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发展格局
icon
搜索文档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 2025-06-06 11:16
新发展格局构建 -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的战略决策 [1] - 需运用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成果(理论/制度/实践),在落地实效上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拓展深度 [1] -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统筹短期应对与中长期发展,聚焦资源配置效率、发展质量效益、调动积极性等关键改革 [2] 对外贸易创新 - 推进外贸创新发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业态模式创新,提升贸易质量并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3] - 需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优化外贸发展环境 [3]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 - 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需对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突出优势特色、汇聚资源、促进要素流动,激发内生动力 [3] - 目标是形成与中西部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 [3] 民办义务教育规范 - 规范民办义务教育需强化分类管理和公益属性,确保公办义务教育主体地位,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4] 医疗体系改革 - 规范医疗行为需加强医疗机构监管,促进资源共享,推进医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等综合性改革 [4] 生活垃圾分类 - 垃圾分类需构建法治化长效机制,落实主体责任,推动习惯养成,完善全链条管理 [4][5] 农业农村改革 - 农业农村改革需守住土地公有制、耕地红线、农民利益三条底线,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体系 [6] - 要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效率 [6] - 实施乡村振兴需健全城乡融合机制,加强改革系统集成 [6] 深化改革推进 - 需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结合"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改革成果,为现代化建设积势蓄力 [7]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
新华社· 2025-06-06 11:16
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核心内容 1) 会议核心观点 - 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需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1] - 提出2021年改革工作要点,审议通过7项重要改革意见文件[1] - 明确改革五大方向:科技自立自强、畅通经济循环、扩大内需、高水平开放、绿色转型[3] 2) 重点改革领域 科技创新 - 破除制约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攻克"卡脖子"技术[3] - 完善党对科技工作领导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力量布局与要素配置[3] 经济循环 - 推出公平竞争制度、产权保护、产业链优化等针对性改革举措[3] -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与全国统一大市场[3] 内需体系 -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健全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机制[3] - 深化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3] 对外开放 - 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推进规则、规制等制度型开放[3] - 完善市场准入监管、产权保护等法律制度[3] 绿色转型 - 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3] -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3] 3) 具体改革措施 民生商品价格调控 - 统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运用多元手段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给与价格平稳[4] 公立医院改革 - 强化医疗体系四大创新(体系/技术/模式/管理),优化医疗资源区域布局[5] 药品监管 - 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科学高效的药品监管体系[6] - 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6]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构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化政策体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6] 基层治理 - 建立防范"村霸"问题长效机制,落实县乡党委主体责任[6] - 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7] 4) 改革方法论 - 强调系统集成与落地见效,需运用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创新意识和钉钉子精神[4] - 要求中央层面统筹与地方基层突破相结合[4]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强调统筹指导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进种业振兴 推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新华网· 2025-06-06 11:16
构建新发展格局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需保持战略定力并统筹各地区各部门工作[1][2] - 当前在科技自立自强、经济循环畅通、扩大内需、绿色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取得良好开局,但仍需解决突出问题[3] - 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领域改革及全国协同发展推动战略转型,强化资源配置效率和民生改善[3] 种业振兴 - 种源自主可控上升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需集中力量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2] - 当前种业基础仍薄弱,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农业生物育种攻关及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建设[4] - 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要素集聚环境,并加强全链条监管打击侵权行为[4]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 - 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刚性约束,需坚持系统治理和生态安全红线[5] - 将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探索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5] - 已通过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遏制生态恶化趋势[4] 自贸试验区改革 - 需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创新,加大自贸试验区自主权并集成改革成果[2][6] - 现有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全国试点格局,推出高水平制度创新并建成领先产业集群[6] - 目标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贸园区,强化开放与安全的统筹[6]
【第三十八次】习近平: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 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新华社· 2025-06-06 10:36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下午就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八 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既是 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改革开放基本国 策,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各类资本 及其作用的认识,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刘元春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 了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从我国国情和不同时期主要任务出发,不断深化对资本的认识,不断探索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认为资 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工具,是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利用各 类 ...
