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推出超4200项文旅活动迎“超长黄金周”,全省89家博物馆将延时开放
扬子晚报网· 2025-09-25 23:22
文旅活动供给 - 江苏省文旅厅在2025年国庆中秋8天超长黄金周期间推出各类文旅活动超4200项,其中重点活动170余项 [1] - 活动覆盖戏曲、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并在多个乡镇组织25场巡演和专场演出,同时180余家A级旅游景区同步上线特色活动 [2] - 全省预计举办营业性演出464场,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25场,观演人次有望突破60万 [2] - 结合中秋民俗策划推出155项共620余场非遗展示、展演、展销、体验等活动 [3] 夜间经济与特色体验 - 假日期间全省89家博物馆将延长开放时间,例如南京博物院最晚开放至21时,南京科举博物馆延至22时 [4] - 夜游活动通过主题策展、沉浸式体验提升吸引力,如南京博物院"盛世华彩·乐享南博"系列活动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夜游运博·千年流光"沉浸展 [4] - 全省75家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同步策划开展演艺展览、市集展会等多元活动137项 [5] - 各地积极推动"赛事+文旅"融合,在双节期间适逢"苏超"1/4决赛,多个街区开展观赛与球迷活动 [4] 惠民措施与消费刺激 - 全省各地推出景区门票减免、文旅消费优惠券等150余项暖心惠民措施 [6] - 具体措施包括徐州推出800万线上消费补贴,镇江发放20万文旅消费券,苏州面向教师群体和高校新生发放观演礼包 [6][7] - 多地提供免费交通服务,如常州开通4条免费旅游直通车,连云港开通高铁站至景区的接驳专线,盐城新增1800个临时停车位及万余个免费停车位 [6][7] - 在延续夏季惠民措施基础上,江苏将加码推出票价减免、商户折扣、消费券等优惠措施300多条 [7]
当刺绣遇见新能源:中国平安携手岚图汽车探索"非遗+新能源汽车"公益新模式
经济观察网· 2025-09-23 12:23
活动概述 - 中国平安、岚图汽车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妈妈的针线活"公益快闪活动 融合非遗文化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形式[1] - 活动于9月20日至21日在深圳和广州举行 展示苗族、瑶族、柯尔克孜族、彝族非遗服饰并设置亲子手工体验环节[2] 企业战略与定位 - 岚图汽车定位为东风汽车旗下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 强调中式优雅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品理念[3] - 中国平安通过"橙色工坊"项目在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地建成10个工坊 支持乡村妇女就业[3] 资源整合与生态构建 - 平安产险链接超26万家合作商构建服务网络 整合汽车产业链资源支持公益项目[4] - 公司运用"金融+科技+生态"优势 以保险保障、金融服务和科技平台支持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4] 合作与跨界联动 - 平安产险与岚图汽车合作提供保险服务与理赔支持 并搭建文化公益交流平台[3] - 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通过多方资源联动为公益项目注入持续动能[2]
聚焦群众需求 丰富文化供给 官塘桥街道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
镇江日报· 2025-09-23 07:32
文化惠民活动策略 - 公司聚焦群众需求,以“茉莉花开·文艺播种”行动为抓手,精心谱写文化惠民“三重奏”,包括“理论+文艺”、“品牌+体验”、“非遗+实践” [1] - 公司依托宝平文化广场,通过新思想文艺宣讲、歌舞演出、党史互动答题等形式,创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新思想“文艺课堂” [1] - 公司通过小品《小吃店风波》《文明在身边》等节目,以群众身边的小故事为切入点,让观众在欢笑中感悟新思想的深刻内涵 [1] 本土文化资源开发 - 公司立足本土资源,以农耕传承、茶文化、号子花灯等特色文化为核心,创新开展“传承农耕文化・追寻红色记忆”农耕体验、“小手茶香奇妙日”探秘茶文化等系列活动 [2] - 公司联合学校组织青少年走进耕读园,通过“非遗+红色+农耕”的沉浸式体验感受农耕文化,并依托茶林研究所设计“五感体验”路线将茶文化融入游戏 [2] - 公司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作用,积极吸纳优质资源,以非遗为核心、沉浸式体验为路径,创新打造非遗“体验课堂” [2] 非遗传承与教育 - 公司邀请大学老师讲述绒花历史脉络,带领居民在实物欣赏、步骤拆解、制作体验中领略其工艺之美 [2] - 公司特邀省级非遗传承人为辖区20余名儿童带来“巧手塑非遗”面塑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指尖艺术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2]
