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轮椅

搜索文档
超百种辅具新品将在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首发
新华社· 2025-09-05 16:26
本届博览会聚焦科技助残,设置助行移动辅具、假肢及矫形器、听觉言语康复/低视力、儿童康复、养 老与无障碍设施、医疗器械/康复器械等展区,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400余家国内外参展辅具生产企 业和服务机构,将展示衣、食、住、行、用、医、学、娱等方面的先进用品用具、设备和技术。 80余家来自加拿大、韩国、日本、德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机构参展,数百家海外专业买家计划 参观采购,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代表将交流辅具需求, 加强全球辅具产业合作。 新华财经北京9月5日电(记者魏冠宇)记者从中国残联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中国国际福 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将于9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400余家国内外企业、机 构参展,超百种辅助器具创新产品将首发。 据悉,首发新品包括脑机接口、智能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导盲眼镜、智能导盲犬、AI手语翻译设 备、智能轮椅、智能假肢等,集中呈现近年来助残科技创新成果。 辅助器具帮助残疾人和功能障碍者补偿、替代、重建功能,适应环境。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和约4400万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对辅具需求巨大。 中国国际 ...
科技赋能残特奥会,“粤辅通” 一站式搞定找翻译约辅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9:43
科技助残与产业赋能 - 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推出"粤辅通"无障碍助残程序 集成无障碍信息查询、远程视频协助、手语翻译、辅具服务等功能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 [1] - 本届残特奥会集中展示科技助残成果 包括整合广东科创资源推动辅助器具产业发展 联合38家科技企业精选108项优质产品应用于赛事服务与管理 实现赛场、项目、城市"三个全覆盖" [1] - 广东省科技厅联合21个单位印发《关于支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等重点任务 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2024年省科技厅已支持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开展"偏瘫患者助行机器人""中医诊疗康复设备"等项目 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融合 布局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升康复诊疗水平 [2] 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现状 - 广东轮椅、助行器国内市占率50%-60% 出口占70% 其中佛山产能占30% [3] - 佛山东方医疗智能轮椅已应用于本届残特奥会 包括可无人驾驶、爬楼梯轮椅及脑控轮椅 爬楼梯轮椅开放观众体验 [3] - 康复设备类形成"千亿级辅具+百亿级服务"格局 规上企业超1.1万家 广州一康医疗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运动员训练且远销100多国 AI调脊机器人、冷热敷恢复仪提供个性化康复辅助 [3] - 六足导盲机器狗凭激光雷达引导视障运动员往返赛事区域 解决行动难题 [3] 数字化平台与公共服务拓展 - "粤辅通"平台首次集成无障碍信息查询、远程视频协助、手语翻译、辅具服务等功能 形成"查询—协助—翻译—服务—保障"全链条 [5] - 平台积累的数据和资源将拓展至城市出行、医疗就诊、文化旅游、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 推动"无障碍"从特殊照顾转变为普遍权益 [5] 相关ETF产品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涨跌2.51% 市盈率21.23倍 最新份额69.3亿份增加975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2262.3万元 估值分位23.12% [7]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跌3.36% 市盈率44.76倍 最新份额53.8亿份增加960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3164.0万元 估值分位65.83% [7]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涨跌0.73% 最新份额3.9亿份增加160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5241.5万元 [7]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跌6.58% 市盈率128.37倍 最新份额4.0亿份减少20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499.5万元 估值分位92.23% [8]
均价4000元,撕掉弱势标签,低龄老人为“科技感轮椅”买单?
