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助残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创新让助残服务更精准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50
科技助残行业发展现状 - 人工智能、传感器、神经生物学等技术发展为残疾人克服身体障碍提供重要手段 [1] - 科技助残从"工具型"向"智能交互型"转变,服务模式从"统一配置"向"个性化适配"升级 [4] - 行业面临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等挑战 [4] 代表性企业及产品 - 浙江强脑科技研发智能仿生手,帮助截肢患者恢复写字和弹钢琴等精细动作能力 [2] - 北京亮亮视野开发AR字幕眼镜,融合光学显示和语音识别技术帮助听障人士"看见声音" [2] - 科大讯飞AI开放平台已赋能3.3万名公益开发者,创造3.8万个无障碍应用,服务1404万视听障人士 [3] 技术应用成效 - 智能假肢通过残疾人"体验官"机制持续优化产品体验 [2] - AR字幕眼镜由数千位听障人士共同参与开发 [2] - 科大讯飞AI助残应用日均服务超5000万人次 [3] 行业合作与创新 - 中国残联与科大讯飞共建通用人工智能助残联合实验室 [3] - 智慧助残平台开始采用数据驱动决策实现需求精准匹配 [4] - 行业目标在5-10年内帮助100万残疾人恢复日常生活 [2]
你添砖瓦我架梁——南京助残事业的多元发展
华夏时报· 2025-05-16 12:20
助残事业中的个体贡献 - 郑佩韵开发信息系统实现批量扫描录入和报错功能,提升残联窗口工作效率 [4][5] - 朱军林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及顶山街道太阳花残疾人之家,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等服务 [5][7] - 朱军林开拓南京"喜憨儿洗车中心"、福利彩票站、菜鸟驿站、无障碍体验酒店等多元就业场景 [7][8] 政策支持与基层实践 - 南京市残联发布《南京市残疾人基本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2025年版)》等四项政策,首创利用养老机构床位收住重度残疾人 [10] - 鼓楼区残联理事长王影推动出台《精准康复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细则》,解决肢体残疾人入户服务需求 [10] - 南京残联系统累计制定区级政策文件18个,基于3.7万名重点困难残疾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基层经验 [10] 科技创新赋能助残 - 东南大学宋爱国团队研发柔性手部康复机器人和"人机共融型生机电一体化假肢手",技术源自军工领域力触觉遥操作技术 [11][12] - 两款康复机器人产品已进入市场化,推动"康复"理念的技术落地 [12] - 南京市整合高校科研资源构建多维度科技助残体系 [12]
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 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央广网· 2025-05-16 09:05
残疾人社会保障与关爱服务 -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8500万残疾人共享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成果 [1] - 石家庄"美丽工坊"项目培训学员500余人 业务范围从手工加工扩展到旗袍、高定成衣配饰 并承接欧洲、东南亚国际订单 [1] - 2024年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914 4万人 新增51 2万人 辐射带动更多残疾人家庭增收 [1] - 湖北省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示范引领 发挥民营企业按比例安残主渠道作用 推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 [1] 科技助残与康复服务 - 安徽马鞍山为残疾儿童提供"一人一档、精准适配"服务 免费发放轮椅、平衡板、矫正鞋等辅助器具 [2] - 福州推出急救便民小程序 包含"一键呼救""视频呼救""听障人士呼救"三种模式 实时传输定位与亲友信息至急救中心 [2] - 科技助残推动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创新 成为重要应用场景 [2] - 中国残联计划扩大与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合作 推动助残科技成果转化 培育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 [3]
四川加大政策扶持、社会协同力度 着力突破残疾人教育与就业壁垒 为他们插上追梦的“翅膀”
四川日报· 2025-05-16 08:21
教育发展 - 全省残疾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超97%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在校数达6.7万名 居全国第一 [5][6] - 已建成140所特殊教育学校 实现3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全覆盖 21个市(州)全部建成残疾人中等职教部(班) [5][9] - "十四五"以来落实教育资助资金1.92亿元 累计资助14.1万人 6个市(州)实现从学前到研究生资助全覆盖 [5][9] - 融合教育模式推广 江油市特殊教育学校安排定向行走、盲文学习等特殊课程 超百名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7][8] 就业支持 - 2023年和2024年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近两年引导用人单位增设岗位近2万个 [6][10] - 2022年以来为18万名农村困难残疾人提供技术培训 为26万名残疾人发放灵活就业和创业补贴 帮助1.6万名农村残疾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 [6] - 政策扶持方面 对首次创业残疾人给予1万元一次性补贴 超比例招用残疾人员工的企业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奖励 [11] - 科技助残成效显著 开展无人机操控、AI工具等新技术培训 广安市残疾人通过直播销售农产品 [12] 社会协同 - 四川省助残就业创业公益联盟动员百余家单位 形成"1+3+8+N"运行模式 "十四五"以来支持300余个项目 10万余名残疾人受益 [13] - 10余个市(县)建立本地联盟 宜宾市打造全省首个"助残商圈" 泸州市联盟成员达520余家 收集适残岗位4000余个 [14] - 东西部协作机制发挥作用 凉山州17名残疾人通过电工培训 汶川县57名残疾人参与来料加工业务 [13] - 与文旅、酒店集团合作设立非遗文创展销空间 构建多元化支持网络 [15]