从剪接烫染发到复原《大闹天宫》:北京“手艺人”征战全国大赛
新京报· 2025-09-22 07:06
赛事概况 -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于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设有106个竞赛项目,共有3420名选手和3275名裁判人员参赛 [1] - 北京市代表团有105名选手,参加美发、平面设计技术等96个项目的比拼 [1] 参赛选手与项目 - 美发赛项对标世界技能大赛,赛程三天共设置七个模块,涵盖剪发、接发、烫发、染发、造型等多项技能 [2] - 平面设计技术项目是北京市代表团的优势项目之一,有学校专门开设大赛班进行专业技能学习 [3] - 北京选手“00后”占比超六成,部分选手为参赛“老将”,例如工业4.0项目的选手曾在第二届大赛中获得第11名优胜奖 [3] 前沿科技展示 - 氢动力机器狗搭载先进氢燃料电池系统,使用矿泉水瓶大小的氢燃料储备瓶,静态站立续航达8小时,动态行走续航5小时,可在零下40℃天气下作业,应用于工业巡检、家庭陪伴等领域 [4] - “天工2.0”人形机器人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是曾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获得冠军的“网红机器人” [4] - AI考试系统专为评价家政人员专项职业能力设计,可识别国内40多种方言,准确率达99%,用于对家政人员职业道德、礼貌礼仪等服务素养的考核 [5] 传统技艺与非遗 - 官式琉璃烧制技艺是一项国家级非遗,故宫、天坛等建筑上的琉璃瓦即采用此工艺,青年传承人现场展示脊兽龙等作品制作 [6] - 赛璐璐动画片制作工艺已失传20年,其制作工作量巨大,一部动画电影需近10万张画稿,该工艺正由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传承 [6][7] - 职业技能培养有助于学生成为美术总监、设计师或导演,在动画行业积累扎实基础并取得长远发展 [8]
任晨阳:一针一线千层底,巧把朝靴变潮鞋
新京报· 2025-09-22 07:01
公司核心人物与技艺传承 - 公司核心人物任晨阳为北京老字号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第五代市级非遗传承人,致力于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并成功复原清代官靴制作技艺[1] - 该传承人于2005年入职,经过20年磨砺从学徒成长为能教授徒弟的师父,并于2025年6月被认定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 - 公司通过师徒制进行技艺传承,师父赠予工具象征文化延续,例如出师时赠予鸭嘴钳希望将每双鞋绷得更加结实平整[6] 传统制作工艺与标准 - 制作一双完整千层底布鞋需90多道工序,使用40多种工具,熟练工人也需花费一周时间才能完成[7] - 千层底制作核心工艺反绱分为切、包、圈、纳、锤五个步骤,其中纳鞋底标准为每平方寸81针[7] - 鞋底制作最后一道锤工艺需用10斤重锤敲击近100下,利用麻绳遇水膨胀原理使鞋底结实耐磨即使表面磨破鞋底也不会脱落[8] - 千层底材质实为生宣纸堆叠而成,层数可达数字意义上的千层,公司成功破解并复刻清代朝靴制作技艺[9] 产品创新与市场反响 - 公司推动非遗技艺创新,与故宫、知名IP及潮流品牌合作开发联名产品,将传统朝靴官靴转变为年轻人喜爱的潮鞋[2][10] - 创新产品获得市场积极反响,例如与时尚潮牌合作款式线上首批200双一分钟售罄,并推出2.0版本在线下发售[11] - 公司基于市场观察推出大鱼海棠系列布鞋及以国宝为蓝本的设计,满足汉服爱好者搭配需求并赋予布鞋新生命力[10][11] 文化传承与社会影响 - 公司将复刻的清代朝靴保存于博物馆用于研学活动,让青少年触摸感受非遗文化,旨在将非遗种子埋进年轻人心里[10] - 传承人强调在传承师爷师父手艺基础上需进行创新,不能只是师父的影子,需推动技艺长江后浪推前浪[10]
北京文化守护人丨杨宇辰:让京剧盔头进校园,打造孩子喜欢的非遗
新京报· 2025-09-19 22:40
