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技术

搜索文档
陕西发布《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陕西日报· 2025-07-24 07:58
平台经济政策支持 - 省商务厅联合多部门发布《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发挥平台经济在引领发展和促进消费中的作用 [1] - 支持企业建设运营网络交易平台并鼓励通过公共网络扩大销售规模 [1] - 鼓励典型企业搭建垂直领域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1] 平台企业培育与招引 - 推动平台企业与物流、供应链企业协同发展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体系 [1] - 引进全国性平台及跨境电商企业支持设立地区性总部、区域分拨中心、运营中心等 [1] - 支持企业在网络消费、现代物流、科技创新等领域部署研发和运营资源拓展合作场景 [1]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应用 - 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大众化便利化数字消费新形态 [1] - 支持企业使用数据分析技术工具开展品牌价值可视化与市场差异化建设 [1] - 鼓励企业探索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利用AI大模型提升精准营销和决策分析能力 [1] 直播电商与线上线下融合 - 鼓励平台企业策划"直播+餐饮""直播+商圈"等专项行动创新商业模式 [2] - 推动特色餐饮、智慧商圈等产业与直播深度融合实现全域消费数据互通 [2] - 支持平台企业与景区、商圈合作打造沉浸式购物体验 [2] 多业态服务与消费场景 - 鼓励网络零售、本地生活等领域企业打造多元消费融合平台 [2] - 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引导传统商场向社区商业中心转型 [2] - 组织网络促销活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并开展产业惠企对接 [2]
将千年运河IP培育为文旅新增长极
新华日报· 2025-05-20 05:07
大运河文旅超级IP培育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宝贵遗产和流动文化 需统筹保护传承利用 在文化强国与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 加速培育大运河文旅超级IP成为文旅新增长极 [1] - 大运河江苏段贯穿8座设区市 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世界文化遗产要素28个 遗产河段325公里占全线三分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区7个占总面积46% 遗产点22个占全线40%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14处 国家级非遗131项 [2] - 大运河文旅IP面临文化特质挖掘不足 生态保护压力 品牌矩阵未成型等瓶颈 文化资源转化效能低 跨区域协同机制不健全 项目同质化严重 区域发展失衡制约超级IP打造 [3] 文化价值体系构建 - 需系统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核 建立省级研究中心 联合高校智库形成权威文化阐释体系 整合3000项旅游资源 运用区块链AI技术搭建文化资源数据库 实现文物非遗数字化管理 [4] - 通过VR/AR技术复原漕运场景民俗活动 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向数字文化资产转化 [4] 生态空间治理 - 构建"一核引领 五带协同"生态格局 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核心 推进生态景观带 城市休闲带等功能区建设 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实施统一水环境标准 [4] - 重点推进岸线生态修复 航道生态化改造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布局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产业 探索"生态+文旅"协同模式 [4] 文旅产业升级 - 构建"文化+科技+产业"融合体系 依托南京苏州数字经济高地 建设数字文创产业园 发展影视动漫数字演艺等新业态 [4] - 开发内河游轮水陆空联运产品 打造"运河十二时辰"主题线路 配套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推动区域资源整合 建立城市文旅联盟 实施"一票通游"政策 [4] - 引入国际文旅品牌 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于一体的世界级文旅目的地 [4]
大力培育品质电商
经济日报· 2025-05-14 05:48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 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36242亿元 同比增长7 9%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9948亿元 同比增长5 7%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 0% [1] - 00后 银发族 农村群体等消费群体规模增长 打破距离地域限制 购物场景与短视频 直播 即时配送结合释放消费潜能 [1] - 新型就业形态涌现 电商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增加 [1] 行业发展挑战 - 平台差异化发展不足 销售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精细化运营能力待提升 [1]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 培育品质电商以提升行业整体质量竞争力 [1] 政策支持与监管 - 需从壮大经营主体 创新示范 转型赋能 要素配置 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政策支持品质电商 [2] - 完善电商质量服务标准 推动平台建立严格质量管控体系 优化数字技术监管实现商品质量全程追溯 [2] 技术应用与场景创新 - 鼓励电商平台加大人工智能 大数据 物联网 区块链等技术投入提升运营效率 [2] - 利用VR AR技术优化智能推荐 客服服务 安排数字人直播提供沉浸式购物体验 [2] - 农村电商 直播电商领域需提升人才专业化程度 衔接个性化需求与高质量供给 [2] 品质品牌建设 - 推动电商平台从价格比拼转向差异化发展 与优质品牌商合作促进实体经济融合 [3] - 加强售前售中售后品质管控 完善质量标准 信用约束 消费维权等制度规范退换货流程 [3] - 避免数据过度收集滥用 隐私泄露问题 规范商家竞争行为 引导注重品牌培育 [3] - 发挥电商融合线上线下 贯通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3]
