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陕西: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15:00
 农业科技创新 -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高水平建设未来农业研究院和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 [1] - 以秦创原建设和三项改革牵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1] - 加快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1]   开放合作平台 -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用好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 [1] - 利用杨凌农高会和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推动农业技术企业产品引进来走出去 [1]   区域发展规划 - 紧扣杨凌示范区三区三高地建设目标 发挥部省共建优势 [1] - 加快构建政策互通资源互通体系互通的区校融合发展新格局 [1]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党校杨凌示范区建设和食品药品安全就业等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8-30 09:10
 党校工作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并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规定 [1] - 坚持党校姓党 发挥基本培训牵引带动作用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 [1] - 深化教学科研 人才队伍 管理服务 作风建设 机关党建改革创新 [1]   杨凌示范区发展 - 紧扣三区三高地建设目标 发挥部省共建优势 构建政策互通 资源互通 体系互通的区校融合发展新格局 [1] -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高水平建设未来农业研究院和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 [1] - 以秦创原建设和三项改革牵引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1] -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利用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 杨凌农高会 综合保税区等平台推动农业技术 企业 产品引进来和走出去 [1]   食品药品安全 - 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运用自动化智慧化监管手段强化社会监督 提高产运储销各环节监管覆盖面和问题发现率 [2] -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 - 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 鼓励企业加强原始创新技术改造和规范管理 [2] - 推动以富硒食品和秦药为代表的陕西食药产业提质升级 [2]   就业战略 -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优化岗位供给 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 [2] - 加强各类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 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2] - 确保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取得更多实效 [2] - 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 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潍坊|没有围墙的实验室孕育农业新奇迹
 大众日报· 2025-08-27 09:14
 研究院概况 - 研究院拥有882名科研人员 其中硕士与博士各占一半 设有44个课题组 组长多为省国家级人才 [2] - 研究院聚焦现代农业重大科学前沿与关键技术 构建"人才支撑-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 [2] - 已形成"核心团队水准国际领先 科研环境品质世界一流"的发展格局 [2]   科研成果 - 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获得9项授权专利 [2] - 国际首创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洁田模式 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2] - 累计申请42项新品种权 完成19项成果转化 包括西瓜黄瓜南瓜等新品 [2] - 2024年转化给潍坊企业的西瓜品种实现销售额超2亿元 带动瓜农增收1亿元 [2]   技术推广与产业化 - 2022年协助丰年年农业科技攻克淫羊藿育苗技术并实现技术变现 [3] - "北柿1号"番茄以每公斤32元价格成为致富果 [3] - 10位专家与10名社区书记结对 引进新品实现增收近百万 [3] - 西瓜新品上市单价13.9元仍供不应求 [3]   院地合作机制 - 成立"院地共建·人才兴村"乡村发展联盟 将32个社区与课题组精准结对 [3] - 提供170余项技术支持 降本15% 共建700余亩育种基地 [3] - 28个社区试种3.2万株新品 预计亩均增收2000余元 [3] - 设立奖补资金专项扶持新品种推广 [3]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打造2万平方米凤栖研发中心 [4] - 463亩凤凰基地于2024年6月完工投用 [4] - 规划2万多平方米科创中心 筹建覆盖10万亩良田的现代高效农业走廊 [4]   战略定位 - 锚定国家战略目标与山东省重大需求 [2] - 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4] - 通过校地合作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4]
