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交流互鉴
icon
搜索文档
上合组织国家首次在京举办文物联展 220件文物珍品展现璀璨文明
北京青年报· 2025-08-28 14:53
展览概况 -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博物馆藏文物联展于8月2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期持续至2025年11月16日 [1] - 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 白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 伊朗国家博物馆 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等10家文博机构承办 [1] - 展览精选上合组织各成员国10家文博机构的文物珍品220件(套) 包含各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的符号性文物以及历史交往互动的代表性文物 [1] 展览主题与内容 - 展览以"尊重多样文明 谋求共同发展"为主题 展现中华文明 中亚文明 古印度与南亚文明 古波斯与西亚文明 古斯拉夫文明等多样璀璨文明 [1] - 展览按照各国文明发展简史独立成单元呈现 全景式展示各国文化独特发展历程和文化交流互鉴历史 [1] - 这是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文博机构首次在北京举办文物联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珍贵文物在同一时空集中展示 [2] 文明交流意义 - 展览根植于亚欧大陆古老文明沃土 展现绵延万里的文明星河 [1] - 博物馆作为历史物证的守护者与讲述者 肩负推动文明对话的使命 使珍贵文物迸发出与众不同时代光芒和更强大生命力 [2]
从中原到大阪 河南借世博舞台拓展国际“朋友圈”
河南日报· 2025-08-27 07:13
文化展示与交流 - 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吸引海外游客参与 [2] - 开封木版年画非遗技艺展台前游客亲手制作年画 [9] - 河南展示甲骨文、汉代古乐器、唐三彩、宋代钧瓷、汝瓷等文化资源,突显历史核心地位 [8] - 古乐表演《编花篮》吸引大量观众围观 [5][7] - 活动周通过音画交融技术与非遗互动方式呈现文化内容 [8] 经贸合作与投资促进 - 中国(河南)-日本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对接会在大阪举行,推介河南优势产业和投资机遇 [4][10] - 近40家河南企业与60家日方企业及商协会机构面对面交流 [13] - 河南兰考县瑞野灯饰与日本向阳企画株式会社签约1600万元人民币项目,涉及节日装饰灯及汽车配件贸易 [13][14] -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与日本盛远贸易株式会社签署技术合作项目 [13] - 瑞贝卡在"许昌活动日"面向东南亚市场发布52款发制品新品 [14] 地区推介与产业合作 - 举办"许昌活动日"、"三门峡活动日"和"安阳活动日",介绍各地营商环境、产业基础和招商政策 [10] - 安阳市与日本草加市、小田原市举办友好城市交流座谈会,探讨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 [15] - 安阳市文广体旅局与路仕达国际旅行株式会社签署协议,共同开拓日本旅游市场 [15] - 安阳市文物局与日本株式会社日中交流中心签署文博领域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展览、学术及文创合作 [15] -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认可河南活动周对促进日本与河南经济交流的作用 [10] 企业创新与行业表现 - 超聚变和蜜雪冰城作为河南企业代表亮相,前者为高科技独角兽企业,后者为现制茶饮明星企业 [11] - 蜜雪冰城日本公司在对接会上获得大量商业联系,总经理范凯歌称"有二三十个人加了微信" [13] - 瑞贝卡发制品采用优质原料和高端工艺打造新品,针对日本市场强调舒适度和透气性 [14] - 日本企业负责人认可河南企业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希望加强交流合作 [11] 文旅与生态推广 - 三门峡宣传片展示白天鹅、青山绿水,吸引国际观众兴趣 [12] - 日本文旅企业Ami株式会社计划开发适合日本游客的三门峡旅游线路 [15] - 安阳展示太行山大峡谷、红旗渠等生态景观,传递绿色发展故事 [12] - 河南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2]
“助力国际秩序更加平衡多元”—— 访伊朗《德黑兰时报》总编辑穆罕默德·萨尔菲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26 11:02
中伊合作 - 中伊务实合作加深政治经济联系并为世界提供文明交流互鉴样板 [1] - 中伊关系基于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 与西方霸权主义有本质区别 [1] - 中伊合作超越双边范畴 为全球南方合作提供借鉴 [1] 中国发展成就 - 中国以很快速度建设成为经济政治大国 数千年文化持续影响世界 [1] - 中国人民奋斗精神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是成为全球性大国的成果秘诀 [1] - 中国发展崛起代表文化影响力增强 为人类应对共同挑战提供方案 [2] 一带一路倡议 - 一带一路倡议将欧亚地区紧密联系 符合伊朗利益 [1] - 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地区间投资和技术交流合作 [1] 文明交流举措 - 建议开展数字博物馆建设、艺术节举办和虚拟现实重现古丝绸之路等共同文化交流项目 [2] - 加强文明对话有助于建立东方合作新架构 使国际秩序更加平衡多元 [2]
2025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办
新华社· 2025-08-25 13:27
论坛基本信息 - 2025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 北京市委 市政府共同主办[1] - 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1] - 论坛包括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常态化活动[1] 论坛内容与议题 - 议题聚焦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 视听产业融合破圈[1] - 议题涵盖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 网络文化创新发展 尊重文明多样性[1] - 开展深入交流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文明交流互鉴汇聚智慧力量[1] 参与阵容与配套活动 - 邀请国内外嘉宾约800名中外嘉宾出席 包括中央和各地宣传文化单位负责人[1] - 嘉宾涵盖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世界知名文化机构代表 头部文化企业代表[1] - 配套活动包括重要成果发布专场 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等[1]
