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含糖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这几种碳水,健康又减肥!照着吃就对了→
央视新闻· 2025-08-14 15:17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影响 - 碳水化合物分为"好碳水"与"坏碳水",关键在于选择而非完全排斥 [1][3] - 好碳水来源于低加工天然植物性食物,具有低升糖指数、高膳食纤维、高营养密度特点,有助于稳定血糖和降低慢性病风险 [4] - 坏碳水多为精加工或高糖食品,营养价值低且升糖快,易导致饥饿感加剧和过量进食,长期增加肥胖及代谢疾病风险 [6][7] 碳水饮食与体重管理 - 低碳水饮食的减重效果取决于质量:高质量(植物蛋白+健康脂肪)可减少体重,低质量(精制碳水+动物蛋白+不健康脂肪)可能加速增重 [3] - 好碳水通过缓慢消化和稳定供能,成为减重帮手,而坏碳水因饱腹感差易引发过量摄入 [4][6] 科学摄入碳水的策略 - 结构优化:用全谷物、薯类、杂豆替代1/3精制谷物(如糙米替代白米),但消化功能弱人群需避免全粗粮 [11] - 总量控制:每日碳水供能占比50%-65%,谷类推荐200-300克/天(全谷物50-150克),减重者需按比例调整,过量易致脂肪堆积,不足可能引发肌肉丢失等健康问题 [12] - 搭配原则:好碳水需结合优质蛋白(豆制品、鱼虾)和健康脂肪(坚果、植物油),增强饱腹感和血糖稳定性 [13] - 食物多样性:每日建议3种谷薯杂豆+4种蔬果,确保营养全面 [15] 实践建议 - 将精制碳水替换为好碳水(如全麦面包替代白面包),平衡健康与口感 [16]
当代人手中的"甜蜜陷阱":研究揭示含糖饮料与340万慢性病例的致命关联
GLP1减重宝典· 2025-08-13 18:02
含糖饮料与慢性疾病关联 - 全球2020年因含糖饮料导致新增220万例2型糖尿病(占全球新发病例9 8%)和120万例心血管疾病(占3 1%)[8] - 含糖饮料与约34万例死亡相关,其中糖尿病相关死亡80,278例,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257,962例[8] - 含糖饮料定义为每240毫升含至少50千卡添加糖的饮品,包括软饮料、能量饮料等,不含纯果汁或零卡饮料[9] 中国含糖饮料健康危机 - 1990至2019年中国因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人数激增95%,达46,633例,占总死亡比例从0 34%升至0 46%[11] - 男性死亡人数26,826例(较1990年翻倍),女性19,807例(增幅87%),女性死亡占比增速更快(39% vs 男性35%)[11] - 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是主要死因,2019年分别导致42,098例和4,534例死亡(均较30年前增长95%)[12] - 山东、河南、河北死亡人数最高(山东年死亡4,337例),重庆、青海、甘肃死亡率增长最快(241%、160%、156%)[12] 含糖饮料与呼吸系统疾病 - 每日饮用超500ml含糖饮料使哮喘风险增加19%,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增加53%[13] - 人工甜味饮料危害更大,每日两杯使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升34%,哮喘风险增10%,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风险涨45%[13] - 适量饮用特定果汁(如橙汁)可降低11%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但过量仍有害[14] - 饮料对呼吸系统危害排序:人工甜味饮料>含糖饮料>天然果汁,每多喝一杯整体呼吸疾病风险增15-16%[14]
朝“问”健康|儿童减重怎么减?专家教你这样做
央视网· 2025-07-19 07:34