深化改革开放释放经济大省更强带动力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24
经济大省的核心作用 - 广东、江苏、山东等10个省份以占全国近两成的面积贡献了超六成的GDP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1] - 经济大省需通过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释放更强带动力 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 做大经济增量 - 经济大省需深化市场化改革 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 稳住经济"大盘" [2] - 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实施"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 培育更多经营主体 [2] -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应用场景和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2] 优化营商环境 - 经济大省需率先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带动其他区域跟进 [3] - 完善市场监管制度 治理不正当竞争和垄断 保护知识产权 维护公平秩序 [3] - 升级数字化政务服务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激发市场活力 [3] 提升投资效率 -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盘活规模大、闲置久的优质存量资产 开展工业设备更新和绿色装备推广 [4] - 健全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机制 促进资本向高效能产业集聚 强化投资拉动作用 [4] 高质量发展转型 - 经济大省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健全要素市场体系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5] - 推进土地、劳动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5][6] 创新驱动发展 - 经济大省作为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需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6] -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形成"双轮驱动"效应 提升国际竞争力 [6] 扩大内需体系 - 经济大省需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 增强消费能力和意愿 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7] - 完善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 释放内需潜能 [7] 高水平对外开放 - 经济大省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 对接国际经贸规则 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8] - 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 形成集成性制度创新成果 [8]
“跳出河南发展河南”(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48
区位优势与交通网络 - 河南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12345"高铁出行圈:1小时覆盖省辖市、2小时连通周边省会城市及京津冀、3小时通达长三角、4小时通达成渝地区、5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1] - 郑州机场高峰时段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架货机起降 中欧班列(郑州)业务网络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1] - 通过交通网络串联起朋友圈、产业圈、生活圈 实现从中原腹地到开放前沿的转变[1] 产业协同与科技创新 - 引进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设立研究院 从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引入科技领军人才[2] - 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生产基地1分钟下线一台新能源整车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8.1万辆(3年前仅6万辆) 整车产量突破140万辆[2] - 拥有近1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和1100多万户经营主体 为项目落地提供广阔市场空间[2] 制造业发展 - 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 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40个和207个中类的197个[3] - 洛轴研发轴承转速达每分钟12万转 应用于大兆瓦风电等"国之重器"[3] - 中铁装备研发国内首台可变径竖井扩孔掘进机"逐梦号" 开创国内竖井智能掘进先河[3] 对外开放与消费创新 - 蜜雪冰城门店拓展至东南亚和南美洲 胖东来成为"没有淡季的景区"[4] - 吉隆坡—郑州鲜食榴莲包机实现36小时运输 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使商品通关仅需2分钟[4] - "全球汇"平台实现进口商品快速通关 从河南保税物流中心2分钟发出[4] 综合发展 - 对内推动高铁成网畅通出海通道 对外"空陆数海"丝绸之路协同并进[5] - 通过持续开放塑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锚定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新坐标[5]
5月份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总体产出保持扩张
经济日报· 2025-06-01 06:01
制造业PMI指数 - 5月份制造业PMI为49 5% 比上月上升0 5个百分点 但仍低于临界点 [1] - 生产指数为50 7% 比上月上升0 9个百分点 重回扩张区间 [1] - 新订单指数为49 8% 比上月上升0 6个百分点 需求整体趋稳 [1]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 5% 比上月上升0 4个百分点 企业信心保持稳定 [1] - 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7 5%和47 1% 比上月上升2 8个和3 7个百分点 进出口情况改善 [1] 重点行业表现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0 9% 连续4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 [2] - 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 2%和50 2% 比上月上升1 6个和0 8个百分点 [2]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均运行在52%以上 连续数月扩张 [2]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比上月上升超过5个和3个百分点 [2] 非制造业表现 - 5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3% 比上月略降0 1个百分点 仍高于临界点 [3]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2% 比上月上升0 1个百分点 受"五一"节日效应带动 [3] - 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 5% 多数企业对市场发展持续乐观 [3] - 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2 3% 比上月上升1 4个百分点 连续两个月回升 [3] - 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2 4% 企业对市场发展预期较为乐观 [3] 专家观点 - 制造业PMI回升表明宏观政策综合成效开始显现 但市场供大于求格局仍突出 [4] - 制造业经历短暂波动后呈现回稳迹象 但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外贸回稳仍有不确定性 [4] - 需加码推进稳经济政策 扩大内需稳住国内基本盘 同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外需 [4]