 深圳跑出超千亿农企,龙头数量全国霸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1:58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与规模 - 深圳共有20家企业上榜《2024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数量位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 [1] - 深圳拥有1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1][2] - 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 [1][3] - 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3] - 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26家,其中国家级14家、省级133家,分别位列全省第一、第三 [3]   龙头企业市场表现 - 优合集团、鑫荣懋、百果园等企业拉动全市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元,占全省近一半比重 [3] - 深农集团在全国22个城市布局33个批发市场和交易平台,场内年均交易2200亿元,交易3300万吨,成为全球体量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 [3] - 中农网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千亿元,年营收超400亿元,服务各类涉农企业超15万家 [3] - 优合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进口企业,年进口冻肉和水产超75万吨 [3] - 大疆农业无人机全球保有量超过30万台,作业面积累计超75亿亩次 [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 - 深圳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及48个创新载体落户 [4] - 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优薯计划"实现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 [5] - 创世纪种业"转基因抗虫棉"累计推广9亿多亩,为国家棉农累计增收1800多亿元 [5] - 广东省数字农业企业前8名中深圳占6家,包括腾讯、华为、华大基因等 [8] - 腾讯云推出智慧农业数字终端,丰农控股"数智农服"平台服务1000多万农户 [8] - "天天学农"平台上线农技课程5万多节,注册用户700多万人 [8]   产业链与全球化布局 - 深农集团在深汕合作区等地建设21个供港标准种植基地,配套F.Q.T检测机构 [9] - 深圳企业在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累计投入资金189多亿元,建设农产品示范基地28个 [10] - 深农集团搭建消费帮扶平台,直接销售帮扶产品超过2亿元,带动交易约100亿元 [10] - 深农集团与多个海外国家建立合作,去年实现进出口业务贸易总额35.1亿元 [11] - 中农网业务拓展至9个国家,香辛料产品已开拓南非、印尼等新兴市场,实现营收1106万元 [11]   品牌建设与认证 - 深圳在省内建设"深圳农场"25个、"菜篮子"基地17个 [12] - 累计认证"圳品"133个,通过"土特产+圳品认证+市场对接"模式推动农产品出圈 [12]
 深圳跑出超千亿农企,龙头数量全国霸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0:00
 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与排名 - 深圳共有20家企业入选《2024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名单 数量位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 [1] - 深圳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 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33家 数量位列全省第三 [3] - 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 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3]   企业具体业务与市场地位 - 优合集团成为全国最大肉类进口企业 年进口冻肉和水产超75万吨 [3] - 深农集团在全国22个城市布局33个批发市场和交易平台 场内年均交易额2200亿元 交易量3300万吨 成为全球体量最大农产品交易平台 [3] - 中农网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千亿元 年营收超400亿元 服务涉农企业超15万家 [3] - 大疆农业无人机全球保有量超30万台 累计作业面积超75亿亩次 [3] - 创世纪种业"转基因抗虫棉"累计推广9亿多亩 为国家棉农累计增收1800多亿元 [5]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赋能 - 深圳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吸引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及48个创新载体落户 [4] - 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优薯计划"实现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 紫杉醇合成生物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 - 腾讯云推出智慧农业数字终端 丰农控股"数智农服"平台为超1000万农户提供智能决策 [7] - "天天学农"平台上线农技课程超5万节 注册用户超700万人 [7] - 中农网智慧养殖平台覆盖全国500家养殖场 保障100万头生猪供应 [6]   产业链整合与全球化布局 - 深农集团在深汕合作区等地建设21个供港标准种植基地 配套F Q T检测机构严格把控食安标准 [8] - 深农集团与中东 东盟 欧美等多国建立合作 去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2 6亿元 国内贸易额22 5亿元 [10] - 中农网业务拓展至日本 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 香辛料产品开拓南非 印尼市场 实现营收1106万元 [10] - 深圳企业累计在对口帮扶地区投入资金189亿元 建设农产品示范基地28个 采购农产品18 6万吨 [8] - 2024年深圳农业龙头企业采购消费帮扶产品超170亿元 [6]   总部经济与模式创新 - 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总部经济"模式将子公司布局全国 实现市场与农产品精准对接 [2][9] - 深农集团搭建"互联网+数字化"消费帮扶平台 直接销售帮扶产品超2亿元 带动县域农产品交易约100亿元 [9] - 深圳通过"土特产+圳品认证+市场对接"模式认证"圳品"133个 推动农特产品销往全球 [11] - 深圳在省内建设"深圳农场"25个 "菜篮子"基地17个 [11]