文明交流互鉴的种子在这里萌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1 09:17
大赛概况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与故宫博物院共同主办"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 吸引五大洲作者投稿近4000件 最终38位中外作者获奖[8] - 大赛以"生机盎然的世界文明百花园"为主题 强调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与互学互鉴[8] 参赛者影响 - 中法混血男孩罗雨果通过参赛增强中文能力 学习葫芦丝、古诗词及茶道文化 并作为法国圣马莫童声合唱团成员在中国12座城市巡演[8][9] - 古稀老人方菁购置新电脑和喷墨打印机持续探索AI绘画 其作品《繁响迎春》入选2025年巴黎卢浮宫春季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9][10] - 法国艺术家夏洛特将AI视为灵感工具 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返回法国任教 并积极参与中法艺术交流活动如杭州"梦境·显现的风景"联展[11][12] - 90后青年王京川运用AI技术实现古画猫咪动态化 在文创推广项目中通过DeepSeek和可灵工具生成视频 提升工作效率[14] 技术应用 - 方菁研究用AI绘制中国画 以《天净沙·秋思》等文本创作 并带动亲友加入AI绘画创作队伍[10] - 王京川采用"图生视频"技术 生成十几个版本最终实现古画元素与现代文创产品的互动效果[14] 文化传播 - 大赛获奖者通过艺术创作促进中法文化交流 如罗雨果在中国巡演期间演唱中法歌曲 夏洛特负责联络中法学生工作坊项目[9][12] - 参与者关注中外文化活动 如王京川计划参与重庆举办的意大利电影周等中欧建交50周年相关活动[14]
辽宁借大阪世博会之机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渠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01:50
活动概况 - 辽宁省政府将于8月24日至26日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举办"辽宁活动周" [1] - 活动旨在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渠道并架设友好往来桥梁 [1] - 活动包括辽宁名品推介展示、文艺演出、非遗展演、实物展示及大连活动日等系列内容 [1] 文化展示重点 - 重点宣传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该遗址被确认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 [1] - 运用裸眼3D全息技术对牛河梁文物进行两次专场无实物展示 [1] 科技创新展示 - 展示机器人现场书法表演技术 [1] - 展出中国航发"太行110"燃气轮机模型 [1] - 呈现东软集团CT机模型 [1] - 展示沈阳飞行船数码喷印设备有限公司的一次成型双面数码印刷技术 [1] 经贸合作背景 - 日本是辽宁省重要贸易伙伴及RCEP成员国 双方友好往来和经贸合作持续扩大 [2] - 辽宁省贸促会已在筹备阶段率团赴日拜会日本重要商协会和国际交流机构并走访企业 [2] 合作展望 - 活动旨在让日本各界更直观感受辽宁资源禀赋、区位和环境优势 [2] - 预期吸引更多日本企业来辽宁投资兴业并深化多领域交流合作 [2]
成都世运会|世运多样 世界多彩——在精彩赛事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新华社· 2025-08-19 10:03
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共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和技术官员参赛 创历史新高 [9] - 5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金牌 83个国家和地区登上领奖台 获奖数量为历届之最 [9] - 启用27个现有和改造场馆 其中18个为既有场馆改造 9个依托开放空间临时搭建 [8] 项目多元化特点 - 涵盖34个非奥项目 包括龙舟、荷球、桑搏等民族传统项目及腰旗橄榄球、飞盘等潮流项目 [1][2] - 首次设立残疾人自由潜水、残疾人柔术等项目 并开创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场竞技先例 [6] - 攀岩项目新增速度攀岩四条赛道个人赛和双人接力赛 作为规则创新试验场 [4] 国际交流与文化融合 - 美国林肯中学腰旗橄榄球队与成都外国语学校开展交流活动 成为人文交流纽带 [12] - 世运村每日举办巴蜀文化体验活动 包括打陀螺、跳皮筋、抖空竹等传统项目 [17] - 瑞士球迷学会中文助威口号"雄起" 印度选手表达赴青城山学习武术的意向 [19] 中国参赛与项目推广 - 中国队首次参加棍网球、腰旗橄榄球等多项赛事 从零起步组建队伍 [10] - 成都市成华区在6所中小学开展60场世运项目体验活动 推动小众运动进校园 [10] - 成立中国大陆首支浮士德球队 超过100名学生参与校园跑酷项目 [10] 赛事组织与国际评价 -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评价赛事组织"达到卓越标准" 树立新标杆 [8] - 采用"简约、安全、精彩"办赛理念 被认定为迄今为止最具可持续性的一届 [8] - 实现火炬接力、主火炬设置、男女混合组别等多个"第一次"创新 [8]
世运多样 世界多彩——在精彩赛事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新华社· 2025-08-19 09:19