江苏残联:协同打造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华夏时报· 2025-05-15 19:51
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 - 江苏省残联提出新目标:携手兄弟省份探索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新路径,共同担当科技赋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新任务,协同打造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1] - 江苏省在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上提出三项重点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科技赋能残疾人事业、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样本 [4][5] 江苏省残疾人工作成果 - 江苏省残疾人总数约479.3万人,占全省人口6.4%,涉及五分之一家庭人口,持证残疾人175.5万人,其中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79.8万人,占持证残疾人总数的45.5% [2] - 江苏省在残疾人工作中实现多个"率先":率先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两项补贴"制度、提供0—14岁残疾儿童免费康复救助、实行残疾人从学前到大学免费教育、实现基层"残疾人之家"乡镇全覆盖、建成完备的托养服务体系、开展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2] - 江苏省按比例就业人数全国排名第三,集中就业人数全国排名第一,537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每年为3.8万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 [2] - 江苏省残疾人运动员连续六届残奥会金牌数、奖牌数位列全国双第一,在巴黎残奥会上获得18金11银6铜,打破2项世界纪录 [3] 科技助残进展 - 江苏省在科技助残方面处于全国前列:苏州市成立科技助残孵化器(14家科技型企业有意向入驻,21家企业提供科技型产品展示) [3] - 东南大学研发的智能假肢获仿生"奥运会"冠军,中国残联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共建研究基地 [3] - 推广多项残疾预防技术创新:耳聋基因检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重点职业病易感基因检测、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技术+基因MLAP技术 [3] - 江苏省举办科技助残辅具创意创新大赛和"辅具科技改变生活"项目,促进先进科技应用于残疾人生活 [3] 未来发展规划 - 江苏省计划深入调研区域内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分析政策差异与衔接难点,加强"十五五"规划协同研究,推动三省一市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 [4] - 建议将科技助残纳入《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长三角科技助残合作联盟,加强区域内科技助残产业分工协作,形成完整产业链 [4] - 建立区域科技助残服务资源共享平台,为残疾人提供跨区域便利化服务 [4] - 以更高标准推动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在政策协同、服务共享、资源整合等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向全国展示长三角探索和方案 [5]
邢善萍在西安市调研科技助残和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5-15 06:58
科技助残与残疾人就业创业 - 中航创世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康复训练机器人研发,强调需求导向和技术攻关以促进残疾人康复和生活 [1] - 莲湖区残疾人创业孵化服务中心为残疾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创业指导帮扶,助力实现创业梦想 [1] - 闪亮星直播产业基地通过直播和教学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强调技能培训和岗位推荐的重要性 [1] 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 - 强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2] - 结合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技术、人才、金融、场景供给适配,加快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以城乡未就业残疾人为主要对象,促进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
南京发布百余场全国助残日活动 科技助残“柔性手部康复机器人”惊艳亮相
扬子晚报网· 2025-05-14 20:09
科技助残项目展示 - 东南大学团队研发的仿生点阵结构柔性手部康复机器人在南京市科技助残项目展示环节中成为焦点 [3] - 该机器人采用织物材料 能为患者提供超过20N的抓握力 助力手指实现双向运动 [4] - 相较于其他柔性驱动器 该机器人具备体积小 质量轻 弯曲角度大且可双向运动的显著优势 [4] 柔性手部康复机器人技术特点 - 团队提出多通道人机交互方法 依据神经医学原理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 [4] - 基于镜像疗法的手部康复机器人系统可让偏瘫患者利用健侧手指与虚拟场景交互 自主开展康复训练 [4] - 该系统能完成对指等20余种特殊手势 为患者日常生活提供辅助 [4] 临床试验与应用前景 - 该机器人系统已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开展临床试验 [4] - 超100名患者参与试验 结果显示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4] - 随着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因脑卒中引发的肢体障碍患者数量持续攀升 康复机器人行业受到重视 [3]