和顺科技(301237) - 2025年5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2 18:18
公司概况与竞争力 - 公司是聚酯薄膜领域有较强竞争力的差异化、功能性产品专业提供商,截至年报披露日获六十六项专利,其中三十一项发明专利 [2] - 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研发及产品创新、设备改造优化、独特工艺及配方、差异化竞争、先进质量控制体系和客户优势 [2] - 掌握双向拉伸有色薄膜制造、有色薄膜配方及PET薄膜改性等多项核心技术并产业化,能对生产线多环节技术改造 [4] 发展战略与规划 - 坚持“差异化、功能性”发展战略,聚焦主业,拓市场、强管理、降成本、提效益,追求技术创新,践行精益生产管理,探索高分子材料领域,布局高性能碳纤维相关领域 [2][3] - 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调整市场策略,针对不同行业推出定制化BOPET薄膜解决方案,构建“线上 + 线下”全渠道营销体系 [6] 产品与营收 - 主要产品为BOPET薄膜,涵盖电子产品用膜等功能性聚酯薄膜 [4] - 2024年有色光电基膜营业收入占比50.92%,透明膜营收占比33.14%,其他功能膜营收占比13.60% [4] 财务情况 - 2024年年度权益分配预案拟以总股本7817.63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781.76万元,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5] - 2024年毛利率下降,后续将开发新产品,扩充产品种类提升盈利能力 [3] - 2024年净利润下降因供需格局变化、行业价格竞争致销售价格下降,部分产品存货跌价损失及信用减值增加 [7] 成本控制 - 通过关注原材料价格走势、调整库存、以销定产、工艺改进、精细化生产等长短期结合措施,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 [3] 行业影响 - AI及5G技术是消费电子行业发展驱动力,未来技术创新和应用将推动产品迭代和市场变革,叠加政策支持,刺激市场需求释放 [4] - 2024年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成投资热点 [7] 股东权益保障 - 规范股东大会召集、召开及表决程序,确保股东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及时准确完整信息披露,实施现金分红政策 [6] 产品生态构建 - 以高分子材料核心技术为支撑,聚焦下游场景需求,通过“技术突破—场景适配—生态协同”闭环体系,构建产品生态 [6]
台州火蝠科技2025年直播电商未来发展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5-10 20:43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17年直播电商市场交易额为168亿元人民币,2022年飙升至3.5万亿元,同比上升53%,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4.92万亿元,同比增长40.48% [2] - 截至2023年6月,中国直播电商用户规模达到5.26亿人,占网民整体的54.7% [2] - 预计到2025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总规模将达到21373亿元,增长动力来自技术发展、消费偏好增强和模式创新 [3] - 5G、AI、VR/AR等技术应用将提升用户体验,推动行业向低线城市渗透并释放医疗保健、家具建材等赛道潜力 [3]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驱动因素 - 健康意识提升推动直播电商健康产品销售增长,2030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预计达16万亿元 [4] -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为直播电商提供强大消费基础,直播电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6] - 技术进步(5G、VR/AR)、政策支持和消费者行为变化(线上购物习惯)是重要驱动因素 [7] 技术发展对直播电商的影响 - 5G技术商用化提升直播画质和音质,支持多视角直播和虚拟试衣间等新场景 [8] - AI和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用户画像与个性化推荐,预计到2025年将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9] - AI虚拟主播和自动化运营技术提高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 [9] 竞争格局与市场参与者 - 2024年前三季度抖音电商、快手电商、淘宝直播GMV分别为7452.3亿元、5888.2亿元、5060.2亿元,市场份额占比40.5%、32%、27.5% [11] - 头部平台通过算法推荐和社交关系链提升用户粘性,淘宝直播2022年双十一产生62个成交额亿元以上直播间 [11] - 新兴平台通过差异化定位(如农业直播、教育直播)和技术创新(VR/AR、AI)寻求发展 [12] 监管政策与市场规范化 -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平台、运营者和主播责任,建立商品负面目录 [13]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范直播带货乱象,明确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赔偿责任 [15] 商业模式创新与盈利途径 - 传统盈利模式包括打赏、广告和会员服务,2021年打赏模式占行业总规模12012亿元中的主要部分 [16] - 新兴模式如电商直播(预计2025年规模21373亿元)、付费内容和社交电商拓宽盈利渠道 [17] 国际化发展趋势 - 跨境电商与直播电商结合模式潜力巨大,2021年行业规模12012亿元,预计2025年达21373亿元 [19] - 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通过直播功能拓展国际市场,面临文化差异和物流配送等挑战 [19] - 国际化战略需注重本地化、品牌合作、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化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