36氪· 2025-08-04 09:29
市场概况 - 2024年一季度国内轮椅市场线上销售累计近60万件,销售额约4.5亿元,同比增长超35% [1] - 2023年中国电动轮椅市场均价增至近4000元/辆 [15] - 全球电动轮椅产量从2015年353.44万辆增至2023年614.98万辆,需求量从340.51万辆增至590.44万辆 [15] - 2024年智能辅助功能手动轮椅销量占比达35%,销售额占比45%,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40%、50% [15] 用户需求 - 各年龄段老人轮椅需求量:65-69岁74万辆、70-74岁96万辆、75-79岁105万辆、80-84岁111万辆、85岁及以上164万辆,总计550万辆 [4] - 低龄老人和轻度失能老人成为新增长点,传统轮椅存在操作难度大、舒适性不足等问题 [4][12] - 智能代步轮椅车通过中性化与科技感设计降低老年人心理抵抗,满足低龄老人需求 [12] 产品创新 - 智能爬楼梯电动轮椅可攀爬1120阶台阶,跨越28厘米宽沟渠 [19] - 电动站立轮椅配备多个电机,可让使用者重新站立行走 [21] - 脑控轮椅通过脑电信号实现前进、后退、转向、刹车控制 [24][26] - 日本WHILL Model C2支持手机遥控驾驶、多种颜色定制,强调"打破界限" [37][39] 技术突破 - 脑机交互技术实现轻量级脑电信号采集与可视化转化,已投入医院试用 [24] - 物联网技术推动共享轮椅发展,日均周转率提升2倍,故障响应时间30分钟 [27][29] - 2024年电动轮椅新国标实施,明确室内型、室外型、道路型三类产品标准 [34] 行业竞争 - 电动轮椅行业竞争格局分散,2023年信隆健康占4.19%,东方医疗占2.20%,凯洋医疗占2.10% [15] - 广东佛山轮椅、病床年产值超2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产地 [18] - 共享轮椅市场规模预计2025-2030年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速超35% [32] 营销趋势 - 电动轮椅营销淡化老年标签,强调科技属性如"轻便"、"碳纤维"、"折叠防倾"等 [30] - 产品宣传转向年轻人形象,突出时尚感和科技感 [30][32] - 海外市场通过"智能代步车"概念模糊轮椅定位,扩大消费人群 [35][37]
准备好啦!粤港澳三地携手,科技助残赋能赛事全场景
南方都市报· 2025-08-03 22:03
赛事筹备与规模 - 全国残特奥会将于12月8日开幕,来自全国34个代表团(含香港、澳门)的97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参赛 [1] - 广东赛区承办残特奥会共有36个场馆,其中22个场馆与十五运会共用,全部场馆已具备竞赛条件 [2] - 残特奥会不设运动员村,不新建场馆,但对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出更高要求 [2] 无障碍环境建设 - 组委会编制印发全国第一个大型赛会无障碍建设指南图集,场馆全部达到国家无障碍建设标准 [2] - 广东赛区36个场馆设置2398个无障碍爱心座席,305间无障碍卫生间 [2] - 南海体育中心体育场部署手语翻译系统、闪光门铃和图文标识,珠海度假村酒店配备盲文菜单、盲文开关和盲人导览图 [2] 城市发展与赛事融合 - 广州首次提出全民全龄友好的"零障赛区"理念,深圳启动赛事场馆周边277个重点点位的无障碍环境专项整治 [3] - 深圳去年累计完成152项城市品质提升工程,2025年将再推进80项重点项目 [3] - 赛事筹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 [3] 竞赛组织与分级 - 残特奥会第二次报名意向情况摸排显示,全国将有9735名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参赛,其中轮椅运动员1323人、全盲运动员416人、听障运动员1146人 [4] - 本届残特奥会将有1600名运动员需要分级,设立1个分级中心和17个分级点 [4] - 组委会安排115名分级师参与分级,保障残疾人运动员公平竞争 [4] 辅具服务与科技应用 - 赛前配置19辆专业辅具服务车,84名技术保障人员,准备维修工具和备用件2000余套 [5] - 推出全国首个包括场馆无障碍信息导览、无障碍协助、盲人步行导航、手语翻译、辅具维修及借用五位一体的服务平台 [5] - 广东省康复产业已形成"千亿级辅具+百亿级服务"的双轮驱动格局,快速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脑机接口、仿生技术等前沿技术 [6] 康复辅具产业 - 深圳是康复辅具产业首批12个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地区之一,佛山企业主导研发了国内首款电动轮椅及专门为脑瘫患者设计的轮椅 [8] - 广东轮椅、助行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至60%,产品出口份额占全国同类型产品的70% [8] - 智能轮椅可实现点对点无人驾驶、全场景避障及风险预警,脑控轮椅通过脑电头环控制 [8] 群众体育活动 - "十四五"期间,全省各级残联组织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7000余次,参加活动总人次达45万人次 [9] - 连续5年举办"特奥足球周"活动、"残疾人健身周"活动和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 [9] - 举办轮椅太极拳、轮椅舞蹈、跳绳等推广活动,推动残疾人体育发展 [9] 粤港澳协同发展 - 组委会建立粤港粤澳常态化联络机制,解决港澳关心的一批事项,并出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通关指引》 [10] - 深圳大学连续举办三届大湾区残障事业协同发展交流会,"粤港澳体育湾区发展模式和先行先试实践研究"列入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 [11] - 承办"共享亚残运同迎残特奥体育嘉年华"等活动,为粤港澳三地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搭建平台 [11]
100天冲刺!粤港澳三地联动,共绘体育盛会的文明长卷
华夏时报· 2025-08-03 09:36
