剧了营养不平等现象,凸显部分群体在气候变化面前的脆弱性 [1][2] 行业与政策启示 - 气候变化适应策略需纳入食品健康政策,例如在高温季节增加对健康饮品的补贴 [2] - 未来食品行业或面临需求结构调整,社区推广清凉低糖饮食方案的重要性提升 [2]
畅饮无糖饮料致血糖升高 极端“养生”当心引病上身
北京晚报· 2025-09-02 15:37
极端养生导致的健康风险 - 高强度运动过量导致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 单次高强度运动可使血尿酸提升三成以上[2] - 极端节食减重引发脂肪肝 快速减重导致内分泌紊乱和脂肪代谢异常[3][4] - 无糖饮料过量摄入造成代谢系统不利影响 长期过量摄入代糖成分可能影响肠道菌群[6] 慢性病年轻化趋势 - 高尿酸血症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 剧烈运动后出现关节剧痛就诊时发现血尿酸严重超标[2][3] - 4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占比逐年升高 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甜食摄入过多和缺乏锻炼密切相关[6][7] - 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 不及早干预可能发展为糖尿病[7] 科学运动建议 - 高尿酸血症人群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和快走[3] - 慢性痛风患者采取低强度短时间渐进式运动模式并密切观察身体反应[3] - 运动后及时补水促进尿酸通过肾脏排出 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3] 合理减重指南 - 每月减重不宜超过原始体重的5% 这是相对安全的范围[5] - 减重过程应长期监测体重和腰围变化 关注身体状态整体改善[5] - 避免极端减重方式如只吃单一食物或完全拒绝油脂 防止营养不良和内分泌紊乱[5] 健康饮食标准 - 减盐每日不超过5克 警惕咸菜和加工零食等隐形盐摄入[8][9] - 减油控制在每日25至30克 减少油炸食品和反式脂肪摄入[10] - 减糖添加糖每日不宜超过25克 用白开水替代含糖饮料并查看营养成分表[11] 全面健康管理 - 健康口腔要求早晚刷牙每次不少于2分钟 使用含氟牙膏并每年洁牙1次[12] - 健康体重建议每周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和两次抗阻训练 保证每日12种以上食物摄入[13] - 健康骨骼建议成人每日摄入800至1200毫克钙 通过牛奶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获取[14]
拒绝暑假胖一圈 开心享瘦很简单
北京青年报· 2025-08-19 09:22
暑期儿童肥胖成因 - 饮食失控导致膳食结构不合理 包括高脂快餐 含糖饮料 冰淇淋及甜点等西方饮食模式 存在摄食过度和不良饮食行为如快食或睡前进食 [2] - 运动量显著减少 超重肥胖儿童缺乏中等强度体育锻炼 炎热天气导致户外活动参与度低 [2] - 家长存在认知误区 错误认为"长得胖就是壮"或"长个儿前先长胖" 采用填鸭式喂养高脂肪 高蛋白及高糖食物 [2] 健康饮食管理策略 - 多选择当地当季新鲜蔬果如西瓜 黄瓜及绿叶蔬菜 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帮助消化并减轻肠胃负担 [3] - 每日摄入牛奶 酸奶 奶酪等奶制品提供钙质与优质蛋白质 搭配鱼虾 瘦肉及豆制品保证营养均衡 [3] - 采用荤素搭配提升餐食多样性 绿色蔬菜 豆类 坚果和海鲜提供矿物质 与瘦肉蛋类协同补充钙铁等微量元素 [3] - 选择新鲜少加工食材 通过蒸煮凉拌等烹饪方式减少高糖高油零食摄入 [3] 体重监测与评估方法 - 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指标并进行生长曲线动态评估 随年龄增长规律进行儿童保健 [4] - 采用BMI百分位诊断超重肥胖 若BMI超过同龄85%可能超重 身高体重同步增长属正常发育 [4] - 观察体型变化 超重肥胖表现为脂肪堆积于身体中段 腰围显著上涨或小肚子凸起 [4] 儿童减肥核心原则 - 绝不能简单节食 避免导致营养不良 营养素缺乏症 贫血 生长迟缓或进食障碍等问题 [5][6] - 减少甜食 精制碳水及膨化食品 增加全谷物 优质蛋白和新鲜蔬果 替换加工食品为天然食材 [6] - 全家共同践行健康饮食理念 避免让孩子单独食用减肥餐 [6] - 每日保证至少一小时户外运动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效果更佳 跑跳类及社交互动性运动可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 暑期体重管理定位 - 暑期是儿童体重管理危险期 但也是培养健康习惯的黄金期 [2] - 建议制定规律作息计划 每日一小时户外活动 用水果替代零食 使假期成为健康增值期而非体重增长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