 “0亩田”深圳跑出超千亿农企,龙头数量全国霸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09:38
 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与地位 - 深圳拥有226家农业龙头企业,包括14家国家级和133家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三 [2] - 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其中3家国家级企业营收超百亿元 [1][2] - 优合集团、鑫荣懋、百果园等企业拉动全市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元,占全省近50%比重 [2]   企业业务与市场影响力 - 深农集团在全国22个城市布局33个批发市场,年均交易额2200亿元、交易量33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农产品交易平台 [2] - 中农网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千亿元,年营收超400亿元,服务涉农企业超15万家 [2] - 优合集团成为全国最大肉类进口企业,年进口冻肉和水产超75万吨 [2] - 大疆农业无人机全球保有量超30万台,累计作业面积超75亿亩次 [2]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应用 - 深圳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聚集9个院士工作站及48个创新载体 [3] - 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在紫杉醇合成生物学和"优薯计划"实现技术突破,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 [3] - 腾讯云智慧农业数字终端、丰农控股"数智农服"平台服务超1000万农户,天天学农平台提供5万多节农技课程 [5] - 中农网智慧养殖平台覆盖全国500家养殖场,保障100万头生猪供应 [4]   产业链整合与全球化布局 - 深农集团在深汕合作区等地建设21个供港标准种植基地,配套F.Q.T检测机构严格把控食安标准 [6] - 深农集团与中东、东盟、欧美等地区建立合作,2023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2.6亿元 [8] - 中农网业务拓展至9个国家,香辛料产品开拓南非、印尼市场,实现营收1106万元 [8] - 深圳通过"土特产+圳品认证+市场对接"模式认证133个"圳品",建设25个"深圳农场"和17个"菜篮子"基地 [9]   乡村振兴与产业带动 - 2024年深圳农业龙头企业采购消费帮扶产品超170亿元 [4] - 深圳企业在对口帮扶地区累计投入资金189亿元,建设28个农产品示范基地,采购农产品18.6万吨,助力200万人脱贫 [6] - 深农集团消费帮扶平台直接销售帮扶产品超2亿元,带动县域农产品交易约100亿元,助力10多万农民增收 [7] - 中农网通过一体化服务体系带动农户增收,创新生物资产抵押融资模式解决农户融资难题 [4]
 走进产业前沿,探寻振兴之路——合工大学子深入新发镇探寻花卉苗木产业里的“中国答案”
 中国食品网· 2025-08-19 12:02
 行业运营模式创新 - 涧西村采用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现代化苗木培育基地面积达140亩 大棚育苗与移栽增值技术带动周边3000余名群众就业[1] - 官桥村推行合作社+企业化运营模式 农户通过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分红实现稳定增收 同时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和合作社风险基金降低生产环节不确定性风险[1] - 北山村应用自动化喷灌系统替代传统人工灌溉 实现大面积农田高效覆盖和精准水量调节 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大幅降低人力需求[2]   科技应用与产业升级 - 花卉苗木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品种优化和病虫害防治 自动化喷灌系统对劳动效率产生倍增效应[2] - 技术员与农户积极开展国内外先进种植经验交流 科技支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环节[2] - 新技术应用使农户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家庭收入逐年增长并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和市场拓展活动[2]   产业规模与就业带动 - 现代化苗木培育基地占地140亩 交易中心辐射带动3000余名群众就业[1] - 党组织有效联结协会与农户 帮助种植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1] - 花卉教育中心和种植基地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推动强村富民成果转化[1]
 山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启动项目申报
 大众日报· 2025-08-17 08:52