赛事筹备与无障碍建设 - 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全国残特奥会将于12月8日开幕,预计34个代表团97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 [2] - 广东赛区36个残特奥会场馆全部具备竞赛条件,其中22个与十五运会共用,不新建场馆但完成2398个无障碍爱心座席、305间无障碍卫生间等改造 [3][4] - 编制全国首个大型赛会无障碍建设指南图集,场馆实现"从点到面"突破,如南海体育中心部署手语翻译系统、珠海度假村配备盲文菜单等 [3][4] 城市发展与赛事融合 - 广州提出"零障赛区"理念推动无障碍标杆城市建设,深圳完成152项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并启动277个无障碍点位专项整治 [6] - 赛事筹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深圳计划2025年推进80项重点项目优化景观、交通及公共服务体系 [6] 辅具服务与科技应用 - 建立三级辅具保障体系,配置19辆专业服务车、84名技术人员及2000余套维修工具,推出"粤辅通"五位一体服务平台 [7] - 广东省康复产业形成"千亿级辅具+百亿级服务"格局,深圳、佛山为核心基地,轮椅等产品占全国50%-60%市场份额,出口占比70% [8][9] - 智能轮椅、脑控轮椅等黑科技亮相赛事,如全地形轮椅可上下楼梯,脑控轮椅通过脑电信号控制 [9] 粤港澳协同与产业生态 - 三地建立四级联络机制解决通关、物资等问题,出台《通关指引》确保赛事顺畅 [12] - 大湾区残疾人事业交流深化,深圳大学举办三届协同发展交流会,国家社科基金专项研究粤港澳体育湾区模式 [10] - 康复辅具产业通过"政产学研用"融合推动技术创新,佛山企业研发国内首款电动轮椅及脑瘫专用轮椅 [8][9]
全国残特奥会将于12月8日开幕 粤港澳共谱残疾人事业华章
深圳商报· 2025-08-03 08:20
赛事筹备进展 - 粤港澳三地赛事筹办工作已全面进入冲刺阶段,全国残特奥会将于12月8日开幕,届时将有来自全国34个代表团的97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1] - 残特奥会作为展现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从无障碍环境优化到科技助残创新应用,全方位呈现"十四五"期间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成果[1] 无障碍建设 - 广东赛区承办残特奥会共有36个场馆,其中22个与十五运会共用,全部场馆已具备竞赛条件并达到国家无障碍建设标准[2] - 组委会编制印发全国首个大型赛会无障碍建设指南图集,场馆根据项目特点满足对应类别残疾人的特别需求[2] - 深圳启动赛事场馆周边277个重点点位无障碍环境专项整治,2025年将推进80项城市品质提升工程[2] 竞赛组织 - 残特奥会第二次报名意向摸排显示,全国将有9735名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参赛,包括1323名轮椅运动员、416名全盲运动员、1146名听障运动员[3] - 本届残特奥会将有1600名运动员需要分级,组委会设立1个分级中心和17个分级点,安排115名分级师参与[3] 辅具服务 - 赛前配置19辆专业辅具服务车、84名技术保障人员,准备维修工具和备用件2000余套[4] - 建立线下服务三级保障体系,推出"粤辅通"无障碍助残程序,提供五位一体的服务平台[4] 科技助残与产业 - 广东省康复产业形成"千亿级辅具+百亿级服务"双轮驱动格局,轮椅、助行器产品市场占有率达50%-60%,出口份额占全国同类型产品70%[5][6] - 佛山企业主导研发国内首款电动轮椅及脑瘫患者专用轮椅,佛山轮椅、助行器产能占全国30%[6] - 智能轮椅、全地形轮椅、脑控轮椅等"黑科技"装备已在残特奥会自行车赛亮相[6]
中国企业品牌出海:乘风破浪,驶向全球新航道
搜狐财经· 2025-07-28 12:01
国货出海现状 - 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众多行业在海外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1] - 2023年沪深北三地5356家境内上市公司中超过3300家具备海外业务,海外业务收入达8.5万亿元,同比增长4.35% [2] - 2024年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3.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4%,增长率提升9.93个百分点,海外业务收入占比10.98% [2] 出海行业分布 - 出海行业从传统制造业、纺织业、家电业扩展到科技、新能源、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 [4] - 科技领域华为、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和通信设备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4] - 新能源行业比亚迪、宁德时代产品和技术在海外备受青睐 [4] - 跨境电商平台Shein、速卖通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商品快速流通 [4] - 传统行业如江苏食品、眼镜、日化通过创新实现高质量出海 [4] 区域布局特点 - 同时布局欧美发达经济体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新兴市场 [5] - 中国汽车企业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5]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中国交建、三一重工参与众多项目 [5] - 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因人口红利和消费升级成为新热点 [5] 面临挑战 - 贸易保护主义导致高关税壁垒和反倾销调查 [6] - 地缘政治冲突影响海外投资和运营 [6] - 不同国家政策法规差异带来合规风险,如欧洲GDPR数据保护条例 [6] - 文化差异导致品牌传播和市场营销困难 [7] - 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存在刻板印象和认知度问题 [7] -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导致诉讼风险和技术被抄袭 [9] - 海外市场竞争激烈,渠道建设复杂 [11] - 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短缺 [12] 海外媒体视角 - 路透社、彭博社等主流媒体关注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 [13] - 认可中国企业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能力 [14] - 德国《商报》指出"中国制造"品质提升,在汽车、机械工程等领域成为强劲对手 [14] - 部分媒体存在地缘政治偏见,将商业行为政治化 [15] - 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时,部分媒体片面强调"补贴优势" [16] 出海策略 - 明确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如苹果公司的创新形象 [18] - 深入调研目标市场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 [19] - 通过海外媒体发稿、社交媒体营销、KOL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 [20] - 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加强研发投入 [21] - 建立本地化运营团队解决语言文化障碍 [22][23]
工信部等五部门:开展2025年优质老年用品“惠老助企”活动
快讯· 2025-07-22 18:32
政策导向 - 五部门联合推出2025年优质老年用品"惠老助企"活动,重点推动智能适老产品产销对接[1] - 活动覆盖社区、医院、养老机构、旅居酒店等老年用品需求场景[1] - 明确智能轮椅、智能床具、健康监测设备、可穿戴设备为四大重点推广品类[1] 产业支持 - 组织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生产企业三方开展技术推广与融资对接[1] - 推动适老产品领域的技术成果转化与金融资源匹配[1] - 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家装厨卫"焕新"政策扩充适老化改造补贴清单[1] 商业模式 - 引导生产企业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一站式"配套解决方案[1] - 政策强调因地制宜原则,支持地方特色化适老产品发展[1]
为岁月注入活力!沪新共探银龄经济新未来,释放“银发机遇”
华夏时报· 2025-07-18 18:33
沪新合作与老龄化挑战 - 沪新两地共同面临快速老龄化挑战,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海超29%,新加坡现为20%预计2026年迈入"超高龄社会" [2] - 两地合作聚焦医疗、房地产、消费服务、金融等行业重塑,需政府与私营部门协同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2] - 新加坡推广预防性健康措施、扩大乐龄活动中心覆盖、鼓励老年就业、强化居家养老服务等策略 [2] 技术创新与智慧养老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上海超90%老年人倾向居家/社区养老,催生智能设备需求 [3] - 2024年全国新增"智慧养老"相关企业1.2万家,政策支持AI、机器人技术在养老领域应用 [3] - 企业案例:邦邦机器人智能轮椅、米喜网络科技远程诊疗平台、Buddy of Parents紧急监测系统 [3] 银发经济规模与市场机遇 - 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6%,2035年有望达30万亿元 [5] - 国务院出台政策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医疗、康养、财务规划领域潜力显著 [5] - 护理解决方案需个性化与价格可及性平衡,政企合作是关键 [5] 企业行动与生态构建 - 星展银行承诺未来十年投入10亿新元(约53亿元)于养老领域,提供超150万小时志愿服务 [6] - 星展基金会开展营养与社交连接计划覆盖6000名老年人,数字生活运动培训25万人金融素养 [7] - 生态构建链接金融、科技、医疗资源,推动中新老龄化创新合作模式 [8]
独家|自动驾驶大牛杀进庭院机器人市场,斩获千万级融资
雷峰网· 2025-06-05 08:29
公司概况 - 深圳星灿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3月 专注于无人驾驶与具身智能技术研发 目标成为家庭智能机器人领域全球领军品牌 [2] - 公司由自动驾驶专家李战斌博士创办 其曾就职于阿里、百度、长城与吉利等企业 团队还包括来自百度、腾讯、华为、科沃斯等企业的资深专家及高校教授、博士 [2] - 公司近期完成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主要为产业链上下游资本 [2] 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图商、主机厂和自动驾驶域控技术积累的割草机器人企业 [1][3] - 将多模态感知、大模型与多层地图等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割草机器人 实现±1厘米高精度导航定位、2*2*2厘米智能避障检测及自动建图功能 [3] - 技术显著提升产品性能 包括降低漏草几率、提升爬坡与沿边能力、优化回充效率 [3] 市场战略 - 以割草机器人为切入点 专注自动驾驶与具身智能技术在家庭场景的应用 [3] - 分两阶段推进商业化:第一阶段作为方案商和ODM厂商与传统割草机厂商及初创品牌合作 目前已有多个潜在客户洽谈 [3] - 第二阶段计划延伸至智能轮椅等更广阔的家庭智能机器人市场 [3] 行业前景 - 2024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6亿美元 预计2028年突破40亿美元 年复合增速超16% [3] - 劳动力成本上升与智能家居趋势推动割草机器人加速替代传统手推与骑乘式割草机 [3] - 割草机器人正成为家庭园艺OPE(户外动力设备)的智能终端代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