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搜索文档
划龙舟、吃粽子、爬香山……海淀机器人陪您过端午
环球网资讯· 2025-06-01 07:26
科技与传统融合 - 银河通用首代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作为首位机器人嘉宾亮相端午特别直播,展示幽默互动能力并参与端午习俗讨论 [1][3] - 宇树科技北京子公司的G1机器人在香山5G智慧步道担任"登山搭子",与游客互动并记录运动数据 [3] - 海淀稻香湖景区大学生龙舟赛中引入"智能双面无人救援艇",兼具安全保障与竞技功能 [5] 文化遗产活化 - 圆明园复刻清代端午传统活动,包括花神巡游(12位汉服花神形象源自《胤禛美人图》)和艾草祈福 [3] - 香山公园结合端午驱邪习俗与现代健康理念,游客可通过智慧步道打卡机记录运动数据,同时体验艾草制作活动 [5] - 海淀区以"三山五园"为舞台,将清代皇家龙舟赛(《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记载)与现代大学生赛艇结合 [5] 饮食文化演变 - 江西德安县博物馆收藏的700多年前南宋古粽显示早期粽子形态相似但馅料更简单 [7] - 清代宫廷粽子用料精细,御膳房使用松仁、核桃等特殊馅料 [7] - 机器人Galbot对人类粽子甜咸之争表现出数据建模兴趣,引发网友关于味觉传感器的调侃 [8]
赓续文化薪火 展现少年风华
人民日报· 2025-06-01 06:02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清澈的童声拉开整场演出的序幕。开场秀《少年强则中国强》, 融合中国大鼓、武术、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展现了蓬勃朝气。舞蹈诗朗诵《离骚·少年志》将诗意 融入舞蹈。舞蹈剧《幻梦奇旅》将话剧、街舞与现代舞融为一体,演绎小小少年对未来的思考与探索。 杂技剧《如日凌风》,艺术化呈现"神舟飞天""蛟龙入海",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科技创新的向往与追 求。"一带一路"舞乐表演《丝路风景线》、舞蹈《跨越山海,同心共舞》,带领小朋友们感受多元文化 的美好图景。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1日 04 版) 戏剧《硝烟中的烛光》深情展现了宋庆龄争取国际友好力量支持中国人民抗战的场景,以及创办战时儿 童保育院、用生命守护国家希望的感人故事。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 年,主题演出着重通过历史场景剧表演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展现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良好精神风貌。 (责编:袁勃、赵欣悦) 5月31日晚,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2025年"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六 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演出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来自各地的千余名青少年儿童共迎节日。 来自香港 ...
龙舟秀花样百出,不变的是“同舟共济”的文化内核
南方都市报· 2025-05-31 23:30
龙舟习俗的创新与演变 - 传统龙舟活动衍生出多种创新形式,如佛山顺德的"夜龙汇游"结合灯光秀和电子音乐,汕头和九江幼儿园推出"迷你龙舟"活动 [2] - 新疆阿克苏的"旱地龙舟"和黑龙江、吉林的"冰上龙舟"适应不同地域环境,扩大参与范围 [2] - 城市健身房将龙舟运动转化为室内划桨课程,满足都市白领健身需求 [2] - "龙舟+灯光秀+电商直播"模式在珠三角地区有效拉动地方消费 [2] 节庆活动的商业化与多样化 - 龙舟活动下沉到城市社区和乡村集镇,覆盖不同年龄段和场景的人群 [3] - 地方政府通过赛事直播和网络传播提升节日活动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结合 [3] - 传统民俗活动被赋予商业价值,成为拉动文旅经济和创造消费场景的重要手段 [3] - 南方以水上竞技为主,北方通过旱地、冰面等形式适应自然环境和气候差异 [3] 文化内核与精神传承 - 龙舟竞渡最初源于纪念屈原,体现"同舟共济"的集体主义精神 [2] - 现代龙舟活动娱乐功能突出,形式更加多元,如"龙舟蹦迪"和迷你龙舟 [2] - 龙舟文化寓意从单一纪念仪式扩展为综合性节庆活动,兼具娱乐化和大众参与性 [2] - 龙舟作为文化符号,核心价值在于凝聚人心和激发社会认同 [4]
“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
新华社· 2025-05-31 19:24
汉水之畔,百舸争流。端午节期间,陕西安康推出龙舟竞赛、文明实践成果展、文明实践集市、端午非 遗项目传承展示等文化活动,助力文明传承与经济发展。 在戈壁绿洲甘肃高台,端午节亦有西北豪情:在河岸上听非遗秦腔,在沙漠水乡看一场龙舟赛,再来一 场黄沙中的彩虹跑……17项巧妙融合传统习俗与地方特色的活动营造出浓厚节日氛围,丰富居民游客的 精神文化生活。 2025四川省"百舟竞渡迎端午"集中展演在成都新津区启幕,为群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贵州铜仁"端午 诵经典·文脉黔行"主题文化活动带领人们沉浸式"畅游"诗词世界。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传统节日振兴,端午节前后,由中宣 部文明实践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文联文艺 志愿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 龙舟竞渡、舞龙舞狮、经典诵读、文艺表演……各地因地制宜,突出当地文化特色,开展喜闻乐见、生 动鲜活的节日文化活动。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包粽子、挂艾草、做香 囊、煮茶蛋、剪纸等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人们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欢度 ...
