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
搜索文档
上海200多家养老机构向社会打开大门 从“听说”到“眼见” 市民扫二维码便可预约探访“老有所养”实际场景
解放日报· 2025-09-02 09:43
行业开放与创新 - 上海16个区200多家养老机构同步开放 通过二维码预约探访 实现零距离观察居所环境和细致服务[1] - 徐汇区开放月活动历时5天 覆盖多个街镇 累计接待256人次参观 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51.2%[2] - 崇明区32家养老机构举行为期一周开放活动 大同敬老院展示功能区域并演示认知障碍照护流程[3] 服务模式与技术应用 - 永康养老院开展认知症专区主题活动 展示专业照护环境与个性化服务理念 强调保护老人尊严和隐私[2] - 龙华街道怡乐家园养护院采用智慧养老模式 展示适老化辅具/智能助听器/红光理疗设备等科技产品[2] - 推进机构+社区+居家全链条服务模式 打破传统养老围墙 实现不同场景自由选择[7] 设施与用户体验 - 康健街道长青坊长者照护之家采用无障碍动线设计和贴心细节 获得参观者认可[3] - 崇明区养老服务体验中心高度还原居家环境 展示适老化改造政策与设计要点 支持亲身体验辅具设备[4] - 适老化改造享受政府补贴 包含卫生间扶手/移动淋浴凳/智能马桶盖板等实用产品[5] 运营与转化效果 - 推出试住体验机制 试住时间3-7天或一个月 降低老人决策心理压力[11] - 短期试住上半年吸引2000多位老人参与 最终转化率约40% 目前每月近百人选择长期入住[12] - 短托喘息服务在全市超过200家机构常态化推行 春节期间服务数百位老人过渡[12] 用户反馈与需求 - 老人特别关注基础护理和餐饮质量 建议丰富菜品选择以提升用餐幸福感[8] - 用户肯定价目表透明化 消除对多收费的担忧 认可家门口养老院性价比[8] - 建议扩大活动场地 增加八段锦/手指操等健康活动覆盖院内院外老年群体[7] 社会影响与认知转变 - 开放日活动改变公众对养老服务认知 从单方面宣传转变为建立信任起点[12] - 养老机构与社区边界逐渐消融 支持老人自由流动选择(如工作日住养/周末回家团聚)[11] - 主动关注沉默老人群体 通过上门服务消除对养老院的抗拒或恐惧心理[12]
2025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即将启幕 逾2000款助老“黑科技”集中亮相
深圳商报· 2025-09-01 09:24
展会概况 - 第三届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暨首届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于9月12日至14日在深圳会展中心7号、8号馆举办 [1] - 展会汇聚全球200余家养老企业 集中展示逾2000款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产品 [1] - 覆盖从智能居家照护到康养旅居的全产业链条 [1] 展区设置 - 创新规划七大特色主题展区 系统呈现智慧养老领域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 [1] - 展区包括康养服务机器人、智能康养系统、生物抗衰科技、智慧医疗设备等行业前沿领域 [1] - 德壹科技、上海钧控展示机器人领域最新突破 华为、麒盛科技、深开鸿、作为科技等头部企业联袂登场 [1] 配套活动 - 作为深圳市民政局"居家适老化焕新补贴政策"最大线下展会平台 同期举办深圳银龄消费节 [1] - 现场汇聚专业化、集成化、模块化、定制化的适老化产品解决方案 [1] - 开放千余款智能产品的体验与直购服务 [1] 论坛与大赛 - 同期举办20余场高规格论坛 核心主论坛为"科技赋能 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 [1] - 主论坛汇聚国际顶尖学术专家及产业领袖 围绕全生命周期智慧养老生态构建展开深度对话 [1] - 首届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设置智能照护、智慧陪伴、智能监测、健康促进、智慧文娱5个大类 [2] - 大赛场景覆盖移动助行、大小便护理、智能助浴、中医理疗等具体应用领域 [2]
踔厉奋发新征程 | 群力托起幸福“夕阳红”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01 08:34
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与实施进展 - 党的二十大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强调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8] - "十四五"期间累计支持20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建设家庭养老床位44.1万张 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79.8万人次[8] - 上海市将适老化改造纳入民心工程 截至2024年底累计为3.4万余户老年人提供居所改造服务 政府最高补贴从3000元调整为5000元[10] 适老化改造实施案例与模式 - 上海市推行"一户一案"家庭适老化改造模式 针对老旧住房进行防滑设施、扶手等安全改造[9] -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 包括无障碍坡道、卫生间扶手、老年专用办事目录等硬件设施[10] - 全国累计完成20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建成家庭养老床位36.6万张[11] 老年文体活动体系建设 - 北京市朝阳区社区成立老年合唱队、电子琴班等团体 提供乐器及演出服装支持 参与人数达23人[12][13] - 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老年大学开设AI课程及传统养生课程 推动公共文化体育场馆适老化改造[14] - 社区建设运动角配备乒乓球、按摩椅等设施 