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族团结
icon
搜索文档
文明的力量丨“家门口”唠嗑队把党的温暖唠进农牧民心窝里
新华网· 2025-05-28 08:27
民族团结与文化融合 - 乌逊嘎查由蒙汉群众共同生活 蒙古族长调与汉族民歌一同传唱 那达慕大会与春节庙会是村民共同的文化盛宴 [1] - 唠嗑队通过"故事传声筒"互动模式 让汉族和蒙古族儿童互相翻译故事 促进800多位农牧民参与双语学习 [1] - 蒙古族绣娘在刺绣车间交流中提升普通话水平 刺绣车间成为文化交流互鉴的舞台 [2] 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 - "家门口"唠嗑队由15名党员、乡贤、退休教师组成 记录84户农牧民需求 包括双语绘本、养殖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等 [1] - 文明团结超市推行积分兑换制度 积分通过理论学习、维护环境卫生、化解邻里纠纷等行为获取 营造文明团结氛围 [2][3] - 积分兑换案例包括牧民陆春杰用30积分换洗衣粉 庞秀珍用"邻里互助"积分换学习用品 蒲作民因帮助邻居获200积分 [2] 产业振兴与技能培训 - 蒙古族刺绣产业从2017年7名绣娘试点发展为65名成熟绣娘队伍 采用"刺绣订单+技能培训"模式 [2] - 绣娘年均增收2000元至8000元 刺绣车间兼具技艺传承与技能培训功能 [2] - 唠嗑队动员妇女参与刺绣 强调"绣朵萨日朗花能赚钱" 推动妇女成为技能型人才 [2] 政策宣讲与乡村振兴 - 唠嗑队将党的二十大理论转化为"双语教育的甜头""草场轮牧的好处"等家常话 宣讲覆盖田间地头与炕桌边 [3] - 积分制度由唠嗑队宣讲推广 强调"营造文明团结氛围比积分更重要" [3] - 唠嗑队目标是将党的温暖传递至农牧民心窝 为乡村振兴聚集正能量 [3]
大美新疆  笑容灿烂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文化和旅游产业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的龟兹小巷融合历史和现代元素,成为文化展示窗口 [1] - 和田地区于田县7万余亩玫瑰花产业形成多元立体格局,涵盖精油提炼、花茶制作和化妆品研发 [1] - 2025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在库车市开幕,2024年新疆接待入境游客514.83万人次,同比增长46%,国际旅游收入4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 [2] 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 - 著名作家王蒙与维吾尔族友人玛依努尔55年的友谊体现跨民族情感纽带 [2] - 2025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文化交流营成员参与新疆风情体验活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1] - 巴基斯坦记者表达对新疆民众热情欢乐和多元文化的热爱,计划深化民间交往 [2] 生态与经济效益结合 - 于田县玫瑰花产业实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合龙",兼具生态修复和经济效益 [1] - 玫瑰花产业链带动当地致富增收,成为改善环境的幸福产业 [1]
跨越山海的奔赴——从“杨老师”到“海河阿帕”
央广网· 2025-05-22 13:34
教育援疆项目 - 天津工业大学第十四批援疆支教团由84名师生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杨婉迪作为思政课教师参与其中[2] - 支教团累计行程7600公里,相当于绕塔克拉玛干沙漠两周,累计授课600余课时[5] - "民族文化体验角"课程被开发为当地小学校本课程[5] 教学成果 - 通过"丝路文明对话"课堂实现津疆文化融合,将杨柳青年画与桑皮纸艺术、津门相声与刀郎麦西热甫相结合[3] - 九年级学生依不拉音从羞于开口到能用流利普通话讲述民族团结故事[3] - 支教团第五年开展援疆工作,覆盖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教育阶段[5] 社会影响 -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取得显著成效,学生能用普通话演唱《如愿》等歌曲[5] - 天津工业大学着力打造"天津援疆老师"品牌,展现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5] - 教育援疆被定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5]