核心观点 - 杨宇辰作为曹氏面人 彩塑京剧脸谱和京剧盔头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数字化手段推动非遗文化传播 并尝试将传统工艺与潮流元素结合以吸引年轻群体[2][3][9] 个人背景与传承 - 1993年出生 艺术家庭成长 曹氏面人第三代传承人 彩塑京剧脸谱和京剧盔头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 2025年6月获评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3] - 曾赴俄罗斯红场参加艺术展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并参与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活动[2] - 本科计算机专业 后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学习视觉传达 瑞典林奈大学钻研艺术设计 2018年回国后重新学习传统技艺[5] 非遗传播与教育 - 通过非遗进校园项目在多所中小学及校外传承基地教授面塑和脸谱课程 课程从每周一节课发展到每周五节甚至一天两节 课时费从300元逐渐涨至500元 800元甚至1000元[8] - 组建课程开发团队 帮助其他非遗传承人设计适合中小学的教学内容 例如将报纸油漆材料调整为拼接式材料包 用丙烯代替油漆 使孩子一小时能组成青铜剑[9] - 教授100个孩子中有一个未来愿意从事非遗行业即视为成功 强调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传播文化[8][9] 创新实践与商业发展 - 创办文化公司 开发融合传统与潮流元素的文创产品如熊猫盔头系列 运营视频号黄小侠和公益公众号拾遗听69以吸引年轻人关注非遗[9] - 在盔头制作中引入现代工艺如激光雕刻贴金步骤 使用现成材料如纱网金珠 提高效率同时保留核心技艺[11] - 工作室发展为融合教学研发文创和传播的小型文化基地 夫妻合作模式中妻子负责课程设计与推广[8][11]
月映湾区非遗生辉,麻章匠心珍品首秀湾区飞地
南方农村报· 2025-09-19 22:33
活动概述 - 2025年麻章区非遗产品走进湾区首发仪式宣传活动以"宝诞庆中秋 匠心贺丰收"为主题 在广州市白云区设计之都举行[2][3] - 近100名来自广州市白云区和湛江市麻章区的领导、商会代表、企业代表及媒体记者参与活动[4][5] 战略意义 - 活动是麻章文化"走出去"的关键一步 为两地资源互补和产业协同创造新机遇[9][10] - 麻章区通过湾区平台推动更多"麻章优品"走向全国[10] 平台建设 - "麻章优品选品中心"正式揭牌 作为麻章非遗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常设展销与对接平台[13][17] - 该中心助力实现品牌化、市场化与可持续发展 标志麻章与湾区协作进入实体化运营新阶段[13][14][15] 文化展示 - 湛江傩舞表演展现"中国舞蹈艺术的活化石" 通过灵动舞姿和独特服饰彰显地方智慧[18][19][22] - 国家级非遗雷剧表演由林奋女士呈现 生动展示雷州半岛风土人情[20][21] 市场推广 - 活动设置非遗市集、文化展板与互动体验区 吸引众多观众驻足[23][26] - 中秋限定款宝诞饼礼盒推出5折优惠、买赠活动及消费满额抽奖促销措施[25][27] - 消费者可通过品尝非遗美食支持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28] 后续规划 - 麻章区将开展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和区域协同发展论证会等活动[31] - 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路径 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32] - 广东乡村振兴实业有限公司作为湛江麻章湾区飞地运营团队 将融合政府引导力、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35][36] - 通过多渠道矩阵传播与资源精准链接 推动麻章非遗产品行销全国[37][38]
琼剧《黄道婆》、黎锦技艺走进沪上社区
海南日报· 2025-09-19 09:57
琼剧《黄道婆》、黎锦技艺走进沪上社区 经纬交织间,上海学子对话海南非遗 学生们与琼剧演员互动。通讯员 刘妍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 "这个线是怎么染色的?""这条围巾要织多久?""这些图案是什么意思?"……9月18日下午,上海市徐汇区凌 云文化中心里,好奇的提问声此起彼伏。 一群学生簇拥在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春芳身旁,小脑袋凑得紧紧的。有人小心 翼翼地伸出手轻抚黎锦,有人满眼期待地望着腰织机,想立刻上手体验这门古老技艺。 当天,"寻黄道婆足迹,读懂传统纺织技艺里的科学智慧"活动在凌云文化中心举办,上海中小学生近距 离接触了琼剧《黄道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海南非遗。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的学生林筱添第一个举起手,"老师,我想体验织黎锦!"传承人笑着帮她系好腰 织机,她立刻低下头,认真打量着织机上纵横交错的经线,小心翼翼拿起提棕杆,逐根数清线条,慢慢勾选 花纹。 没一会儿,林筱添就忍不住揉了揉腰,却笑着感慨:"原来织黎锦这么不容易!腰都酸了,可它实在太有 意思了,我真想好好学下去!" "黄四娘——"不一会,一段清亮婉转的琼剧唱段飘来。不同于往常的剧场演出,这次琼剧《黄道婆》特 ...
