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搜索文档
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民日报· 2025-09-27 06:17
大会概况与战略意义 -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于9月22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1] - 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主题为“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吸引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代表参会 [1] - 大会通过《杭州战略行动计划(2026-2035)》和《杭州宣言》,为未来10年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确定方向 [2] 中国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的贡献与地位 - 中国目前拥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总数位居亚洲第一 [2] - 中国于1993年创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目前包含214个成员,覆盖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是全球实施该计划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协作平台 [2]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中国为计划作出重要贡献,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网络,其经验值得推广 [3] 科技赋能生态环境治理 - 中国开发了集图像、声纹及视频于一体的动植物物种智能识别技术,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 [4] - 智慧监测体系在武夷山、卧龙、车八岭等保护区示范应用,为智慧保护区建设、生态修复等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4] - 联想集团等企业参与开发江豚智能监测平台,引入具身智能机器人用于复杂环境下的数据采集与监测 [4] - 大会上展示了如杭州西湖水域的仿生机器鱼等高科技产品,具备水质检测、物品定位、物种监测等功能 [5] 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 大会期间举办80余场会议及配套活动,展示浙江在输电工程建设等领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实践 [6] - 闭幕式上,杭州市被授予“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称号,杭州市临安区获“全球人与生物圈计划绿色发展实践地”称号 [6]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称赞浙江实现了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繁荣社区与良好生态共存的良性循环 [7]
AI智慧鲸豚保护实践亮相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19:01
会议与项目背景 -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于9月22日至27日在杭州召开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承办 [1] - 大会期间展示了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联想集团合作的AI智慧鲸豚保护项目 [1] 保护成果与意义 -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 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政策 迁地保护措施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1] - 中国在鲸豚保护方面积累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 未来可复制到全世界大江大河中的更多物种 [1] - 长江江豚保护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样本 [1] 技术应用与平台开发 - 联想集团依托人工智能 大数据和智能设备能力 开发并落地江豚智能监测平台 [2] - 项目创新引入具身智能六足机器人等先进设备 用于复杂环境下的数据采集与监测 [2] - 技术合作方包括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以及多个保护区 [2] 公众参与与社会影响 - 通过"大江之歌"科普计划 AI互动展览 "长江江豚追豚地图"与"赏豚攻略"等措施提升公众参与度 [2] - 吸引摄影爱好者 学校 志愿者通过影像记录 科普教育 巡护支援等方式加入保护行动 [2] - 科技旨在连接多元主体 赋能多元参与 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全民参与 世代延续的共同行动 [2]
2025全球滨海论坛在江苏举办 华泰证券倡议共同投资可持续未来
新华网· 2025-09-26 18:29
公司ESG战略与项目 - 华泰证券将生物多样性纳入ESG治理并于2018年创设"一个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助力"长江大保护" [1] - 项目覆盖区域从长江源头延伸到入海口 从物种保护和社区发展拓展到青年人才发展和上市公司生物多样性保护 [1] - 2024年6月5日华泰证券携手红树林基金会在江苏盐城条子泥湿地开启"一个长江"江苏滨海湿地保护示范项目 [1] 行业监管动态 - 2024年上海 深圳 北京三家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 要求部分上市公司最晚在2026年披露生物多样性信息 [2] - 《指引》将企业经营行为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更紧密连接 引导资本关注企业长期价值和责任担当 [2] 论坛倡议与行动 - 华泰证券呼吁社会各界汇聚金融和社会力量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世界 [2] - 公司青年员工代表和环保活动资助计划代表发布"青年参与滨海湿地保护宣言" 号召通过日常行动参与环保 [2]
解开这座“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的生态密码
新华社· 2025-09-26 10:32
国际荣誉与认可 - 杭州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称号,临安区被授予“全球人与生物圈计划绿色发展实践地”称号 [1] -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首次在中国及亚洲举办,约4000名全球代表见证 [1]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中国生物圈保护区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愿景,并在应用数字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其经验值得国际社会分享推广 [5]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 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分布着全球最高的金钱松、最大柳杉古树群及最古老野生银杏群落等珍稀物种 [1] - 保护区通过115台红外相机和50台声纹监测仪构建全天候监测网络,已捕捉到华南梅花鹿、黑麂、穿山甲等多种珍稀动物 [2] - 杭州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达696种,占全省总数84%,并发现兽类新物种华东林猬及各级新记录215种 [2] - 西溪湿地维管束植物增至971种,鸟类增至224种,昆虫增至918种 [4] 生态保护机制与基础设施 - 杭州构建四级城乡公园体系,实现城镇建成区内5分钟步行可达绿道 [2] - 2024年杭州建成区绿地率达40.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6平方米 [2] - 西溪湿地通过截污疏浚、植被修复,水质由劣Ⅴ类跃升至Ⅲ类,并建设12公里生态化水下电缆以保护底栖生物 [4] - 杭州市民自发成立“鸳鸯护卫队”和超过3万名“绿色志愿者”参与生态保护 [5] 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区保留10.38平方公里西溪湿地,年接待游客超55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超2亿元 [3][4] - 杭州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占比6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8% [4] - 主城区公交实现100%新能源化,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4] 政策法规与未来规划 - 《杭州市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于10月1日起实施,为全国城市绿色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法治方案 [5] - 大会审议通过《杭州战略行动计划(2026—2035)》与《杭州宣言》,杭州将加强全球生态科技创新合作 [5][6]