端午假期首日,北京市属公园接待游客31.67万人次
新京报· 2025-05-31 19:03
游客接待数据 - 端午假期首日北京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31.67万人次 [1] - 游客量排名前三的公园分别为天坛公园7.72万人次、颐和园6.63万人次、北京动物园2.72万人次 [1] 节日特色活动 - 市公园管理中心推出科普游园会、艺趣游园会、文化游园会三大类共70余项活动 [1] - 陶然亭公园作为科普游园会主会场,吸引大批亲子家庭参与场景化科普与互动项目 [1] - 天坛公园开展非遗文化互动体验,包括缠五彩粽子、编端午手绳及线上礼乐直播 [2] - 紫竹院公园举办民乐音乐会,演奏传统乐曲如《龙船》《良宵》等 [2] 传统文化体验 - 天坛公园非遗传承人带领游客体验传统手工艺,并举办中和韶乐讲座 [2] - 陶然亭公园提供钟馗拓印、手绘团扇、DIY龙舟风车等传统游戏 [1] - 紫竹院公园设置端午情·童趣梦小市集,展示手工香囊、糖画等非遗产品 [2] 亲子与儿童活动 - 各公园游乐场、游船成为亲子家庭游园经典项目 [2] - 国际儿童节期间将推出文化研学、家庭书市、红色课堂等儿童专属活动 [2] 环境与服务保障 - 公园将做好雨后环境设施清洁,持续提供安全周到的游园服务 [2]
成都世运会前四川省最大规模龙舟赛 成都新津端午龙舟会叠加多种消费场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1 16:46
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新津龙舟会是成都世运会前四川省内最大规模龙舟赛事,吸引48支队伍参赛,包括广东、江西、重庆、贵州及省内16个市(州)的代表队 [1] - 赛事分为市(州)组、公开组(小龙舟)、本地组(大龙舟)三个组别,采取预赛、决赛的竞技形式 [1] - 配套活动包括21个市(州)的2210件文创产品集市、汉服巡游等,覆盖民俗文化与现代竞技元素 [1] 文旅消费与经济拉动 - 新津区发放超百万消费券,联动本地商家优惠让利200余万元,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领域 [2] - 四川省端午期间计划举办600余场群众文化活动,通过节会形式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2] - 活动推动龙舟文化与旅游、体育、会展、经贸融合,目标将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2] 基础设施与游客服务 - 新津区升级南河两岸绿道,新增2条摆渡环线、20个停车场及4500辆共享单车优化观赛体验 [2] - 新开通2条旅游线路连接纯阳观、老码头等景点,实现赛事与景点游览无缝衔接 [2] - 发布文明倡议书鼓励商家提供免费洗手间、车位等便民服务,提升游客接待质量 [3]
浓情端午!总台2025端午特别节目《奋楫家国 沈水欢歌颂端阳》今晚播出
央视新闻· 2025-05-31 15:19
节目概述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端午特别节目《奋楫家国 沈水欢歌颂端阳》将于5月31日晚8点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综艺频道(CCTV-3)、音乐频道(CCTV-15)等多平台播出 [1] - 节目通过诗词、戏曲、创意舞蹈、民乐、武术等艺术形式创新表达端午传统文化 [1] 节目内容结构 - 节目以《九歌·河伯》开篇,分为"吾乡""吾爱""吾志""吾国"四个篇章 [3] - 原创歌曲《五彩纳吉令》展现艾叶飘香、端阳祈愿的主题 [5] - 歌曲《相亲相爱》由沈阳和台北两地小朋友共同演唱,体现海峡两岸血脉相连 [8] 节目亮点 - 航空工业世家方文墨创造头发丝一百二十分之一精度的故事展现"吾志"篇章 [10] - 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四国歌手联唱《心月同辉》,展现亚洲文化相通 [10][15] - 节目通过龙舟竞渡和粽叶飘香等元素探寻端午文化记忆 [14]
国际贸易变了,义乌商人也在变
搜狐财经· 2025-05-31 14:59
义乌商人商业模式转型 - 金小涛和胡佳奇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打造线上流量矩阵,外贸占比从零升至50% [2] - 虞晨航从批发转向零售,将珠宝饰品价格从1000元压至600元,成交率30% [5][6] - 传统商户如陈丽秀和邱小南坚守"坐商"模式,依赖老客户和实体店,成交率20%-30% [12][13] 义乌二代创业案例 - 虞晨航家族从箱包生意转型珠宝零售,店铺投资收益率超100倍 [4] - 通过低价引流策略(数十元饰品)预计将成交率提升至70%以上 [6] - 利用国际商贸城信任度和中国元素吸引外国散客购买伴手礼 [5] 线上新商业模式 - 金小涛团队选择低租金(20万/年)工业园区,节省90%以上租金成本 [7] - 搭建4万SKU的一站式采购平台,起订量低且品类丰富 [8][9] - 通过自媒体矩阵获客,外贸客户主要为海外华人,物流成本占比高达50% [9] 传统外贸经营特点 - 陈丽秀通过实体店和微信维护客户,坚持"守株待兔"模式 [12] - 邱小南区分欧盟客户(重款式)和发展中国家客户(重价格)的需求差异 [13] - 疫情后海外客户恢复线下采购习惯,华人除外 [14] 历史经营环境对比 - 90年代箱包批发价可达出厂价2-3倍,外国采购商现金交易 [4] - 国际商贸城店铺20年增值100倍,年租金达数十万元 [4] - 当前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空间压缩,倒逼商业模式创新 [2]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弘扬传统文化 厚植家国情怀
央广网· 2025-05-31 12:03
传统文化传承 -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凝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承载家国情怀和精神内涵 [1] - 赛龙舟是重要端午民俗,2025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活动黄河口南北龙舟公开赛在山东东营举行,吸引国际参与者如青岛大学法国籍队员 [1] - 戴香包、吃粽子、挂艾蒿等习俗体现端午节文化多样性,该节日为首个入选联合国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 [1] 非遗与现代融合 - 全国"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示范活动在嘉兴开幕,展示裹粽技艺、畲族草木染、云南甲马画等18项非遗项目及古镇集市 [2] - 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通过非遗巡游和水乡古镇体验,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 [2]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需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使其与当代文化及社会协调 [2] 文化教育与实践 - 燕山大学支教团在青海德令哈市开展包粽子、编织五色索儿线活动,结合屈原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 - 武警广西总队梧州支队与驻地群众共办"军民同心过端午"活动,强化军民情感与军人使命感 [3] -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屈原诗句阐释家国情怀,强调天下为公、责任统一等价值观 [2][3]
法国女婿在中国的“浪漫25年”:“都是善意和温暖”
中国新闻网· 2025-05-31 09:25
在华外籍人士生活观察 - 法国人斯蒂芬在华25年经历显示外籍人士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融入 包括学习气功 八段锦 掌握多种方言 深入理解儒家道家思想[1][2][4] - 该人士职业发展轨迹显示外资企业在华业务拓展机会 从技术岗位转型为土耳其玻璃器皿品牌亚洲区销售负责人 工作地点从南京转移到上海[1][2] - 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生活便利性提升 包括交通 饮食等方面改善 成为吸引外籍人士长期居留的重要因素[2] - 中外联姻案例显示区域经济活力 该人士与重庆江津女性结婚 并最终选择定居当地 妻子开设咖啡厅实现创业[2][5] - 社交媒体传播效应显现 外籍人士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在华生活体验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近期协助法国歌手考察重庆市场[4] 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 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吸引力增强 表现为历史文化底蕴(抗战英雄城市)与人文特色(豪爽民风)形成的独特城市竞争力[2] - 江津等区县消费升级趋势 咖啡厅等新兴业态在非一线城市逐步普及 反映居民生活方式变化[2][5] - 古镇经济持续活跃 成为中外人士休闲消费重要场景 显示传统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开发现状[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