边城见闻:草原边境小城,寻访“文化秘境”
人民日报· 2025-09-19 08:11
外国友人在肃北参观合影。陈天良摄 外国友人在肃北体验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陈天良摄 蒙古族服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娜仁其其格讲解民族服饰。环球人物记者 田 亮摄 肃北乌兰牧骑在当地文化旅游节上表演节目。李亚龙摄(影像中国) 原标题:甘肃成为沿边省份,只因有个县境中间隔着河西走廊的肃北县—— 草原边境小城 寻访"文化秘境"(边城见闻) 图片来源: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审图号为甘S(2023)19号 身着民族服饰的演员在2025年甘肃肃北那达慕开幕式上表演。曹红祖摄(人民视觉) 肃北县城区一角。康 凯摄 在不少人印象里,甘肃是典型的内陆省份。事实上,甘肃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最北端有65.018公 里长的边境线。边境线以北,是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以南是甘肃唯一的边境城镇马鬃山镇。 肃北很特别,常住人口只有1.5万左右,却是甘肃面积最大的县,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6。这里还拥有甘 肃三项"唯一":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唯一的边境县,唯一行政区划为两个独立片区的县,中间隔着河 西走廊,河西走廊内是同属酒泉的玉门和瓜州。 肃北县南部祁连山地区与北部天山余脉马鬃山地区,俗称"南山""北山",两山如同张开的双臂,形成南 北两侧拱卫 ...
草原边境小城 寻访“文化秘境”
人民日报· 2025-09-19 06:47
肃北县地理与人口概况 -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唯一的边境县以及唯一行政区划为两个独立片区的县,中间隔着河西走廊[6] - 该县常住人口约1.5万,是甘肃面积最大的县,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六分之一[6] - 拥有65.018公里长的边境线,以北是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以南是甘肃唯一的边境城镇马鬃山镇[6] 跨境体育交流活动 - 2024年5月,肃北举行"村BA"球王争霸赛甘肃·肃北赛区篮球赛,蒙古国应邀派出国际友城篮球队参加,并与肃北雪域先锋队举行友谊赛[10] - 2023年4月,肃北县与蒙古国巴彦洪格尔省巴音乌恩德尔县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近两年双方友好互动愈发频繁,开展互访交流、举行贸易展销[10] - 赛事期间蒙古国队员参观了肃北县博物馆、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北片区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馆,加深了对当地历史文化与民风民俗的了解[10] 乌兰牧骑文艺团体发展 - 肃北乌兰牧骑成立于1974年,是甘肃唯一一支乌兰牧骑,也是甘肃唯一的少数民族边境县文艺团体,每年完成100多场演出[12] - 团队演出范围广泛,下乡服务有时一次来回就要1000多公里,通常需要三四天时间,如今既扎根基层也站上了更高舞台[12] - 在对外交流中作用突出,曾为"村BA"开幕式量身打造原创情景剧《我和我的村BA》,融合马头琴演奏、舞蹈、呼麦等艺术形式[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蒙古族服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娜仁其其格的作品使用肃北蒙古族特有纹饰夏格拉绣,三条横杠象征"吉祥三宝",该绣纹在蒙古国已失传[14] - 肃北蒙古族祝赞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山西凭借《巴音颂》在全国祝赞词大赛夺得一等奖,该祝赞词50年前在多地能听到,如今大多失传,唯独在肃北完整留存[14] - 肃北县博物馆资料显示,马鬃山岩画上有独特的鹿图案,其风格、造型与蒙古国岩画上的鹿图案相似,表明古代肃北已与不同地区开启广泛文化交流[14] 区域发展战略定位 - 肃北县南部祁连山地区与北部马鬃山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形成南北两侧拱卫河西走廊的"门户"[6] - 酒泉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构建起辐射中亚、西亚的物流联通网络,成为甘肃对接国际市场的重要门户[15] -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已成为全球丝路文化对话的重要平台,每年吸引来自数十个国家的代表参与,推动莫高窟文化研究等走向世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