老年舞蹈队每日开展"坝坝舞"活动[14] 智慧养老技术应用场景 - 杭州市临平街道推出"小Xi助理"AI小程序 覆盖15个社区 累计服务超12000人次 实现血压异常预警及送餐服务[15][16] - 无锡市新安街道智慧餐厅采用刷脸取餐及智能称重系统 提供营养分析报告[17] - 智能照护设备连接信息呼叫中心 可及时调动医疗资源应对老人意外情况[17] 智慧养老政策与产业趋势 - 202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明确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18] - 民政部等24部门联合印发文件 强调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18]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发展智慧养老"纳入国家重点工作[18]
东软集团刘兵:以数智创新赋能城市养老 构建银发经济新生态
人民网· 2025-08-29 16:41
核心观点 - 公司提出城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旨在通过整合服务生态与政府监管 构建教医养康旅一体化养老服务新模式 解决服务覆盖不足 标准不统一及监管不健全等问题 [1][5] 平台架构与功能 - 平台由市场侧和事业侧构成 市场侧聚焦生态运营平台整合服务生态并链接供需双方 事业侧强调政府指引与监管 统一管理养老补贴政策 服务过程及基金监管 [5] - 平台赋能居家和社区养老体系建设 覆盖超过90%老年人群体 通过整合机构养老标准实现家庭养老床位数据实时上传 并支持社区开展设备租赁等多元服务 [5] - 平台提供医养护一体化解决方案 融入医疗 养老 护理服务及医保监管 实现机构养老数据共享 养老机构无需自建系统即可通过SaaS化服务高效运营 [6] 农村养老拓展 - 解决方案支持将医养护体系融入全民健康平台和县域医共体平台 拓展农村养老服务范围 [6] - 支持快速建设县域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实现与市级平台的服务资源共享与协同 [6] - 通过数据共享将统一的服务标准 渠道 资源及监管延伸至农村 提升服务质量和资源供给能力 [6] 数据安全体系 - 构建三层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包括数据安全采集与存储管控(源头合规校验 加密与分级存储) 数据分析处理管控(动态脱敏 隐私计算)以及数据应用协同管控(访问控制 流量控制 行为审计) [7] 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加大智能化和数据要素价值化研发投入 通过科技与数据赋能养老产业发展 [7] - 依托大健康领域积累 推动健康服务与养老服务在场景创新和协同发展方面实现突破 [7]
养老机器人何时走入寻常百姓家?
每日商报· 2025-08-29 06:34
行业发展趋势 - 智慧养老机器人行业正快速发展,产品功能覆盖健康监测、情感陪伴、康复训练及日常护理等多元化场景[1][2][8] - 行业处于早期阶段,产品需持续迭代升级以适配实际应用需求,例如机器狗需优化电梯感应能力[4] - 2030年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超2万亿元,但当前普及仍面临较长阵痛期[5] 产品功能与技术特点 - 大模型智慧养老机器人(如小悉)具备实时健康监测、电子档案生成、情绪分析及医疗咨询等功能,可同步数据至医院系统[1][2] - 外骨骼机器人通过机械结构和智能算法辅助老人行走、上下楼梯,并计划升级防跌倒及中风康复功能[3][9] - 机器狗主要承担陪伴及驮物功能,但需改进电梯交互等场景适应性[4] 用户需求与市场接受度 - 46.87%的受访者期望养老机器人具备陪伴、对话及执行指令能力,57.48%的用户愿为解决身体刚需的产品付费[7] - 用户可接受月均500-1000元的AI产品支出,认为机器人可替代部分人工服务[7] - 居家养老为核心场景,需求分为陪伴(初级)、家务协助(中级)及全护理(高级)三个层级[8] 企业战略与服务模式 - 企业提供一对一讲解、上门教学、24小时客服及定期回访等定制化服务,确保老年用户使用满意度[8] - 产品持续轻量化升级:外骨骼重量从4-5斤降至2-2.5斤,机器狗体重计划从14公斤减少50%[9] - 企业聚焦AI数据精准化及功能人性化,例如外骨骼机器人新增防跌倒缓冲设计[9] 政策支持与补贴措施 - 财政部将于2025年向中度以上失能老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推动智能机器人应用[10] - 浙江省将外骨骼机器人纳入居家适老化改造目录,提供30%补贴且单件最高3000元[10] - 政策通过企业激励与需求端试点双轨推动行业落地[10]
2025深圳智慧养老展暨首届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于9月举办
南方都市报· 2025-08-28 18:50
展会基本信息 - 第三届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暨首届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媒体通气会于2025年8月28日在深圳市民政局举行 [1] - 展会将于2025年9月12日至14日在深圳会展中心7号、8号馆举办 [1]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深圳搭建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政策体系 出台《深圳市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措施清单》等系列文件 [3] - 深圳推动金融服务、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优势产业向养老领域延伸布局 加快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3] - 深圳将科技创新确立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核心引擎 