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搜索文档
科创动力足 林业“绿富美”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30 16:24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浙江省通过深化省院合作,聚力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为林改纵深发展注入新活力 [1]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实施"浙江衢州科技示范样板建设"项目,加快林业"四新"成果转化应用 [1] - 贯通"护绿增汇"与"点绿成金"双路径,为全国深化集体林改提供可复制的样板 [1] 良种筑基 -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在江山市和开化县打造500余亩精品栽培示范果园 [3] - 果园亩产量从450公斤增加到500公斤以上,每亩收益从1.8万元增加到2万元 [3] - 筛选出速生优良栎树种源,构建高效繁育技术体系,实现年繁育500万株优质种苗 [3] 创新模式 -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与常山县共建油茶博士工作站,打造千亩油茶高效栽培示范基地 [5] - 通过油茶整形修剪比赛推广"四大主枝分层法",全县20余名油茶种植能手参加 [5] - 以赛代训推动全县油茶种植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5] 林下掘金 -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开发出真菌源生物刺激剂,实现林药、林菌产量和品质双增长 [7] - 铁皮石斛多糖含量达到仿野生七年生水平,桑黄黄酮类含量提升最高可达60%多 [7] - 在开化十里铺苗圃基地开展对铁皮石斛、黄精等林下植物药效成分调控研究 [7] 立体开发 - 首创"种质研发-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冷链锁鲜-品牌营销"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 [9] - "香椿+茶叶""香椿+油茶"立体套种模式使土地利用率提升40%,鲜芽产量提高3倍 [9] - "红富椿"良种亩产突破150公斤,较传统品种增产60%,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15天 [9] - 2025年3月"红富椿"鲜芽出口日本,创下全国香椿出口首单纪录 [9] 技术破题 - 开发油茶籽油低温湿法制取技术,多酚含量同比提高20% [12] - 利用油茶籽活性成分研创出山茶系列日化产品,已完成500份用户体验测试 [12] - 实现油茶产业从单一榨油向全组分高值化利用的跨越式转型 [12] 总结 - 中国林科院在浙江衢州打造林业国家级试验场,加速林业"四新"成果推广应用 [12] - 探索生态价值高效转化新范式,全面激活绿色新质生产力 [12]
广西南宁构建“天空地人网”自然资源监测体系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7 13:43
南宁市自然资源监测体系 - 南宁市自然资源局构建"天空地人网"监测体系,基于"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开发"三长制"App和综合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转型案例集 [1][3] - "三长制"App采用分布式多节点容器化地理信息查询技术,实现高清遥感影像、监测图斑等数据共享,支持移动看图、智能识别、问题上报等功能,各级田长可通过手机开展巡查 [1][3] - 综合动态监测系统结合北斗导航和电信基站技术,实时显示任务进度、人员位置及巡田轨迹,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实现耕地数据合法性判断 [1][3] - 系统已形成"市—县—乡—村—网格"五级联动,覆盖自然资源、林业、水利等部门,实现耕地保护可视化管理和数据互通,同步推送数据至国土调查云等平台 [2][3] 福建省不动产登记改革 - 福建省83个不动产登记机构全面实现二手房转移登记"税费同缴",累计办理业务超8000宗,收缴税费7亿元 [4] - 改革合并申报缴纳流程,依托"闽政通"App设立统一支付入口,实现群众一次性支付、税费自动分库入库,线上开具电子票据 [5] - 省级平台与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协同,打破系统壁垒,升级登记机构业务系统接口,推动"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 [5] 浙江省耕地开垦费调整 - 浙江省调整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按耕地质量等别分为四档:一类72元/平方米、二类64元/平方米、三类56元/平方米、四类40元/平方米,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按2倍征收 [6] - 补充耕地资金标准为225-375元/平方米,资金统筹用于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明确农民建房等减免情形 [6] 太原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太原市明确2025年10项林改任务,包括林权存量数据整合、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国有林场确权发证等,推动构建现代化林权制度体系 [9][19] - 改革重点涵盖林权规范流转、林下经济创新、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等领域,强化市县国有林场"百场带千村"乡村振兴行动 [9][19] 珠峰高程测量技术进展 - 2020年珠峰测量使用国产设备,队员峰顶停留150分钟创纪录,首次开展重力测量并刷新海拔世界纪录,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大幅丰富 [7] - 测量实现北斗系统极寒环境高精度定位,建立全球高程基准,最终公布珠峰高程8848.86米,数据科学性、可靠性显著提升 [7][8][15] - 2005年测量采用重力法和移去恢复技术,测定岩面高程8844.43米,综合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14][15] - 1975年测量通过三角交会观测,测得雪面高程8848.13米,控制网覆盖珠峰三条冰川,数据获全球承认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