【科技日报】AI智慧鲸豚保护实践亮相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科技日报· 2025-09-26 09:25
项目背景与成果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联想集团联合展示AI智慧鲸豚保护项目 聚焦长江江豚保护成果及技术出海实践 [1] -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 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支持 迁地保护措施落地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1] - 形成自然保护 迁地保护 繁育保护 离体保藏同步进行的保护体系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2] 技术应用与创新 - 联想集团开发江豚智能监测平台 引入具身智能六足机器人用于复杂环境数据采集与监测 [2] - 技术探索涵盖AI影像识别与追踪 水下声呐数据分析 生成式AI模型等前沿领域应用 [2] - 保护经验具备普遍意义 可复制至全球大江大河多物种保护 [1] 社会协作与国际化 - 水生生物保护需依靠一线工作者 科研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突破困境 [1] - 联想集团从技术赋能 公众参与 国际协作三层面展开探索 推动保护技术出海 [2] - 长江江豚保护为世界濒危物种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样本 [1]
《为自然融资》全球报告重磅更新: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扩大至9420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9-25 18:34
全球生物多样性融资现状 - 全球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从2020年的每年7110亿美元扩大至9420亿美元 [4] - 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地球上多达一半的物种将面临灭绝的风险 [5] - 自1970年以来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73% [9]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具体表现 - 48%的物种呈现种群数量减少的趋势 [9] - 北美原生草原已消失过半成为最濒危的生态系统 [9][10] - 若当前趋势继续到21世纪中叶全球多达一半的物种可能将不复存在 [9] 自然退化对经济的影响 - 全球GDP总量中逾一半约合58万亿美元中度或高度依赖自然 [10] - 传粉生物消失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可造成数千亿美元经济损失 [10] - 红树林破坏加剧风暴与洪水灾害每年的经济损失超过800亿美元 [10] 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问题 - 许多气候解决方案缺乏生态保护措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12] - 风能和太阳能基础设施土地需求可达化石燃料设施的12倍输电走廊威胁栖息地 [12] - 关键矿产资源开采竞赛可能对生态脆弱地区造成无谓破坏 [12] 潜在的解决方案与进展 - 改革农业渔业和林业的有害补贴可填补约一半的资金缺口 [12] - 非政府组织地方政府和私营部门实施的有效项目与政策具有推广潜力 [12] - 实现气候融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的关键在于政治意愿而非技术可行性 [14]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AI智慧鲸豚保护实践助力中国方案“走出去”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5:54
会议背景与主题 -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于9月22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 主题为"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 系首次在亚洲举办 [1] - 大会期间举办中国鲸豚监测和保护技术边会 展示长江江豚保护成果及技术出海实践 [1] 长江江豚保护成果 -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 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政策 迁地保护措施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2] - 保护模式涵盖自然保护 迁地保护 繁育保护与离体保藏同步进行 自然种群止跌回升 迁地种群稳定增长 [2] - 形成可向近岸小型鲸豚保护复制推广的经验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2] 技术应用与创新 - 开发江豚智能监测平台 引入具身智能六足机器人用于复杂环境数据采集与监测 [3] - 探索AI影像识别与追踪 水下声呐数据分析 生成式AI模型等前沿技术实际应用 [3] - 推出全球首份"长江江豚追豚地图"与"赏豚攻略" 通过科普计划与AI互动展览提升公众参与度 [3] 国际合作与经验推广 - 长江江豚综合监测和调查技术已推广至柬埔寨 缅甸和孟加拉等国河流鲸豚研究 [2] - 联合发布"国际小型鲸类保护计划" 推动中国全链条保护模式走向国际舞台 [3] - 未来中国综合保护技术将在亚洲和南美淡水豚分布国家落地实施 [2]
杭州生态实践“圈粉”国际代表
杭州日报· 2025-09-25 11:08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供图 9月22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启幕。作为该大会首次落址亚洲、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成员国参与最广的一届盛会,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4000名代表齐聚,围绕"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 的未来"共话生态发展。多数代表不仅肯定中国生态保护经验,更直言"爱上杭州"。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共生愿景,数字技术应用经验值得全球分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长安东尼奥・阿布雷乌如是评价;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宝 荣点赞浙江:"从理论到实践,平衡保护与发展做得特别好,既守好生态家底,又让百姓有获得感。"马 来西亚国立大学行政主管艾哈迈德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大会能得到一些有益借鉴。 为期4天的大会中,将举办5场全体会议以及76场边会和平行论坛。值得一提的是,大会期间"杭州 经验"备受关注,成为亮眼的"生态名片"。 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区的杭州探索 在经验交流环节,杭州上城区分享了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区的实践与探索。2024年,杭州市上城区被 列为浙江省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城区建设试点,在全国城区范围内首创"传统文化+生物多样性"融 合宣教模式,并推出全国首 ...