美元“平衡”与“强势”难以持续
经济网· 2025-05-29 16:14
美国贸易逆差与美元风险 - 美国自1970年代起持续维持贸易逆差,成为输出美元主要渠道,1982年后因贸易逆差超过投资收入顺差转为经常项目逆差国并成为净债务国[1] - 2024年美国海外净债务达26万亿美元,对GDP比超90%,较2006年增长14.4倍和6.9倍,偿债能力持续下降[7] - 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57%-59%,外国持有美债8.8万亿美元(官方占3.9万亿),美股外资持仓达17万亿美元(占市值18%-20%)[5][6] 美元资产需求减弱原因 - 海外净债务对GDP比超过历史阈值可能引发国际收支危机,类似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美元与黄金脱钩[8] - 美元武器化趋势削弱外资信心,如俄乌冲突中冻结俄罗斯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8] - 美国关税政策加剧通胀预期,2025年4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4.589%,美元指数三年新低至97.9137[10][11] 中国外汇储备与结构调整 - 中国外汇储备从2014年峰值3.99万亿美元降至2025年3月的3.24万亿,美债持仓从1.2729万亿减至7590亿美元[12] - 中国海外净资产3.3万亿美元,但美元资产面临贬值风险,需通过扩大进口转化储备为实际资源[12][14] - 建议减少贸易顺差依赖,扩大内需抵消外需下滑,推动"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13][15] 美国政策矛盾与市场反应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新广场协议"引导美元贬值,但可能加速削弱美元储备货币地位[9] - 美债价格与美元同步下跌反映市场对债务可持续性担忧,外资转向非美元避险资产[11] - 美国长期贸易逆差导致制造业停滞,但关税政策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而非解决问题[9][10]
新华社经济随笔:“西”引力从何而来?
新华社· 2025-05-28 03:10
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风光资源充沛,贵州矿种多、储量大,新疆、青海、西藏等地人文风情独 特……西部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环境,蕴含着巩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 业的广阔空间。 西安,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重庆,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成都,第二十届中国 西部国际博览会……连日来,三场国际盛会在我国西部地区密集举行,奏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乐章。 广袤西部,涵盖12个省区市,与十多个国家接壤,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近年来,西部 地区日益走向开放前沿,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正是我国对外开放向 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挺进的生动写照。 西部,吸引力何来? 地处亚欧腹地,连接东西方,西部地区自古就是重要的贸易枢纽之地。如今,古道驼铃远,丝路汽笛 鸣,西部独特的区位优势愈加凸显。 "来重庆是我们最明智的一个选择!"一家企业负责人这样感慨。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这家企业生产的 汽车零部件出口东南亚地区的物流周期从30天左右缩短至18天左右,物流成本下降约50%。 古老的商道被唤醒,开放的空间再打开。如今的西部,高铁飞驰、公路成网、航线加密,中欧班列 ...
DRC对话丨张立群:加快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搜狐财经· 2025-05-26 14:01
4月份经济数据表现 - 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民经济延续向新向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 [3][4] - 从环比看,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3月份有所回落,反映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多方面困难和严峻挑战 [3][4]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其中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的商品零售额合计拉动增长1.4个百分点 [5] - 货物进出口总额38391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22645亿元同比增长9.3%,进口15745亿元同比增长0.8% [5] 生产与供给端分析 -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但环比增速较3月份均有回落 [4] - PPI同比下降2.7%,降幅较3月份(下降2.5%)有所加大,反映市场供大于求格局仍在发展 [4] - 价格走低导致企业预期和信心弱化,使生产经营活动更加谨慎,进而影响生产和供给相关指标 [4] 需求端表现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家用电器、文化办公用品、家具等商品零售额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 [5] - 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增速较1-3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8.8%回落0.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下降10.3%降幅加大0.4个百分点 [5] - 消费增速回落主要受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制约,居民谨慎支出、增加储蓄心态普遍 [6] 政策建议与应对措施 - 需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扩大政府公共产品投资规模,拉动企业生产投资和就业 [3][6] - 通过力度足够的政府投资扭转市场需求收缩,矫正宏观总量供求失衡,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 [3][6] - 针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稳定和推动作用 [3][6] 外部环境与挑战 - 出口增速较3月份(12.4%)明显回落,反映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影响 [5]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抬高我国商品进入门槛,削弱价格优势,机械、电子等对美依赖度高的行业出口压力上升 [9] - 全球需求疲软,IMF将2025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3.3%下调至2.8%,我国出口面临终端需求减少和外部市场不稳定压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