新华社成都8月18日电(记者王恒志、董小红、许仕豪)运动无限、气象万千。八月的成都,紫薇竞相烂漫,缤纷色彩与世运会撞个满怀。 多样性、多元化是世运会的最大魅力。龙舟竞渡、以武会友,中华传统体育在世运绽放光彩;腰旗橄榄球、飞盘等潮流项目热度不减,荷球、 桑搏等小众运动走入大众视野……发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4个"宝藏项目",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们在蓉城盛夏共赴一场体育"嘉年华"。当巴蜀韵味与世界风情呈现交融 之美,赛场内外闪耀着情感共鸣的温馨瞬间,也见证着文明交流的动人时刻。 世界多彩 运动无限 "这个台球比赛怎么没有袋口?""浮士德球和歌德有什么关系?""短柄墙球是打墙吗?""棍网球是用棍子打网球?"…… 成都世运会上,对不少观众来说,不懂的项目实在有点多。在天府公园的观众席上,身为成都浮士德球队队员的金冬成了项目义务科普 员:"这个项目还真与歌德的名作《浮士德》有关系……" 龙舟赛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荷球100多年前发源于荷兰,救生从单纯的救援行动在欧洲发展为运动项目……成都世运会的34个项目,很多都 脱胎于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技能。这些 ...
成都世运会丨世运多样 世界多彩——在精彩赛事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新华网· 2025-08-19 08:59
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和技术官员参赛 创世运会历史新高 [8][9] - 5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金牌 83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登上领奖台 获奖面创历届之最 [9] - 启用27个现有和改造场馆 其中18个利用既有场馆改造 9个依托开放空间临时搭建 被国际协会副主席评为最具可持续性的一届 [8] 项目多元化特点 - 涵盖34个非奥项目 包括龙舟 腰旗橄榄球 飞盘 荷球 桑搏等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具的运动 [1][2][4] - 首次设立残疾人自由潜水 残疾人柔术等项目 并开创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场竞技先例 [6] - 攀岩项目新增速度攀岩四条赛道个人赛和双人接力赛 作为规则创新试验场 [4] 文化传播与交流成效 - 武术 泰拳 空手道等项目出现多国竞争格局 中国龙舟未获金牌反映项目海外普及成效 [4] - 美国林肯中学腰旗橄榄球队与成都外国语学校开展交流活动 成为人文交流纽带 [12] - 世运村每日举办巴蜀文化体验活动 包括八段锦 打陀螺 抖空竹等 吸引外国运动员参与 [17] 本土化发展与教育推广 - 成都市成华区在6所中小学开展60场世运项目体验活动 [9] - 天回小学2023年引入跑酷项目 校队规模达100多名成员 [9] - 成立中国大陆首支浮士德球队 推动小众运动校园普及 [9] 国际评价与赛事创新 -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称赞成都"创造了历史" 首次实现火炬接力与主火炬仪式 [8] - 赛事组织被认定为"卓越标准" 为体育盛事树立新标杆 [8] - 美国跑酷选手称世运会为"朋友圈聚会" 体现国际友谊构建功能 [14]
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经济日报· 2025-08-19 08:43
习近平文化思想核心观点 -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宽广历史视野把握人类文明发展主流本质 回答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文明之问 深化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性认识[1] - 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倡导文明交流超越隔阂 互鉴超越冲突 共存超越优越[5][6] - 全球文明倡议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重视文明传承创新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6] 文明多样性本质 - 文明多样性是世界本色 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展规律 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2] - 每种文明都是国家民族智慧结晶 都有存在价值 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价值平等[2] -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理论显示公元前500年多地区同时出现伟大思想家 形成各具特色文化传统[2] 文明交流互鉴规律 - 文明是流动开放的 这是文明传播发展重要规律 不同文明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里程碑[3] - 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中指出希腊学习埃及 罗马借鉴希腊 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等文明交流案例[3] -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本质要求 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保持生命活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 因交流而互鉴 因互鉴而发展[4] 中华文明发展逻辑 - 中华文明是六大文化区系相互影响 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百川归海汇聚而成 具有包容四海兼收并蓄特性[7] - 从佛教东传 伊儒会通到西学东渐 马克思主义传入 改革开放 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8] - 中国共产党以开放眼光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 结合中国实际运用 如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8] 中国式现代化贡献 -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把握文化主体性与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关系[9] - 植根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传统 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 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9] - 从中国历史现实国情出发 在同其他文明取长补短择善而从中形成文明发展道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