让平等参与成为现实,科技助力残健“融合无界”,2025年长三角残健融合运动会在沪开幕
华夏时报· 2025-05-14 11:23
全国助残日及长三角残健融合运动会 - 第35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5月18日举行 [2] - 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和第二十六次上海助残周主题活动以"融合无界,科技无限"为主题,5月13日在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综合馆举行 [2] - 长三角残健融合运动会开幕式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靖、中国残联体育部副主任勇志军等领导参加 [2] 运动会目的与意义 - 运动会旨在通过残健共融机制打破传统运动界限,增进社会对残障群体的认知关怀 [4] - 成功搭建长三角区域体育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沪苏浙皖残疾人体育事业协同发展 [4][5] - 运动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写照,是残障人士绽放生命光彩的舞台,也是健全伙伴体现包容互助的平台 [4] 科技应用与创新 - 运动会采用多区联办模式,整合上海各区优质资源,形成残疾人事业跨区协作典范 [5] - 融合乒乓球赛将设置乒乓球机器人挑战赛,运动员将与乒乓球机器人进行面对面竞技 [5] - 无介质全息提词器技术、AI手语主持人、无人机编队等科技元素贯穿开幕式 [7] - 科技集市展示外骨骼康复训练器、智能仿生手、六足机器狗等高科技辅具和生活科技产品 [9] 运动会特色与影响 - 运动会首次开创性采用多区联办模式,融合电竞赛、融合乒乓球赛、融合飞镖赛、融合定向赛分别在静安区、黄浦区、徐汇区、杨浦区同步举行 [5] - 残健融合运动会Logo以红蓝色调交织,将"CJ"字母变形为轮椅与健步者携手剪影,传递"自强不息、团结友爱"的精神内涵 [7] - 运动会以残健融合为载体,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联通长三角、携手华东区、迈向全中国,推动残健融合队伍发展壮大 [12] 运动员体验与社会反响 - 上海市崇明区代表队运动员张佳诚表示能和来自长三角不同地区的选手一起比赛非常开心,许多项目需要大家一起协作才能完成 [10] - 体验者感慨科技可以如此有温度,真正帮助残障人士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9]
山东将加快推进科技助残
大众日报· 2025-05-14 09:10
科技助残政策 - 山东省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科技助残专项文件《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若干措施》[3] - 文件包含五部分内容、15条具体举措和42项任务[4] - 政策聚焦残疾人需求牵引,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3] 科技助残重点领域 - 聚焦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康复器械等关键领域布局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5] - 公开征集三类助残科技攻关需求:前沿技术突破、产品研发创新、标准规范制定[5] - 拟定2025年度全省重点助残科技攻关专项课题并公开招募研究团队[5] 政策实施特点 - 精准定位应用导向,结合山东省人口基数大、助残需求旺盛的省情[4] - 提档升级破解瓶颈,突出科技型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地位[4] - 系统布局全链条协同机制,打造闭环式科技助残工作体系[4] 产业创新方向 - 加快助残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4] - 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4][5] - 建立需求牵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场景应用的全链条协同机制[4]
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科技助残……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含“新”量十足
央视网· 2025-03-31 10:18
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建设 - 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生态网络正式启动 整合国内各地算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1] - 平台已汇聚京津冀 内蒙古 新疆 宁夏等区域超8万P绿色算力 构建国内超大规模跨域协同智能算力网络 [5] - 企业可通过平台获得优质低成本算力服务 政府同步搭建数据交易平台方便获取数据资源 [3] 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拓展 - 人工智能在助残领域存在巨大应用空间和众多应用场景 需积极对接科技产品研发 [7] - 科技助残论坛聚焦推进助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以先进科技助力残疾人全面发展 [6] - 行业将继续扩大与科技企业 科研机构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合作壮大助残科技创新力量 [9] 行业交流平台搭建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 包含2场核心论坛和5场专场论坛 [1] - 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汇聚图灵奖得主 政产学研等海内外学者 现场发布7项人工智能成果 [1] - 论坛首设科技助残平行论坛 主题为"科技有爱 共创美好世界" 汇聚助残科技创新力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