儿童减重科学管理 - 儿童减重核心在于科学饮食而非单纯减重 强调合理饮食下保持正常生长发育 建议每月减重1-2kg即可 青春期身高年增长可达十几厘米 [1] - 科学饮食需遵循"食物多样"原则 每日应涵盖谷薯类 蔬果类 肉蛋奶类 大豆坚果类及油脂类五大类 [3] - 蛋白质摄入标准为每日300ml奶制品 1个鸡蛋 100-150g肉类 蔬菜下限500g需多样化 水果控制在150-250g [3] 科学饮食执行细节 - 主食推荐五谷杂粮替代精米精面 通过增大蔬菜切块尺寸降低进食速度 进食顺序应为蔬菜→蛋白质→主食 [5] - 需警惕含糖饮料 油炸食品 糕点等"隐形热量"食物 建议用新鲜水果替代零食并引导多喝水 [5] - 避免边吃边玩或看电视 专注进食有助于准确感知饥饱状态 [5] 运动干预方案 - 肥胖儿童运动应结合抗阻运动与有氧运动 每次30-60分钟中等强度 每日总时长需达2小时 [8] - 居家抗阻训练推荐使用小哑铃进行上肢弯举/平举等动作 配合下蹲 卷腹等强化核心肌群 [8] - 有氧运动可补充原地跑 深蹲跳或球类活动 形成完整运动闭环 [10] 心理问题识别 - 肥胖易引发体象障碍 表现为对体型的歪曲认知 影响自信心与社交能力 [11] - 需警惕饮食失控行为如拒食主食/肉类 情绪敏感反应及频繁自我贬低等心理信号 [13][15][17] - 家长干预策略应转移减肥话题焦点 强化品格优势 持续心理问题需专业医疗介入 [17] 常见误区澄清 - "小时候胖长大自然瘦"说法错误 60%-70%肥胖儿童会发展为成人肥胖 [19] - 运动强度需循序渐进 肥胖儿童禁止高强度运动及局部针对性训练 中等强度最科学 [20]
最新研究证实:咖啡、茶和白开水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
GLP1减重宝典· 2025-07-16 12:12
全球糖尿病现状与挑战 - 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达5.37亿,预计2045年将飙升至7.83亿 [9] - 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及过早死亡风险 [9] - 饮食干预在血糖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但普通人群饮食建议未必适用 [9] 饮品选择与糖尿病健康关联 - 含糖饮料(SSBs)高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不良结局上升显著相关 [6][10] - 咖啡、茶、白开水及低脂牛奶展现出保护性效应,与全因死亡率降低存在明确关联 [6][10] - 人工甜味饮料(ASBs)作为SSBs替代品曾被推荐,但全面证据仍需探索 [10] 突破性研究核心发现 - 研究追踪15,486名2型糖尿病患者长达38年,中位随访18.5年 [6][12] - 最高摄入组全因死亡风险比:SSBs 1.20、咖啡0.74、茶0.79、白开水0.77 [13] - SSBs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HR=1.25)和死亡率(HR=1.29)呈正相关 [13] - 诊断后增加咖啡、茶或低脂牛奶摄入者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 [13] 饮料替代效应量化 - 用人工甜味饮料替代SSBs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 [13] - 用咖啡、茶或白开水替代SSBs、果汁或全脂牛奶均带来统计学意义的生存获益 [13] 临床实践启示 - 减少SSBs摄入并增加咖啡、茶或白开水等健康饮品消费是改善长期预后的可行策略 [14] - 研究填补了糖尿病营养干预领域重要知识空白,为个体化饮食指导提供循证依据 [14]
应对全球公卫筹资危机,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向不健康产品征税
南方都市报· 2025-07-12 00:13
世卫组织"3 by 35"健康税倡议 - 世卫组织倡议到2035年将烟草、酒精和含糖饮料价格提高50%,旨在遏制慢性病并创造公共收入 [1] - 该倡议预计通过一次性提价50%可在未来50年内避免5000万例过早死亡 [1] - 目前全球已有115个国家实施含糖饮料税,烟草税已在2005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推广 [1] 健康税政策效果 - 墨西哥糖税实施两年后征税饮料消费减少7.6%,未征税饮料消费增加2.1% [4] - 葡萄牙含糖量更低饮料销量增加60%以上 [4] - 英国糖税法促使饮料含糖量降低10% [4] - 全球一次性增税50%可在五年内创造3.7万亿美元新收入,相当于全球GDP的0.75% [4] 中国健康税现状 - 中国已对烟酒征收消费税,含糖饮料税尚在学术讨论阶段 [5] - 2015年提高烟草消费税取得短期效果但近年效果被稀释 [5] - 酒类消费税限酒效果存疑 [5] - 2022年中国对电子烟征收消费税以引导健康消费 [3] 中国消费税改革挑战 - 地方政府依赖烟草相关税收,可能影响控烟政策执行 [7] - 征收环节后移可能增加地方政府销售卷烟的意愿 [8] - 白酒消费税后移面临征管工作量增加、监管难度加大等挑战 [8] - 财政转移支付平衡问题复杂 [8] 含糖饮料税实施障碍 - 国内糖税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9] - 需考虑消费者接受度、征收环节和税率设计等问题 [9] - 需要配套非价格政策和充分公众沟通 [9] - 新税种需从试点开始摸索经验 [9]