边塞牧歌的现代回响
新华网· 2025-05-21 13:15
共享经济发展 - 内蒙古中蒙边境牧民通过互联网普及实现电商转型 48岁牧民格日勒其木格通过抖音销售"防狼灯"等特色产品 开启带货模式 [2] - 内蒙古行政村宽带通达率达100% 牧区智能家电 宽带网络 网购快递全面覆盖 手机放牧 短视频创作成为新时尚 [2] - 牧民合作社"涛日根合力"实现自产自销模式 每年销售羊肉超5万公斤 为13户牧民增收30余万元 每公斤活羊收购价高于市场1-2元 [3] 边境贸易与物流 - 二连浩特口岸作为中蒙最大陆路口岸 中欧班列通行量突破18000列 线路从2条增至72条 连接十多个国家70多个站点 [11] - 甘其毛都口岸成为中蒙最大能源口岸 日均大量运煤车辆从蒙古国入境 是中国距离蒙古国煤矿和铜金矿最近的陆路口岸 [12] - 阿尔山口岸2004年开放 距离蒙古国东方省仅85公里 满洲里市形成中俄蒙三国风情交融的边境贸易枢纽 [11] 农牧业现代化 - 牧民建立屠宰加工包装一体化车间 在锡林浩特市配套肉铺和冷库 改变传统200公里长途运输导致的损耗问题 [3] - 7000亩牧场采用现代化放牧方式 通过合作社模式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 实现"富饶边境"发展目标 [3] - 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2个盟市通高速公路 103个旗县区通一级以上公路 保障牧区物流效率 [2]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边境牧民自发组建20人防火队 春秋季每日巡查60公里边界线 私家车改装为防火车参与火情防控 [5][6] - 牧民设立野生动物饮水点 旱年为蒙古国入境黄羊提供水槽 沿途投放盐粒和草料 年救助量达数十只 [6][7] - 护边员张永清通过摄影记录草原生态 巡边时兼顾环境保护监测 形成"人畜草"和谐共生的边境生态链 [8][9]
剪纸传情、空竹迎客,大兴亦庄镇民族文化交流节特色活动促团结
新京报· 2025-05-12 06:59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退伍老兵向西藏代表赠送纪念品,西藏代表给予哈达回礼。"这一幕,发生在 5月11日于大兴区亦庄镇举办的"同谱民族团结曲 共唱亦庄奋进歌"民族文艺汇演上,现场北京空竹技 艺、内蒙古呼麦、藏族舞蹈《吉祥舞韵》等多个带有地方特色的节目上演,亦庄镇居民与少数民族来宾 展开互动。5月9日至11日,亦庄镇组织了为期三天的民族文化节交流活动,邀请了西藏、新疆、内蒙 古、河北和天津少数民族代表前来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亦庄镇邀请到国家一级美术师刘立宏现场向各民族代表赠送《用中国剪纸讲好中国故 事》系列作品,以"千丝万缕"的剪纸纹样勾勒民族团结情谊。记者了解到,这组剪纸作品,刘立宏花费 了两个月时间制作完成,分别赠予新疆、西藏、内蒙古、河北、天津民族代表,作品运用了河北、山 西、江苏等地不同剪纸技法,展现出了不同民族特色。 在"三交三好"互嵌同心交流会上,天津、河北、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市)代表聚焦"互嵌式社区建 设""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模式"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探索文旅融合、特色种植、非遗产业化等合作路 径。此次交流会立足区域协同战略,旨在通过跨地域、跨领域的思想碰撞与资源整合,构建优势互补、 合作共赢 ...
非盟—伊加特联合代表团访问南苏丹 就近期局势进行磋商
快讯· 2025-05-07 02:25
非盟—伊加特(政府间发展管理局)联合代表团访问南苏丹,与南苏丹当局和主要利益攸关方就不断变化 的政治和安全局势,以及和平进程的现状进行了讨论。此次出访由非盟委员会主席优素福和伊加特副执 行秘书穆罕默德.阿卜迪.威尔带队。在5月6日非盟发布的公告中,非洲联盟委员会和伊加特共同重申坚 定不移地支持南苏丹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继续追求和平、民族团结、民主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