强化"三个统筹"、深化"五个赋能" [3] -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政策红利 深圳加速构建开放型银发经济生态圈 [4] - 深圳与中国香港达成"双城联展"战略合作 推动深港两地资源互通与优势互补 [4] 展会规模与参展内容 - 展会汇聚全球200余家养老企业 集中展示逾2000款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产品 [5] - 设立国际及港澳台展区 集结香港安老服务协会、黄金时代基金、尊贤会等30余家机构 [4] - 创新规划七大特色主题展区 包括康养服务机器人、智能康养系统、生物抗衰科技、智慧医疗设备、养老金融方案等 [6] - 德壹科技、上海钧控、华为、麒盛科技、深开鸿、作为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将展示前沿技术与产品 [6] 配套活动与平台建设 - 同期举办20余场高规格论坛 主论坛"科技赋能,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汇聚国际顶尖学术专家及产业领袖 [7] - 举办"黑科技新品媒体通气会"专场展示最新技术成果 "乐龄艺术节暨老年欢乐节"聚焦中老年群体 [7] - 设立"银发经济时代:金融赋能养老产业投融资论坛" 吸引达晨资本、深创投等30余家知名机构参与 [8] - 举办"轻资产入局银发经济的N个路径"论坛 邀请成功创业者分享已验证可行的商业模式 [8] - "供需采购配对专场"升级为一对一精准匹配服务 高效链接全球专业采购决策者与参展商 [8] 创新赛事与产业促进 - 首创"兴业银行杯"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 聚焦智能照护、智慧陪伴、智能监测、健康促进、智慧文娱5大类16个支类场景 [9] - 创新组建以"老龄体验官"和"投融资机构"为核心的评审团队 评选"十佳最受用户喜爱奖"和"十佳市场潜力奖" [9] - 为参赛企业提供项目全周期产业资源、资本对接绿色通道、海量应用场景促成交等多维度赋能支持 [10] 消费促进与惠民措施 - 作为"居家适老化焕新补贴政策"最大线下展会平台 同期举办第二届深圳银龄消费节 [6] - 现场汇聚千余款智能产品体验与直购服务 提供专业化、集成化、模块化、定制化的适老化产品解决方案 [6] - 打造"智慧体验型消费场景" 实现科技惠老"零距离" 将展品从实验室带进千家万户 [6]
瑞众保险亮相2025广州老博会 “美好生活体验馆”解锁智慧养老新体验
环球网· 2025-08-27 19:59
行业展会概况 - 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于8月22日在广州开幕 该展会是粤港澳大湾区养老健康产业标杆盛会[1] - 展会以银发经济新赛道 新科技 新消费为主题 汇聚全球及国内超1000家顶尖养老品牌 吸引逾十万专业观众及市民参观[4] 公司参展亮点 - 公司携美好生活体验馆亮相展会 展示一站式居家养老解决方案 成为展会焦点并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与咨询[1][4] - 展馆通过沉浸式体验场景展示智能养老设备 包括一键报警器 烟感探测器 智能生命监测仪等适老化设备[6] - 参观者现场体验后反馈设备操作简单实用 能让家人更安心 并称赞居家养老方案考虑周到[6] 养老服务方案 - 公司推出美好生活寿颐养居家养老服务方案 聚焦长者核心需求 覆盖医食住行康护安七大核心养老场景[8] - 方案通过智能养老设备与安全管家 生活管家 健康管家三大专业服务体系协同 提供省心安心的一站式解决方案[8] - 展馆融入人文关怀元素 包括美好养老生活漂流影展和我的美好生活摄影大赛 传递幸福晚年真谛[8] 战略布局与行业影响 - 公司面对中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 探索符合国情的中国式养老新路径[11] - 此前已在广东 安徽 青岛 湖南等地落成美好生活体验馆 此次借助广州老博会将创新理念和服务模式带入大湾区核心[11] - 公司未来将不断激活创新动能 为构建更具温度 活力和可持续性的银发经济生态贡献力量[11]
重庆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76家 床位总数达5.1万张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9:49
医养结合机构建设 - 重庆已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76家 床位总数达5.1万张 [1] - 所有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医养结合机构床位规模达5.1万张 [1] 老年人口与失能群体规模 - 截至2024年底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801万 [1] -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70万人 占老年人口比例约8.7% [1] 照护能力建设 -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67.4%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 - 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000余张 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9万户 [1] - 全市区县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达52家 实现每个区县至少1所 [1] 政府补贴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为7.44万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发放每月200元养老服务补贴 [2] - 2.4万特困和低保失能老年人纳入政府集中照护范围 [2] - 新实施方案对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2] 人才培养与数字化建设 - 在12所高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 首批招收100名智慧养老专业公费生 [2] - 打造渝悦养老平台 推动"智慧养老院""智慧+居家养老"等数字化建设 [2]