世卫组织呼吁:大幅提高烟酒和含糖饮料价格
财联社· 2025-07-03 16:45
世卫组织"3by35"健康税倡议 - 世卫组织发起"3by35"倡议 计划到2035年通过征收健康税将烟草 酒精和含糖饮料的实际价格提高至少50% [1] - 该倡议旨在减少导致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产品消费 同时在开发性援助和公共债务上升时增加财政收入 [1] - 健康税被描述为最有效工具之一 能减少有害产品消费并创造收入供政府重新投资于卫生保健 教育和社会保障 [1] 倡议背景与实施情况 - 这是世卫组织首次为烟草 酒精和含糖饮料三种产品提出目标提价幅度 [2] - 哥伦比亚和南非等国的健康税证据表明 该税收倡议到2035年可能筹集一万亿美元 [1] - 目前近140个国家已平均将烟草税及价格提高了50%以上 表明大规模改变是可能的 [2] 行业影响与潜在扩展 - 世卫组织未来几个月完成对超加工食品的定义后 考虑就此类食品提出更广泛的税收建议 [3] - 预计相关行业会对税收建议产生抵制 [3] - 许多国家继续向包括烟草业在内的不健康行业提供税收优惠 [2] 国际支持与呼吁 - 倡议得到彭博慈善基金会 世界银行和OECD的支持 包括为有意采取行动的国家提供援助 [4] - 世卫组织呼吁各国 民间社会和发展伙伴支持"3by35"倡议 推行更明智 更公平的税收政策 [4] 具体实施案例 - 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政府需提高相关产品税收 将价格从如今的4美元推高至2035年的10美元 [2] - 与烟草业达成限制烟草税上调的长期投资协议可能会损害国家健康目标 [2]
世卫组织呼吁大幅提高烟酒和含糖饮料价格
快讯· 2025-07-03 15:53
世卫组织健康税倡议 - 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三三五"倡议 旨在到2035年通过征税将烟草 酒和含糖饮料的实际价格提高至少50% [1] - 倡议目标包括增加公共收入和减少慢性病 预计未来10年全球可增加1万亿美元公共收入 [1] - 具体实施措施将考虑各国不同国情 允许对三类产品中的任一类 两类或全部三类进行征税 [1]
别让饮食拖后腿 高考冲刺期 这五类风险食物少吃
北京青年报· 2025-06-03 08:11
高考冲刺期饮食风险与建议 高糖饮食风险 - 高糖饮食如含糖饮料、蛋糕等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引发注意力下降、思维迟缓和疲劳感增强,俗称"晕碳"[2] - 精制糖代谢加速维生素B族消耗,干扰神经递质代谢,加重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波动[2] 高油高脂食物风险 - 油炸食品、肥肉等高饱和脂肪食物延缓胃排空,引发腹胀、困倦,影响学习注意力与反应速度[3] - 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血脂升高、体重增加,干扰代谢节律和夜间睡眠质量[3] 刺激性饮品风险 - 浓茶、咖啡等功能饮料含咖啡因,可能引发心悸、焦虑和睡眠障碍,影响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4] 生食风险 - 溏心蛋、刺身等生食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风险,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需彻底加热至75℃以上[5][6] - 外购熟食需复热并落实"生熟分开"原则,防止交叉污染[6] 陌生食物风险 - 尝试新食物可能引发过敏或胃肠不耐受,建议维持规律饮食习惯保障肠道稳定[7] 科学饮食建议 - 备考期需清淡、均衡饮食,避免过咸过辣食物刺激肾脏和肠胃[8] - 女生经期前3天可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补铁食物改善疲劳[8] - 推荐健康零食如无盐坚果、香蕉、全麦饼干等作为应急能量补充[8] - 三餐需保证主食充足,搭配优质动物蛋白和深色蔬果补充维生素[9]