 政策支持方向 - 重大成果应用类重点支持主要粮食作物智慧绿色高效单产提升技术集成创新应用、花生产能品质提升技术成果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主要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新型缓控释肥料优化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1] - 关键技术产业化类重点支持中低产田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经济作物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应用、畜禽高效绿色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水产高效绿色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1]   资金资助标准 - 重大成果应用类项目省财政资助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 [1] - 关键技术产业化类项目省财政资助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200万元 [1] - 企业牵头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省级财政资金资助额度之比应当不低于1:1 [1]   申报主体资格 - 牵头申报重大成果应用类项目的企业需满足近两年平均营收不低于5000万元 [1] - 牵头申报关键技术产业化类项目的企业需满足近两年平均营收不低于2000万元 [1]   项目实施机制 - 申报流程按照牵头单位申报、市级推荐、省级评审程序开展 [2] - 鼓励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技推广机构等单位联合实施 [2] - 实施周期原则上为3年 实施期截至2028年12月31日 [2]
 近1亿元!山西农业大学采购大批仪器(含设备更新及重点实验室建设)
 仪器信息网· 2025-08-15 11:58
 山西农业大学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 山西农业大学发布4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0.98亿元,涉及离子交换色谱、太赫兹光谱检测系统、工程材料原子力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设备,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4~8月 [2][3] - 采购项目包括有机旱作农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674万元)、基因资源研究中心现代种业发展(298万元)、山西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842万元)、科研设备更新项目(7964万元) [8]   采购仪器技术特点 - 太赫兹光谱检测系统基于0.1-10THz电磁波段,具有无损、非电离检测优势,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药品检测等领域 [4] - 离子交换色谱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分离离子型分子,适用于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分子的纯化 [5] -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可对核酸模板进行绝对定量分析,是分子生物学和医学诊断的核心设备 [6]   学校科研实力 - 山西农业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农科为核心的多学科高校,与山西省农科院合署形成"农科教融合"优势 [8] - 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旱作农业技术、土壤修复等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 [9][10] - 正在建设有机旱作农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提升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10]
 【人民日报】黑龙江妇女发挥优势助力农业科技创新、提质增效 黑土地上绽放巾帼风采
 人民日报· 2025-08-14 08:04
 粮食产量与增长 - 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 同比增长42.7亿斤 总产量和净增量均居全国第一 [1]   种业创新与品种培育 - 通过科技攻关育成8个水稻新品种 填补建三江生态区无自育审定品种空白 [2] - "三江系列"水稻新品种累计种植400多万亩 每亩增产50多公斤 为农户增收上亿元 [2] -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推广农业生物技术应用与产业化 推进优质水稻/大豆/玉米等品种选育 [2] - 开展航天育种培育蔓越莓新品种 首批种子于2022年随神舟十四号进入太空 预计2025年结果 [5]   农业技术突破与创新 - 成功嫁接茄科植物百余种 实现多年生产四季结果 提高果蔬生产效率 [3] - 引进驯化65种南方特色果树 攻克温湿度精准调控技术壁垒 [3] - 建立亚洲规模领先蔓越莓种植基地 年产3000吨 销售收入近8000万元 [5] - 自主攻克水肥调控难题 建立智能喷灌系统 优化授粉流程 [5]   智慧农业与科技应用 - 构建"空—天—地—人"立体监测体系 通过卫星/无人机/监测站实现农田数据实时监控 [4] - 水稻种植每亩综合成本降低60元以上 每亩产量提高约30公斤 [4]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1%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8% [5] - 开发"云上认养"模式 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实现农田云端认养与全流程监控 [6]   农文旅融合与渠道拓展 - 打造稻田画/彩虹桥/风车等景观 形成网红打卡点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6] - 培养女性"田间主播" 通过电商赋能实现妇女增收 2023年开展助农活动200余场 [3][6] - 专业合作社带动157户参与 通过直播/农家乐/民宿等业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7] - 开展稻田音乐节/青年交友联谊会等活动 增强游客农业体验与乡村吸引力 [7]