当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养老生活
金融时报· 2025-08-27 10:41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人占全国人口15.6% [1] - 预计2035年前后65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1] - 养老护理人员需求超600万人但现有从业人员仅50万人供需严重失衡 [1] 养老机器人功能与应用 - 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行走 手功能康复训练一体机恢复抓握能力 [2] - 智能机器人实现语音交互 拥抱等动作交互及失能人群二便护理 [2] - 保险机构布局智慧养老 如中国太平下棋机器人 泰康之家下肢康复机器人 [3] - 智能机器人应用于日常护理 健康监测 情感陪伴等场景 [2][3] 市场规模与产业前景 - 2030年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超两万亿元 年产值达4000亿元 [4] - 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追求将孕育智能养老机器人蓝海市场 [4] - 养老机器人被视为破解养老难题关键和银发经济重要突破口 [4] 政策支持与产业推动 - 2024年中央文件要求推广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产品 [5] - 2024年24部门联合强调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 [5] - 2025年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 要求居家机器人完成不少于200户家庭应用验证 [5] - 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设备在普惠养老机构应用 [5] 产业发展现状 - 产业主体多元包括猎户星空 优必选 傅里叶智能等机器人企业 [6] - 中国移动 广汽集团等企业针对养老场景推出机器人产品 [6] - 产品细分康复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类 [6] - 产品形态涵盖外骨骼机器人 轮式服务机器人 载人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 [6] 技术发展与场景应用 - 外骨骼机器人通过运动轨迹规划帮助老人重新站立 [6] - 智能康养床监测呼吸心率数据并同步至社区平台与家庭终端 [6] - 未来重点发展通用型康养机器人及打通家庭 社区 医院智能服务闭环 [6] 产业发展挑战 - 硬件成本高昂 单只机械臂成本约5万元 双机械臂达10万元 [7][8] - 叠加防水等功能后单只机械臂成本升至50万元 全套设备成本突破百万元 [8] - 科技企业团队年轻化导致产品功能冗余与实际需求错配 [7] - 产品价格从数千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远超普通家庭消费能力 [7]
【榆林】以“适老”之策破题 蹚出资源型地区乡村振兴新路径
陕西日报· 2025-08-27 07:45
产业适配 - 围绕红枣 小米 山地苹果等优势产业推行轻体力作业加集中化加工模式 配套建设农资配送点120余个 田间休憩驿站89处 制定8类适配岗位标准 [2] - 米脂县高西沟村吸纳56名60至75岁老年人参与山地苹果管护 人均年增收1.2万元 [2] - 建立土地流转收益再分配机制 土地流转收益的15%专项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老年技能培训 2024年以来投入资金1.8亿元 建成老年技能实训基地15个 开展培训320余场 培训老年学员1.2万人次 [2] - 榆阳区孟家湾乡试点集体收益养老补贴 将村集体产业年收益的20%用于发放老年补贴 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80元至150元 [2] - 深挖黄土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窑洞民宿集群加非遗传承工坊新业态 [2] 服务兜底 - 全市2347个行政村均建成村卫生室加日间照料中心融合站点 配备医护人员4694名 护理员2347名 日均服务老年人1.2万人次 [3] - 定边县盐场堡镇创新7:2:1资金保障机制 县财政补助70% 村集体统筹20% 个人承担10% 建成12个标准化医养服务站 推出1元老年餐 每餐成本8元 慢性病用药上门配送等服务 [3] - 投入3000万元搭建农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贯通县级医院至村级服务站三级数据网络 为1.8万名农村独居 失能老人配备智能手环 构建15分钟应急响应圈 [3] - 组建村级互助养老协会2100余个 推行低龄老人助高龄老人模式 榆阳区古塔镇黄家圪崂村建立时间银行制度 服务时长可兑换生活物资或家政服务 [3] 治理协同 - 全市194个乡镇全面推行村代会老代表席位制 明确各村村代会中60岁以上代表占比不低于20% [4] - 组建乡贤议事会1890个 吸纳退休干部 老教师 老党员等1.2万名成员参与乡村治理 [4] - 推出返乡创业补贴加养老服务优先政策 对返乡创业青年给予5万元至20万元创业补贴 其父母可优先享受村级医养服务站护理 康复理疗等资源 [5] 发展规划 - 计划新增适老型产业示范点50个 升级智慧养老平台功能 扩大时间银行试点范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