专家: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重点在于预防
中国新闻网· 2025-06-01 10:00
儿童青少年肥胖原因 - 儿童青少年肥胖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问题 包括吃的多动的少导致吃动失衡和能量消耗过少 [1] - 除遗传和疾病因素外 体内脂肪蓄积是导致肥胖的直接原因 [1] - 肥胖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2型糖尿病 脂肪肝 心理问题等并发症 并可能延续至成人期 [1] 肥胖预防措施 - 孕期预防是关键 孕妇饮食不均衡和缺乏运动易导致巨大儿 增加儿童肥胖风险 [2] - 出生后应坚持母乳喂养 0-6月龄纯母乳喂养 6月龄后逐步添加辅食并继续母乳至2岁 [2] - 需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每日三餐需包含谷薯类 鱼肉蛋豆类 蔬菜水果 并控制油盐摄入 [3] - 建议儿童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 800-1400毫升水 严格控制含糖饮料 [3] 运动与减重方案 - 婴儿阶段建议每日俯卧位运动半小时以上 [4] - 1-2岁幼儿每日需180分钟身体活动 包括步行和游戏 [4] - 学龄前儿童除180分钟日常活动外 需增加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 [4] - 中小学生每日需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 包括力量训练 [4] - 需避免久坐行为 课间应活动 控制屏幕时间 [4] - 已肥胖儿童应在保障发育基础上科学减重 优先调整生活方式 无效时再寻求医学帮助 [4]
印度卫生税形势诊断(英)
世界银行· 2025-05-06 10: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印度烟草、酒精和含糖饮料消费带来重大公共健康和经济挑战,健康税是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财政政策工具,但印度现行间接税体系存在复杂性和不一致性,需改革以提高税收合规性并引入基于产品相对危害的新税收结构 [13] - 健康税可纠正市场失灵、减少消费、增加财政收入,且对年轻人影响更大,特定消费税比从价税更有效,能带来更好的健康结果 [28][30][40] - 印度不健康产品消费情况存在性别、地区和社会经济差异,且不同产品的消费趋势和销售情况各异,同时这些产品的消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45][59][72][8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引言 - 印度每年因酒精、烟草和含糖饮料消费导致约160万人死亡和4930万伤残调整生命年损失,非传染性疾病占比从1990年的35.9%升至2019年的64.9% [22] - 对烟草、酒精和含糖饮料等非必需品征税可减轻必需品和原材料的税收负担,消费税作为健康税可降低这些产品的可负担性,减少消费并增加政府收入 [23][24] - 报告旨在概述印度健康税格局,分析现行消费税体系,识别挑战和变革领域,为行政工作和政策改革提供依据 [27] 2. 为何健康税重要 2.1 扩大健康税的理由 - 非必需品市场存在负外部性和内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征税可纠正这些问题,减少消费至社会有效水平,且税收可用于医疗保健或其他发展项目 [28][30][31] - 负外部性如二手烟、酒精引发的家庭暴力和酒驾等,负内部性源于消费者对产品危害认识不足和缺乏自控力 [29] 2.2 健康税作为财政政策工具 - 不健康产品具有价格敏感性,烟草、酒精和含糖饮料的需求价格弹性表明税收可有效减少消费 [32] - 消费税是健康税的典型形式,特定消费税比从价税更有效,能更好地解决外部性和内部性问题,且对穷人可能具有累进性 [34][40][41] - 全球多个国家通过实施健康税有效控制了非必需品的危害,预计未来50年可预防超5000万例过早死亡并增加超20万亿美元的额外收入 [43] 3. 