靖江首届生物多样性展绘就生态科普画卷
中国环境报· 2025-09-25 09:33
4 专题**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以科普之名,赴自然之约 请江首届生物多样性展绘前 为筑牢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 根基,强化全社会守护自然生态的使 命担当,江苏省靖江市精心策划并成 功举办"万物自然 生命共鸣"生物多 样性生态科普展览活动。这场为期三 周的生态科普盛宴,通过系统整合科 普资源、创新展示形式,多元展示与互 动体验,构建了兼具科学性与传播力 的生态教育平台。 全年龄受众共赴自然之 约,沉浸式解码生命奥秘 本次展览选址在靖江市图书馆 1-2层,500平方米的展区内,生态魅 力持续释放。从稚气未脱的孩童到白 发苍苍的老人,展览实现了全年龄段 覆盖,其中青少年学生占比约60%。 一个个驻足观察的身影、一次次轻声 交流的探讨,彰显出展览对公众的强 大吸引力,让生物多样性保护话题成 为城市热议焦点。 动植物标本展区则是一个"微观生 命博物馆",数百种千余只鳞翅目、 鞘翅目昆虫标本,以及120株乔木、 灌木、草本植物标本整齐陈列,通过 细致的形态展示,让公众直观感受 到物种的丰富与奇妙。 最受瞩目的当属活体生物箱互 动区域,10个模拟原生环境的生物 箱中,蜥蜴、蛇、昆虫等生物自在栖 息,5000人次的互动体验 ...
北京最大“城市绿肺”温榆河公园全面建成 下周对外开放
央视新闻· 2025-09-24 17:23
项目竣工与开放 - 温榆河公园二期工程已于近日完工,标志着公园全面建成 [1] - 公园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北京最大的公园 [3] - 二期将于9月29日全面对外开放,市民可免费游园且无需预约 [1] 规模与生态价值 - 公园一期12平方公里于2022年开放,现整体30平方公里已全面建成 [4] - 约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0%)区域采用留野、再野化、荒野化管理理念,致力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 [4] - 公园内记录到的动植物物种已超过880种,五年内新增超过200种 [4] 水系治理与生态功能 - 公园建成5条生态水系廊道和10片湿地,共计350公顷常水面,全部使用再生水 [8] - 日常水系廊道缓缓流动,对再生水进行深度净化,为下游城市副中心提供不少于35万方/日的清洁生态水源 [8] 防洪与城市安全 - 作为北京城区最大的蓄滞洪区,公园蓄滞洪量高达1200万立方米 [9] - 公园实现"平急两用",常规降雨时可积蓄雨水并补充绿化市政用水,每年节约用水400万方 [9] - 遭遇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可迅速转化为洪水蓄滞空间,缓解下游防洪压力 [9] 休闲娱乐功能 - 园内规划建设满足全年龄段需求的多样化活动场地,包括森林步道、观鸟湿地、露营地、草坪音乐节、创意市集等 [11] - 支持马拉松、自行车、网球、马术等体育赛事,并提供科普教育、文化展览等活动 [11] 地理位置与区域特色 - 公园地跨朝阳、顺义、昌平三区,是北京跨行政区域最多的大尺度生态空间 [15] - 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中,朝阳区约17.7平方公里,顺义区约7.5平方公里,昌平区约4.8平方公里 [15] - 朝阳段侧重构建功能复合的城市绿色客厅,昌平段强调科技与生态融合,顺义段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园林艺术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