印度不健康产品的消费情况 3.1 烟草消费 -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烟草消费国,约2.67亿人使用烟草,消费形式多样,吸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农村和弱势群体消费率较高 [45][46] - 过去几年烟草使用流行率持续下降,2015 - 2016年至2019 - 2021年,男性和女性总体烟草使用流行率分别相对降低13%和43% [53] - 过去十年,卷烟和无烟烟草的销量持续下降,卷烟销量下降13%,无烟烟草销量下降53%,但卷烟销售价值因价格上涨而增长 [57][58] 3.2 酒精消费 - 2019年印度成年人酒精消费流行率为17.1%,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7.3%和1.6%,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消费率较高 [59] - 不同州的酒精消费流行率存在显著差异,2015 - 2016年至2019 - 2021年,男性酒精消费流行率从29.2%降至18.7%,女性从1.2%升至1.3% [63] - 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外,印度酒精饮料销量持续增长,2022年销量达62亿升,但销售价值实际下降3.5%,表明平均单价下降 [65][68] 3.3 含糖饮料消费 -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糖生产和消费国,人均年糖消费量约25.17千克,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72] - 2019 - 2021年,15.6%的女性和24.6%的男性每周至少消费一次碳酸饮料,不同州的消费流行率存在差异 [73] - 过去十年,软饮料销量增长49%,但碳酸饮料销售价值实际下降3%,果汁销售价值增长125%,与销量增长一致 [80][81] 4. 不健康产品消费相关的经济负担 - 全球因减少烟草、酒精和含糖饮料消费可预防超1100万例死亡,印度每年约160万人因这些产品消费死亡,其中77%归因于烟草,21%归因于酒精,2%归因于含糖饮料 [85][86] - 烟草消费每年导致印度约123万人死亡和3390万伤残调整生命年损失,经济成本达17734亿卢比,占GDP的1.04% [90][92] - 酒精消费每年导致印度34.4万人死亡和1470万伤残调整生命年损失,2013 - 2014年经济成本约314亿美元,占GDP的2.26% [94][96] - 含糖饮料消费每年导致印度2.5万人死亡和76.8万伤残调整生命年损失,与肥胖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增加有关 [98] 5. 印度的健康税情况 5.1 印度的间接税体系 - 中央政府有权对烟草和其他商品征收消费税,但酒精消费税由州政府征收,商品及服务税(GST)于2017年实施,统一了全国烟草和含糖饮料的税率,但酒精税率仍因州而异 [99][100] 5.2 不健康产品的税收情况 - **烟草税收**:GST实施前,烟草产品的消费税包括基本消费税、国家灾难应急税和健康附加税,不同州的增值税存在差异;GST实施后,烟草产品征收28%的GST和额外补偿附加税,但税收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目前卷烟、比迪烟和无烟烟草的总含税负担分别约为51%、22%和64%,低于世卫组织建议的75% [101][103][106] - **酒精税收**:州政府有权对酒精产品征收消费税和销售税/增值税,酒精不纳入GST范围,不同州的税收和监管政策差异较大,消费税是州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部分州的消费税占州自有税收收入的比例较高 [117][120][125] - **含糖饮料税收**:GST实施前,含糖饮料需缴纳中央消费税和州级增值税;GST实施后,大多数含糖饮料适用28%的最高税率,部分产品还需缴纳12%的补偿附加税,但税收与产品含糖量无关,偏离了国际最佳实践 [134][136] - **GST对不健康产品的显著特征**:GST使税收税率更加稳定,但自2017年实施以来税率未变;GST税率调整需GST委员会达成共识,难度较大;GST主要是从价税,不利于调节不健康产品的消费;GST对不健康产品的歧视性不如传统消费税,且某些不健康产品的税收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143][146][147] 6. 印度健康税的挑战与机遇 报告未提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